将心比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228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心比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将心比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将心比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将心比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将心比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将心比心.docx

《将心比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心比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将心比心.docx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6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

你喜欢吗?

你呢?

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

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

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

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

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

“妈妈,洗脚。

”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

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

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

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

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

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

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出示:

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

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

)(板书:

帮助推门)

   ⑵ 例如:

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

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

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

(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

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

“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

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

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

为什么?

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

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

(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

“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

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

(顺学生的话随机:

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

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

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

(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

)(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不是。

原来是抱怨的。

)练笔: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

      (例:

母亲的角度:

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

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

我太小气了。

道理的角度:

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

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

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

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

  

  2、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

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

作者:

佚名来源:

转载发布时间:

2008-2-2117:

58:

36发布人:

admin

-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

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⑴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⑵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

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处事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

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