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育财源 加快经济发展.docx
《努力培育财源 加快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培育财源 加快经济发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努力培育财源加快经济发展
努力培育财源 加快经济发展
--安龙县财源建设的思考
王立辉
近年来,安龙县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准则,把研究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和壮大财源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财政工作从源头抓起,积极壮大主体财源,培育骨干财源,盘活零星财源,初步摆脱了靠“机遇型”财源支撑增长因素的局面,使财政总收入从1999年在全州率先跨入亿元县行列后,连续五年确保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通过狠抓财源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强的特点。
一、现状
安龙县国土面积22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万亩,辖十镇六乡,287个村委会,总人口42万人。
境内矿产、生物、旅游、水力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发达。
有金、煤、锰、水晶、铁、钾等二十余种矿产。
其中黄金储量20个金属吨,煤储量12.28亿吨,硫铁矿储量900万吨。
气候良好、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粮、茶、果等绿色产业,是国家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党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财源建设。
结合县情,县九次党代会制定了“夯实两个基础(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八大支柱(电力、煤炭、冶金、建材、优质农产、草地畜牧、烤烟、旅游),实现四个突破(电力税收、煤炭税费收入、烤烟税收和旅游业的新突破),达到两个增收(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的经济工作思路,致力于培育和建立对全县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确保了整个财源建设活力增强。
2003年,财政总收入(老口径)完成14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73%,人均财力334.8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84万元,增长8.03%。
分部门完成情况为:
国税部门完成8256万元,增长16.3%,地税部门完成3504万元,增长7.69%,财政部门完成2302万元,下降1.88%,减收44万元。
财政总收入、人均财力居全州九县市区第二,仅次于兴义;地方财政收入居第三,次于兴义、兴仁。
与1999年破亿元大关相比,年均增长1015.5万元,2003年增长势头最猛,净增1363万元。
全县财政收入大体构成状况为:
一是电力税收是重要支柱,去年完成6262万元,占总收入的44.5%;二是煤炭、冶金、建材等产业是重要财源,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左右;三是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26%,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5%左右;四是农业税、特产税等占15%,其余的5.5%主要来源于其它收入。
分析我县财政收入形势,基本上形成了以电力、煤炭为龙头的主体财源,占据了全县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河山;以化工为替补的新兴财源(化工是新兴产业,去年四川昌宏公司落户我县,当年建厂当年投产,活力非常强,是新的支柱财源);以建材、铁合金等产业重要财源的产业受市场拉动,提供的税收呈上扬之势,呈现新的活力与生机;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但农业税收受政策因素影响,呈步滑之等为主的基础财源较为稳定。
二、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财政形势不容乐观,体现在:
一是收支矛盾表现突出,收入的增长跟不上支出的需求。
1998年财政总支出7996万元,2003年全县财政总支出累计达17285万元(含上级下达专款支出3030万元),扣除上级下达专款后,全县财政总支出中的本级财力支出14255万元。
六年间支出增加9289万元,年均增支1548.16万元。
年均增支比年均增收多出532.66万元。
增支因素主要是财政供养人员严重超荷,已近11000人,政策性调资因素增多;建设需求增大,解决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欠账较多,投入增加。
财政收入只能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且工作运转费随着社会发展也在大幅度增长。
二是基础差、底子薄、财力不足,靠“机遇型”财源支撑起来的财政工作后续乏力。
安龙县属于省级贫困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仅11.6亿元,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差,又是全省49个贫困县中唯一未获得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的县。
加之在90年代,南昆铁路、天生桥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的耕地占用税、建安营业税等一次性税收太多,把财政收入的基数垫高了,掩盖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的真实性,导致全县财政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税源结构不合理,国、地税收入差距大。
在我县税收构成中,国税部门组织完成收入远远高于地方税收,地方可用财力小,主要体现在电力增值税上。
这充分暴露出我县产业单一,工业经济起步迟,发展慢,没有形成梯级财源的格局。
四是发展不平衡。
新安、龙山、德卧等乡镇,因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支撑,税收增长势头猛。
但平乐、兴隆、普坪等纯农业乡镇,发展迟缓,差距拉大。
三、对策
在我县财政收入虚高实空,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小等问题的存在,财政形势较为严峻等情况下,我县经过认真思索,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了“做大重化工,搞好煤加工,发展小水电,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和“夯实两个基础,培育八大支柱,实现四个突破,达到两个增收”的财源建设思路,拓展基础财源,培育支柱财源,优化主体财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一)稳定农业基础,抓好结构调整,拓展基础财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必须稳定农业这个基础。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地方财源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安龙县有38万余农村人口,是一个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贫因县,农业发展速度慢、水平低,但农业发展的前景好、潜力大。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受政策调控,无潜力可挖;耕地占用税是一次性收入,不可再生。
因此,拓展基础财源,就是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运作方式为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其核心是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增值能力。
结合安龙实际,首先要抓好“六大基地”建设,即以木咱、德卧、龙山等乡镇为主的20万亩商品粮基地;以海子、新桥、钱相等乡镇为主的3万亩优质烤烟基地;以钱相、新桥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种草养畜基地;以德卧、平乐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金银花基地;以新安中心,逐步辐射各乡镇的5000亩莲藕基地,以万峰湖、坡脚为主的水产品基地建设。
其次是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现龙头拉动,企业带动,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形成梯级财源的格局,为我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工业重点,培育支柱财源,优化主体财源。
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为立足点,找准路子,重点突破,发展了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冶金等支柱产业。
几大支柱在涵养税源上呈现活力强、增长快的优势。
但是,现有支柱财源太小,且结构单一,产业链不长,因此,我县认识到工业化程度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培育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措施。
从而把发展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工业经济为主导,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财源建设。
第一,做大重化工,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
积极做好昌宏化工的协调服务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昌宏二期工程,确保电石产量达到24万吨。
积极开展电石深加工,开发聚氯乙烯、双氢氨和石灰氮等下游产品,力争3-5年内建成年产50万吨电石、20万吨聚氯乙烯和25万吨烧碱生产基地,重化工产值实现25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使安龙成为全州乃至全省重化工基地。
第二,搞好煤加工,实现主体财源梯级化。
要紧紧抓住目前煤炭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加快洒雨、戈塘、海子片区煤炭资源的详查工作,摸清家底,合理布局生产力,争上骨干矿井,加快开发步伐,确保原煤产量实现150万吨。
认真搞好煤炭深加工,做大焦炭和机焦,确保焦炭产量实现60万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煤炭税费收入实现3500万元。
第三,建设小水电,实现电力税收新突破。
在重点确保天生桥一、二级电站正常发电、平班电站首台机组发电的基础上,加快小水电站建设,力争明年内实现小水电总装机5万千瓦,税收实现7000万元。
同时,加快自备电厂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实施。
第四,继续抓好铁合金、锌、黄金、水泥等重点财源建设。
铁合金产业重点扶持闽龙、桂丰等6个铁合金厂的生产和建设;锌产业主要是加快德卧工业园的技改,抓好排污治理,搞好环境整治,盘活土地资源,实施政策扶持,促进工业基地加快发展;黄金生产重点抓好矿山管理和税收征收,并继续保持“黄金万两县”地位;水泥产业重点抓好兴源、兴华水泥厂实施企业改制和技改,使重点财源带动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推进财源综合载体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为财源建设创造一个综合载体。
项目的投资,往往要到环境好的地方去。
因此,要依托324国道和南昆铁路,使沿公路、沿铁路经济走廊快速发展。
继续推进以县城西城区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争取在3-5年内把安龙县城建设成为集新城风貌、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富有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加快德卧、龙广、坡脚三个南昆经济走廊乡镇的小城镇建设,依托重化工基地、德卧工业园、铁合金产业等,把德卧建设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和物资集散地的明星城镇;依托平班电站和丰富的水能资源,把坡脚建设成以电力、通讯、交通为主导,以农特产、旅游为重点,集工业与旅游为一体的小城镇;把龙广建设成以交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以蔬菜、粮、油、粉条等为支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小城镇。
加快新桥、普坪、钱相、龙山、戈塘、兴隆等沿公路小城镇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实施力度,有序推进各项既定城市建设工程,水、电、路、通讯等配套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通过培育综合载体,实现企业入驻、商业繁荣、税收增加的目标。
(四)大力实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提高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乡镇财源建设。
乡镇财源是县级财源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县级财源的基础。
从今年起,我县将按照“划分收入级次,核定收支基数,明确补缴,超收分成,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自求平衡,一年一定”的原则,认真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按照乡镇财权与事权基本统一的原则,明确乡镇的收支范围,该由乡镇办的事,乡镇根据财力自主决策,使各乡镇真正成为一级财政实体,增强财源建设和增收节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同时,大力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零户统管。
不断规范政府采购,降低行政成本。
(五)着眼可持续发展,尽快把旅游业建成新的支柱财源。
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性,是今后人们的消费走向,旅游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既是可持续发展产业,更为重要的是,旅游对相关产业的拉动率为1:
0.5,是潜力巨大的财源。
安龙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机遇良好。
随着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西线旅游升温及休闲方式与空间的拓展,旅游产业已呈现良好发展前景。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支柱财源,重点是加快南明行宫建设进度,努力推进后花园、试院和明清文化一条街建设,打造贵州唯一的皇城。
认真抓好招堤荷花、万峰湖二大旅游景区的系统开发,形成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相互映衬的旅游景点格局。
加快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做好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场所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发掘宗教历史文化,争取弥格修院恢复和重建项目,培育我县独特的宗教旅游资源。
大力开发打凼、洞广等一批民族风情村寨,完善旅游资源配置,优化旅游资源布局。
切实做好笃山溶洞群、仙鹤坪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
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组建旅游服务机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推进旅游产业化,把安龙培育成为西线旅游的明珠。
(六)严格抓好增收节支和依法冶税工作。
节支等于增收,在财政支出上,严格预算约束,量入为出,打紧安排,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以确保工资的正常发放和党政机构的正常运转,确保财政支持项目建设的资金到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要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认真清理欠税,坚决查处偷税漏税行为,严格依法治税,确保财政收入增加。
抓好财源建设,要继续发挥支柱财源与群体财源相结合的财源体系优势,认真照“做大重化工,搞好煤加工,发展小水电,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和继续围绕“夯实两个基础,培育八大支柱,实现四个突破,达到两个增收”的工作思路,坚持财政工作从源头抓起,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拓展基础财源,壮大主体财源,扎实抓好安龙的财源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