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156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海淀区高二化学会考模拟试题

2017.12

学校班级姓名

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道大题(共50分)。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白藜芦醇(C14H12O3)是一种天然的肿瘤化学预防剂,来源于花生、葡萄和桑葚等植物。

该物质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单质D.氧化物

【答案】B

【解析】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答案选B。

点睛:

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需要注意的是CO、CO2以及碳酸盐等,由于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更类似于无机物,一般归为无机物。

2.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C、SiB.N、SiC.S、ClD.O、F

【答案】A

【解析】A、C、Si均是第ⅣA元素,A正确;B、N、Si分别是第ⅤA、ⅣA元素,B错误;C、S、Cl分别是第ⅥA、ⅦA元素,C错误;D、O、F分别是第ⅥA、ⅦA元素,D错误,答案选A。

3.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乙醇B.氯气C.铜D.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A、乙醇是非电解质,A错误;B、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C、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氢氧化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4.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B.纤维素C.淀粉D.蛋白质

【答案】A

【解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B、纤维素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淀粉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A。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蔗糖溶液B.淀粉胶体C.葡萄糖溶液D.食盐水

【答案】B

【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蔗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B、淀粉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C、葡萄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错误;D、食盐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答案选B。

6.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锂B.钾C.铷D.钠

【答案】C

【解析】四种元素均是第ⅠA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最强的是铷,答案选C。

7.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NH3B.NaClC.MgCl2D.NaOH

【答案】A

【解析】A、氨气分子中只有共价键,A正确;B、氯化钠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C、氯化镁中只有离子键,C错误;D、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一般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另外要注意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8.合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列材料的使用中,属于合金的是

A.陶瓷

B.光导纤维

C.飞机外壳

D.电脑芯片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B、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制成的,不是合金,B错误;C、飞机外壳主要是合金制成的,C正确;电能芯片主要是由硅制成的,不是合金,D错误,答案选C。

9.NH3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下列关于NH3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B.极易溶于水

C.可由N2和H2作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D.任何条件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答案】D

【解析】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A正确;B、氨气极易溶于水,B正确;C、可由N2和H2作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C正确;D、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和水,D错误,答案选D。

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浓度均为0.2mol·L−1的CO和H2O,T℃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CO2(g)+H2(g)。

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B.CO、H2O、CO2和H2的浓度相等

C.CO、H2O、CO2和H2的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同时生成1molCO2

【答案】C

【解析】A、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A错误;B、平衡时物质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CO、H2O、CO2和H2的浓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C、CO、H2O、CO2和H2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同时生成1molCO2,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在平衡状态的含义中需要正确理解“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这里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即该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即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对于不同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需要进行换算,不能直接进行判断。

11.原电池原理的发现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Cu为负极,Zn为正极

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

D.负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A、金属性是锌强于铜,因此该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A错误;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B错误;C、正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反应式为2H++2e-=H2↑,C错误;D、负极失去电子,负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D正确,答案选D。

1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油脂B.蔗糖C.葡萄糖D.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反应。

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答案选C。

13.在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常使用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镅-241()放射源的电离室。

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95B.核外电子数为241

C.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差为146D.质量数为95

【答案】A

【解析】A、根据核素的组成可知核电荷数为95,A正确;B、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为95,B错误;C、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差为241-95-95=51,C错误;D、质量数为241,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掌握核素组成的表示方法以及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即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主要是不明确如何计算中子数。

14.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

C.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D.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答案】B

【解析】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C错误;D、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D错误;答案选B。

15.下列方法不能区分苯与乙酸的是

A.观察颜色B.与金属钠反应

C.滴加紫色石蕊溶液D.观察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二者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B、乙酸具有酸性,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故B正确;C、乙酸具有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可鉴别,故C正确;D、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乙酸和水混溶,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A。

考点:

考查了有机物的鉴别的相关知识。

16.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6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属于非金属元素的离子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答案】B

【解析】A、中子数未知,不能计算质量数,16为质子数,A错误;B、核外有3个电子层,B正确;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S元素,不是硫离子,C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D错误,答案选B。

17.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氮气是单质分子,电子式正确,A正确;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B错误;C、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正确,C正确;D、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D正确,答案选B。

点睛:

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判断化学键类型,其次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原子间连接顺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微粒相邻,同性微粒相间的原则确定,如HCl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其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为。

1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释的是

A.非金属性:

O>SB.稳定性:

HCl>HBr

C.酸性:

HCl>H2CO3D.碱性:

LiOH<NaOH

【答案】C

【解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O>S,A不符合;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

HCl>HBr,B不符合;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C符合;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

LiOH<NaOH,D不符合,答案选C。

19.自然界的硫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量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B.土壤或水体中的SO42-部分来自于降水

C.火山喷发不会增加大气中SO2的含量

D.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C

20.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已知反应:

Na2S2O3+H2SO4S↓+SO2↑+H2O+Na2SO4下列条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选项

温度

0.1mol·L−1Na2S2O3溶液

0.1mol·L−1H2SO4溶液

蒸馏水

A

15℃

5mL

5mL

5mL

B

15℃

5mL

5mL

10mL

C

35℃

5mL

5mL

5mL

D

35℃

5mL

5mL

0

 

A.AB.BC.CD.D

【答案】D

【解析】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根据选项可知C、D中温度高于A和B,溶液体积D中最小,硫代硫酸钠和硫酸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21.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答案】C

【解析】A、钠是活泼的金属,做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