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96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腹膜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腹膜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腹膜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腹膜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腹膜炎.docx

《腹膜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腹膜炎.docx

腹膜炎

子情境一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相关资讯

(一)病因

1.继发性腹膜炎

是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8%。

由腹腔内脏器炎症、穿孔、损伤破裂或手术污染导致内容物流入腹腔,含有细菌和毒素的渗出液渗入腹腔。

●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厌氧杆菌和链球菌等,大多为混合感染(图13-1)。

(1)腹腔内脏器穿孔或破裂:

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腹部损伤引起内脏破裂,急性阑尾炎穿孔或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等。

(2)腹腔内脏器炎症扩散:

见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等扩散而引起腹腔炎。

(3)腹腔手术污染:

如胃肠吻合口瘘,腹部手术时腹腔污染。

2.原发性腹膜炎

临床上少见,是指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细菌经血行、泌尿道或女性生殖器进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

●多为弥漫性腹膜炎,常见儿童、老人及肝硬化腹水者。

●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

●进入腹腔途径:

–血行:

呼吸道或泌尿系统的病菌,多见婴儿和儿童

–上行性:

女性生殖道,淋球菌

–直接扩散:

泌感细菌通过腹膜扩散

–透壁性感染:

肠内细菌通过肠壁进入腹腔,见于肝硬化腹水、肾病、猩红热、营养不良等。

(二)病理生理

腹膜受细菌、胃肠内容物,血液和尿液刺激后,立即产生炎症反应,表现为腹膜充血,水肿,失去光泽,并产生大量浆液性渗出液,渗出液中的大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逐渐混浊而成为脓液。

病变较重者,腹膜严重充血水肿并渗出大量液体引起缺水及电解质紊乱。

腹腔内器官浸泡在大量脓液中,形成麻痹性肠梗阻,肠腔内大量积液,加之高热、呕吐,引起血容量明显减少;同时,肠管因麻痹扩张使膈肌抬高,影响心肺功能;细菌入侵和毒素吸收易致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病变较轻者,病灶被大网膜包裹,炎症局限,形成局限性腹膜炎,渗液被腹膜吸收,炎症消散而痊愈。

如局限部位化脓,积聚于膈下,盆腔,肠袢间,可形成腹腔脓肿。

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既往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阑尾炎、胆道感染、胰腺炎等发作史,其它腹腔内器官疾病和腹部手术史;了解有无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近期有无腹部外伤史;发病前有无饱食,剧烈运动等诱因;女性病人了解生殖器官感染史。

(二)身体状况

1.腹痛

是最主要症状,特点为持续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疼痛始于原发病灶部位,随炎症扩散波及全腹。

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时疼痛加重。

2.恶心、呕吐

早期为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常含黄绿色胆汁,甚至呈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

3.感染中毒症状

病人多出现高热、脉快、呼吸浅快、大汗、口干,常伴等渗性缺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休克征象。

4.腹部体征

视诊有明显腹胀,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触诊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称为腹膜刺激征,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以原发病变部位最为明显。

腹肌紧张程度与病因和病人全身情况有关。

如胃肠或胆囊穿孔,腹肌可呈“木板样”强直;而年老体弱或幼儿则腹肌紧张多不明显,易被忽视。

叩诊在胃肠胀气时呈鼓音;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渗液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检:

直肠前壁隆起,触痛,说明盆腔已感染或形成盆腔脓肿。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病情重,病人常有焦虑,烦躁,甚至精神症状。

当需手术时,更易产生恐惧,不安全感,甚至不合作,拒绝手术。

非手术治疗或诊断未明确前,因不允许用止痛剂,病人及家属可能有不理解的情绪或言行。

决策

(一)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生化检查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或多个液气平面的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B超检查,CT检查对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有诊断价值,并能明确脓肿位置及大小。

3.诊断性穿刺

是准确率较高的辅助检查措施,其操作方法是:

让病人向穿刺侧侧卧5分钟,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经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界处穿刺(图13-2)。

根据抽出液的性状,气味,混浊度,涂片,细菌培养以及淀粉酶测定等来判断原发病变,明确病因。

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抽出液呈黄色混浊状,无臭味,带食物残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腹穿液呈稀脓性,有臭味;绞窄性肠梗阻可抽出血性脓液,臭味重;如是血性渗出液且淀粉酶含量高,提示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可能;若抽出液为血液,抽出后迅速凝固,则可能误刺入血管;若抽出不凝固血液,说明有腹内实质性脏器破裂。

4.腹腔灌洗

适用于难以明确诊断或病因的化脓性腹膜炎而腹腔穿刺无阳性发现者,对灌洗液进行肉眼或显微镜下检查,必要时涂片、培养或检测淀粉酶含量。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为阳性检查结果:

①灌洗液含有肉眼可见的血液,胆汁,胃肠内容物或尿液。

②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或白细计数超过0.5×109/L。

③淀粉酶超过100Somogyi单位。

④涂片发现细菌。

(二)治疗要点及反应

治疗原则为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消除病因,清洗或引流腹腔,促使腹腔内炎症尽快局限和吸收消散。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原发性腹膜炎和盆腔器官感染所致;

–病因明确、腹腔积脓不多、腹胀不重、全身情况良好的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已有局限化趋势。

–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具体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输血,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处理等。

手术指征:

●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一般不超过12小时),病情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

●腹腔内原发病变严重者如脏器破裂或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近期吻合口漏;

●出现中毒症状,或合并休克者;

●腹膜炎病因不明,无局限趋势者。

手术方式为剖腹探查术,手术原则是正确处理原发病灶;彻底清理腹腔,吸净脓液;必要时安置腹腔引流。

其指征是:

①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

②为预防胃肠修补术后发生渗漏。

③手术部位有较多渗液、渗血。

④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3.常见并发症

(1)腹腔脓肿:

急性腹膜炎局限化后,脓液未被完全吸收积存于某一部位而形成腹腔脓肿(图13-4)以膈下、盆腔、肠间脓肿为最多见。

(2)粘连性肠梗阻:

腹膜炎治愈后,腹腔内多有不同程度的纤维性粘连,一部分肠管粘连可造成扭曲或形成锐角,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膈下脓肿

●横膈以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以上称结肠上区或膈下区,此间隙发生的感染谓之膈下感染,如形成脓肿即为膈下脓肿。

●急性腹膜炎脓液积聚或细菌经门静脉和淋巴系统到达膈下,30%病人可发生脓肿。

●小脓肿非手术治疗可吸收

●大脓肿长期消耗、衰竭死亡。

●反应性胸腔积液、胸膜炎,穿破膈肌引起脓胸,穿透消化道致出血、肠或胃瘘,可并发脓毒症。

临床表现

●全身:

–发热、中毒症状。

●局部:

–上腹肋缘下持续性钝痛向肩部放射,

–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常伴发呃逆。

●并发症:

–脓胸,支气管胸膜瘘,

–严重者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

●辅查:

WBC和N升高、X线、B超、CT

●B超引导穿刺

治疗

●非手术:

–抗生素、支持治疗、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常用)

●手术引流:

–经腹前壁肋缘下斜切口或探查切口:

适用于各部位的脓肿但可能污染腹腔。

–经后腰部切口:

切除十二肋,不污染腹腔,引流彻底。

只适用于肝右后及膈左下脓肿,应避免误入胸腔。

盆腔脓肿

●腹膜炎症局限或手术后并发症

●主要症状是发热、直肠或/和膀胱刺激征:

–下腹坠胀不适、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

–尿频、排尿困难等

●肛诊、穿刺、B超、CT检查

●治疗:

–非手术抗生素,温盐水保留灌肠和坐浴

–穿刺引流(经直肠、经阴道后穹窿)

肠间脓肿

●脓液积聚于肠管、肠系膜、腹壁及网膜之间。

●腹痛、发热及不全肠梗阻为主要症状

●实验室、X线、B超、CT等检查协助诊断

●治疗:

–非手术为主,无效或完全梗阻时考虑手术

实施(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1)体位

无休克情况下,病人取半卧位。

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的改善,有利于腹腔炎症局限于盆腔,减轻中毒症状。

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或中凹位。

护理措施

(2)禁食、胃肠减压

一般病人入院后暂禁饮食,对诊断不明或病情较重者必须严格禁饮食。

对胃肠道穿孔或肠梗阻等病人,及时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改善胃肠道血供和减少消化道内容物自穿孔部位流入腹腔,以减轻腹胀和腹痛。

护理措施

(3)输液或输血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和营养,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要安排好输液顺序,根据病情和补液监测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量和种类。

2.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休克的表现;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定时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变化;动态观察血常规及生化等有关检查结果;观察有无腹腔脓肿形成。

当病情突然加重,或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手术指征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护理措施

3.治疗配合

(1)抗感染: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等。

(2)疼痛护理:

诊断明确者可给予药物止痛,对诊断不明仍需观察或治疗方案未确定的病人,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3)其他护理:

做好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生活护理等。

护理措施

4.心理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关心、体贴病人,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或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及时向家属或病人说明病情变化及有关治疗、护理措施的意义,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

(二)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术后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

在2~3日后,待肠蠕动恢复,拔除胃管后,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如无腹胀、腹痛、呕吐等不适,逐渐改半流质饮食或普食。

行胃肠吻合术者,术后进食时间、进食性质更须严格控制。

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及早翻身或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2.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②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

③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

④注意手术后有无腹腔内出血、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3.治疗配合

(1)用药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输液和营养维持,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以补充机体代谢的需要。

术后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减轻疼痛,术后遵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护理措施

(2)腹腔引流护理

腹腔引流常用的引流管有硅管、乳胶管或双腔引流管等。

引流管的腹腔内段应剪多个侧孔,其大小应与引流管的内径相近。

将引流管放在病灶附近及最低位。

护理时应掌握每条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及时接通并妥善固定引流管,不要受压或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有效。

准确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当病人体温及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腹部症状体征缓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色清,即可考虑拔管。

(3)伤口护理

预防伤口污染或感染。

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早发现切口感染征象。

对腹胀明显的病人可加用腹带,以使病人舒适及防止伤口裂开。

护理措施

4.健康指导

①向病人提供疾病的护理治疗知识。

②有消化系统疾病者及时治疗。

③指导病人早期进行适当活动,防止肠粘连。

④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凉、过硬及辛辣食物,以防止在肠粘连的基础上诱发肠梗阻。

⑤如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时,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分类

●腹部损伤是指腹壁和(或)腹腔内脏器损伤。

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

腹部损伤按腹壁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按损伤深度可分为单纯腹壁损伤及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

单纯腹壁损伤的病情一般较轻,较稳定,但腹腔内脏器损伤的病情常较复杂、严重,可危及生命,是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重点。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病人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姿势、致伤物的性质及暴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了解受伤前是否进食和排尿,受伤后的神志变化,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血尿,血便等异常表现;注意询问伤后病情变化及是否采取急救措施,效果如何;了解既往有无结核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有无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

如果伤者有意识障碍,可询问现场目击者及护送人员。

(二)身体状况

对腹部损伤病人必须评估是单纯腹壁损伤,还是腹腔内脏器损伤;腹腔内脏器伤时应判断是实质性脏器损伤还是空腔脏器损伤;是否合并其它部位损伤。

1.单纯腹壁损伤

①局限性疼痛、压痛、肿胀和瘀斑。

②全身症状轻,一般情况好。

③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

2.腹腔内脏器损伤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应考虑腹腔内脏器损伤。

①早期出现休克。

②持续性腹痛进行性加重。

③有腹膜刺激征且范围呈扩散趋势。

④有气腹表现或移动性浊音。

⑤有呕血,便血或血尿等。

⑥直肠指检,腹腔穿刺,腹腔灌洗等有阳性发现。

(1)实质性脏器(脾、肝、肾、胰等)损伤,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病人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不稳或下降,甚至休克。

腹痛和腹膜刺激症较轻,但肝,胰破裂时,胆汁和胰液漏入腹腔可出现明显的腹痛和腹膜刺激征。

出血量多时可有腹胀和移动性浊音。

(2)空腔脏器(胃、肠、胆道、膀胱等)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腹膜炎,病人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

腹膜刺激征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稍后出现体温升高、脉快、呼吸急促等全身中毒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多发性损伤

多发性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应系统全面地观察病人有无合并颅脑,胸部或四肢等部位损伤。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腹部损伤多意外情况下突然发生,加之腹壁有伤口,出血,内脏脱出等,病人多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痛苦等心理变化,同时又对治疗及预后产生担忧。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质性脏器破裂时,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进行性下降;空腔脏器破裂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胰腺损伤时,血,尿淀粉酶值增高;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提示有泌尿系损伤。

护理评估

2.影像学检查

X线立位腹平片见到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道破裂;B超检查、CT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

3.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

腹腔穿刺是简便、快捷、安全及诊断率较高的辅助诊断措施,阳性率可达90%左右。

通过观察穿刺抽出液的性状,如血液,胆汁,胃肠内容物,尿液等,并收集标本做细胞计数,细菌涂片及培养,必要时测定淀粉酶来分析受损脏器的情况。

对疑有内脏器官损伤而腹腔穿刺阳性者,应继续严密观察,必要时可重复腹腔穿刺或改行腹腔灌洗术。

4.腹腔镜检查

经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且疑有腹腔内脏器损伤时,考虑行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损伤部位、性质及损伤程度,阳性率达90%以上。

●(五)治疗要点及反应

单纯腹壁损伤的处理原则同一般软组织损伤。

对于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比较平稳,不能马上确定有无内脏损伤或已明确是轻微内脏损伤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如抗休克,抗感染,禁食,补液,输血等。

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已确诊或高度怀疑腹腔内脏器损伤者;或在非手术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者,应积极准备,尽早手术,手术方法主要为剖腹探查术,包括探查,止血,修补,切除,清除腹腔内残留液和引流。

实质性脏器损伤可行修补、部分切除或切除术等手术。

术后可能发生腹腔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空腔脏器损伤可行修补术,肠切除及吻合术,肠造口术等手术。

术后可能发生腹腔脓肿、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

手术后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腹部损伤常合并多发性损伤,在急救护理时应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等;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液,必要时输血;对开放性腹部损伤,应妥善处理伤口,及时止血,做好包扎固定。

如有肠管脱出,切勿强行回纳腹腔,以免加重腹腔污染,可用消毒碗覆盖保护后包扎,送医院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休息,不随意搬动病人,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宜取半卧位。

如需作X线、B超等检查,应有专人护送。

②腹腔内脏器损伤未排除前应禁食,有腹胀或怀疑胃肠破裂者应进行胃肠减压。

禁食期间及时补充液体,必要时输血。

2.病情观察

①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呼吸,脉搏和血压各一次。

②动态检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值,必要时每1小时检查一次。

③观察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每30分钟巡视一次。

④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治疗配合

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物。

②尽早输液和使用足量抗生素。

③一旦决定手术,应及时完成腹部急症手术的术前准备。

4.心理护理

应关心、体贴、同情病人,及时向病人解释病情变化,介绍辅助检查的目的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做好各项检查前,手术前和手术后相关的知识指导,消除其焦虑、恐惧感,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三)手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①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②观察并记录腹腔引流量和引流液性状,如引流量较多或有消化道瘘形成,应继续延长引流时间,并保持引流通畅。

2.禁食、输液

手术后常规禁食禁饮,静脉输液。

对伤情较重,手术较大者,也常需输给全血、血浆、复方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等,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及时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能量供给,有利于伤口愈合及机体康复。

护理措施

3.防治感染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直至腹膜炎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考虑停药。

同时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4.早期活动

病人病情好转后,鼓励早期离床活动,可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四)健康指导

1.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劳动保护、安全生产、遵守交通规则的知识,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

2.普及各种急救知识,在意外发生现场,能进行简单的急救或自救。

3.发生腹部损伤后,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

4.出院后要适当休息,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促进康复。

若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胃肠减压术护理

原理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置入胃腔内或肠腔内的引流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内容物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

适应证及作用

1.肠梗阻病人,能减低胃肠道内压力和膨胀程度,改善肠壁的血液供应。

2.胃肠道穿孔或破裂病人,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漏入腹腔,减缓病程进展。

3.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有利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防止消化道瘘的形成。

4.肝、脾、胰等上腹部手术,可减轻手术中胃肠胀气,有利于手术操作。

5.腹腔手术后,可消除胃肠道胀气,减轻腹胀,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胃肠减压装置

(一)结构

1.吸引导管:

①胃管,长125cm,有F12、14、16号橡胶管或硅胶管,头端有5~6个侧孔。

使用时,将其头端通过鼻腔插入胃腔内以吸出胃内液体和气体。

②米-阿氏管,管长300cm,为F14、16、18号双腔胶管。

可置入小肠直接吸出肠内积气积液,主要用于肠梗阻。

2.负压产生装置。

3.液体收集瓶(袋)。

(二)种类

1.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是目前最常用的胃肠减压装置(图14-5),轻便实用。

适用于中度胃肠胀气、减压时间不长及胃肠手术、胆道手术后的病。

2.气箱式胃肠减压器

此装置体积较大,

不易随病人一起搬

动,前较少使用。

3.自控式胃肠减压器

为电动多用途负压吸引装置。

压力大小可调节。

4.中心负压吸引

设备较好的医院,有中心吸引室,接上导管开启开关就可吸引。

护理要点

1.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的目的及配合方法,以取得合作。

2.检查胃肠减压装置各部位安装是否正确、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等故障。

护理要点

3.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饮,停用口服药物。

如需从胃管内注药时,应夹管并暂停减压1小时,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护理要点

4.胃肠减压管应妥善固定,避免移位或脱出;保持胃肠减压持续通畅,防止内容物阻塞,每4小时检查一次,每天1次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每次约30~40ml,如有阻塞应随时冲洗。

5.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日后逐渐减少。

如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报告医师。

6.引流瓶(袋)及引流接管应每日更换1次。

7.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蒸汽雾化吸入以保护口咽部粘膜。

每日用滴管向插有胃管的鼻孔内滴入数滴液状石蜡,以减轻胃管对鼻粘膜的刺激。

8.拔管

(1)指征:

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

(2)方法:

先将胃管与吸引装置分离,捏紧胃管,嘱病人在吸气未屏气,先缓慢往外拉出,当胃管头端接近咽喉部时,迅速拔出胃管,以防止病人误吸。

用棉棒将病人鼻孔及周围擦净,整理用物,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