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9622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史.docx

《建筑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史.docx

建筑史

第一章

如何提高审美者的审美(大题):

建筑的审美法则既造型、材质、色彩按一定的法则在建筑中的运用以及对这些法则的学习,是我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条件。

要符合比例优美、尺度适合、多样与统一结合、节奏与韵律和谐等美学法则。

尺度和比例的关系:

尺度一词是用比例与规模发生关系的时候,涉及某些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标尺。

(通俗讲就是一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是指绘画、雕塑以及建筑设计中形态的长短关系、面积大小。

如何达到建筑与艺术的统一?

一:

主从关系,建筑艺术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组成部分应当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不宜不加区别的同等对待。

在单个或群体性建筑中,应先有一个强势的,能主导人们视觉的主体,这是统一的保证。

二:

建筑造型元素的重复和交替。

建筑空间及建筑构图中某种形态和某个主题的重复与再现,将会产生整体性的和谐统一、同事在重复和交替时,注意重复和交替中蕴涵变化,有主有从、实虚结合、避免单调。

节奏和韵律的区分:

节奏体现为在交替变化中有一个元素处于主导地位,简单重复再现;而其他元素处于从属地位,主导元素表现得越突出,节奏感就越强。

韵律不是一般形式上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渐变的节奏。

建筑材质

首先材质具有天然的审美本质,材料的质感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知。

人们通过对建筑材质的视觉、触觉、和综合心理反应的方式,能感受到各种材质传达给我们的丰富信息。

一定的设计目标要有与这一目标相吻合的特定材质。

材料之美不在于材料自身的价值高低与贵贱,而在于材料对于目标的服务作用。

只有能够完美体现设计目标的材料,才是最美好的材料。

简言之,材料之美,美在合理和得当。

建筑色彩的运用效应

1色彩与材质效应

良好的质地有强调色彩的作用,反之,则有抑制色彩的作用。

由于粗糙材料的反射率比较低,所以在粗糙材料上色彩看起来要比光泽材料上的色彩更浓重。

2色彩的建筑面积效应

建筑室外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小面积的。

在建筑上用色,除小面积以浓重鲜明的颜色做点缀外,一般应降低彩度,否则就难以获得预期的视觉效果。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

1木质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灵活分割

有较强的抗震性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

易遭火灾

白蚁、受潮易朽

难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需求

破坏生态

2间架式的结构原则

传统建筑中,水平方向木材称为“梁”,垂直方向木材称为“柱”。

中国古建筑面宽通常由若干“间”组成,合围这个“间”的结构通常是立柱和横梁。

间架式构成了中国古建筑最基本的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的特点就是在建筑物上部一切荷载均由梁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立柱和梁枋,墙壁为“隔断墙”,不承重,所以有“墙倒屋不倒”的说法。

(1)抬梁式:

(名词解释)

沿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基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爪柱和梁,自下而上,逐层缩短,逐层加高,至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

在平行的两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连接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

这些檩上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顶之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

优点:

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

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北方地区较多使用抬梁式间架结构)。

缺点:

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

(名词解释)

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的数梁对应起一排竹子,每个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沿檩条方向)使用斗枋连接,形成一间房子的空间架构。

为节约木材,也可由每根柱落地变成每隔一根落地,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穿枋上,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承托挑檐。

(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兼有挑梁的作用)。

优点:

穿斗木构架用料较小,整体性能强,抗风能力较好。

缺点:

柱子密集,空间不够开阔,顾只有当室内空间不大时才能使用,如民居、储物间等;一般我国南方地区较多使用穿斗式间架结构。

3.斗拱为关键的结构,并作为度量单位。

(1)斗拱的定义(P20):

斗拱是指木结构的横梁及立柱间的过渡处,横材方木相互叠垒,前后伸出的承接组合构件。

斗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两者合称斗拱。

(2)斗拱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建筑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4建筑外部特征明显

5以院落为组织形式,注重整体性

6建筑色彩

7平面布局中的绝对对称和绝对自由

8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对建筑影响深远

9中国建筑的整体风格:

雍容而大度,严谨而典丽,自由而婉转,亲切而宜人。

-------------------------------------------------------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类别

1.什么是平屋(平屋的定义):

一般指普通居住的建筑物,泛指只有一层的建筑。

在封建社会,不同阶层有不同称呼,帝王居住的称为“宫、殿”;士绅称之为“堂、厅、厢”;文士称之为“斋、馆、庵、龛、书室、精舍、山房”;平民百姓称民宅或民居,是我国古代建筑群的基本构成单位。

2.什么是台(台的简介):

台作为单个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观之用,可以登高望远或作为祭祀和防卫只用。

台的作用:

防潮、增加稳定性

什么是楼:

什么是阁:

3.楼与阁的区别(P15最后一段):

有无平座。

唐代将带有“平座”的楼房称阁,无平座者则称为楼;

平座是指楼上挑出的平台或走道,外沿装有栏杆,以保护行人或远眺者的安全,与现代的楼房阳台类似,只是平台下以斗拱支撑。

4.什么是亭:

人们游历的时候休息之用的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一般在景区或园林艺术中使用多,能够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5.什么是轩:

轩是指建筑物前后附属的廊式建筑,上面的屋脊为曲线形,中间没有墙壁,下面一般有阑板或栏杆,另其一脊。

轩最大的特点为无梁而曲椽,因此富有曲线之美,有流动之势。

轩和窗户的关系:

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四大名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芦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和广东的湘子桥。

牌坊的作用(填空):

坊本是用于城区规划的,春秋战国到隋唐,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在城区实行里坊制度,将城市居住划分成若干里坊,四周筑高墙,出入口设置坊门,坊门即指牌坊。

后来在一些重要建筑群的前面,或在街道的两头、十字路口,大多设置牌坊。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

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

三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

四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牌坊更被海外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西方很多城市的唐人街都有牌坊作为标志。

重要名词、年代、建筑特征、著名建筑

 

宋辽金清代的著名建筑

 

秦汉时期的书上的建筑实例

每个朝代的建筑都有可能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题里,

每个朝代的代表建筑都要记四五个主要的。

屋顶(重点):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征,不仅体量大,而且都经过了造型上的精细加工。

屋顶的装饰主要用在瓦头、屋脊、结点等部位。

屋顶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顶尖等。

1.硬山: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

2.悬山:

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

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之点。

3.庑殿式:

四面皆有檐,四面皆有檐,中为平脊,自平脊之每端接两垂脊以达于两角。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4.歇山式:

四面皆有檐,中为平脊,自平脊之每端折下或纵面之“人”字形,再接两脊以斜达于两角者。

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的等级:

从屋顶的大小、形象的差异分为由重要到次要的等级;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由高到低,由大到小。

营造学社:

中国第一个民间建筑机构:

于1930年成立的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朱启钤(qian)先生

朱启钤的历史贡献:

(1)创造了营造学社这样一个缜密的民间组织;

(2)发现、整理、组织校刊了一批重要的建筑历史文献,最主要的就是《营造法式》刊印。

梁思成的贡献:

创建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的建筑系;完成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和国徽设计清华小组的领导者。

营造学社内设法式、文献两个部门:

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为“校理”,刘敦桢主持文献部;分头研究古建筑形制和史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

营造学社主要的历史贡献:

(1)学社成员先后调查了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筑殿堂房舍,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图稿1898张,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上起汉唐下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

中国营造学社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所作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

(2)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与翻译,使之与西方名词对应。

(3)他们阐明了以官式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与由此产生形式特征,为中国风格新建筑的创造确立了中国古典的规范;

(4)他们依据19世纪以来在西方建筑评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理性主义标准评价中国建筑,证明它具有与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建筑和“国际式”现代建筑相同的特征,从而反驳了西方学者和中国一般公众对它的贬斥态度,并赋予它在现代建筑的条件下存在的意义。

(5)不仅是一个学术团体而且是一个学校,培养了大批建筑专业人才,单元士、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罗哲文等。

(6)出版了《中国建筑参考图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

----------------------

第四章上古建筑及先秦建筑

记住著名的遗址即可:

上古建筑(石器时代)的代表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和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

先秦建筑(奴隶社会)的代表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朝宫殿、河南殷墟、江苏武进淹城遗址

-----------------------------------------------------------

第五章秦汉建筑

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次发展高潮。

在建筑规模上,无论是都市宫殿、陵墓,还是军事工程,秦汉都以突出的形象,巨大的尺度而著称。

一方面体现政府的高度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显示统治者的权威。

秦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与艺术性方面均发展至极盛。

瓦当的装饰风格:

秦以云纹、葵纹、网纹等为母题的瓦当在全国流行。

汉代出现了文字瓦当和四神瓦当;四神瓦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战国秦汉瓦当常直接扣挡于椽头有保护椽子的实用功能。

1·从建筑结构看,秦汉是中国木构技术的成熟期

结构方式—梁柱式、穿斗式、井榦式和幹栏构造

能建造各种复杂的建筑物

大量使用成组斗栱

2·从建筑类型看,除了继续营建宫室,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层建筑增加。

广建楼、阁、阙、栈道,开创了山水花木配合房屋而造园的方法(苑)。

3·从艺术风格看

秦汉建筑古朴凝重——“秦汉古意”,中国建筑的古风时期

4·从建筑材料看:

秦汉地下建筑中广泛使用了砖;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

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

5·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严谨规划的汉长安城。

6·有能力建造长城、骊山陵、都江堰等大型工程。

秦代建筑实例:

秦长城

汉代建筑实例:

高颐墓阙: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

汉长安城:

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方向,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

主要宫殿是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性质的四大石窟:

①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②甘肃敦煌莫高窟

③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④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⑤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上述石窟除敦煌、龙门外,隋唐以后便没有继续开凿

-----------------------------------------------------------

 

第七章隋唐建筑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最为繁荣的阶段。

木构架结构建筑:

现存的唐代佛殿有2座:

即五台山佛光寺正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

最早的木构架建筑。

佛光寺的空间组织,体现了几种不同的虚拟手法:

一是利用柱廊;二是改变地坪标高;三是改变顶棚标高。

正是由于采用了这些手法,空间才显得丰富多变,佛坛的地位才能更加突出。

众多虚拟空间的运用表明唐代在空间审美和空间处理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是一座面阔、进深都是三间的小殿,宽11.75米,深10米,上覆单檐歇山屋项。

建筑内部用两道通进深的梁架,无内柱,室内无天花吊顶,属于木构架中的厅堂型构架。

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相当于村佛堂,会昌灭法时所拆毁的招提、兰若等四万余所佛堂属于此类,它因是会昌灭法时幸存之建筑,尤为珍贵。

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

第八章五代、宋、辽、金时期

代表性建筑:

河北蓟县独乐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太原晋祠、宛平卢沟桥

-----------------------------------------------------------

第九章元明清建筑

1、经济的发展,使建筑建筑业综合实力有很大提高,表现在:

建筑的数量、质量。

砖已普遍应用于民居,有能力砌筑万里长城和遍及全国的州府县砖城。

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2、从建筑结构看:

木构架经元代简化,到明代已形成新的定型体系,清代以官方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发展创造了条件。

3、从建筑设计看: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例如:

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都是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包括住宅在内的乡土建筑,根据自然环境、当地材料,以及民风名俗,创造了多样的形式。

4、从建筑风格看,

明清封建统治体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完备,对礼制、宗法制度的推行,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格、繁缛,这影响到明清建筑的整体面貌:

呆板、僵硬、繁琐。

5、造园来看,清代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元代建筑实例:

1.北京妙应寺白塔

2.永乐宫:

始建于元代,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

永乐宫的最高艺术价值是四座大殿的精美壁画,总面积达873平方米,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稀世之宝,技盖华夏,名扬海外。

明代建筑实例:

1.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

2.山东曲阜孔庙的特点:

孔庙通过一条纵向中轴线将房屋廊庑组成前后九进院落,大成殿是孔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

曲阜孔庙历经2000多年,一直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现存建筑主要完成于明清时,孔庙建筑用黄瓦红墙,满雕龙纹,是中国唯一一座宫殿制式的民间建筑。

整个建筑群的排布体现了儒家礼制规范,按照“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式而建。

山东孔庙的简介:

(P56一二段)

 

3.明孝陵:

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茅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清代建筑实例:

1.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2.布达拉宫

3.清东陵: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完整且保存最完好的皇家陵墓群。

4.清西陵

什么是坛庙(坛庙的区别):

“坛”的定义:

古指平地上以土堆起的高台,是神之场所。

筑台而祭是显示隆互和神圣。

“庙”是古代祭祀祖宗和土地的建筑,坛庙功能有别,也有交叉之处。

“造园”的定义:

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之为“造园”。

《园冶》:

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园林的构成要素(填空):

筑山置石、理水、植被、建筑小品等。

评价园林的标准:

(1)平面布局

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多处于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

这一特点在小园中体现得最明显,大、中型园林虽然从局部来看也每每带有外向的特点,但从整体来看还是以内向为主。

这是由于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

北方苑囿则不然,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有没有开阔,所以多数风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

这样,不仅可以予以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

(2)建筑外观

从建筑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

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空间处理

从空间处理上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敞、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

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

(4)体量尺度

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如果与宫殿建筑相比,其尺度已经属于较小的一种,按营造则例规定,后者属于大式做法,前者属于小式做法。

因而无论从整体到细部都不能与宫殿建筑并论。

南方园林则更是小巧、精细。

这是由于在市井内造园不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借景等条件造成的。

尺度上的差异主要是服务对象的不同与所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5)色彩处理

南北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别,即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南北园林在堆山叠石以及花木配置上也是各有特点,这是由于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

私家园林四大名园:

1沧海亭2拙政园3留园4狮子林

皇家园林:

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中国传统民居的特征:

①风格多样性

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适应性

③不同人文背景和审美观念所酿成的不同民族的特殊性

④宗法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居代表建筑: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徽州民居、贵州吊脚楼、福建土楼民居、北京四合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