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6614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docx

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2013年高考--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说明: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狡黠呷茶挟持辖制瑕瑜互见

B.锃亮澄澈逞强乘车惩一警百

C.诘难拮据攻讦洁癖佶屈聱牙

D.舟楫辑录汲取贫瘠嫉贤妒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脑羞成怒偏袒卑躬屈膝

B.剽悍流言蜚语骚扰改弦更张

C.膏粱子虚无有砥砺扇风点火

D.思忖立杆见影嘉宾众口铄金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有的人,不论面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不论碰到什么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不急不躁。

②虽然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我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你们有困难,我们一定。

③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恬淡的、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A.涵养全力相助况且不是/而是

B.修养鼎力相助何况既是/也是

C.修养鼎力相肋况且既是/也是

D.涵养全力相助何况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如今,如“阿Q”“小D”一类的“字母词”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汉字文化圈内,它们不但活跃在各类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B.《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

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以为是公子书房。

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

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C.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D.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与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

研究发现:

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

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

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

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

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6.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严重的雾霾一旦形成,大多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或水汽条件较好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而且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之所以形成污染,是由于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能见度的变化和PM2.5浓度、相对湿度、温度与风速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比。

C.2009年11月的那次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它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D.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

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雾霾天气如果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就会表现出:

PM2.5浓度、相对湿度、风速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

C.雾霾天气人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形成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措施,就有利于防范这种天气灾害。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jù,家贫)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剌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

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

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

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

官阶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之事,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

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和

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

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梯零,临终把

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人关。

(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的所切,太宗怪问何。

(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元道富且责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泰伯》)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语,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①。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①鞞:

军鼓。

(1)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

“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

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4分)

答:

(2)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

请结合《暮

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5.[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

(3),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6)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7)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

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

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

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

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

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

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

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

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

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

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

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6.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的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B.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原因是教堂内的金银装饰太多,整个教堂装饰格调太过绚丽,让人有一种炫目的感觉。

C.作者在描写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从正面加以表现,突出了老妇人朴素、虔诚的宗教情感。

D.安德烈·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是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所决定的。

E.作者认为只有列宾才能把教堂中那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完美的再现出来,因为列宾的绘画在主题的博大深沉和画面情感的丰富多彩上都要比鲁勃廖夫更为出色。

17.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和“神情凝重的唱赞美诗的教士”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

请简要分析。

(6分)

18.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

(6分)

19.“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三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仿照画线的句子,

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21.下面是《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时周朴园的语言,请用四个恰当的词语描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周朴园:

你,你贵姓?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周朴园:

哦,侍萍?

(低声)是你!

周朴园: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22.某中学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新栏目——《青春大舞台》,目的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艺。

请你为这一栏目写一则推介词。

(4分)

要求:

形式上采用对称句,即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的两句话,并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教授曾说过:

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

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任的学生,怎么会承担起对集体、国家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自我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3湖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D

【解析】(A项,挟读xié,呷读xiā,其他读xiá;B项,锃读zèng,逞读chěng,其他读chéng;C项,佶读jí:

其他读jié;D项,全读jí)

2.B

【解析】(A“脑’’应为“恼";C“无”应为“乌”,“扇”应为“煽”;D“杆”应为“竿”)

3.A

【解析】(“涵养”侧重于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别人帮助了自己表示感谢时。

“何况”一般用于反问语气。

“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既是……也是”肯定前后二者。

“语言”和“文化”有领属关系,故“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4.B

【解析】(A语序错误。

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

C搭配不当,改为“倾向日益严重”。

D“公诸于众”改为“公诸众人”或“公之于众”。

5.B

【解析】(刘姥姥自己说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B

【解析】(“或”应为“和”)

7.C

【解析】(“几乎保持不变”理解有误)

8.C

【解析】(“稳定的线性关系”分析有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A

【解析】(看不起)

10.B

【解析】(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

11.B

【解析】(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

幼年丧父成孤儿,,家里贫穷拮据。

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级》《春秋》。

性格开郎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

武德年间,他被补做了州里的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剌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

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义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惨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人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些都感到奇怪。

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论谈翰政得失。

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进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

“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

这个门客,是个忠厚教义之人。

”唐太宗就如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周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在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

第地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

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太宗常说:

“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

”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

“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

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

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

”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

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

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

马周感叹道:

“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

等以太宗回为,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

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马周,上面写着:

“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上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节,太子也前去探视。

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的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

“管仲、晏子显露暴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声,我不这样做。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

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12.

(1)赵仁本认为他才高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重点词语:

高、厚、装)

(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