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941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docx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

专业适用专业:

中药授课教研室:

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114编写执笔人:

聂晓博审定负责人:

编写日期:

20XX-2-16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本门课程要求在学习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并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开发生产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中药化学》不仅是衔接中药基础学科和化学基础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中药学科和西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是以现代的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对于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

它是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等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而学好中药化学又能独立从事中药有效成分、中药质量标准等研究与应用。

因此,培养学生在中药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中注重突出职业教育与中药学专业的特色。

  2.《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对于从事制药和科研工作的部分学生来说.它的学习结果可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学科总课时较多,其中实验课学时占大部分,实验课目的不仅仅是加强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理论教学服务,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中药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适应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岗位。

该实验课的实验条件、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及考核制度是否健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从而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3.《中药化学》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题实验、实践技能比赛、技能考核等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4.《中药化学》课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综合考虑后续课程需要、学生现有基础、可持续发展需要三方面,结合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确定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分为总论基本理论与技能部分与各论苷类、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生物碱、、其他成分等11个项目,在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体化。

  二、课程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中药、药学专业高职、高专层次使用。

根据高职、高专中药、药学专业确立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具体分述如下: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分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和鉴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及生物活性。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

了解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生源、分布及生物活性。

研究究中药化学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正确掌握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等常用提取方法。

具有分离、精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能力。

能熟练使用薄层色谱、纸色谱和各类化学检识试剂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具备常用鉴定试剂的配制能力。

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具有热爱药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及良好的药学专业职业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理论教学标准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熟悉本课程在中药专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中药化学研究对象、内容、内容,有效成分。

【教学难点】中药化学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1.重点阐述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有效成分的概念。

2.阐明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中药化学发展概况

  1.简述中药化学发展概况。

  2

  

  2.简述中药化学的新进展和重要成果(结合近期资料)。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常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常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色谱法、结构研究【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1.重点阐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2.简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

  第二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1.阐明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2.重点阐述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

  3.结合实物和电教讲述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1.重点阐明两相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沉淀法、分馏法、各类色谱法的原理及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2.结合实物和电教讲述简单萃取法、薄层色谱、纸色谱、柱色谱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简介

  1.简述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2.阐述uV、IR、nmR、ms光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第三章苷类化合物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苷的定义、结构、分类和性质。

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和酶水解法。

苷类化合物提取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苷类化合物中糖的检识方法。

苦杏仁中主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教学重点】

  苷的定义、结构、分类和性质。

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和酶水解法。

苷类化合物提取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苷键的裂解【能力培养目标】:

  3

  

  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熟练进行苷的鉴定操作。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

  1.阐明苷的定义和结构。

2.重点阐述苷键原子分类法。

3.简述苷的其他分类法。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重点阐述苷的旋光性和溶解性。

2.阐述苷的一般通性。

  第三节提取与分离方法

  1.重点阐述苷的一般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阐述苷的分离方法。

  第四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糖的显色反应。

2.阐述糖的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第五节苷键的裂解

  1.重点阐述酸催化水解和酶水解。

  2.简述碱催化水解和氧化开裂法。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教学重点】

  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教学难点】

  蒽醌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连续回流法提取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

具有化学方法鉴定醌类化合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结构与分类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阐述苯醌、萘醌、菲醌的结构特点。

3.简述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

  4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酸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及在分离中的应用。

2.阐述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升华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提取与分离方法

  1.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阐明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2.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TLc和pc检识。

3.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uV和IR光谱特征。

  第五节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重点阐述大黄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2.阐明丹参中化学成分类型、理化性质、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

3.简述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4.简述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近况。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香豆素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熟悉简单香豆素的光谱特征。

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补骨脂、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香豆素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教学重点】

  香豆素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教学难点】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已掌握知识分析提取分离流程的原理。

具有化学方法鉴别香豆素化合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香豆素

  1.重点阐述香豆素的结构、分类、性质、显色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2.阐述秦皮、补骨脂中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

3.阐述简单香豆素的光谱特征。

  4.简述香豆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第二节木脂素

  1.阐述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2.阐述五味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结构改造、提取分离方法。

3.简述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木脂素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教学目标要求】:

  5

  

  

  2.阐述斑蝥、蟾酥、麝香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3.简述主要矿物药成分、功效及检测。

  第十二章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教学目标要求】: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过程、文献资料查阅方法和预试验的方法。

了解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药学资料查阅方法。

具备常用鉴定试剂配制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研究过程

  1.阐述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过程。

2.简述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研究方法

  1.阐述药学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和预试验的方法。

2.简述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及鉴定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实训

  实验一、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目的:

掌握中药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常用仪器装置的组装,薄层层析板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分液漏斗的使用训练;蒸馏装置、回流装置、连续回流装置、抽滤装置、渗漉装置、色谱装置的使用训练;薄层层析板的制备及使用训练

  实验二、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实验目的:

掌握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方法,柱色谱法分离大黄中各成分的方法实验内容: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柱色谱法分离各种游离蒽醌

  实验三、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及槲皮素的制备与检识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煎煮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能用化学法、色谱法检识黄酮苷(元)及糖的部分;学会由芸香糖制备槲皮素的方法。

  实验内容:

芸香苷的提取、分离精制、水解;芸香苷及槲皮素的显色反应,纸色谱检识(苷元及糖)

  实验四、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检识

  实验目的:

掌握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及精制方法;学会盐酸小檗碱的检识方法;了解自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的原理。

  实验内容:

三颗针中生物碱的提取(渗漉法);小檗碱的分离与精制;小檗碱的检识方法

  (三)学时分配

  《中药化学》学时分配表篇章一二绪论教学内容3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16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320合计11

  

  分离与鉴定方法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苷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和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生物碱466128651341849116304156238651941114十一其他成分十二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合计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取教学项目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分为10个项目:

总论、苷类、醌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其他类。

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授手段采用板书教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二)课程实施条件

  1、教学条件:

配备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及实验基本器皿仪器,实验场所要宽敞且通风良好。

任课教师具备中药专业学习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过中药化学教学工作。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结合中药专业其他课程,整合实验项目3、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药化学》

  五、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结合的方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平时课堂成绩10%和实验成绩20%

  

  12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