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53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写字教案

课题:

第一课初识钢笔行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初步认识钢笔行书,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行书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1、师生进行写字比赛,教师用行书,学生用楷书。

写后评行书优点。

了解钢笔行书的特征: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

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

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

既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

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

从行书的产生。

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

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

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

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

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

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

所以孙过庭《书谱》说:

“趋势变适时。

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

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

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

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

元至明中叶。

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其特点:

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

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

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

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

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

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2、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⑴减省点画: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

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⑵笔势流动

A:

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

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

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

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

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

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

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⑶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

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⑷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

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

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找出难写的字,教师边书写边分析讲解字的行笔。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总结学法:

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钢笔行书笔画

(1)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不同点、横、竖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分行书不同点、横、竖的书写方法,掌握其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布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用行书书写:

城市  不是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指名读帖,说说侧点、长点、启下横、启上横、启左竖、启右竖的不同写法。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对照字帖,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巡视辅导。

3、生进行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教学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钢笔行书笔画

(2)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不同竖、撇、捺、钩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分行书不同竖、撇、捺、钩的书写方法,掌握其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主、不、告、存、伟、山。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顾左竖、带钩撇、回锋捺、回锋钩、竖钩、斜钩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四课行书偏旁部首

(1)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三点水、木字旁、和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绞丝旁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三点水、木字旁、和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绞丝旁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新、金、食、也、利、找、令、地。

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三点水、木字旁、和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绞丝旁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纠正指导。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五课行书偏旁部首

(2)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竖心旁、示字旁、衣字旁、火字旁、足字旁、走字旁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竖心旁、示字旁、衣字旁、火字旁、足字旁、走字旁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浮、校、和、珠、培、红、理、约。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竖心旁、示字旁、衣字旁、火字旁、足字旁、走字旁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行书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互相纠正。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六课行书偏旁部首(3)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反文旁、欠文旁、页文旁、立文旁、双耳刀(左、右)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中掌握行书的书写特点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悟汉字的结构美和变化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行书反文旁、欠文旁、页文旁、立文旁、双耳刀(左、右)的书写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注意字的笔画及间架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指名上台展示行书:

惦、福、被、烽、踩、起、祈、烟。

师小结并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学生读帖,明确书写要求。

指名读帖,说说反文旁、欠文旁、页文旁、立文旁、双耳刀(左、右)的不同写法。

2、教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运笔,注意字的行笔走向、结构。

3、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注意字的大小、行款,做到自然、流畅、美观。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互相纠正。

2、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临写。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议。

进行表彰。

五、教师总结五、教学总结

个性化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七课行书偏旁部首(4)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了解并掌握行书草字头、竹字头、曾字头、八字点、四点底、心字底的书写方法。

运用钢笔书写好每一个笔画,注意行笔、运笔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读帖、临写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