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99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循着线索·理一理]

[由表及里·想一想]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科技发明有何不同特点?

[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科技发明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说明垄断时代的到来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3.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中,无籽葡萄源自澳大利亚,带籽葡萄干源自南非,红糖源自西印度群岛,布丁香料源自印度,苹果泥源自加拿大,面粉则源于英国。

概括指出该配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

[提示] 趋势:

世界市场逐步成型(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因素:

①新航路开辟;②殖民扩张;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⑤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探究点一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根据上述史料分析,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史论形成

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别

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手段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探究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史料一 (摘自2013年山东高考T29)(杜邦公司)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杜邦公司)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史料二 (摘自2012年天津高考T14)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1)根据史料一,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答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2)史料二中的“卡特尔”是一种怎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和以前相比有何特点?

答案:

形式:

垄断组织。

特点: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3)史料一、二反映了哪一领域的发展情况?

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不同?

答案:

领域:

化学工业等重工业领域。

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纺织业等轻工业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

总结升华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动力、能源

特点、结构

组织形式

城市化

思想理论

第一次

蒸汽机;煤

对生产经验进行的总结;以轻工业为主

工厂

工厂制建立,城市人口趋向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贸易、竞争)

第二次

发电机、内燃机;电力、石油

科学与技术结合;以重工业为主

垄断组织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兴起

垄断主义(生产高度集中)

(2)相同点: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引起了社会关系与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2·福建高考)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1912年隐含的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②关键信息:

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

答案:

B

2.(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解题提示:

关键信息: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郊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

答案:

A

3.(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题提示:

联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

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③是荷兰。

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被美国超过,所以②是英国。

答案:

B

4.(2011·海南高考)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德国。

②抓关键:

“巨型企业”体现了“生产集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说明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相关电力工业的发展。

答案:

C

5.(2011·海南高考)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由1870年以后大约40年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②抓关键:

“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成为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中心的地位。

答案:

D

6.(2014·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

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

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解题提示:

(1)问,依据材料一中“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并结合英国工业化特点,从改革、资本积累以及政治条件等视角概括特点。

(2)问,依据材料一中“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及材料二中“普法战争”“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等信息从政治条件、资金获取、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技术等角度来归纳原因。

答案:

(1)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

[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

史观分析类(八)

运用多元史观审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各种新史观其实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多棱镜,五光十色。

我们运用不同的史观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能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依据这一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工业革命为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改变了世界格局。

运用多元史观审视工业革命,具体分析如下:

整体史观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史观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

近代化史观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社会史观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生态史观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新视角] (2013·浙江高考,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