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17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docx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整理复习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

经济

古代希腊的农耕经济和航海、殖民活动发达。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2.罗马法的作用:

其制定与实施,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

1.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

前8~6世纪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

2.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

前5世纪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

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文化

1.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等为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甚至主张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并据此否定奴隶制,这些观点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萌芽。

2.苏格拉底比智者学派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观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世界历史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前3世纪~公元6世纪)

政治

1.古代罗马法的发展。

①公元三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和非公民区别开始消失,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意义;

②6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2.罗马法的内容:

①公民法:

基本为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

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保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多种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和夫权,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其核心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隋唐(6世纪晚期至前10世纪中期)

宋元(10世纪中期至前13世纪晚期)

世界历史

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世纪~3世纪)(参见选修1欧洲宗教改革相关部分)

经济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建庄园经济,以庄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有别于中国的小农家庭),在庄园内进行生产分工,农奴劳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庄园内实行自给自足。

政治

7~9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如英、法、德等形成。

但天主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势力非常强大,罗马教廷通过教阶和教区制度对整个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教权往往是大于世俗王权,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文化

在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神职人员是欧洲唯一的文化阶层,教会垄断了欧洲的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宗教机构还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天主教的精神专制和独裁。

时间

分期

14~19世纪初的世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14世纪中期~1840年)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

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多熟种植制及其品种开发;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施用饼肥;出现《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

2.手工业:

明晚期炼钢技术仍在世界领先;景德镇成全国瓷都,明清发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

3.商业: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徽商、晋商崛起。

政治

1.明朝:

①明太祖废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顾问);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确立;③明宣宗时内阁获票拟权。

但内阁并非法定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皇权反使之加强。

2.清朝:

①康熙时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②雍正时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

文化

1.思想:

王阳明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反封建民主思想代表李贽、黄宗羲等。

2.文艺:

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古典小说问世;明传奇兴盛,昆曲一统,汤显祖《牡丹亭》最为出色;清徽、汉合流,京剧形成;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3.科技:

郑和海船和牵星术导航世界领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传统科技巨著相继问世。

世界历史

14~16世纪的欧洲

17~19世纪初的欧洲

经济

1.14、15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向英、法等国发展。

2.1500年前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西欧航海家开辟了通往美洲和印度等地的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荷兰成为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向法、美扩展。

2.荷、英、法加入殖民国家行列,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政治

欧洲宗教改革:

①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

②爆发:

1517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

改革主张:

因信称义,简化仪式,《圣经》权威,君权至上。

结果:

形成路德新教,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③扩展:

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

④评价:

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打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发展;加尔文教成早期资产阶革命旗帜。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8世纪英国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和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2.18世纪晚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

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规定美国国家权力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使,行政权赋予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集中于联邦法院。

并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

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联邦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形式。

文化

文艺复兴:

①背景: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②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③成就:

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达·芬奇《蒙娜丽莎》。

④评价:

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打破天主教会精神专制,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思想: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

它公开质疑教会和统治者说教,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其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它被视作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并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和德意志的康德。

2.科技: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基。

时间

分期

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

中国历史

经济

1.经济:

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附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织”与“耕”分离);外资工厂始现通商口岸,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

2.社会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政治

1.由于中国的落后和清廷腐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告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1851年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3.无产阶级在外商于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中开始产生。

文化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启迪人们关注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二人都是新思想的倡导者。

2.《天朝田亩制度》是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是太平天国作为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主要标志;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世界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经济

1.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中期相继完成。

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继续向德、奥、俄、日等国扩展。

2.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基础、改变社会结构的同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后期的形成,使以市场为纽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

1.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中期相继完成。

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

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继续向德、奥、俄、日等国扩展。

2.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基础、改变社会结构的同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后期的形成,使以市场为纽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文化

1.思想: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科技:

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蒸汽机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确立。

3.文艺:

文学由浪漫主义(法国雨果将其推向顶峰)向现实主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转变;美术由新古典主义(法国大卫《拿破仑加冕式》)、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向现实主义(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兴起(德、奥中心,贝多芬交响乐;意大利歌剧,威尔第《茶花女》等)。

 

时间

分期

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世界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1861~1894)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革命的高潮(1895~191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2~1919)

中国历史

经济

1.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入内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70年代在外资、洋务企业刺激、诱导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产生。

2.社会生活: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

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

1.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奖励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社会生活:

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19C末,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

1.经济: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①原因:

辛亥革命扫除部分障碍;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竞相投资机器工业;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客观有利条件。

②表现:

纺织、面粉发展较快,涌现张謇等著名实业家。

2.社会生活:

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公路修筑技术传入。

政治

1.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太平天国失败,清政府开始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为挽救内忧外患的危机,19世纪60~9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