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179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1.docx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1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测)

-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一、选择题(15*4=60分)

1.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最终解体

【答案】C

【解析】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产品商品化

2.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欧战”即指的是一战,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因此“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使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当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据此分析可知②与④使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①不合题意与史实,③“官僚资本”的影响是在1927年以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CD,故选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3.下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

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

C.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D.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答案】D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注重营销策略

4.1876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并举行换旗过户。

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

这表明

A.民族工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B.洋务企业实力超过外国在华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

D.外国对华资本输出总额逐步减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民用企业也部分遵循市场规律,故A项正确。

轮船招商局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吞并一个美资公司不能说明洋务企业的实力超过外国企业,因此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以后,外国对华资本输出逐步增加,因此D项错误。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5.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

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考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阅读下表,导致“工矿企业状况”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表(部分)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国人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提倡国货运动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7.1914年,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

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生产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经营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促成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D.民族工商业发展前景光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1914年”可知此时为民国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有所提高,故选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排除A。

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D说法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工商业不可能得到独立、健康的发展。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阅读下表,据此可推知

时间

银行迁移

1928年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

1930年

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

1931年

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沪

1933年

东莱银行从天津迁至上海

A.近代中国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B.经济危机促使金融调整

C.上海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D.国内政治环境影响经济

【答案】D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的较快发展

8.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

这一调整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说明商品流通过程中税负减轻,有利于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

故答案为C项。

税收政策调整与抗战经济基础无关,排除A项;税负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减轻,排除B项;国内市场早已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的较快发展

9.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布特赏,专利5O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O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lO年。

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答案】C

【解析】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实业救国

10.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1911年

1921年

船只

装载量

船只

装载量

109只

147087吨

2332只

489100吨

A.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

B.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

C.一战使西方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

D.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表格显示1911年的信息和1921年相比,1921年在船只和装载量都大大超越了1911年,说明国内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促进运输能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A中民营错误;C中放弃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盲目扩大规模,不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近代经济变化•轮船运输业

11.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显示的信息说明当时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与当时民族工业产生有很大关系,故A项正确。

B材料中没有体现;C是19世纪末期;D是甲午战争之后。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表现和原因

12.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

这反映了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B

【解析】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早期维新思想

13.阅读下表:

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

材料无法体现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且该说法本身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36年较1921年轻重工业比重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的数据变化幅度不大,不能说明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14.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答案】C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

15.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充实银行,促进官僚资本的形成

B.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政策支持

D.稳定金融市场,有效防止白银外流

【答案】B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二、非选择题(2题=40分)

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

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

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

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

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

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4个城市和地区。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之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

【答案】

(1)宽松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有相对成熟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制度(或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下,家庭手工业大量存在,生产手段落后;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阻碍下,民族工业处于劣势(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资金不足)。

(或中国处于传统经济向近代工业化的转型期,起步晚,发展慢。

(2)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群众性强(具有自发性);范围广;比较频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

作用:

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痛斥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或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历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毕竟是国家虚弱之时的非常规办法。

在当前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片面强调抵制洋货不仅缺乏理性,而且会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

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发展自身力量,通过提高国货质量,民族品牌竞争力来捍卫民族尊严。

【解析】

(2)本题材料提到,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

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

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4个城市和地区。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是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群众性强(具有自发性);范围广;比较频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

至于其积极作用,学生需结合知识归纳:

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痛斥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或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本题要求学生回答在对待洋货问题上,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毕竟是国家虚弱之时的非常规办法。

在当前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片面强调抵制洋货不仅缺乏理性,而且会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

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发展自身力量,通过提高国货质量,民族品牌竞争力来捍卫民族尊严。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表现影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

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

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

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

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

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

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

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1882年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1893年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年

浙江利用公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年

华洋统销公司

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

1908年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以雄商业

——摘编自刘秀平;《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若无英国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来必有可能”。

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

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摘编自何成刚:

《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①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竞争激烈;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③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

不同:

①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产生早、发展快;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引进晚、发展慢。

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以保护知识和技术产权为核心;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

③西方各国都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而晚清中国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出台。

2.影响:

西方:

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促进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晚清:

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结合所学知识,西方主要是促进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中国则对现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中国的专制制度的发展是“变相的”、不能得到法律保护的,所以一定程度上还对中国民族工业以及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