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782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普小论文200字.docx

科普小论文200字

科普小论文200字

篇一:

二年级数学小论文

二年级数学小论文(转载)

有趣的数学二(3)班王鹏

数学是看不见的,数学是数不清的。

数学是明亮的眼睛,是我们的欢乐,是数学家的喜讯。

我们是离不开数学的,数学就象欢乐的海洋。

学好数学是我的目标,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数学真有趣二(3)班王艺淳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

学会了看钟,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了人民币,我们就会买东西;学会了乘法,你就可以很快的算出结果。

我今后还会知道更多的数学知识,我还要更加努力!

逛超市

二(3)班岳磊

节日爸爸妈妈陪我去超市,爸爸给我50元让我自己买学习用品和玩具,我买了3张动画碟片,每张6元,我又买了一个1元的玩具,又买了5本本子,每本1元,爸爸让我算算一共多少元。

我刚学会了乘法,这还不容易,3×6=18(元),1×5=5(元),18+5+1=24(元),一共用了24元。

我算的快吧!

东方明珠塔里的数学二(3)班陆佳汶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上海参观了东方明珠电视塔。

我们来到售票窗口,看见有三种不同的票价,90米下球体观光层50元,263米上球体观光层70元,350米太空舱观光层100元,我发现门票的价格不同,观光塔的高度越高票价就越贵。

我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数桔子

二(3)班杨芷萱

爷爷的小院里有一棵很大的桔树,妈妈问我一共有多少个桔子。

我数了好多遍,得数都不一样,我围着桔子树转了好几圈,忽然,我想到了!

树上有三个分枝,我把它们分别编撒谎能够一、二、三号,我点了点一号分枝上的桔子,有0个,二号分枝上有14个,三号分枝上有18个,10+14+18=42(个),我终于数清楚了!

有趣的乘法二(3)班许耀成

一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加法,二年级一开学,宋老师就教会了我乘法,其实乘法比加法还简单呢!

妈妈带我到超市去买QQ糖,一袋2元,我拿了5袋,妈妈问我几元钱?

我说:

“2×5=10(元)”。

妈妈说:

“6袋呢?

7袋呢?

”我说:

“二六十二,二七十四,我早会啦!

”妈妈说,看来乘法真有用!

我心里喜滋滋的。

有几个角二(3)班高醒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我给爸爸和姐姐出了个题:

要是把吃饭的桌子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爸爸说:

“有5个角”。

姐姐说:

“有3个角。

”到底谁的对呢?

我说,“你们俩都对!

”为什么?

爸爸和姐姐齐声问我。

“因为如果把桌子沿对角线截,就剩下3个角,如果随便截一个角,就会剩下5个角,你们明白了吧?

”哈哈,听了我的解释,爸爸和姐姐都恍然大悟。

我心里开心极了!

其实这道题宋老师早就在课堂上讲过啦!

乘法和加法,其实是一家二(3)班翁舒晴

最近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老师说乘法和加法其实是一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比如5+5+5+5+5等于几呢,如果你用加法做,要算四次,如果你用乘法做,只要会背“五五二十五”的口诀一下就能算出来啦!

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口诀的,假如加法中的加数不相同,那就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了,所以老师说,其实乘法就是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你知道了吗?

数学在生活中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二(12)班顾靖楠指导老师:

丁小燕生活中的数学无所不在。

我学会了认识钟表,它使我的生活更有规律;我学会了乘法,它使我的计算更快;我学会了统计,它能帮我分析和推理;我认识了人民币,它让我学会独自购物……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

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身运动服,衣服要197元,裤子要113元,我说:

“就买这套吧!

”妈妈同意了,接着妈妈问我:

“你知道一共要花多少钱吗?

”我心里一算:

197+3=200元,200+110=310元。

“310元”我立刻答道。

妈妈夸我算得真快。

我心里美滋滋的,要知道这可都是数学的功劳呀!

生活中的数学

北仑区华山小学204班朱文韬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

不信?

今天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

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

40元。

接着,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

60元,还有一种只要8。

40元。

我想:

“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可以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是第一种好。

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想:

“今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

”带几颗好呢?

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

如果来二个,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

于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

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指导老师:

傅赛

喜讯:

在《小学生数学报》组织学生的数学

小论文评选中,我校师生获奖情况

发表日期:

2021年10月29日【编辑录入:

王菁】

太仓市明德小学学生获奖情况(竞赛类)

篇二:

数电小论文

神奇脑电波

内容提要:

本文由电气化时代切入,主要探究了人类对脑电波的认识,包括理论研究、现实成果和科学设想,个别猜想结合了作者看科幻小说的认识,但谁又能说,科幻不是未来的科学呢。

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这位伟大的幻想家以科学为依据,在自己小说中描述的飞机、潜艇、电视经历了一个世纪后都变成了现实。

对于大脑的认识更要突破现有知识的局限。

关键词:

脑电波精神控制电子技术

一、总述

电子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在数字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开发数字系统的实用方法和用来实现这些方法的工具日新月异,可编程逻辑器件大量应用。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利用三级管和MOS管的特性可以制作门电路,这是非常神奇的。

电流本是变化多端的,但我们却可以利用集成电路把电流电压等物理量变身成我们熟知的0、1,如此就大大方便了我们对电的利用。

在电气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电的利用早已超乎前人的想象,而各个学科之间本是没有固定界限的,推广开来,我不禁开始思考,人类可以利用生物电吗?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实现将人类脑电波的数字化,加以编程,便可以实现精神控制。

大脑对人类来说本就是最神秘最神圣的存在,对此,我做了更深入的探究,让我们来一窥大脑的奥秘吧!

二、脑电波的探索

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影片中这样一个桥段:

在潘多拉星上,下身瘫痪的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躺在密封舱中,通过头上戴着的复杂设备,利用意念操控人造的混血阿凡达。

当然,潘多拉星和阿凡达只是导演卡梅隆的虚构,利用意念操控阿凡达自然也不可能发生。

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利用“意念”操控物体已经不再是人类的空想。

脑电波是大脑在活动时,脑皮质细胞群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在大脑皮质的细胞外产生电流。

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波被发现于1924年,德国医生汉斯·贝格尔(HansBerger)从一个颅骨受损的病人头部,检测到极为微弱的电流。

在经过近五年的漫长实验后,他终于确认了这种神秘的电流的确来自于脑部活动,并发明了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m)。

他从一千多张脑电图记录中发现了脑电的部分规律,并测量出人们在清醒且闭眼后的脑电波为8-12Hz(另外的数据说是8-13Hz,阿尔法波或α波),而将睁开眼睛后的脑电波处于13-30Hz(另外的数据说是14-26Hz,贝塔波或β波)。

而“意念”操控,是利用人类的脑波操控,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通俗地讲,人类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都在放电,当然,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伴而生,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

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会产生5~6毫伏的电压,而思考问题时大脑会产生0.2~1毫伏的电压。

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电波”。

脑电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

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约在1~40赫兹之间,依照不同的频率,脑电波又被进一步分为α(阿尔法)波、β(贝塔)波、θ(西塔)波、δ(德儿塔)波。

当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精神高度集中时,脑波的频率在12~38赫兹之间,这个波段被称为β波,是“意识”层面的脑波;当人注意力下降,处

于放松状态时,脑波的频率会下降到8~12赫兹,这被称为α波;进入睡眠状态后,脑波频率进一步下降,被分为θ波(4~8赫兹)和δ波(0.5~4赫兹),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人在“潜意识”和“无意识”阶段的状态。

正是因为脑波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脑波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

电影《阿凡达》中所展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叫做脑机接口的技术(Brain-ComputerInterface,简称BCI),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

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目前,美国布朗大学大脑科学计划主管约翰·多诺霍开发研制了大脑微晶片技术,被称

为“脑控制门”,最新实验证实猴子通过大脑能够控制机械手臂向自己喂食。

这个假肢具有完全可移动的肩部和肘部,灵敏的“钳子”可以模拟人类的手。

一个带有稀少毛发的微晶片植入猴子的大脑,该微晶片与假肢上的传感器相连接,能够阅读大脑神经元细胞和瞬间反应发出的信号。

近日,英国雷丁大学控制学教授凯文·沃里克称这项实验技术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他强调,这项最新实验的植入性技术表现得十分完美,并期待着最后的实验结果。

2021年,世界控制学专家沃里克教授成为示范这项技术进入实验阶段的第一人。

他将这个微晶片植入自己的神经系统,并且通过大脑意识可以控制一个机械手臂,该机械手臂是由其同事彼得·凯伯德研制的。

两年之后,美国人马修·纳格勒在肢瘫之后接受了这项实验。

虽然纳格勒在2021年死亡,但在他使用“脑控制门”技术的12个月期间,证实了这个机械手臂带来了超自然的力量。

之前他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我并不需要说话,只要大脑想到一些举动,机械手臂就会依照我的意思去做”。

2021年,两只猴子在实验中能够通过大脑意识控制让机械假肢对自己喂蜜饯和水果。

目前美国政府已允许未来进行10项关于人体临床的相应实验,计划于本月开始。

沃里克教授称,在机械手臂广泛应用之前仍需要有几年时间的测试期,这项技术才能够适合于完全瘫痪者。

三、脑使用率的研究

日前,有种说法甚嚣尘上,脑细胞(思维)的产生,让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主宰性动物。

因此我们能发明,能创造,能研究自我。

人类现有的能力,全部取决于脑细胞。

而人类的脑细胞能力只开发了10%。

海豚的脑细胞能力开发超过了10%,他们是比人类还聪明的生物,他们拥有人类无法做到的超音波能力,类似用思想对话而不是声音。

很多科学研究表明,这种说法也许根本站不住脚。

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有意思的思考,为什么有人聪明有人笨?

有人合群却有人单打独斗?

若我们的脑使用率其实已经达到了100%,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脑细胞活性的不同给人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呢?

那我们设想一下,假设人的脑细胞能力被开发成了100%,将会如何?

一个豆友评价《三体》的一句话: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

是神学。

爱因斯坦也曾经提出,若速度超过光速,便可以穿越时空。

这种设想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现在我们不妨假设,如果身体的细胞吸收到过量的具有再生、繁殖或创新能力的“元素”,刺激到了脑部细胞的进化,能力开拓进入20%~30%。

这时候我们也许就能听到远处的声音,能凭借声音判断距离、能够通过预测对方行为,自动吸收大量知识,不怕疼,没有恐惧感,判断力超强,并逐渐失去人类的七情六欲。

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人类的大脑已经成为了进入高速运转的“机器”。

新陈代谢过快,很可能会迅速衰老、死亡——由于脑力开发进入40%,新陈代谢飞速,导致目前的身体无法承载,而对于一个拥有40%脑力开发能力的人来说,死亡并不是闭眼,而是分解——分解成灰尘,溶解到空气中,成为物理分子的一部分—

—人类也许不再以现在这样的躯体存在,而开始分解。

人类其实就是细胞组成——分子组成。

而进入40%之后,人类便可以控制物体,设想一下,我们可以挥手之间让众人倒下,大

脑里想着什么就

会出现什么样的

现象。

当人体细

胞能力被开发到

40%以上,”物体

“已经不存在,

所有的物体都是

分子组成,人类

实际上与世界万

物存在在同一个

分解空间,可以

利用自己的细胞

分解物体,再让

物体呈现人类可

理解的状态:

如飞起来、移动、

昏迷等等。

人类的身体已经与世界万物结合一体。

随着大脑使用的百分比从20%一直到80%,人类的能力也从能够操纵自身每一个细胞,到能够自由感知操纵他人,甚至对身边的无机物包括重力场产生影响。

霍金有相关科学著作指出,世间万物唯一的计量单位是时间,如果没有时间,任何东西都不存在。

万物计量单位是时间,假设时间是个人,那对于他来说,人类也好、手机也好、河流山川也好,都不过是个分子。

而我们无法理解的人类潜能100%,就是触及最极致的计量单位:

时间。

而人类潜能达到100%之后是什么呢?

答案:

无所不在的神。

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无所不知无所不在。

是起源也是终结,神无所不在。

超出人类理解范围意外的未来,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除了人类这种生物形态,谁有敢说没有其他高智商形态?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四、大脑的神奇

大脑大约有一万亿个脑细胞。

一万亿脑细胞中间有一千亿的脑细胞具有记忆和存储功能。

这一千亿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的信息存储量相当于一个40G硬盘容量的奔腾Ⅳ计算机,如果你了解计算机你就明白,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个40G硬盘的奔腾Ⅳ计算机,如果你想把他的空间全部存满,每分钟敲200字,连续不停的敲,需要敲200年!

而你的大脑中有一千亿个这样的计算机!

这个数字,据很多科学家讲,这个东西是没办法计算的,量太大了!

大脑的记忆是透过全析的方式进行记忆的,每个细胞只记忆某一信息,大脑会进行分类。

我看过大约20本关于脑科学方面的著述。

脑科学是现在生理学上最前沿的部分。

它告诉我们,大脑是人身上唯一一个可以终生发育成长的器官。

大约你在18岁时基本完成,大脑的细胞不会再增多了,在人25岁时各个器官停止发育,基本按照成熟的人来行为了。

身上唯一的器官,大脑细胞透过学习、思考,他进行网络连接,一个细胞大约可以和15万个细胞发生联系,如果你学过大学的高等数学,你可以知道1千亿个的细胞,1万个亿的细胞中的

每一个再有15万种可能性来进行网络联系,这个数字几乎是无法说明它有多庞大的。

实际上,我们只要思考,学习用脑,大脑细胞就会产生新的网络联系。

大脑是英特网的一个缩影,或者说地球现在目前使用的英特网是一个人使用大脑的一个外化。

一个人的大脑比作地球的话,它表面的新皮质的联系就是构成目前地球上的英特网,英特网每天都在增长,实际上大脑的每个细胞相当于一台计算机,然后再和其它细胞相连。

大脑细胞不再成长,但是网络是可以终生成长的!

如果了解脑科学前沿,你会感叹人脑太不可思议了!

那些大科学家发出惊叹:

宇宙间再也没有比人脑更大的秘密!

现在,假如按人的启蒙程度的话,我们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停留在小学生那样的粗浅程度。

我们所有影响大脑的方法都是间接的方法,还没有找到直接影响大脑的通路。

大脑太奇妙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脑的存储量是无限的。

所以,原来英国科学家的估计都是保守的了,一个普通人的大脑1/3的空间相当于将200间足球场那么大的房间全部装满书籍的空间!

这是九十年代英国科学家的测算,现在的研究认为,人脑的存储量要比这多得多。

第三,大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创造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

现在,很多朋友会开车,我们想一下不会开车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能力把开车学会?

只要经过训练,任何人都有开车的能力!

如果我来训练大家,一周的时间百分之百可以上路,没有问题!

人脑的创造力和驾驶技能一样是一种能力。

如果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大脑的运作模式,这个创造力是大脑的一种特殊运算程序。

经过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有创造力,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

实际上,对于大脑如果不懂它的运算程序,就像一个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根本不知道如何启动。

这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们说人脑的创造性是无限的。

大脑的理解力。

什么叫理解呢?

把一个事物跟你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这个事物之所以是这样的原因叫理解。

那么,这句话暗含着只要你的背景知识足够大,你就可以理解任何的事情。

说对一个事物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

是说你的背景知识还不够。

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是可以随时学的,只要你的知识量足够了,你就可以理解所有的事情了。

这里要说到人智力的三个基本方面:

记忆力、创造力、理解力。

在这三个方面,我们任何一个人,几乎是无限的。

所以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主要是指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刘慈欣《三体》

2.林涛(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篇三:

科普知识试题

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一、科普知识(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

1、不属于清洁能源。

(C)

A、沼气B、太阳能C、煤炭D、风力

2、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C)。

A、废纸B、废玻璃C、废电池D、废金属

3、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多少?

(D)

A、60%B、70%C、80%D、90%

4、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

(A)

A、80B、120C、150D、200

5、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北方有一座城市被烟尘遮盖了城市上空,在卫星拍摄中失去了踪迹。

这座城市的名称叫做什么?

(B)

A、兰州B、本溪市C、铜川D、大同

6、1952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两个月内造成1.2万多人死亡,请问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A)

A、燃煤产生的废气污染B、沙尘暴C、汽车废气D、酸雨

7、造成我国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A、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B、水土流失C、森林被破坏D、酸雨

8、土壤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

A、降水太少B、植被太少C、人类的活动和气候的变化D、沙尘暴

9、多少支香烟的毒素可以杀死一头牛?

(A)

A、20支B、60C、120D、200

10、全世界平均多少时间就有一个人因吸烟而死亡?

(A)

A、10秒钟B、10分钟C、30分钟D、1小时

11、一氧化碳是有害物质,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百分之多少来自汽车尾气?

(B)

A、50%B、80%C、90%D、100%

12、南极边缘的冰川为什么脱离南极大陆?

(D)

A、地球自转的影响B、冰川不够结实C、洋流的影响D、由于“温

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3、是什么原因使北京城西南卢沟桥的狮子表面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失去脑袋、腿变成“残废”?

(C)

A、废气污染B、沙尘暴C、大气中酸雨腐蚀的结果D、风化

14、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大概要多少时间?

(D)

A、10年左右B、40年左右C、60年左右D、100年以上

15、新装修的房子里那种材料最可能有放射性污染?

(C)

A、油漆B、胶水C、石材D、板材

16、每颗电池可污染(D)公升水。

A、60B、600C、6000D、60000

17、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D)污染物

A、有机物B、氮C、磷D、以上皆有

18、工业废水主要含(D)污染物

A、有机物B、重金属C、有毒有害物D、以上皆有

19、现今主流污水处理的方法是(C)

A、化学法B、物理法C、生物法D、强氧法

20、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排放污染者实行按照排污的征收排污费的制度。

(D)

A、浓度B、数量C、排污总量D、排放种

类和数量

二、环保常识(填空题:

每题1分,共20分)。

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2、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吸收紫外线。

3、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4、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藏羚羊。

5、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__铅__污染源。

6、复印机在复印过程中会产生臭氧从而损害人体健康。

7、酸雨是指因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

8、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___2.53%___。

9、汞、镉、铬、铅、砷是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很大,被称为“五毒”。

这些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水体后,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又吃小鱼,人又吃污染后的鱼类,污染物会逐渐的聚集到人体内,我们称这样的污染关系是___食物链___污染。

10、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温室气体过度排放_____。

11、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12、地球表面有百分___70%___的地方被水覆盖。

13、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是世界平均人均淡水占有量的__28%____。

14、目前造成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人类的大量捕杀____。

15、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家具里最可能释放出污染居室的有害气体是__甲醛_.

16、地球之肺是指__森林__.

17、__二氧化硫___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危害气体.

18、世界环境日是___每年的6月5日____.

19、森林和原野里有一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物质,它是__负离子____,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平稳,血压下降,精神旺盛,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

20、工业三废是指__废水、废气、废渣_____。

三、环保小技能(共20分)

判断题:

(每道5分。

共10分)

1、土壤污染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易于处理,所以应多使用化肥是土地增产。

(X)

2、为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液体洗衣剂。

(X)

3、熏烤肉食品时释放的烟气中含有致癌物质。

(√)

4、牛奶不能带袋加热,否则对人体有害。

(√)

5、对外地的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发E—mail的方式更符合环保?

(√)

简答题:

(每道5分。

共10分)

6、看到、想到一次性木筷(也称方便筷、卫生筷),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片片绿树在一棵棵减少、土地上将寸草不生、森林渐渐消失?

?

可是现在的人们使用一次性木筷似乎很平常,而且有人仍然认识不到使用它的危害。

请针对减少或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现象提出你的想法。

答:

森林是地球之肺,保护森林就是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大约一年要消耗森林3万6千亩,所以我们十分必要减少或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还有一次性木筷虽然叫卫生筷,但很难保证它的卫生质量,为了我们个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应当减少或杜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