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170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

专题检测卷(三)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7年4月浙江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是“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错误;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指三大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故D项正确。

答案 D

2.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

“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

万里的远航!

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

”该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

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C.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D.三大改造完成背景下的欣喜

解析 抓住题干时间线索,1956年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放战争胜利于1949年,“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中国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

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解析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A项正确。

B项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C项是指“大跃进”运动;D项是新时期的任务。

答案 A

4.读下图: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它反映的主要是(  )

A.“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农业合作化运动后的农业丰收

C.“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D.在中共“八大”指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审读题干材料信息的能力。

图片上麦穗、玉米大得脱离实际,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答案 C

5.(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作为口述史料,上述歌谣可直接用于说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D.“包产到户”

解析 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大跃进”的表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6.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

A.《惊动天上太白星》:

“一阵锄声卷入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呵!

梯田修上了南天门。

B.《人民公社是金桥》: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C.《致富经》:

“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D.《我来了》: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解析 “刻舟称瓜”反映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A项中的“梯田修上了南天门”、B项中的“人民公社是金桥”、D项中的“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等信息与图片所反映的时代相同。

C项中的“农业科技”“脱贫致富”等信息说明这是农村改革后科技兴农的致富经。

故选C项。

答案 C

7.(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胡忠茂在《慈中情结》里面回忆了他们那时候的暑假生活,“我们也加入了全民大炼钢铁的洪流,去龙山装来白泥,在学校西北角近河处筑起小高炉,还从实验室拿来酒精引火,日日夜夜拼命炼,一天深夜终于炼出了一点铁块,连夜敲锣打鼓去县委报喜。

”胡忠茂回忆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哪一年(  )

A.1953年B.1956年

C.1959年D.1967年

解析 随着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颁布,工业上的“大跃进”和农业上的“人民公社化”蓬勃发展,这种状况直至1960年下半年才得到纠正,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7·浙江湖州期末)下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解析 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1958年后,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

答案 C

9.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

下列现象肯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B.《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C.农业走集体化道路,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邓小平以铁路为突破口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解析 可以通过时间进行判断。

1956~1966年应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A、C两项属于过渡时期,D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A、C、D三项;B项发生在1958年前后,符合题意。

答案 B

10.“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破坏严重,期间有周恩来、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A项出现于6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排除B、C两项。

答案 D

11.雁塘头的17户社员,1978年以前只有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到1981年有了16块手表、15台收音机和7台缝纫机,还增加了两辆自行车。

雁塘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C.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解析 从材料来看,转折点是在1978年,农业合作社和中共八大的召开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

1978年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发展效果极为显著,雁塘头才有了上述变化。

答案 B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解析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为了打破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解放生产力;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因为个体农民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两者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13.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解析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14.(2017·浙江嘉兴模拟)下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航空工业在①起步

B.APEC首脑会议曾在②召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③首先开启

D.④是对外开放最早的窗口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①是深圳,②是上海,③是武汉,④是北京。

APEC首脑会议曾在上海召开,故B项正确。

答案 B

15.(2017·浙江义乌模拟)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对外开放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涉及的主要是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排除A、B、C三项。

题干形成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 D

16.“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中国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地在国际场合上发出自己清晰有力的声音。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

”第一扇“窗”是指(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出口特区

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抓住时间信息“1979年”,内容“新中国融入世界”。

A项是对内改革,不符合材料;C项发生在1985年,排除;D项发生在1992年,排除;“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79年深圳出口特区的建立打开了中国融入世界的第一扇“窗”,1980年正式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

17.“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

A.上海B.厦门

C.广州D.汕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厦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答案 B

18.(2015年10月浙江学考)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  )

图一        图二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

解析 漫画图一反映了计划经济下物资供应紧张,而图二则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物资的充足,这一变化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A、B、C三项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成效,故D项正确。

答案 D

19.下图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中国(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解析 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决定浦东开发是在1990年,A项是在20世纪末,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史实;D项的时间是1992年之后;故答案为B。

答案 B

20.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将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

解析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 B

21.1994年初,已90高龄的邓小平第七次到上海过春节,在乘车经过浦东大桥等现代化建筑时,他欣然吟出两句话,正好是一副对联: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不能作为这副对联佐证材料的是(  )

A.上海浦东开放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D.摆脱姓“资”、姓“社”的束缚,阔步前进

解析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是邓小平看到浦东“新景象”的时候所发出的感慨。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有如今的繁荣景象。

上海浦东的开放和开发、摆脱姓“资”或“社”的束缚、改革经济体制都可以作为这副对联的佐证材料,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

答案 C

22.(2017·浙江嘉兴高一期末)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次大会(  )

A.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 A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故A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B项正确;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故C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3.(2017·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模拟)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1992年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接导致1993年“市场”一词出现频率高。

答案 B

2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读表格“1978~1984年农产品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年份

农民出售农产品价格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2.6

1.8

5.6

1979

88.4

4.9

6.7

1980

82.3

9.5

8.2

1981

79.1

11.5

9.4

1982

78.3

11.5

10.2

1983

76.1

13.4

10.5

1984

67.5

14.4

18.1

A.市场调节作用逐渐增加

B.农产品的价格逐年提升

C.农业领域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定价比重逐渐下降,市场调节价比重逐渐增加,故A项正确。

答案 A

25.(2017·浙江金华十校模拟)小张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整理了一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知识清单。

下表空白处遗缺的知识点是(  )

时间

内容

意义

1992年初

邓小平“南方讲话”

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10月

十四大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年

十五大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A.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B.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

D.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

1958年

20000

1959年

17000

3000

1960年

14350

2650

1961年

14750

材料三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

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场运动?

有什么教训?

(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

(4分)

答案 

(1)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训:

不能单纯地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

原因: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的

发展;自然灾害严重;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3)认识:

应正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7.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

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答案 

(1)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外开放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3)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8.(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 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8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从工业结构上、地域上来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等因素考虑。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该地区快速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对外开放从点、线、面到高新技术领域,经济特区不涉及长三角,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涉及该地区,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其相关。

答案 

(1)特点:

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原因:

外商直接投资。

历程:

1984年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列举两个城市即可);1985年长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