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036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的三十岁之1 面对我的三十.docx

我们的三十岁之1面对我的三十

篇一:

警惕二十九岁现象zt-老板黄鸣的精彩文章

这是从皇明太阳能老板黄鸣先生的博客里看到的,很受启发,于是转载。

感谢黄总的精彩分享,也希望能够看到太阳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民众,为皇明、为中国,为世界。

  大家都知道“59岁现象”――许多国企的老总年龄接近60岁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盖因在60岁国企老总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他们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但在中国“29岁现象”比“59岁现象”普遍得多。

  什么是“29岁现象”?

  我在多年培养、使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过程中发现:

不少员工在20多岁时,学习工作有激情,工作上勤勤垦垦、踏踏实实,生活有艺术、有情趣,可是到了29岁左右,按说应该更成熟更有价值才对,但反而情绪波动大、工作浮躁急功近利。

表现在看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忽高忽低,设定的工作目标或高不可攀或放弃追求,对下属或要求过分或听之任之,对亲友不耐烦,对团队尤其是对上级经常抱怨牢骚,对待批评建议经常没有耐性甚至反应过分激烈,老虎屁股摸不得,经常比过去,讲排场慕虚荣,对自己过去的同学朋友羞于提起现在的职位或收入,内心经常将自己与认识不认识的姣姣者做不切实际的比较,比较之后往往自惭形秽、自怨自艾、自我放逐,严重者陷入重度抑郁症。

生活没情趣、工作无效率,经常是心里着急行动却无力无效,就像人们梦中经常遇到的紧急情况:

想跑迈不开腿,向动动不了,想说张不开嘴,人际关系不是冷漠就是紧张。

 过去30岁这个坎之后,这类人有两种结局,一种原来就乐观、平和的,通过及时努力调整一切正常化了。

但有很大一部分人挣扎抗争不过,就此消极麻木、一副万事皆休、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注意到这种状况多发生在30岁左右时,找他们分析原因,他们自已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经常听到这种人哀叹:

“快30岁了,成了家没立业,什么时候立得起来呢?

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们一样?

 三十还没立业!

对我触动很大,记得我30左右的时候,虽然没有明显上述症状,但也因功未成名不就,失衡焦虑了好一阵,好在及时用“阿Q精神抚慰疗法”调整过来了,都是“三十而立”这句古语害了大家!

 20多岁时,都知道是打基础的时候,要想今后有成就,现在就要多付出,心态较平和,也有一定的耐心;当快要到30岁时,眼看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结果没能达到社会上讲得“立业”的期望和标准时,对父母不好交待,不好意思见同学朋友,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无形的压力,而且越来越大。

 那什么是社会的“立业”标准为呢?

我认为是人们对三十而立要达到的社会期望水平过高。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业充满了机会,各专业也因沉寂了十年,所以到转型期很多人一夜暴富。

时代对77、78级80年代的毕业生格外惠顾,给他们创造了快速立业的机遇,成名成家相对容易;而到90年代末和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各行各业向专业化推进,而且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时成名立业的周期在拉长,进入门槛一再提高。

    

 现代社会“五十而立,三十知天命”

     

针对29岁现象,前些年我提出了“五十而立,三十知天命”的观点,受到了许多朋友的欢迎。

古代人均寿命50岁左右,30生命过多半,此时不立则晚矣,如50岁时再不知天乐命,则只有苦熬余生了。

而现代人平均寿命已到70岁左右,古代的30岁相当于现在的40-50岁,而且由于知识爆炸、竞争激烈,各专业行当更加复杂化,变数更多,人到40-50岁才能到达事业的高峰。

30岁左右时,有的人刚刚拿到博士学位,创业者刚刚挣脱困境赚个温饱;许多公务员刚刚摆脱端茶倒水、打零杂的状态;普通工薪阶层生存问题刚刚得到解决(房价、教育等社会成本增高)。

提出“五十而立”是让多数年轻人放平心态,期望不要太高,压力不要太大,不要过分急躁;提出了“三十知天命”,恰恰是因为这个年龄更需要及早知天乐命,看清人生大道,不违天命(自然法则、社会潮流、人生使命)这套理论通过各种论坛和大学演讲,反响很好,还真救了不少人。

  但后来我仔细阅读《论语》中孔子的原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发觉我原来的论点有些缺乏依据,如孔子讲的“30而立”中的“立”指的不是立业,而是立志立身,衔结前后两句就能明白。

他的意思是说,我15岁开始做学问,30岁立志(周游列国,布道授业),40岁左右时学问习精,不再受外界诱惑而偏离方向。

无论是学问不惑还是人生方向不惑,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立业”层面。

大家知道,所谓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对于孔子来讲,立德算在40多岁后周游列国,50多岁弟子3000,贤人72;立功是孔子在68岁归鲁方被尊以“国老”之后;而立言呢,在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间,孔子修订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真正的立言不朽之作《论语》是在他去世后弟子们整理的。

可见孔子的“立业”是很晚的。

我常以此告诫那些视“30岁立业”为成功标尺的年轻人说:

“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乎?

”。

  我也拿我的例子(不敢与圣人相提并论,只是为了治病救人,不得已而为之)劝导安慰那些29岁症状的人说,我37岁才真正辞职,下海创办皇明公司是在1995年,当时不但是赤贫而且还负债近百万元,到了2000年也就是我42岁时,公司才有了盈余,但按照大家心目中“立业”的标准还差得很远,即使说立业也应是无论你的公司事业还是专业都立得住、站得固、走得稳。

别说42岁时,就算我47岁退出管理一线之前,当我离开公司总裁岗位时,企业稳吗?

企业立得住吗?

我退出管理一线已近两年了,48岁近50岁了企业才有些“立”的迹象,企业文化、战略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才有些大模样。

然而管理体系上的“三机制两原则”虽然提出来了,但真正能可持续发展推行,稳定执行尚需时日,真正应了我提出了的“五十而立”。

五十岁看清世事,知天达命;六十岁对反对意见也当音乐听;七十岁达到了思想的自由王国,怎样驰骋都不会超越铁的自然法则的。

如果说一个人立与不立,大概这是一个分水岭吧。

  我想对年轻一代说的是,你们的梦想追求固然可以理解也值得尊重,但过于急于求成的心理是不切实际的、有害的。

希望你们把梦想藏在心底,保持知足常乐、知天乐命又积极进取,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心态。

走好走实人生的每一步,相信你们的人生能顶天立地,你们的事业能稳健而长足发展,年轻人,你们的路长着呢,一路走好!

我想对年轻一代说的是,你们的梦想追求固然可以理解也值得尊重,但过于急于求成的心理是不切实际的、有害的。

希望你们把梦想藏在心底,保持知足常乐、知天乐命又积极进取,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的心态。

走好走实人生的每一步,相信你们的人生能顶天立地,你们的事业能稳健而长足发展,年轻人,你们的路长着呢,一路走好!

感悟!

感动!

感谢!

他人回应:

嗯,很不错的观点。

我支持!

现在很多80的新贵冒头出来,令我们这些70后期的后悔为什么不迟点出生。

呵呵

比如大漠说的刘标峰啊,82年出生的就有几千万了。

李想,1981年生身价也有两亿元人民币。

赵宁、高燃等等太多了

他们能成为新贵固然是他们具有创新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而抓住了好机会,如果我们认为三十不立就自惭形秽,那么你见过这些80新贵,你就会睡不着,头发都会脱光的。

在这里,大家应该以肯德基创始人作一个比较才行。

做大事者不在朝夕,而在长期的积累便会薄发了。

做事业不看一个人的收入多少,职业贵贱,而看他找到一份可以发挥他专长的职业,能发光发热就会感到快乐。

话又说回头,人家能做点事情,不仅是因为时机好,最主要是眼光好。

与其懊悔叹息,不如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

一味的哀叹,只是说明你没有自信心,创新思维也不是天生的,经过培养就可以获得的麻!

[原创]写在三十而立之际

标签:

人生感悟  

写在三十而立之际

人说三十而立,三十了,别说立,连方向都还没找到,怎么办?

我一脸茫然。

回想过去的每一个十年,我似乎都过得懵懵懂懂。

88年,还是个幼稚的小学生,除了作业啥都不懂;

98年,埋头苦读书的大学生,除了编程啥都不懂;

08年,家庭和事业两点一线,除了干活还是啥都不懂。

就这样,突然间,毫无商量的,我就三十了?

天啊,无端端就过去了三十年,下一个三十年之后,我就退休了;再下一个三十年之后,我就作古了;再下一个三十年,还能剩下些什么?

我开始惶恐、开始彷徨,试图抓住那些消逝的过去,问一声为什么就此一去不返。

我环顾这座耗费了我近十年青春的都市,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承载了当年的欢声笑语,年华一过,那些悲欢离合都已散落何方?

我回想少年时赤脚走在故乡石板路上的日子,多少天真多少无邪伴随着天高云低迎风招展,如今都已不知去向。

我闭上眼睛使劲回忆住在陕北窑洞的童年,那遥远的记忆已被茫茫的大雪所覆盖,只有深夜吱嘎吱嘎的踩雪声穿越时空回响在我耳边。

惊喜之下睁眼看去,原来是妻子穿着拖鞋走过……

善解人意的妻子问我为什么苦恼,我答道,“人生已过三分之一,我居然都还不知道自己来这世上干什么,我又该怎样努力才能让百年之后还有人知道我曾经存在过呢?

”妻子眨了眨眼,笑着戳我的额头,“哲学家,想那么多干吗?

你的宝宝、还有宝宝的宝宝不就是你的存在吗!

”说完,妻子低头对着隆起的大肚子继续自言自语:

“宝宝,你爸老是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是啊,也许我也陷入了“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自寻烦恼之局:

也许生命本身并没有被赋予太多的使命,让生命延续、种族繁衍下去就是唯一的使命;也许即使我们一事无成也不必像没有做功课的学生那样害怕上帝的惩罚;也许你思考得越多,你的人生也不会因此而越清晰、越精彩……也许,很简单又很残酷的事实就是,生命存在本是一个偶然,只不过自然的条件合适,我们适逢其会的产生了。

所以,心中常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就这样甘当一个平凡人、碌碌无为过一生不也是挺好的吗?

多少人不就是这样走过这一次人生的吗?

然而,还是有人不甘于平凡的,还是有人勇于逆流而上的。

记得大学年代,当我时常在明净的阶梯课室里昏昏欲睡之时,一次讲座上白发苍苍的女教授的一席话,让我即使在毕业多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

她是来给我们讲述我国航空技术发展历史的,一上讲台,她站得笔直的、非常认真的向我们道歉:

“中国的航空技术没能赶上国外的发展水平,这是我这代人的责任,我向你们道歉。

但是,作为科学家,即使在文革艰苦时期我也没有放弃科研,我可以无愧地跟大家说我已经尽力了!

现在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希望你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祖国的发展,拜托你们了!

”老教授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感染了现场所有人,那一刻的青春激昂与热血沸腾,一直烧到内心深处,每每回想起,都久久不能平息。

生当如夏花之绚烂,即便是注定平凡,也不要甘于平凡。

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是啊,这个舞台我只有一次登台亮相的机会,所以我要倾尽全力、尽展才华;这条航线是单程无法往返停靠,所以我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次游戏不到最后决不出胜负,所以我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

人生如梦,却是可以用五彩缤纷的幻想和步步为营的努力让美梦成真的。

因此,既然你已经存在,就不要浪费别人佛前修炼五百年还得不到的一次机会了。

没有必要再去考究“为何生”这类哲学问题,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回答好“如何生”,最终你会明白自己为何而生的。

这也是大家耳目能详的一句话:

“你选择怎么样的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网友回应:

2008-11-2

感动啊,没想到几天没上来,有这么多回复——这估计是我有史以来最多回帖的帖子了,更没想到有这么多跟我同龄的或者一样困惑不解的战友们。

他人回应:

认真翻了2遍,把大家的回复都仔细琢磨过后,想把自己看了觉得有共鸣或者有感触的留言整理一下,既是对自己当初的困惑的回答,也是与各位弟兄们的共勉!

他人回应:

何为平凡,何为不平凡?

他人回应:

人一思考就什么问题都有了,生活有时很深奥的,也很简单!

他人回应:

好好活就有意义。

有意义就好好活。

他人回应:

人是为“责任”二字而活 还是“需求”二字而活?

亦或其他?

他人回应:

三十之前为自己而活,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年轻人的冲动与干劲,人到三十就得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考虑,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他人回应:

也快奔三了,一想到这问题就觉得钻进了一个死胡同,睡不着觉.或许我们大多数注定了一生的平凡!

他人回应:

人各有志,历史上能够名垂青古的人又有几人?

我们不求百年后能够留下什么,但求今生无悔。

我们不求今生能有多大的成功,但求今天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在不断成长:

痛并快乐!

他人回应:

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妻子孩子。

你已经很幸福了,为什么要茫然呢,最起码为了老婆孩子生活的更幸福,努力去做事就完了,有很多人还不如你呢。

知足常乐。

他人回应:

三十,是人生另一个旅程的开始^_^是理智选择、勇敢承担、智慧应对、从容决断的时刻。

家庭,是我们旅程新的载体和责任。

事业,是我们旅程新的旋律和基垫;

二者是人生走向完美新的结合体^_^

只要找好自己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会有从容不迫的人生^_^

他人回应:

人活着就是心态。

平凡就是生活,生活其实就是过日子,太阳升到太阳落就是一天,就是人生。

他人回应: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充实的过好每一天,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去实现,有一天你就会创造奇迹。

他人回应:

三十立业?

立命?

人前生是猪:

吃了睡只懂享受

人后生是驴:

低头干只讲贡献

他人回应:

一句话,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如莲:

弄明白自己很难,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更难,自信、健康、快乐是本能和本源,一切围绕其开展,无论你是平凡还是卓越,其实都是自己的评价,没那么重要的。

只有自信、健康、快乐是你知道的,和你能享受的。

他人回应:

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好像是搞科研的吧

本来这就是个寂寞的工作

短期内没有什么前途的

要满怀希望“你选择怎么样的人生,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他人回应:

认真过好每一天,为了自己的责任而好好活,做有意义事,成就自己!

他人回应:

大部分人的生活应该是平淡的吧,关键是看自己怎么看待这种人生。

每天一点进步,每天心情都很开心,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因为大部分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而且也有很多人不能持之以恒的让自己进步。

他人回应:

簡單就簡單在答案出在自己,難就難在沒有標準答案.

他人回应:

活在当下,把握现在,或许也是不错的一种人生态度

因为过去不再来,未来尚未到,不必为过去惋惜或遗憾,不必为将来担忧或顾虑。

唯有把握现在的时刻,才能活得精彩,充实!

个人意见~

他人回应:

大家共勉之吧!

与其感触不如奋起前行更加有益

我们的困惑和焦虑往往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安

有时候,我们的困惑和焦虑不是来自于外面的世界或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不安。

不要让选择的困惑,迷失了你自己真实的内心!

                                              ——是为题记。

今天下午忽然想起这句话,便想写写这篇随笔。

 中午,一个北京的朋友回大连,相约见面,聊了几个小时。

朋友见面,自然少不了沟通近况。

实际上,每次见面都差不多一个主题。

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什么时机回大连。

我面临的问题是,是否离开以及什么时候,什么时机离开大连。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是创业还是继续打工。

我们彼此都在寻找各自的答案。

事实上,在大约两三年前,大家聊得就差不多都是这个话题,结果,两三年以后,彼此依然没有答案,而且,多了更多的顾忌。

在这两年间,他换了两家公司,但依然没有离开北京。

我也换了一间公司,依然没有离开大连。

为什么看似容易的一个选择,决策起来如此困难?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大家多少都有些患得患失。

不希望以太大的代价,实现成功的职业转换。

但是事实上,这其中还有很多外来环境的影响问题。

 实际上,推演下来,选择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我们每天都在选择,正因为每天选择太多,选择的过程才造成大家的顾忌和障碍,渴望得到更多,希望失去更少,这是每个人内心的最真实写照。

用最少的代价换得最大的收益。

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所以每天大家都在抉择,有痛苦、有欢乐、有悲伤、有惋惜。

从打工到做职业经理人,随着知识、视野、阅历以及收入的不断增加,我们所面临的道路和选择也就越多,专门找你的,间接找你的,你想去的,你想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理想、事业的明确,随之而来的就是困惑和苦恼。

打工有天花板,自己创业,还要失去以往所有的优越感和所谓地位,从头再来,成功固然可喜,失败却很难接受。

这就是接踵而来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目前所有的问题来自于我们还没有建立心灵的坐标,没有真正的实现而立。

就像于丹解读《论语心得》所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只不过是,三十、四十的困惑,在这个节奏加快的社会,明显的被提前了十年甚至更多而已。

最近看的一部非常好的连续剧《士兵突击》,讲的是一个很笨很笨的士兵最终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种兵的故事。

在我看来,这部戏很有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味道,也是一部典型的军中励志篇。

在XX吧里面,有六万多的帖子,感动了很多很多人,一部没有女人的戏,一部没有公开放映的戏,却在网上悄然走红了。

之所以人们愿意看,来自于这部片子的真实感、血肉感,也是来自于这是一个类似“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我们为其中的真情感动,为许三多的坚持和执着所感动,“不抛弃不放弃”,这种钢七连的战斗精神,随着钢七连的解散,却真正扎根并植入这个普通士兵的血液中。

 实际上,我认为,不管是《阿甘正传》也好,还是《士兵突击》也罢,之所以他们能够最终得到正果,真正的原因不在于他们选择的对,而是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珍惜自己的每一步,每一个机会。

而恰恰是没有选择,才给了他们成功的最大可能性。

有的时候,我们恰恰是选择太多了,反而让我们迷惑了自己的本性,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太多的成功机率,每每在抉择中不安,在困惑中迷惑,当我们不断地轮回选择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时间去做加法,本该做加法的年纪,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选择。

还是少谈些选择,少谈些前途,多些踏实和勤奋吧。

 “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来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就是“立”的一种见证”

 由此,忽然想到那个丛飞,一个已经消逝了的歌手。

曾经让我十分感动,而又对其行为十分不解的人,现在看来,三十而立,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把全部力量投身于慈善事业,乃至付出自己。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

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从这个世界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

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发现这个家摆放的像个胡同一样,反而没有地方放自己了。

这就是被物质的东西所奴役了。

  想想,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努力的,是不是真正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呢?

“而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相交的朋友舍弃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

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

  那什么叫做不惑?

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重用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这几段关于人生之道的描述,来自于《于丹论语心得》,大概就是我们苦苦困惑和渴求的答案吧。

引用下来,留作内省。

  有些人质疑于丹,在快餐式解读《论语》,糟蹋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我却认为,在困惑中能够给我们一篇真正的精神指引,这才是传统文化的指引和作用。

没有传播者,又怎么有我们内心真正的清醒呢?

他人回应:

真是不错。

想起一句教人怎么面对选择的话:

“当你面对几个选择做不出决定的时候,说明这几个选择对你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人生是一连串的长期的积累,所以这个时候你只要选一个,并坚定的走下去就可以了。

他人回应:

从选择到真正的行动是显著的瓶颈,通过自已思考而真正下了行动决心,可喜可贺呀!

他人回应:

往往过多的选择未必就是好事,反而会干扰我们的视线,使我们裹足不前

他人回应:

最近看了一局话"激情和痴醉可以改变世界".其中的痴醉就是执着,少做选择的意思吧!

 

[转帖]30岁经理人,别做职业的布朗运动

 由于做猎头的原因,我们接触很多30左右经理人,发现他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往往有很多致命的问题。

在30岁之前,他们的职业生涯表现很优秀,但从30岁到40岁这一段,很多人都在做职业的布朗运动,无规则的跳来跳去。

我把这些归纳了一下,首先举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

在《千万别把自己当人才》中讲的,一个30岁的人应聘到一个大集团的一个管理中心当副总经理,年薪在40万。

他在上任前找我做职业辅导,请我分析一下,这个大集团是让他去革故鼎新还是力挽狂澜,或者去冲锋陷阵?

我说这三个都不是,这么大一个集团,你去了以后第一要是学习的。

后来经过辅导,这个经理人转变了,详情一会再讲。

第二个案例。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我接触了至少不下20位这样30岁左右的人,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当我问未来的理想问题,他们都会这样回答我。

40岁成为亿万富翁,50岁进政治局常委,60岁进联合国协管全球。

我都是一句话,说按你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你去做,这一辈子你很可能是颗粒无收的。

我见过一个小伙子就是典型。

他1988年以全省第三考入北京某著名大学经济系,,95年研究生毕业,毕业后进了一个半政府半企业的机构工作。

用了5年时间做到业务处副处长,年薪达到20万。

这时候30岁刚过,开始职场布朗运动。

布朗到现在10年了,收入还没达到20万,还没有10年前挣得多。

后来我就给他分析,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走法,30岁开始布朗运动,毫无规则的穿梭般跳槽。

其实在我们看来,和这个小伙子一样背景出身的人,走的都是这样一种路径,他很少有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职业生涯。

他就很奇怪,为什么像他这样很有才华的精英人士会走这样一条路径?

我给他们总结了六大职业瓶颈。

第一个瓶颈就是心态不稳,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像刚才我举的第一个,冲锋陷阵、革故鼎新、力挽狂澜的那一位,其实沟通不到20分钟,他就立即变得非常谨慎、谦虚,开始拿小本记我说的入职以后六大准则。

一会非常傲慢和自信,一会变的非常谦虚和谨慎,这种不稳定的心态其实与这个年龄段有关系。

到了单位以后,这种不稳的心态表现在,要么过了头盛气凌人,要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结果是事情都做不好,盛气凌人做不好,小心翼翼也做不好。

第二个瓶颈,仅聪明做事,并以此自居。

他们做事上非常聪明、绝对够聪明,但是做人上不够精明,做领导他还缺乏智慧。

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就自以为做事是一切了,并以此自居,讨厌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好多30岁的企业经理人都这么认为。

30岁左右的年龄段心态是与天斗奇乐无穷,与地斗奇乐无穷,等他与人斗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而且他们认为不应该跟人斗,就天斗地斗把事干好就行。

他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他的心智还仅仅停留在做事层面,这世界上做事只是高端职场最基本的要求,最基本的层面,还有更高的层面他没有锤炼。

因为他年轻,即使有意的学,也学不会,这个年龄段他有意的学更高层面的事,如果他会学滑头了,那更不行了。

他必须经过这一段做事的锤炼,再到更高一段精明的做人,才能智慧的去做领导。

但30岁的职业经理人还没有锤炼的这一步,他还停留在最低的做事,但是他认为这世上做事就够了,别的都不对。

我见过一个200多万年薪的经理人,级别做到大总裁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