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318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docx

16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一讲义第5章

第五章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快速释放制剂

  口服速释制剂系指口服后能快速崩解或者溶解的固体制剂,通过口腔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固体制剂的速释主要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常采用固体分散、包合等制备技术。

  

  一、口服速释片剂

  除舌下片等常见速释片剂外,本节主要包括分散片和口崩片。

  

(一)分散片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1.分散片的特点

  分散片剂型主要适用于要求快速起效的难溶性药物和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不适用于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和易溶于水的药物。

  2.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与普通片剂的要求相比,增加了分散均匀性等试验。

  

(1)溶出度测定:

因分散片为难溶性药物,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2)分散均匀性:

采用崩解时限法测定,应符合有关规定,即在15℃~25℃水中应在3分钟之内完全崩解。

  3.分散片举例

  

(1)阿西美辛分散片

  【处方】阿西美辛30g   MCC120g

      CMS-Na 30g   淀粉115g

      1%HPMC溶液适量 微粉硅胶3g

  【注解】阿西美辛为主药,MCC和淀粉为填充剂,CMS-Na为崩解剂,1%HPMC溶液为黏合剂,微粉硅胶为润滑剂。

  

(2)阿奇霉素分散片

  【处方】阿奇霉素250g 羧甲基淀粉钠50g

      乳糖100g   微晶纤维素100g

      甜蜜素5g   2%HPMC水溶液适量

      滑石粉25g   硬脂酸镁2.5g

  【注解】处方中,阿奇霉素为主药,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内外加法),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甜蜜素为矫味剂,2%HPMC水溶液为黏合剂,滑石粉和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该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均匀分散为混悬状,适合大剂量难溶性药物的剂型设计。

  

(二)口崩片

  口崩片(亦称口腔崩解片)系指在口腔内不需要用水即能迅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

一般由直接压片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由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口腔崩解片称口服冻干片。

  1.口崩片的特点

  与普通口服片剂相比,口崩片具有:

  

(1)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2)服用方便,患者顺应性高:

口腔崩解片最大的优点是服用方便,唾液即可使其崩解或溶解。

  (3)胃肠道反应小,副作用低:

口腔崩解片崩解吞咽后,因唾液量少,药物颗粒细,可在胃部均匀分布、吸附或嵌入胃黏膜。

  (4)显著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由于口腔崩解片在口中迅速崩解,除了大部分药物随吞咽动作进入胃肠道外,也有相当部分经口腔吸收,该途径吸收可缩短达峰时间(tmax)并使药物对肝脏首过效应敏感性降低,显著减少首过效应作用和毒性代谢物的数量。

  2.口崩片的质量要求

  口崩片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对于难溶性药物制成的口崩片,还应进行溶出度检查,对于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制成的口崩片,还应进行释放度检査。

冻干口崩片可不进行片剂脆碎度检查。

  3.口崩片举例

  

(1)甲氧氯普胺口崩片

  【处方】①喷雾干燥混悬液处方:

  PVPP2.5gMCC5g

  甘露醇42.4g阿司帕坦0.1g

  ②片剂处方:

  喷雾干燥颗粒189.8mg甲氧氯普胺10mg

  硬脂酸镁0.2mg

  【注解】甲氧氯普胺为主药,PVPP与MCC为崩解剂,甘露醇为填充剂,阿司帕坦为甜味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

  

(2)辛伐他汀口腔崩解片

  【处方】辛伐他汀10g微晶纤维素64g

  直接压片用乳糖59.4g

  甘露醇8g交联聚维酮12.8g

  阿司帕坦1.6g橘子香精0.8g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0.032g

  硬脂酸镁1g微粉硅胶2.4g

  【注解】辛伐他汀为主药,直接压片用乳糖、甘露醇为填充剂,甘露醇兼有矫味作用,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阿司帕坦为甜味剂,橘子香精为芳香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BHT为抗氧剂。

  (三)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

  1.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体(SD)系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固态分散物。

  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

  

(1)固体分散体的分类:

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

  ①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与载体按适当比例混合,在较低温度下熔融,骤冷固化形成固体分散体。

药物仅以微晶状态分散于载体中,为物理混合物。

  ②固态溶液:

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为均相体系。

  ③共沉淀物:

非结晶性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体。

  

(2)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①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

  ②当采用水溶性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时,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水溶性载体中,可以大大加快药物的溶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③当采用难溶性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时,可以达到缓释作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④当采用肠溶性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时可以控制药物仅在肠中释放;

  ⑤固体分散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稳定,久贮会发生老化现象。

  (3)速释原理: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以及无定形态存在,同时载体材料对药物的溶出有促进作用,具有可润湿性、分散性和抑晶性,阻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粗化,有利于药物溶出。

  2.包合技术

  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被包合到主分子空穴中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

  

(1)包合物的分类:

包合物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两种:

①按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可分为:

笼状、管状和层状包合物。

②按包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可分为:

单分子、多分子和大分子包合物。

  

  

(2)包合技术的特点:

①可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②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③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挥发损失,并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④对易受热、湿、光照等影响的药物,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四)口服速释片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适用于难溶、需快速起效的药物;适用于生物利用度低,每次服用剂量大的药物,如大多数中药;适用于抗菌药物和抗酸药物。

  口崩片服用时不需用水或只需用少量水,无需咀嚼,片剂置于舌面,遇唾液迅速崩解后,借吞咽动力,药物即可入胃起效。

  一些药物若血液浓度长期处于较平稳状态,则易产生耐药性,制成口崩片可克服此问题。

  

  二、滴丸剂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口服用。

  

(一)滴丸剂的分类与特点

  1.滴丸剂的分类

  速释高效滴丸、缓释、控释滴丸、溶液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

  

(1)速释高效滴丸:

滴丸是利用固体分散体的技术进行制备。

当基质溶解时,体内药物以微细结晶、无定形微粒或分子形式释出,所以溶解快、吸收快、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

  

(2)缓释、控释滴丸:

缓释是使滴丸中的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缓慢溶出,而达长效;控释是使药物在滴丸中以恒定速度溶出,其作用可达数日甚至更多。

  (3)溶液滴丸:

滴丸采用水溶性基质来制备,在水中可崩解为澄明溶液。

  (4)栓剂滴丸:

滴丸同水溶性栓剂一样可用聚乙二醇等水溶性基质。

滴丸可同样用于直肠,也可由直肠吸收而直接作用于全身,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快等特点。

  (5)硬胶囊滴丸:

硬胶囊中可装入不同溶出度的滴丸,以组成所需溶出度的缓释小丸胶囊。

  2.滴丸剂的特点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3)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

(4)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5)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制成滴丸剂可起到延效作用。

  3.滴丸剂的常用基质

  

(1)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类(片剂粘合剂、片剂润滑剂、薄膜衣物料增塑剂、致孔剂、液体药剂溶剂、注射剂溶剂、增加眼用制剂粘度的附加剂、栓剂水溶性基质),硬脂酸钠、甘油明胶(栓剂水溶性基质)、泊洛沙姆(栓剂水溶性基质)、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

  

(2)脂溶性基质: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等。

  

(二)滴丸剂的质量要求

  丸重差异、圆整度和溶散时限的检查;小剂量滴丸剂还应进行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三)滴丸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滴丸多为舌下含服,药物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一般含服5~15分钟就能起效,最多不超过30分钟。

有的加入了缓释剂,可明显延长药物的半衰期,达到长效的目的。

需要时,口含也可。

滴丸技术适用于含液体药物,及主药体积小或有刺激性的药物,不仅可用于口服,还可用于局部用药,如耳部用药、眼部用药等。

  

  三、吸入制剂

  吸入制剂系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合适介质中,以蒸气或气溶胶形式给药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

  

(一)吸入制剂的分类与特点

  1.吸入制剂的分类

  吸入制剂分为可转变成蒸气的制剂、供雾化用的液体制剂、吸入气雾剂和吸入粉雾剂四种。

  

(1)可转变成蒸气的制剂:

系指可转变成蒸气的溶液、混悬液或固体制剂。

通常将其加入到热水中,产生供吸入用蒸气。

  

(2)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

系指通过连续或定量雾化器产生供吸入用气溶胶的溶液、混悬液或乳液。

  连续型和定量雾化器均是一类通过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溶液转化为气溶胶的装置。

  (3)吸入气雾剂:

系指含药溶液、混悬液或乳液,与适宜抛射剂或液化混合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定量阀门系统和一定压力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的制剂。

可添加助溶剂、增溶剂和稳定剂。

  (4)吸入粉雾剂:

系指固体微粉化药物单独或与适宜载体混合后,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

  2.吸入制剂的特点

  吸入制剂的优点是吸收速度很快,几乎与静脉注射相当。

  吸入给药制剂的常见问题为吸入药物的肺部沉积量远小于药物的标示量,因很多患者未能熟练掌握吸入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没能达到预定疗效,甚至因吸入方法不当,药物未达到作用部位,降低了药物疗效,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二)吸入制剂的质量要求

  (三)吸入制剂的附加剂

  

(1)抛射剂

  

(2)稀释剂

  粉雾剂常用的稀释剂为乳糖。

还可加入一定量的润滑剂、助流剂以及抗静电剂等。

  (3)润滑剂:

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四)吸入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对于雾化吸入给药,其使用方法方便无需患者特殊配合,但受仪器装置的影响,不易携带,多在家庭或医院使用;

  而定量气雾剂与干粉吸入剂,对患者的自身认知能力与熟练掌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定量气雾剂因含有抛射剂对吸入技巧要求高,若达不到要求则容易引起呛咳。

  干粉吸入剂对于患者的吸气速率要求为30~120ml/min,因此不推荐给5岁以下儿童或有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而且其装置类型较多,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

  

  一、概述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与分类

  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减少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使用的药物的给药次数,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顺应性,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

  

(2)血药浓度平稳,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3)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

  (4)缓释、控释制剂也包括眼用、鼻腔、耳道、阴道、直肠、口腔或牙用、透皮或皮下、肌内注射及皮下植入,使药物缓慢释放吸收,避免肝门系统的“首过效应”。

  

  缓释、控释制剂也有不足:

①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②价格昂贵;③易产生体内药物的蓄积,对于首过效应大的药物如普萘洛尔等制成缓释、控释制剂时生物利用度可能比普通制剂低。

  2.缓释、控释制剂分类

  

(1)根据药物的存在状态:

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骨架型、贮库型以及渗透泵型三种。

  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

①骨架片:

亲水性凝胶骨架片、蜡质类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②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③胃内滞留片;④生物黏附片;⑤骨架型小丸。

  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主要有:

①微孔膜包衣片;②膜控释小片;③肠溶膜控释片;④膜控释小丸。

  

(2)根据释药原理:

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溶出型、扩散型、溶蚀型、渗透泵型或离子交换型。

  (3)根据给药途径与给药方式不同:

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口服、透皮、植入、注射缓释、控释制剂等。

  (4)根据释药类型: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可分为定速、定位、定时释药系统。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要求

  体外释放速率和体内吸收速率的测定在缓、控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是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指标。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释药原理主要有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或离子交换等。

  1.溶出原理

  根据Noyes-Whitney方程(见灭菌制剂部分),可采用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等方法和技术。

  2.扩散原理

  以扩散为主的缓释、控释制剂,药物首先溶解成溶液,再从制剂中扩散出来进入体液,其释药受扩散速率的控制。

  药物的释放以扩散为主的结构有:

贮库型(膜控型)和骨架型。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

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包衣、制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乳剂等。

  3.溶蚀原理

  对于生物溶蚀型骨架系统,不仅药物可从骨架中扩散出来,而且骨架本身也存在溶蚀的过程。

当聚合物溶解时,药物扩散的路径长度改变,形成移动界面扩散系统。

  

  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示意图

  4.渗透压驱动原理

  渗透压系统中,片芯由水溶性药物和聚合物或其他辅料制成,外面用水不溶性的聚合物包衣,包衣壳顶部用激光打一细孔,形成渗透泵片。

  当渗透泵片与水接触时,水即可通过包衣半透膜渗入片芯,使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加之高渗透压辅料的溶解,形成膜内外的渗透压差,药物的饱和溶液由细孔持续流出,流出量与渗透进膜内的水量相等,直到片芯内的药物完全溶解。

  

  5.离子交换作用

  当带有适当电荷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接触时,通过交换将药物释放出来。

  树脂+-药物-+X-→树脂+-X-+药物-

  或树脂--药物++Y+→树脂--Y++药物+

  X-和Y+为消化道中的离子,交换后,游离的药物从树脂中扩散出来。

  

  树脂+-药物-+X-→树脂+-X-+药物-

  树脂--药物++Y+→树脂--Y++药物+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和剂型特点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

  1.骨架型缓释材料

  

(1)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

遇水膨胀后形成凝胶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

  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片剂黏合剂、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片剂黏合剂、助悬剂、眼用制剂调节黏度附加剂)、羟丙甲纤维素(片剂黏合剂、胃溶型薄膜衣、助悬剂)、聚维酮(片剂黏合剂、眼用制剂调节黏度附加剂、助悬剂)、卡波姆、海藻酸盐、脱乙酰壳多糖(壳聚糖)等。

(2)不溶性骨架材料:

指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

常用的有聚甲基丙烯酸酯(EudragitRS,EudragitRL)、乙基纤维素(EC)、聚乙烯、无毒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

  (3)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

常用的有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延滞水溶性药物的溶解、释放过程。

  2.包衣膜型缓释材料

  

(1)不溶性高分子材料:

如不溶性骨架材料EC等。

  

(2)肠溶性高分子材料:

如丙烯酸树脂L和S型、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和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等。

  3.增稠剂

  主要用于液体制剂。

常用的有明胶(片剂黏合剂、胶囊壳囊材)、PVP(片剂黏合剂、眼用制剂调节黏度附加剂、助悬剂)、CMC、聚乙烯醇(眼用制剂调节黏度附加剂、助悬剂)、右旋糖酐等。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

  1.骨架型片的剂型特点

  

(1)亲水凝胶骨架片:

该骨架片的骨架材料在遇水后形成凝胶,最后可完全溶解,药物全部释放。

  

(2)蜡质性骨架片:

由可溶蚀的蜡质材料制成,通过孔道扩散与溶蚀控制释放。

  (3)不溶性骨架片:

此类片的释药过程分为三步:

消化液渗入骨架内、溶解药物、药物自骨架孔道扩散释放,其中孔道扩散为限速步骤。

  (4)骨架型小丸:

采用骨架型材料和药物混合,加入其他赋形剂、调节释药速率的辅料,经适当方法制成光滑圆整、硬度适当、大小均一的骨架型小丸。

  2.膜控型片的剂型特点

  膜控型片是指将一种或多种包衣材料对颗粒、片剂、小丸等进行包衣处理,达到缓释、控释目的。

  3.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剂型特点

  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常用的半透膜材料有纤维素类、聚乙烯醇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渗透压活性物质(即渗透压促进剂)起调节药室内渗透压的作用,主要有无机酸盐类、有机酸盐类、碳水化合物类、水溶性氨基酸类,常用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的不同混合物。

  推动剂亦称为促渗透聚合物或助渗剂,能吸水膨胀,产生推动力。

  口服渗透泵片是应用最多的渗透泵制剂,根据结构特点分为单室、多室渗透泵片,还有一种拟渗透泵的液体渗透泵系统。

  双室渗透泵片适于制备水溶性过大或难溶于水的药物;

  

  三、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1.用药次数

  

(1)用药次数过多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每片(粒)的剂量远大于普通制剂,用药次数过多或增加给药剂量使血药浓度不稳定而带来不安全因素。

临床用药调査表明,用药次数过多的差错率占品种的60%以上。

虽然药品说明书已标明药品每天服药一次能够维持有效血药浓度24小时,但有部分临床医师仍坚持按普通药物的用法。

  

(2)用药次数过少

  用药次数不够使药物的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如茶碱缓释片2片/次,有效血药浓度维持12小时,每天早晨服用一次,不能起到有效防治夜间哮喘发作的作用,正确的给药方法是1次2片、每12小时1次。

  2.服用方法

  可分剂量服用的缓控释制剂通常外观有一分割痕,服用时也要保持半片的完整性。

所有的口服缓、控释制剂一般均要求患者不要压碎或咀嚼,以免破坏剂型失去其缓、控释作用。

  3.用药剂量

  4.服药间隔时间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服药间隔时间一般为12小时或24小时。

  缓控释制剂辅料:

  1.骨架型缓释材料

  

(1)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

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卡波姆、海藻酸盐、壳聚糖等。

  

(2)不溶性骨架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酯(EudragitRS,EudragitRL)、乙基纤维素、聚乙烯、无毒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

  (3)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

常用的有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2.包衣膜型缓释材料

  

(1)不溶性高分子材料:

EC

  

(2)肠溶性高分子材料:

如丙烯酸树脂L和S型、醋酸纤维素酞酸酯、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等。

  3.增稠剂

  主要用于液体制剂。

常用的有明胶、PVP、CMC、聚乙烯醇、右旋糖酐等。

  4、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半透膜材料:

纤维素类、聚乙烯醇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渗透压活性物质:

乳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的不同混合物。

  推动剂:

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PVP等。

  四、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举例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

  A.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C.包衣

  D.控制粒子大小

  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溶出原理

  可采用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等方法和技术。

  2.扩散原理

  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包衣、制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乳剂等。

  缓、控释制剂不包括下列哪种

  A.分散片

  B.胃内漂浮片

  C.渗透泵片

  D.骨架片

  E.植入剂

『正确答案』A

  

  五、经皮给药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系指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

  

(一)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1.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

  

(1)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效应,提高了治疗效果,药物可长时间持续扩散进入血液循环。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用药顺应性。

  (4)患者可以自主用药,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2.经皮给药制剂的局限性

  

(1)由于起效慢、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

  

(2)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

  (3)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质量要求

  (三)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1.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

  经皮给药制剂是由几层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高分子薄膜层叠而成。

大致可分以下五层:

  

(1)背衬层:

用来防止药物的挥发和流失。

  

(2)药物贮库层:

是由厚为0.01~0.7mm的聚乙烯醇或聚醋酸乙烯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层膜。

治疗的药物被溶解在一定的溶液中,制成过饱和混悬液存放在这层膜内,药物能透过这层膜慢慢地向外释放。

  (3)控释膜:

这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利用它的渗透性和膜的厚度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是经皮给药制剂的关键部分。

  (4)胶黏膜

  (5)保护膜:

是一种可剥离衬垫膜,具有保护药膜的作用。

  2.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

  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储库型和骨架型;按基质大致分为贴剂和凝胶膏剂(亦称巴布剂)两大类。

贴剂又可分为三种:

黏胶分散型、周边黏胶骨架型、储库型。

  

(1)黏胶分散型贴剂:

是将药物分散在压敏胶中,铺于背衬材料上,加防黏层而成,与皮肤接触的表面都可以输出药物。

  

(2)周边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