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148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OH-B.Mg2+C.OD-D.D3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OH-是阴离子,电子数大于质子数;OH-中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8,质子数大于中子数,A项正确;B.由于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所以离子必须为阴离子,B项错误;C.OD-是阴离子,电子数大于质子数,OD-中质子数为9,中子数也为9,C项错误;D.由于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所以离子必须为阴离子,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成两层,下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氯仿B.苯C.酒精D.KI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仿的密度比水大,氯仿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上层为水层近乎无色,下层氯仿层呈橙红色,A项错误;B.苯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上层为苯层呈橙红色,下层为水层近乎无色,B项正确;C.酒精与溴水互溶,混合并振荡溶液不分层,C项错误;D.KI溶液与溴水混合,发生反应2KI+Cl2=2KCl+I2,溶液不分层,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萃取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萃取原理,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萃取原理的理解与基础知识的识记,加强基础知识积累。

分析:

萃取指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而提取出来的过程。

①氯仿与水不互溶,密度比水大,与溴不反应,溴在氯仿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②苯不与水互溶,密度比水小,与溴不反应,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③酒精与溴水互溶;④KI溶液与溴水混合,发生反应,不分层。

3.下列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

B.煤的干馏,石油分馏

C.金属导电,熔融氯化钠导电

D.金属的焰色反应,浓硫酸吸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煤的气化是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CO的过程,为化学变化,石油裂解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主要为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为化学变化,A正确;

B.煤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干馏生成粗氨水、煤焦油、焦炉气以及焦炭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等是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熔融氯化钠导电,是氯化钠自身完全电离出自由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导电,其导电过程中被电解生成氯气和钠,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一种性质,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不同的金属元素呈现出不同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在本质上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化学变化;浓硫酸吸水时放出热量,该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①甲基的电子式

②Cl-的结构示意图:

③乙烯的分子式:

CH2=CH2

④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⑤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

⑥氯乙烷的结构式

A.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甲基的电子式为

,①错误;

②Cl-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错误;

③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分子式为C2H4,③错误;

④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其质量数是17+20=37,可表示为

,④正确;

⑤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球棍模型为

,⑤错误;

⑥氯乙烷的结构式为

,⑥错误。

答案选A。

5.试推测第82号元素X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

A.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

B.单质是能导电的固体

C.单质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

D.X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82-2-8-8-18-18=28,则该元素X位于第6周期,第ⅣA族,为Pb元素。

因为Pb有+2和+4两种价态,则P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A项正确;Pb的同族上一周期的元素锡是活泼金属,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Pb是活泼金属元素,单质是能导电的固体,B项正确;D项错误;Pb是金属,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C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元素的推断。

6.氧化还原反应及盐与酸或碱的复分解反应遵循“强制弱”的规律,个别反应不符合该规律.下列反应中属于个别反应的是

A.2Fe3++Cu=2Fe2++Cu2+

B.Cu2++H2S=CuS↓+2H+

C.Cl2+2I﹣=2Cl﹣+I2

D.Al3++3NH3•H2O=Al(OH)3↓+3NH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制取较弱酸、较强碱制取较弱碱,以此来解答。

【详解】A.2Fe3++Cu=2Fe2++Cu2+中氧化性为Fe3+>Cu2+,符合“强制弱”的规律,A不符合;

B.Cu2++H2S=CuS↓+2H+中,弱酸制取强酸,不符合规律,为个别反应,B符合;

C.Cl2+2I﹣=2Cl﹣+I2中氧化性为Cl2>I2,符合“强制弱”的规律,C不符合;

D.Al3++3NH3•H2O=Al(OH)3↓+3NH4+中碱性NH3•H2O>Al(OH)3,符合“强制弱”的规律,D不符合;

答案选B。

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己烷

B.苯乙烯(C6H5CH=CH2)

C.丙烯(CH3CH=CH2)

D.乙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环己烷具有和甲烷一样的饱和键,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A项错误;B.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且碳碳单键能够旋转,所以所有原子可以都处于同一平面,B项正确;C.丙烯中有1个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项错误;D.乙烷中含有2个甲基,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共平面问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共平面问题。

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中学有机化学空间结构问题的基石是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分子结构。

甲烷型:

正四面体结构,4个C—H健不在同一平面上凡是碳原子与4个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时,空间结构都是四面体结构以及烷烃的空间构型中5个原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

乙烯型:

平面结构。

六个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凡是位于乙烯结构上的六个原子共平面。

乙炔型:

直线型结构。

四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凡是位于乙炔结构上的四个原子共直线。

苯型:

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共平面凡是位于苯环上的12个原子共平面。

还有有机物分子中的单键,包括碳碳单键、碳氢单键、碳氧单键等可转动,可以通过单键的旋转将两个平面重合。

8.氢气和氮气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已知H-H键、N≡N、H-N键能分别为Q1、Q2、Q3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3Q1+3Q2<2Q3

B.Q1+Q2

C.3Q1+Q2<6Q3

D.3Q1+Q2<2Q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

H-H键能为Q1kJ/mol,N≡N键的键能为Q2kJ/mol,H-N键能为Q3kJ/mol,根据化学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H=3Q1+Q2-6Q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则3Q1+Q2<6Q3,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9.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①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方法比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

②C(石墨)=C(金刚石)容易得多。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金刚石需要消耗46g金属钠

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反应②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反应②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A正确;

B、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方法

(1)和

(2)都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

C、由反应8Na+6CO2

C(金刚石)+C(石墨)+4Na2CO3可知,12g金刚石为1mol,消耗8molNa,Na的质量为8mol×23g/mol=184g,C错误;

D、因反应

(2)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以信息的形式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0.在合成氨反应中,将等物质的量的氮气和氢气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2min内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mol•L﹣1•min﹣1,2min末N2的浓度为7mol•L﹣1,则氢气的起始浓度为

A.9mol•L﹣1B.6mol•L﹣1

C.3mol•L﹣1D.2mol•L﹣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2min时氨气的浓度为2mol·L-1·min-1×2min=4mol/L,设氮气起始物质的量为n根据三段式解题:

N2(g)+3H2(g)

2NH3(g)

起始浓度n/Vn/V0

变化浓度264

2min末浓度747+2=9=n/V,所以氢气的起始浓度为mol·L-1,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1.X、Y、W、Q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的氢化物沸点高于Q的氢化物沸点

B.原子半径顺序为:

r(W)>r(Q)>r(Y)>r(X)

C.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0的元素只有W

D.X、Y、Q三元素形成的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最大为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X位于第一周期第1列,则X为H元素;Y位于第二周期第16列,则Y位于第二周期Ⅵ族,为O元素;W位于第三周期第14列,则W位于第三周期IVA族,为Si元素;Q位于第三周期第17列,则Q位于第三周期ⅤⅡA族,为Cl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为H,Y为O,W为Si,Q为Cl。

A.Y的氢化物为水,Q的氢化物为HCl,由于水分子中存在氢键,则水的沸点大于HCl,A正确;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

r(W)>r(Q)>r(Y)>r(X),B正确;

C.X为H元素,其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则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也为0,C错误;

D.H、O、Cl形成的化合物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最大的为HClO4,高氯酸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7+6×4=32,D正确;

答案选C。

12.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CCl4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浓H2SO4,将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生成碘,加入CCl4,碘、苯与四氯化碳互溶,得到的仍为混合物,A项错误;B.氢气的量不好控制,难以得到纯净物,且反应条件很高,B项错误;C.NaOH溶液和酸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溶液,硝基苯不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C项正确;D.乙烯和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不符合提纯的原则,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在解答物质分离、除杂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①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13.含一个苯环(不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1H16,分子中还有2个—CH3,2个—CH2—和一个—CH—,则该分子符合上述条件的可能结构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C11H16不饱和度为(2×11+2-16)÷2=4,该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所以含有1个苯环,侧链为烷基。

C11H16分子中存在一个次甲基,由于C11H16中含两个甲基,所以满足条件的结构中只有一个侧链。

化学式为C11H16的烃结构,分子中含两个甲基,两个亚甲基和一个次甲基,1个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

,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不大,关键根据信息判断含有1个苯环及侧链结构特点。

根据分子式可知C11H16不饱和度为4,该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所以含有1个苯环,侧链为烷基。

分子中存在一个次甲基,C11H16中含两个甲基,所以满足条件的结构中只有一个侧链,据此写出可能的结构。

14.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L

M

Q

R

T

原子半径

0.160

0.143

0.104

0.111

0.066

王要化合价

+2

+3

+6、﹣2

+2

﹣2

 

A.L和Q形成的化合物含极性共价键

B.M极易与T反应

C.T、Q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

D.L、R的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

R>L

【答案】B

【解析】

【分析】

L和R的化合价都为+2价,应为周期表第ⅡA族,根据半径关系可知R为Be,L为Mg;Q和T的化合价都有-2价,应为周期表第ⅥA族元素,Q的最高价为+6价,应为S元素,T无正价,应为O元素;M的化合价为+3价,应为周期表第ⅢA族元素,根据半径大于S,为A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R为Be,L为Mg,Q为S,T为O,M为Al。

A.Mg与S形成MgS,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极性键,A错误;

B.M为Al,T为O,铝易与氧气反应,B正确;

C.T为O,对应的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体,Q为S,其氢化物为气态硫化氢,C错误;

D.L为Mg、R为Be,金属性Mg>Be,则与盐酸反应速率:

Mg>Be,D错误;

答案选B。

15.一定温度下,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H3和O2各1mol,发生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

下列说法中,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速率不再变化B.NH3和NO的反应速率相等

C.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NO和H2O浓度比不再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再变化,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反应速率不再变化,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则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NH3和NO的反应速率相等,没有指出正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容积也不变,则气体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不变,不能根据密度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氮和水的浓度始终不变,则NO和H2O浓度比不再变化,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不再变化,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C为易错点,注意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是变量。

16.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式分别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过程中,电极正极溶液的pH增大

B.使用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向Ag2O电极移动

C.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路流向Zn极

D.使用过程中,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正极发生Ag2O+H2O+2e﹣=2Ag+2OH﹣,c(OH-)增大,所以电池正极区溶液的pH增大,A正确;

D.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使用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向Zn电极移动,B错误;

C.Zn为负极,Ag2O为正极,则使用过程中,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C错误;

D.Zn失去电子,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得到电子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17.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uO固体⑤加NaCl溶液

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0.1mol•L﹣1的盐酸

A.①⑤⑦B.③⑦⑧C.②④⑥D.③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合氢气的总量不变以及铁少量分析解答。

【详解】①加水,稀释了盐酸的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

②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减少了盐酸的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

③加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由于铁不足,则生成的氢气量不变;

④加CuO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再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消耗铁影响氢气总量;

⑤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

⑥滴加硫酸铜溶液,铁把铜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故反应速率加快,但与盐酸反应的铁减少,故减少了产生氢气的量;

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且不影响氢气量;

⑧改用浓度大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且不影响氢气量。

答案选B。

【点睛】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不同。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是温度、压强、浓度和催化剂,注意本题不改变生成氢气总量的要求,答题时注意审题。

18.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2

A.⑤⑥B.⑦④C.①③D.②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可以判断。

【详解】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不符合题意;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的同时,一定同时生成3amolB,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符合题意;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不符合题意;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C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不符合题意;

⑤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在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时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⑤不符合题意;

⑥根据方程式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的物质的量是减小的,因此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⑥不符合题意;

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A,必然同时消耗3amolB,而同时又生成3amolB,因此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⑦不符合题意;

⑧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的浓度之间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则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⑧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9.以下为工业从海水中提取液溴的流程图:

已知:

溴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

请回答:

(1)某同学利用下图1装置进行步骤①至步骤④的实验,当进行步骤①时,应关闭活塞_______,打开活塞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简单判断热空气的流速。

(3)步骤③中简单判断反应完全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溴水混合物Ⅰ”到“溴水混合物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用下图装置进行蒸馏,蒸馏烧瓶中尚未安装温度计,安装其位置时应注意_____,装置C中直接加热不合理,应改为______,图中E、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

(2).ac(3).A中气泡产生的快慢(4).B中溶液褪色(5).浓缩Br2或富集溴(6).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7).水浴加热(8).收集溴(9).吸收尾气

【解析】

【分析】

浓缩海水中加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水的混合物,利用热的空气吹出溴单质,得到粗溴,通入二氧化硫吸收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氢,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与水的溶液蒸馏得到液溴,据此解答。

【详解】

(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且能使氯气通入和浓缩海水中的溴离子反应,剩余氯气进行尾气吸收,应关闭bd,打开ac,进行反应和尾气处理;

(2)步骤②是利用溴单质易挥发的性质,关闭ac,打开bd,通入热空气把生成的溴单质赶出到装置B,和通入的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依据气泡冒出的快慢判断热空气的流速,即通过A装置中直玻璃管产生气泡的快慢现象,简单判断热空气的流速;

(3)步骤③中是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因此简单判断反应完全的依据是溴水溶液的橙色变为无色,溴水褪色,即B中橙色刚好褪去;

(4)海水中溴元素较少,从“溴水混合物Ⅰ”到“溴水混合物Ⅱ”过程中,目的是增大溴单质的浓度,富集溴元素;

(5)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是测定馏出成分的温度,蒸馏烧瓶中安装温度计,安装时应注意温度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