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118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docx

县垃圾运转站项目可研报告

xx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xx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项目

(2)建设地点:

xx县11个乡镇所在地

(3)建设内容:

新建11座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及相关配套设施

(4)项目业主:

xx县城乡保洁中心

(5)实施阶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工程服务范围和处理对象

本工程的服务范围为11个乡镇建成区、景区景点、库区码头及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河流两岸的村屯。

收运的对象为服务范围内的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中转站:

考虑远期发展和设备规格化,拟在xx镇共四个镇各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50吨(设备转运能力)的垃圾压缩转运站;其余各乡镇各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30吨(设备转运能力)的垃圾压缩转运站。

2、配套环卫设备:

运输车(8T)11辆,勾臂车(8T,一车配两箱)11辆,吸污车3辆,清运车(4T)22辆。

3、配套垃圾收集池:

2135个。

1.4设计的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工程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垃圾转运工艺,确保处理效果。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的设备。

(3)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转运站及配套工程项目的环境建设。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4)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

1.5设计依据

(1)《xx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2)xx县“十二五”规划

(3)《广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

(4)xx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xx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项目立项的批复》

(5)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有关法规、政策和专业标准及规范

(6)其它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1.6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3)《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4)《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6)《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

(7)《生活垃圾转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

(8)《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

(9)《垃圾转运站设备》JB/T10855-2008

(10)《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

2469万元,其中:

本项目拟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1940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

529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生活垃圾转运站采用固定式压缩装置结合箱式垃圾转运车

生活垃圾收集站采用非压缩式转运方式

(2)转运站垃圾压缩工艺:

前装式水平压缩工艺

(3)近期转运规模:

105t/d;远期转运规模:

197t/d。

(4)项目年均总成本费用:

301.72万元;

(5)单位垃圾处理总成本:

78.73元/吨;

(6)年均经营成本:

155.65万元;

(7)单位垃圾处理经营成本:

40.61元/吨。

第二章项目概况与建设必要性

2.1概况

2.1.1xx概况

xx县辖7个镇、4个乡:

2011年年未全县总人口376099人。

xx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地区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地带。

地跨东经108.29°至109.10°,北纬24.38°至25.12°之间。

东北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界,东南交柳城县,西南连宜州市,西北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接壤。

县城在县境南部东门镇,西距河池市127公里,南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17公里,东距柳州市111公里(公路距离)。

枝柳铁路通过小长安镇东部边境与融水县、柳城县交界地带。

岔罗铁路纵贯罗城中南部,20251省道公路浮宜线,罗城境内总长51公里,东连融水县,西接宜州市,是连接外县和首府的主要干线。

全县东西最大横距68.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8公里。

全县总面积为26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45万亩。

1、气候

xx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严寒期短,无霜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作物。

全县气温分布大致是小长安、龙岸、黄金、天河、乔善、怀群的气温高,东门、四把次之,兼爱、纳翁、宝坛气温相对较低。

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553.6毫米。

降雨量总的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渐次递减。

东北部龙岸镇、黄金镇雨量最多,历年平均降雨量1771.4毫米;其次是小长安镇;西南部天河镇、乔善乡降雨量最少;东北部与西南部相差260至330毫米。

2、地形地貌、地质特征

xx县境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性复杂,岩类多样。

主要集中分布于县境北部和中部。

按形成方式可分为火山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各类中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都有,它们与县内的金属矿产均有密切关系。

县内中、北部为九万大山的支脉,北部为黄峰山山脉,西北为雨平山山脉,中部为青明山山脉。

3、社会经济条件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1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2.37亿元,增长2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7亿元,增长26.6%;工业总产值25.55亿元,增长3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8亿元,增长44.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7亿元,增长5.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8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384元,增长25.57%。

2.1.2行政区划

xx县行政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管辖。

xx县行政区划共辖7个镇、4个乡:

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兼爱乡、乔善乡、宝坛乡、纳翁乡。

2.2项目现状

2.2.1服务区垃圾现状

服务区垃圾主要来源有各乡镇居民生活、商业集市、街道及公共场所垃圾;工矿企业、建筑业及医疗单位产生的垃圾等。

按垃圾来源可分为: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疗垃圾。

其中工业垃圾可能含有有毒物、重金属污染物,不属于本工程处理范围,需在当地环卫、环保部门统一管理下,由工矿企业自行特别处理。

医疗单位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医院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根据目前的情况,医院的生活垃圾没有被严格分类,故医疗单位产生的所有垃圾一并归类为医疗垃圾,应按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在本工程处理范围内。

本工程的处理对象为乡镇生活垃圾。

乡镇生活垃圾是指在乡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乡镇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高度集中,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乡镇垃圾量将不断增加。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干电池及各种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垃圾成分日趋复杂,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垃圾处理消纳的问题日益突出。

2.2.2环卫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xx县已经建立了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正常运行管理,除县城区仅有垃圾中转站2座外,全县11个乡镇均未建设有垃圾转运站(中转站),大部分乡镇村屯也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点(池),原建的垃圾收集点(池)已堆满大量垃圾,也没有垃圾清运车将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个别乡镇有车运,却因没有垃圾中转站压缩垃圾,使之运输成本过大,因而成堆的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由此可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和环卫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已经影响了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难度逐步增加。

为减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造成的二次污染,减少人力和物力负担,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134号)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制定的《xx县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实施方案》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在xx县各乡镇增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乡镇环卫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乡镇街道卫生欠佳。

乡镇街道虽有清洁工,但碍于条件及广大农民对环境卫生的保护意识较差,集市上交易后乱扔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污水沟、垃圾死角没有得到清除和整治,农副产品摊位摆放混乱,不规范。

2、白色污染日益严重。

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使用的增加,农村家庭生活垃圾中的废弃塑料物增多,加上不能及时有效地妥善处理,许多家庭将垃圾随意堆放,甚至倾倒到公路边及河边,一些村庄的路边随时满眼可见废弃的塑料袋膜,严重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土壤、水源。

3、卫生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家庭的住(厨)房与畜禽圈舍连在一起,人畜粪便未作及时处理,露天敞放,在平时也不注重对传播疾病危害的防治,导致蚊蝇、细菌大量繁殖,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4、农村环卫设施依然薄弱。

许多村镇集体经济薄弱,环卫设施建设配置不完善,维护有困难,没有专职环卫保洁员。

5、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直接对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构成威胁。

大部分的秸秆被村民抛弃于村旁沟渠、水塘、道路两侧或焚烧,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6、目前各乡镇都没有建设垃圾转运站,也没有垃圾清运车辆,大部分村屯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点(池)。

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围村堵河的问题十分严重。

7、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乡镇仅有简易垃圾堆放场,收运的垃圾直接倾倒,作简易堆放,周围没有任何防止污染的措施。

虽然定时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但污染性较大。

2.3编制依据

为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及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146号)。

按照《方案》及《通知》要求,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全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约3000公里,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持续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垃圾回收、转运体系,推进垃圾处置及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强化垃圾处置设施的环境监管,到2015年,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其中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其中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

同时,河池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34号),制定了《河池市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中共河池市委办公室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通知》(河办发〔2011〕26号),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70%以上。

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工程作为城乡清洁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和环境保护措施中优先建设的项目之一,得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列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

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拟建厂址1/10000地形图

2、xx县城乡保洁中心提供的有关建设垃圾转运系统的资料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6、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4.1垃圾收集和转运现状的需要

1、垃圾收集现状

xx县的垃圾均采用混合收集,混合垃圾处理就是将垃圾中所有组成物不加区分地一并处理,使得垃圾中许多可回收资源白白的浪费。

垃圾收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的减量化及回收利用比例明显偏低,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垃圾处理的负担。

xx自治县城区和毗邻乡镇片区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有上门直接收集、垃圾容器(垃圾箱、池、房、桶)收集、果壳箱收集等几种方式。

收集容器包括垃圾箱、垃圾桶、垃圾池及一些单位自备的收集容器。

垃圾由人力三轮车收集运到站内倒入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堆放场。

由于原有的环卫设施比较落后,基础薄弱。

垃圾收运设施陈旧,转运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密封性差,且垃圾转运站的数量严重不足,垃圾只能在站内裸露堆放,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并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并且垃圾转运车辆封闭性差也造成二次污染。

xx县垃圾收运体系,虽在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一是收集设施数量不足。

一些新建小区及城乡结合部,仍然有一些露天生活垃圾堆放点。

垃圾收集容器质量差、制作材料强度低、易燃,有许多容器陈旧老化,亟待更新。

二是垃圾收集机械化程度偏低,生活垃圾产生源的收集运输工具基本上是以人力三轮车作业为主。

垃圾运输过程中垃圾曝露散发臭气、污液“抛、洒、点、漏”严重,存在二次污染。

三是未能有序地开展分类收集。

分类收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是城区废物利用的瓶颈。

目前仅是一些少量社会拾荒人员和物流回收企业,回收仅仅是一小部分废旧物资,尚有部分可利用价值的垃圾未能处置,无疑造成垃圾资源的浪费。

罗城亟待开展垃圾分类的收集试点,进而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

四是收集点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夏季垃圾易产生臭味、垃圾在转运装卸时会产生扬尘、夏季瓜果盛产季节和梅雨季节垃圾渗漏液污染严重。

2、垃圾转运

xx县目前面临着由生活垃圾带来的极大压力,所辖的十一个乡镇尚未建立垃圾收运系统,没有垃圾清运车辆,大部分村屯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点(池)。

可以看出:

xx县各乡镇目前仍未设置完善垃圾收运系统,不仅没有达到卫生标准的垃圾转运站,清运垃圾的设备也是陈旧老化,造成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围村堵河的问题十分严重。

乡镇生活垃圾更是无任何措施;因此,垃圾收运和处置过程很难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嗅觉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并严重影响着作业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经济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垃圾的成份也越来越复杂,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会更大更持久。

因此,为改变生活垃圾收运率低、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破坏自然景观的现状,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建设完备的垃圾收运系统是迫在眉睫。

2.4.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已经建立了县级垃圾填埋场并正常运行管理,但由于全县十一个乡镇均未建立有垃圾转运站(中转站),也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点(池),原建的垃圾收集点(池)已堆满大量垃圾,也因没有垃圾清运车将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有个别乡镇有车运,却因没有垃圾中转站压缩垃圾使之运输成本过大,因而成堆的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134号)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制定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实施方案》的精神,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围村堵河的问题,切实解决当前各乡镇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垃圾转运问题,必须在罗城11个乡镇选址建设新的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池)。

经多次对这11个乡镇实地调查研究,这十一个乡镇都没有垃圾填埋场,也没有垃圾转运站,农村生活垃圾到处乱丢乱堆,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认为建设新的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池)很有必要。

项目的兴建可以促进对各乡镇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制止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4.3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实现GDP的大幅增长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势必带来各乡镇生活垃圾总量的增加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为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必须按照国家确立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及绿色GDP的科学发展观来实施“十二五”,先行治污,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有优良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及投资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地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中,投资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实施对各乡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可立竿见影地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及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力发展。

因此,项目的兴建是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4.4罗城总体规划与环境保护的需要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现在有垃圾中转站2座,仅分布在城区,而各乡镇尚未建立有垃圾转运站,大部分乡镇村屯也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点(池),原建的垃圾收集点(池)已堆满大量垃圾,也因没有垃圾清运车将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急需对各乡镇垃圾进行清运和无公害处理,在各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

这样既为居民创造了优美、整洁、文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城镇的整体水平,更为投资者和广大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与旅游环境,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与经济建设计划相协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乡镇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后处理和处置,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污染的问题,而且还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专项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是加强乡镇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乡镇环境水平,改善居民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建设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需要和基础。

第三章规模预测及工艺选择

3.1工程规模

3.1.1服务区环境卫生设施现状

目前,xx县辖7个镇4个乡。

xx县已经建立了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正常运行管理,但由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现在有垃圾中转站2座,仅分布在城区,全县11个乡镇均未建设有垃圾转运站,大部分乡镇村屯也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点(池),原建的垃圾收集点(池)已堆满大量垃圾,也没有垃圾清运车将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有个别乡镇有车运,却因没有垃圾中转站压缩垃圾,使之运输成本过大,因而成堆的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由此可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少、距离远,环卫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已经影响了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难度逐步增加,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人力和物力负担加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为确保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各乡镇的生活垃圾能顺利清运到现有的建于桥头社区西北3Km金桥果场北面谷地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桥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环卫设施建设和环卫作业水平,必须新建配套相应的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

3.1.2服务区人口预测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环境和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发展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增长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认真分析人口增长趋势,预测人口增长数量,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现状总人口共计约为37.86万人。

按照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为7‰,远期为5‰,至2018年xx县11个乡镇总人口总计401685人,2025年xx县11个乡镇总人口总计418134人。

3.1.3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模预测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及《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以转运站服务范围内服务人口为基础,并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因素来确定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

转运站的设计规模按下式计算:

QD=Ks×Qc

式中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Qc—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本设计取1.25;

无实测数据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按下式计算:

Qc=nq/1000

式中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g/(人·d)]。

根据不同时期内的规划人口和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指标来预测服务区域内的生活垃圾产生量。

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50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在0.8~1.2kg/人·d左右,垃圾容重0.4~0.6t/m3。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因乡镇居民有回收废塑料、金属等习惯,因此近期人均垃圾产量按0.5kg/人·d计算,远期人均垃圾产量按0.7kg/人·d计算;垃圾收集率近期取0.7,远期取0.9;则各乡镇的近期(2018年)需转运的垃圾量约为105t/d,根据规划发展的需要,至远期(2025年),随着收集范围的扩大,需要转运的垃圾总量约为210t/d。

由于各乡镇距离填埋场较远,拟在各乡镇设置压缩转运站,增加运输效率。

3.2垃圾转运工艺及其选择

3.2.1垃圾转运方式简介

城镇生活垃圾的转运方式主要有:

非压缩式垃圾转运、后装压缩式垃圾车转运、固定式压缩垃圾转运等。

(1)非压缩式垃圾转运

非压缩式垃圾转运是一种简易的垃圾转运方式,常用于转运规模小、受条件限制的地方,投资较少,易造成二次污染。

(2)后装压缩式垃圾车转运

以配置压缩机的垃圾车进行现场转运,可与垃圾收集桶或无压装设备的转运站配套使用。

不需建设固定的垃圾转运站,具有调配灵活、适合分类收集等特点。

(3)固定式压缩垃圾转运

在转运站内采用固定式压缩机配套密闭垃圾集装箱的方式,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转运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与上述三种垃圾转运方式配套的主要运输设备分别有:

非压缩式垃圾转运车、后装压缩式垃圾转运车、箱式垃圾转运车。

3.2.2垃圾转运方式选择

上述三种垃圾转运方式工艺技术不同,各有利弊,性能分析比较见表3-15。

 

垃圾转运设备的性能比较表3-15

设备性能

非压缩式垃圾转运

后装压缩式

垃圾车转运

固定式压缩箱式

垃圾转运

优点

投资省,灵活多变,操

作简单。

可灵活派到现场转运,无需另外设置压缩装置,可实现密封运输。

垃圾转运效率高,可降低环境污染,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

缺点

垃圾转运车容积利用率低,易造成二次污染。

收集时间长,转运成本高,垃圾产生的臭气、垃圾液易污染周围环境,噪音大。

转运站内设置固定式压缩装置,一次性投资较大。

由上表可比较得出,垃圾转运站配置固定式压缩装置结合箱式垃圾转运车的方式的优点是较为明显的,使用压缩装置,可提高垃圾转运车的利用率,减少转运次数,降低运行成本。

因此,本工程推荐使用固定式压缩装置结合箱式垃圾转运车的方式进行垃圾转运。

3.2.3垃圾压缩工艺简介

目前国内小型垃圾转运站应用较广泛的压缩工艺主要有水平压缩工艺和垂直压缩工艺两种形式。

(1)水平压缩转运站工作原理

先用钩臂车将空垃圾箱置于压缩机前端路轨上。

路轨前端装有定位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