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53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分学校届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新洲区九年级12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1、(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浩瀚(hàn)磕绊(bàn)厄运(è)汗流浃背(jiā)

B.沮丧(jǔ)秀颀(qí)锤炼(liàn)坦荡如砥(dǐ)

C.衣钵(bó)诓骗(kuàng)甬道(yǒng)篷首垢面(péng)

D.思忖(cǔn)静穆(mù)褴褛(lǚ)如释重负(sh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行将远去的一年,有些变化值得铭刻,有些期待理顺,有些需要调整,有些亟待净化,从今天起,让我们在冷静中回顾2017,展望拼搏奋进的前行之路。

A.状态生态心态B.心态状态生态

C.生态心态状态D.状态心态生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了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经过推举、表决和讨论等一些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4.下列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人贵立志。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B.离家,念家,归家,是人的必然,也是人生的一种模式。

C.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到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

我喜悦不尽。

D.鉴玉当然也有其客观标准,它的硬度,它的晶莹、柔润、缜密、纯全和刻工都可以讨论。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古人的名、字、号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

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

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

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

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

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

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

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

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

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

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

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

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地名、官爵名和室名(或斋名、轩名)。

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

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这些命名是取自官衔。

还有取自室名或轩名的,如王夫之号姜斋、辛弃疾的号稼轩(姜斋、稼轩都是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取自亭轩名。

5.下列对“古人的名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名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称自己时用名,称呼对方时,用对

方的字。

B.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是有关系的,可相同,可相辅,可相反。

C.古人的名字有时会来自典籍,如曹操和陆羽的名和字。

D.古人名字须表示家族中的行辈,苏轼、苏辙俩兄弟的名字就是如此。

6.下列对“古人的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号可分为别号、谥号、绰号,虽说是别人取的,但是固定,为人熟知,有

些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姓名。

B.古人的号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C.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不是人人死后都能有这样的称呼。

D.绰号一般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是对人的形容和刻画。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还会用地名、官爵名、室名等代替人的姓名,如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昌黎

是地名,这样称人是表示尊敬。

B.古人的名、字、号反应了古人的礼教文化。

C.无论是名、字还是号,都要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熟知才有效。

D.古人的名、字、号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的家族、经历和志趣,进而了解人物。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陈孝意列传

河东陈孝意,少有志尚,弱冠以贞介知名。

大业初,为鲁郡司法书佐,郡内号为廉平。

太守苏威尝欲杀一囚,孝意固谏,至于再三,威不许。

孝意因解衣,请先受死。

良久,威意乃解,谢而遣之,渐加礼敬。

及威为纳言①,奏孝意为侍御史。

于时政刑日紊,长吏多贼污,孝意清节弥厉,发奸擿伏,动若有神,吏民称之。

炀帝幸江都,马邑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举兵作乱。

孝意率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之,战于下馆城,反为所败。

武周遂转攻傍郡,百姓凶凶,将怀叛逆。

前郡丞杨长仁、雁门令王确等,并桀②黠,为无赖所归,谋应武周。

孝意阴知之,族灭其家,郡中战栗,莫敢异志。

俄而武周引兵来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

但孤城独守,外无声援,孝意执志,誓以必死。

每遣使江都③,道路隔绝,竟无报命。

孝意亦知帝必不反,每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节选自《隋书》,有删改)

注释:

①纳言:

官名②桀:

凶悍③江都:

京城

8.下列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意固谏固:

本来B.谢而遣之谢:

道歉

C.孝意亦知帝必不反反:

通“返”,返回D.炀帝幸江都幸:

帝王临到某地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A.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B.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C.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D.围城百余日粮尽/为校尉张伦/所杀以城/归武周

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孝意从小有道德志向,20岁时即以有品德、性耿直出名,他于隋大业年间入仕,

为官清廉。

B.陈孝意曾劝苏威不要枉杀人命,苏威不听,陈孝意以死相谏,苏威最终赦免了囚

犯,并对陈孝意颇有好感。

C.刘武周叛乱后,陈孝意立即起兵与武贲郎将王智辩讨伐刘武周,但最终因寡不敌

众被杀。

D.陈孝意身处隋朝末年,却能坚守原则,报效朝廷。

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0分)

11.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俄而武周引兵来攻,孝意拒之,每致克捷。

12.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

(6分,每空2分)

(1)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然后知生于忧患,(《〈孟子〉二章》)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狭路相逢的桃花

张晓风

女孩来,叫我跟她去采桃花,她说那是她家的桃花,我就跟她去了。

那一年,我七岁。

我们一直走一直走,三月的阳光,在我们走过时,一摊摊皆化成了水。

融融暖暖,溅溅有声。

桃花林终于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晴空下,桃枝交柯,纷纷扰扰,桃花菲薄迷离,因为人小,显得桃花高大饱满,蔽日遮天。

那天黄昏回到家里,交给妈妈一整抱的桃花。

母亲只是奇怪,为什么脱下毛衣竟抖出一捧花来?

“怪事?

你是怎么采花的,怎么采花采到衣服里去了?

那桃花林在柳州城,那城后来对我而言竟不再是一个地理位置,而是一种无限依柔的感觉。

记忆中满城都是山,山上有树。

人和树常在雾里浮着,至于浮桥则搭在水上,柚子花香得无处不在,柚子熟时大大的一个个堆在路边,那么圆,那么大,世上再难找到那么壮硕喜气的果子。

然后,柳州就消失了,消失了四十年。

桃花因而成为我最脆薄、不堪一触的记忆,连母亲当年的唠叨和责骂,我后来想想都觉甜美。

因为帮我牢牢记住了桃花瓣柔柔腻腻的擦触的感觉,衣领里能抖出一捧花瓣的记忆,真是豪奢侈。

中国人如果有一个理想国,它的位置便必然在溪水最清处,桃花最炽处。

它的名字必然叫做“桃花源”。

因为回不去,桃花林于我便愈来愈成为一个似真似幻的梦境,我和它之间有些纠缠不清的东西,那是我第一次被植物的美所刺激,也是我第一次眷眷然了解了人世有令人舍不得、放不下的东西。

听说有一位老兵,十岁左右就在故乡订了亲。

以后出来当兵、打仗、退伍、结婚、生子,今年回老家去,不知为什么,很想看看从来没见过面的未婚妻,不意遭家人拦住了,他恨道:

(11)“不甘心啊!

我只想看看她是个什么样子啊!

(12)“有什么好看的,又老又丑又一堆儿孙。

”他的大哥骂道。

(13)而我比那老兵幸运,我所眷眷不能忘情的是桃花,桃花不会又老又丑,而且不一定要到柳州去寻找。

柳州那山城太好,前人说“死在柳州”,原是指柳州有好树堪做好棺木,但对我而言,一度活在柳州也是幸福的,那样的好山好水好花好树的地方。

但不去柳州也罢,留一点怅惘在远方也好,但桃花林却非回去一趟不可。

我知道我欠桃花一段情缘,我必须再去看一次盛放到极致的桃花,我必须把七岁那年两厢照面之下,没有看清楚、讲清楚的情节再重复一次。

有许多感谢,有许多思忆,都必须我自己与桃花当面说明。

我确知在这个世界上,桃花这种花无论浪迹到天涯海角总是美丽的,但重逢的时候,我能否无愧故友?

我是否仍有小女孩的丰颊黑睛,与桃花灼灼相对?

(14)今年春天,听友人说太鲁阁山里桃花开了,便一径投奔而去。

峡谷极窄,刚能容人,一路上台湾榉独排众议,不肯跟樟树、桑树以及荚迷同绿,它的颜色介乎烟红与肉红之间,时不时地冒出一两棵来,山路惊险繁奥,每转一个弯,就把自己的风景彻底否定一次。

(15)不可思议的一条路!

峡谷中的立雾溪奔窜如白练,新栽的绿叶是翠绫,油菜花则黄如丝绢,好一条华丽的“丝路”。

带路的人说桃花分六个台地,一台一台,层层涌动,我想该给它取名叫“六如”,《金刚经》中论世上万物,谓“如梦、如幻、如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