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922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工程大辞典.docx

安全工程大辞典

《安全工程大辞典》(1995年1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事故轨迹交叉论

  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事故致因

  理论。

  在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

  多为机械故障和物的不安全放置;人与物两系统一旦发生时间和

  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

  轨迹交叉论把人、物两系列看成两条事件链,两链的交叉点

  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安全教

  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善,

  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

后者有起因物引发

  施害物再与人的行动轨迹相交,构成了事故,见下图。

  人与物两系列形成事故的系统

  若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

  理、心理和操作技能上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就是砍断了导致

  伤亡事故发生的人这方面的事件链。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增设安全装置、保

  险装置和信号装置以及自控安全闭锁设施,就是控制设备的不安

  全状态,砍断了设备方面的事件链。

关于物质的安全放置、安全

  储运、机动车的安全行驶等亦是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2003年6月出版

  事故因果论

  事故致因的重要理论之一。

事故因果类型有集中型、连锁型

  和复合型,还有多层次型。

  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

  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的,叫"集中型"。

见图1。

  图1多因致果集中型

  有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要素发生,因果连锁发生的事故,叫

  "连锁型",见图2。

  图2因果连锁型

  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事故结果,

  叫"复合型"。

单纯的集中型,或单纯的连锁型均较少,事故的发

  生多为复合型的,见图3。

  图3集中、连锁复合型

  因果是继承性的,是多层次的。

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

  果,二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余类推。

见图4。

  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事故因果论的模式之一。

  图4因果继承性示意图

  它是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事故因果理论。

一种可防止

  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发生的结果。

  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

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设为A1)促

  成人为的过失(设为A2);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动作或机

  械、物质危害(设为A3);后者促成了意外事故A4(包括未遂事故)

  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的事件A5。

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

  (A0)。

见图5。

  图5伤亡事故五因素

  伤害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前面因素的作用。

在意外事件及伤害

  发生前,一切工作应以减少环境内机械的危害及人为的不安全动

  作为原则。

防止伤亡事故的着眼点,应集中于顺序的中心,即设

  法消除事件A3,使系列中断,则伤害便不会发生(如图6)。

  图6移去中央因素使系列中断,令前级因素失去作用

  如果移去一枚骨牌,也就是使某一因素出现的概率为零,例

  如P(A3)=0,则伤亡事故的概率P(A0)=0。

这时随机事件变为不可

  能事件,就可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中心应是防止人的失误造成的不安全

  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

  要防止事故,就应知道引起事故的本质原因。

为防止同类事

  故再次发生,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追踪。

明了事故原

  因的追踪系统,这对防止误作事故原因的结论,防止将预防措施

  引至错误的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伤亡事故原因追踪的基础,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对企业

  安全的管理科学。

必须掌握这三方面的广阔知识和通晓防灾原理

  才能深入查明事故原因,防止事故重演。

  伤亡事故原因追踪系统应是:

深入调查研究→确认事实真相

→从中发现新问题并使之系统化→探求本质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实施安全生产。

  组织事故调查,正确把握事故真相,关键是对客观事实的确

  认。

为此,一定要找出事故现场的目击者;对事故留下的痕迹进

  行理化分析;听取受害人的陈述;做记录和拍照,以便用第一手

  材料提出新问题,探求出本质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做到安全生产。

参看图7。

  图7按因果论追踪事故原因

  博德在海因里希提出的多米诺骨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反

  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新论:

  控制不足--管理缺陷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人

  员的工作应以企业现代管理原则为基础,实施控制这一管理机

  能。

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的控制。

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发生事故的基本原

  因是控制不足,管理上的缺陷。

  基本原因--起源论

  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发生事故的基本的、背景的、本质

  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找到事故起源,才能实现

  有效地控制。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

  因,并依此采取对策。

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工作条件、工作

  方法、劳动环境以及管理上的原因。

  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只是

  深层原因的征兆,是基本原因的表面现象。

安全管理应善于从属

  于直接原因的表面征兆去追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采取恰当的

  长期的控制对策。

  事故--接触

  从能量的观点,事故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

  值的能量的接触。

为了防止这一触发事故的接触,可以改进装

  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工人

  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伤害--损坏--损失

  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

  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

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

  称为损失。

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使事故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如,对受伤人员的迅速抢救,扑灭爆炸、火灾,控制灾害不使之

  扩大,抢修设备,平时对人员加强应急训练。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causaltheoryofaccident即说明事故因果关系的一系

  列理论。

  1936年海因里希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研究人身受到伤

  害的5个顺序过程:

(1)社会环境和管理;

(2)人为过失;(3)不安

  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4)意外事件;(5)伤害。

  1953年巴瑞认为事故诸因素是一系列事件的链条,即"事件

  链"。

  1970年德瑞森明确地将事件链发展成为支事件过程逻辑理

  论。

  这些理论都是说明事故因果关系的。

伤亡事故作为随机事

  件,相互储存和相互制约的诸关系之一就是因果关系。

因果论认

  为,事故因果有继承性,即第一阶段的结果往往是第二阶段的原

  因。

随时间向后推移,由近因找到远因;由直接原因追踪到间接

  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

  缺欠则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

后者以及社会环境往往是构

  成事故的本质原因或称基本原因。

  追踪事故原因的逻辑顺序是:

深入调查研究事故→确认事实

  真相→找出潜在的直接原因(近因)→探求潜在的间接原因(远因)

→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实施安全生产。

动作灵活性

  指机体的全身或一部分在操纵生产设备时的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

动作速度指人体各部位每动作一次所需的平均时间,与动作的方向和动作的轨迹有关。

动作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与操纵方式、机构形状、尺寸、种类和人体动作部位有关。

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人体各部位从屈到伸的一次性动作所需的最少平均时间和重复动作的最大动作频率。

  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动作灵活性时,应按人体生物力学特性、人体惯性特点选择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

一般来说,水平操纵动作比垂直操纵动作速度快,一直向前的动作比旋转时的动作速度快,动作的圆形轨迹比直线轨迹灵活,顺时针动作比逆时针动作方便,手向身体靠近的动作比离开身体的动作灵活且准确,向前后的往复动作比向左右的往复动作速度快,最大动作速度与被移动的负载重量成反比,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与负载重量成正比。

同时,在确定动作速度或工作频率时,必须注意到选择较高的动作速度,容易使操作者产生疲劳和紧张的症状,会增加动作的不正确性,增加动作失误的概率,既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又会引发人为失误事故。

但动作速度过慢,也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或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必须按系统性能有效度和系统人员有效度等,选择最合理的工作节奏。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工作设计

  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生产组织目标,合理正确地处理人与工作岗位(生产任务)的关系,而采取与满足工作人员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等方面的设计。

  工作设计的方法主要经历了以下变革:

一种是由泰罗和他的同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工作专业化(又称科学管理)设计法,在制造业的流水作业生产线上曾应用得十分广泛。

该设计法只强调经济、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不考虑工人对这种方法的反应。

结果,专业化带来的高效率,被工人对重复单调工作的不满与厌烦情绪所导致的缺勤或离职所抵消。

第二种称之为工作轮换和扩大化法,该方法采用横向扩大工作范围,使工人能做与原岗位任务相衔接的上下工序的部分工作,但没有改变工作的基本性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工人的厌烦和不满情绪。

第三种是以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为基础的工作丰富化设计法,这是一种从纵向扩大工作深度的当代的设计方法,通过为工人提供更大的激励和更多的满意机会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但因工人需掌握更多的技术而增加培训费用。

本方法优点大于缺点,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许多大型企业被广泛采用。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工作特征的再设计,提出了在工作设计中考虑个人差异的理论模式。

该方法力求让每个工人都能亲自感受到他是在负责一项有意义的、值得他去做的工作,强调对工作多样化、工作完整性、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的自主权、工作结果反馈等核心工作内容的重新设计,使之与工人的心理状态、需要的心理强度相结合,使工人获得个人满足。

但个人特点的无限数量和测定难度,使此方法仅限于样板示范。

  总之,一个成功的有效的工作设计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因素(见上图所示),要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工作人员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和整个企业的氛围与管理方法;要从工效学角度重视能力与知识、时间与功能、职责与权利、设备与地点、安全与效率等各项原则;要从技术学角度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使作业系统和社会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至少在以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①减少单调重复性工作的不良效应;②为劳动者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良好条件;③建立安全、舒适、高效的整体性的工作系统。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它是一种技术规范,包括: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生产工艺、生产工具、设备安全卫生标准、安全卫生专用装置、用具标准;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标准。

它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管理和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执行安全卫生监督的法定的技术依据。

其具体要求是: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员会的安全管理部门,各地区劳动部门,应将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工作纳入劳动安全卫生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各地区在制订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标准或规程时,应以标准的形式予以公布;制订标准应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可靠为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

“凡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重要的农产品、各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其他应当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必须制订标准,并贯彻执行。

”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属于国家级标准有200多项。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显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通过制订各种技术标准,为生产工具和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厂房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通过制订劳动安全管理标准,把管理系统的活动内容、相互间关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可使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劳动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保护法规的具体体现。

它使劳动保护法规体系日臻完善,从而为职业安全卫生检查、检测和检验工作提供依据,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强制性标准,这是由于它涉及到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所决定的。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经发布,必须贯彻实施。

涉及安全卫生的产品(如劳动防护用品、起重设备、电气设备等)必须进行安全检验,获得安全标志以后,才能出售,执行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

  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分为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国家标准是对于劳动保护科学管理、技术监察有重大意义,以及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劳动保护技术政策的体现,也是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检测和检验的主要依据。

行业标准是在一个行业或部门范围内统一的专用技术法规,有些国家标准不成熟时,也先制订为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统一的标准,是根据本区域内工业生产结构特点和劳动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制订的标准,是国家监察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

  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可分为五类,即通用标准、基础标准、安全工程标准、卫生工程标准和个体防护用品标准,这五大类标准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safetyandhealthstandardoflabour为消除、限制或预防生产劳动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卫生而制定的标准。

它是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避免事故、伤亡和设备财产损坏,防止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是强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的特点是:

  

(1)政策性强该类标准中的规定,大体上是从劳动保护法规中的条例、政令、规定中演变和延伸出来的,具体体现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

  

(2)综合性强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程中一般包括管理性内容、设备本质安全要求、场所环境条件、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性和有害因素控制、原材料安全卫生要求等综合内容;

  (3)涉及面广安全寓于劳动生产之中,因此,它与所有生产过程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涉及许多学科和专业的安全技术问题;

  (4)现实性强从实际出发制定和贯彻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考虑了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现时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等条件参差不齐的现实。

——摘自《安全工程大辞典》(1995年1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事故轨迹交叉论

  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事故致因理论。

  在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多为机械故障和物的不安全放置;人与物两系统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

  轨迹交叉论把人、物两系列看成两条事件链,两链的交叉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安全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善,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

后者有起因物引发施害物再与人的行动轨迹相交,构成了事故,见下图。

人与物两系列形成事故的系统

  若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技能上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就是砍断了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人这方面的事件链。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增设安全装置、保险装置和信号装置以及自控安全闭锁设施,就是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砍断了设备方面的事件链。

关于物质的安全放置、安全储运、机动车的安全行驶等亦是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事故因果论

  事故致因的重要理论之一。

事故因果类型有集中型、连锁型和复合型,还有多层次型。

  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的,叫“集中型”。

见图1。

图1多因致果集中型

  有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要素发生,因果连锁发生的事故,叫“连锁型”,见图2。

图2因果连锁型

  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事故结果,叫“复合型”。

单纯的集中型,或单纯的连锁型均较少,事故的发生多为复合型的,见图3。

图3集中、连锁复合型

  因果是继承性的,是多层次的。

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果,二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余类推。

见图4。

  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事故因果论的模式之一。

图4因果继承性示意图

  它是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事故因果理论。

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发生的结果。

按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

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设为A1)促成人为的过失(设为A2);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设为A3);后者促成了意外事故A4(包括未遂事故)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的事件A5。

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A0)。

见图5。

图5伤亡事故五因素

  伤害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前面因素的作用。

在意外事件及伤害发生前,一切工作应以减少环境内机械的危害及人为的不安全动作为原则。

防止伤亡事故的着眼点,应集中于顺序的中心,即设法消除事件A3,使系列中断,则伤害便不会发生(如图6)。

图6移去中央因素使系列中断,令前级因素失去作用

  如果移去一枚骨牌,也就是使某一因素出现的概率为零,例如P(A3)=0,则伤亡事故的概率P(A0)=0。

这时随机事件变为不可能事件,就可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中心应是防止人的失误造成的不安全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

  要防止事故,就应知道引起事故的本质原因。

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追踪。

明了事故原因的追踪系统,这对防止误作事故原因的结论,防止将预防措施引至错误的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伤亡事故原因追踪的基础,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对企业安全的管理科学。

必须掌握这三方面的广阔知识和通晓防灾原理才能深入查明事故原因,防止事故重演。

  伤亡事故原因追踪系统应是:

深入调查研究→确认事实真相→从中发现新问题并使之系统化→探求本质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实施安全生产。

  组织事故调查,正确把握事故真相,关键是对客观事实的确认。

为此,一定要找出事故现场的目击者;对事故留下的痕迹进行理化分析;听取受害人的陈述;做记录和拍照,以便用第一手材料提出新问题,探求出本质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做到安全生产。

参看图7。

图7按因果论追踪事故原因

  博德在海因里希提出的多米诺骨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新论:

  控制不足——管理缺陷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应以企业现代管理原则为基础,实施控制这一管理机能。

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是控制不足,管理上的缺陷。

  基本原因——起源论

  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发生事故的基本的、背景的、本质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找到事故起源,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依此采取对策。

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工作条件、工作方法、劳动环境以及管理上的原因。

  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只是深层原因的征兆,是基本原因的表面现象。

安全管理应善于从属于直接原因的表面征兆去追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采取恰当的长期的控制对策。

  事故——接触

  从能量的观点,事故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

为了防止这一触发事故的接触,可以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

  伤害——损坏——损失

  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

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使事故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例如,对受伤人员的迅速抢救,扑灭爆炸、火灾,控制灾害不使之扩大,抢修设备,平时对人员加强应急训练。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统筹学

  统筹学研究如何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中施行统筹管理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手段,是数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个学科分支。

它通过对整体目标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模型来描述整体的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及它们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评审指标体系,然后综合成一个整体模型,用以进行分析并求出全局的最优决策以及与之协调的各部分的目标和决策。

统筹学的理论与方法渗透到管理的许多领域。

在安全管理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基本统筹模型统筹方法中的基本模型是统筹图(或网络图),它是用节点、箭头和与之相应的数来记述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以及它们与外界间的关系。

从基本模型出发,根据不同的目标,可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其他模型。

  当整体目标为完工时间时,用箭头表示各部分的活动,节点表示事件(如某些活动完成,某些活动开始等),箭杆上相应的数字表示完成该活动的时间,箭之间的衔接表示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关系。

从统筹图的起点出发,沿箭头走到终点,可以有一条或多条路线,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称作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关键路线可能不止一条,但任一条关键路线所有的时间均相同(即为整个工程的最早完成时间)。

  当统筹图较复杂时,可借助计算机的帮助。

假定节点编号为1,2,…,n,(i,j)表示活动,tij为活动(i,j)所需的时间。

若活动(i,j)出现在统筹图上,则i称为j的前驱节点,j称为i的后继节点,记B(j)为节点j的所有前驱节点的集合,A(i)为i的所有后继节点的集合。

  节点j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

  tE(j)=maxieB(j)〔tE(i)+tij〕,tE(j)=0,

当B(j)=φ,j=1,…,n,T=tF(n)为关键路径的时间。

节点i的最迟必须完成时间为tL(j)=minj∈A(i)[tL(j)—tij],tL(n)=T,i=n-1,…,1,活动(i,j)的最早开始时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

  ESTE=tE(i),LSTij=tE(j)—tij

时差为TFij=LSTij—ESTij

若TFij=0,则(i,j)为关键活动。

  常用的统筹模型:

  

(1)时间—成本优化模型。

整体目标涉及时间与成本时,在统筹图中与箭头相应的数字表示时间与成本的关系。

  

(2)时间—资源优化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