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60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设计了简单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画图的过程中感受、认识图形的平移,学习把图形向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最后设计了在方格中求面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平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6课时

7、图形的运动

(二)

第1课时:

轴对称

(1)63节

教学内容:

第82页:

轴对称

(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

这些图形漂亮吗?

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

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

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你是怎样判断的?

它的对称轴在哪?

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

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

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

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

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板书)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发散:

完成练习二十第3、5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

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五、作业。

练习二十第1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

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

线与对称轴垂直。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轴对称

(2)64节

教学目标:

1、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师:

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师:

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

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

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师:

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

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

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

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三、知识运用: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

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3、教材第85页第6题。

注:

这题关键点是哪几个点呢?

特别是第二题,同学们要注意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

练习二十第4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

(2)

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平移65节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现象,能计算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

2、感知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体验平移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活动:

课件演示:

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

师:

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

(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同答)

2、说明: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

平移。

板书课题:

平移。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3。

(1)、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迅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

出示教材第86页例3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师生交流后明确:

“箭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板书:

形状、大小不变);“箭头”的位置变化(板书:

位置发生变化)。

(2)、平移的“二要素”。

师:

大家真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箭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反馈总结:

“箭头”分别向右平移了7格;向上平移了5格。

师:

在平移时要说清楚平移的两个要素:

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即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平移的格数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可以抓住图形上的关键位置上的点或线。

教师利用图形进行演示:

根据图形上一组对应的关键点,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的格数。

(板书:

关键点)

继续出示例3主题图。

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这时“箭头”又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将图中的“三角形”先向右9格,再向下平移5格。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平移的,又是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

三、巩固发散: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

2、在方格纸上利用图形平移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生动手画一画,小组交流展示。

3、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2、6题。

四、评价反: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必须具有两个要素:

一是平移要有方向,二是平移要移动一定的距离;还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

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平移二要素:

方向、距离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66节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

同学们,前几天的课上我们一直在借助方格图研究数学问题。

2、出示:

师:

你能知道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形特点,从方格图中获取信息,求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唤醒学生的记忆,帮助后面更好地学习。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

现在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你能够知道他的面积是多少吗?

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师:

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3、讨论交流。

师:

这里有几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预设1:

数方格的方法。

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占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预设2:

算一算的方法。

在前面拼一拼的基础上算一算:

1×1=1(c㎡),4×6=24(c㎡)。

预设3:

利用平移的方法。

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直接求长方形的面积。

4×6=24(cm2)

4、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师: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

利用图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大小不会改变的特性,运用割补的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先分割,再平移,最后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求出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会生的自主探究、讨论帮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转化前、后的图形特征,感悟知识间的联系,渗透“等积变形”的策略,既加深了“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又为后续的学习平面图形面积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运用:

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对平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

作业。

教材第87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利用平移的方法。

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直接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4:

4×6=24(c㎡)答: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24c㎡。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内容:

第七单元。

检测目的:

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图形的运动

(二)测试题 67、68节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4、看图填空。

A、向()平移了()格;

B、向()平移了()格;

C、向()平移了()格。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水车抽水是平移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电梯上升工下降是平移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6、拉开抽屉时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4、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

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地转动

四、作图:

1、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2、画出来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3、画出下图的棱形分别向右平移4格和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4、在方格里画出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五、解决问题:

1、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2、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草坪上有两条等宽且互相垂直的长方形小路(长度单位:

m),求草坪的面积。

4、求下图公园绿地的面积。

(难度系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