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39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1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 志.docx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middot中卷志

浙江师范大学校史·中卷志

中编学院志

初阳学院

一、历史沿革

初阳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她是由全校本科新生中经过严格遴选的优秀学生组成。

2002年7月招收第一批学生128人,目前共有4个年级,14个班,428名学生。

学院设有综合文科班、综合理科班两类优秀学生班级。

涵盖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13个专业、5大学科门类。

二、性质和任务

初阳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能积极进取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而建立的一所英才教育学院。

学院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成才意识。

学院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办学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观,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平台+专业”的培养模式,促进文理学科交叉、专业相融,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多样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和专业化。

学院树立“大教学”观,以“教学”为基础、以“育人”为核心,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配合,通力培养“知识与能力”、“精神与体魄”和谐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工作情况及特色

学校设有初阳学院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各相关学院院长和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初阳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和初阳学院学生工作指导小组。

院长由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徐辉教授担任,有专职管理人员7名,学院专任教师、专业导师、班主任都从相关学院聘任,现聘任的学生导师113名,聘任的平台课教师60名、聘任的班主任13名。

学院的工作围绕高素质学术型人才而展开。

第一,“平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构建并实施了基于“平台+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进校时只按文、理科分类,在本科四年期间的第一年不分专业,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

一年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专业,实行导师制,逐步从平台课程学习转入专业课程学习。

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实行选课制,制定独立的、个性化的专业学习计划,推行小班化教学。

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滚动分流制。

第二,综合文科班和综合理科班的办学类型。

学院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浙江师范大学文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设置较多的优势,设置综合文科、综合理科两个培养学生的班级类型,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涉及十三个相关专业。

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科交融,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

第三,多维度的教育培养途径。

学院在科学组织第一、第二课堂教学的同时,将学生的素质培养纳入整个教学体系,树立“大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紧密配合并各有侧重。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培养总目标按学年进行科学规划,全院工作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结合学院的生源结构特点,在寝室安排、学生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打破学科甚至年级界限,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构建一个课堂教学以外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平台。

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努力建设三支队伍:

一支融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导师队伍、一支稳定、优质的平台课师资队伍、一支教育与管理两位一体的班主任队伍。

第五,优化环境,创建初阳特色文化。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办学开始至今,学院着力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综合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依次推出《现代科学技术·专题》、初阳论坛、初阳科研训练计划、初阳素质拓展计划,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初阳文化。

学院积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级的各类学科竞赛。

仅2004、2005年获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二等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数学建模电工杯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省“高教杯”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3项;省高等数学(微积分)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优秀奖9项;省“外研社”杯首届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大众个人自编操三等奖1项。

共有9篇文章在全国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

四、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徐辉院长(兼)2002.6至今

方健文常务副院长2002.6至今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陈步云行政副院长(兼)2002.6—2006.3

直属党支部书记2002.6—2006.3

金永奖教学副院长2003.4至今

查颖行政副院长(兼)2006.4至今

直属党支部书记2006.4至今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历史沿革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由原法政经济学院更名而来。

法政经济学院是在原政法系和马列部合并的基础上于1999年12月成立的,2006年3月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法系的前身是政史系,始创于1977年8月。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鼓舞下,在全国加快步伐恢复高校招生制度的形势下,院党委决定筹建政史系并在1977年12月招收首届政史本科专业23名学员。

当时政史系与马列主义教研室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1981年6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浙江师院党委关于将政史专业分为政教、历史两个专业的报告,并于当年秋季开始政教专业单独招生。

1982年3月5日,院党委决定,将政史系分为政教、历史两系,并单独设立马列主义教研室。

同年6月,政教系正式成立,从此政教系、马列主义教研室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1984年6月深化机构改革,专科部政史科并入政教系,使政教系的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成为具有本、专科双重学制的教学系。

为拓宽办学路子,增强办学能力,1984年秋政教系增设函授教育政教本科专业。

1985年为支援协助军队开展干部学历教育,政教系承担了浙江省军区和83021部队的180名军队营团以上干部大专班的教学培养任务。

从此揭开了政教系的成人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历史篇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推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政教系着手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在对原教学计划充实调整的基础上增设政治法律和财政经济两个辅修专业,于1990年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改革开放大潮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1992年政教系与杭州大学联合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993年增没了专科两年制非师范性“经济管理”专业,首届招收49名,突破了单一师范的办学模式,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土学位授予点,这标志着系的办学层次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在成人教育方面,增设了“涉外经济”和“贸易与企业管理”两个非师范性专科函授新专业。

1993年秋确立了“以政治为主体,以经济、法律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并相继开设了贸易经济、法学与行政管理三个辅修专业,面向校内全体在校生招生。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1994年10月永康市农村党支部书记“经济管理”大专证书班的开办,开创了我国高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经济管理人才之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班,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称赞和肯定。

也为高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走出了一条新路。

根据政教系专业结构的发展,经学校批准1994年7月更名为政法系,并于1995年10月增设法学教育本科专业。

马列部全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由原马列主义教研部演变而来。

马列主义教研室及其党支部成立于1982年4月。

1990年11月成立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

1998年6月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该部与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999年12月,政法系与社会科学教研部合并,成立法政经济学院。

2006年3月学校进行院系及学科调整,将国际经贸专业和区域经济学科及相关教师划归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工作及公共管理学科划归法政经济学院,后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二、性质和任务

法政经济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为重点,主要承担着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为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师资,以及为国家机关、公检法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复合型专门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哲学、法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

法学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以及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法学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培养把社会工作视为崇高职业,具有基本的社会理论与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并掌握相当法律知识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及法学经济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高,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法政经济学院社科系承担着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任务。

三、工作情况和特色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83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37名,博士25名,硕士43名。

有“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

  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行政管理、民商法、外国哲学六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思政方向),MPA(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地方政府治理、区域规划与管理两个方向。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五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普通生近1200名,研究生110余名,并有函授、继续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证书班等学员1000余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农村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等7个校级研究机构。

  第一,在人才的培养上,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其知识结构上的厚基础、宽口径、渗透性,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拓展实践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先后在省内91所中学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其中挂牌基地88所,这些基地的建立同时也为本院师范类学生的教学见习和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学院还先后建立了社会工作和模拟法庭两个实验室、26个专业实习基地,为专业实训、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院一直遵循“发挥师范优势,培养特色人才,以特色人才群体为中心带动全院同学”的培养模式,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院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学风。

通过努力,我院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学位授予率等各项指标一直稳居全校前茅,且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高。

同时广大同学的科研意识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许多同学在全国、省、校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由于我院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在组织管理、辩论演讲、科研写作、书法美工、文艺体育等方面优秀特色人才,而且我院毕业生在社会上也得到良好的反映,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思想素质、责任心、敬业精神、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效果、班主任工作、知识更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社会适应能力等予以高度的评价。

多年来,我院为全省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为全省中等教育输送了一大批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同时还有一大批学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我院现有本科生1261人。

到2004年底,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4.6%,六级通过率为32.3%,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为9%,本科生学位授予率为95.65%,师范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7%,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55.6%。

成人教育现主要有函授教育4个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经济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

除了省内之外,在江西、广东、南宁、柳州以及云南等五个地区设有函授站,目前共有函授生1073人。

自学考试有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学2个本科专业4个班,目前有在校生251人;另外,还有大专证书班17人,夜大有2个班共37人,继续教育班(对口资源项目)35人。

第二,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学位点建设上

1、学科、学位点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我院已经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硕士学位点6个,以及课程教学论硕士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

据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的统计分析,在学科评估2004年排名中,我院政治学学科排名第13(全国有北京大学等26所高校参加评估)。

2、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据统计,2001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的各类课题共计150多项,特别是横向课题近年有了较大的突破。

出版各类著作70余部(包括个人专著、合著、编著、译著、教材等),发表论文1000多篇,获各级各类奖80多项。

3、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逐渐增多。

近年来,我院教师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先后有多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或参加各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接待了多批国外学者来访。

还成功地主办了三次学术会议和讲习班,邀请了许多国内外专家来我院讲学。

活跃了学术氛围。

4、为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近年学院加大了学术机构的建设力度,除思政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农村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孔氏南宗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外,学院还专门设立了8个院级研究所,国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在我院设立了浙江调研基地。

这些学术机构成为教师开展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依托,推动了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近年来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建立使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的机制,大力扶持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要求40岁以下教师都需达到研究生学历;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引进一批拥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选送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高级访问学者进修;鼓励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为每位年青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

通过努力教师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四、构建“两课实践”新机制。

法政经济学院学生实践活动一向走在师大前列,已经形成一套成功的模式。

学院立足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

自2000年起,学院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将“两课”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规定完成“两课”社会实践的学生可以获得2个学分。

在学院、社科系的精心规划、组织和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大学生“两课”社会实践全面展开,成绩斐然,作为第三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为浙江师大的教育特色。

自2002年以来,全院学生共申报各类“两课”社会实践项目150余个,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50多个“两课”社会实践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有12个“两课”社会实践队、20名个人和11名“两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获得校级以上表彰。

学院学生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金华日报》及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金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多次宣传和报道,影响十分广泛。

学院曾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浙江省先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浙江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队多次被团中央、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政教981班被为“全国先进班级”,三年级学生党支部被授予“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建设创新奖”的荣誉称号。

由我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吴萍同学在2003年进行的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屠佳同学获2005年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

四、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

(一)政史系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高树言党总支书记1979.7-1982.6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黄兰成副主任1979.6-1981.4

张关钊党总支副书记1979.6-1982.6

(二)政教系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施一青主任1990.8-1993.6

陈根荣主任1993.6-1994.6

王 珉 主任1994.6-1995.1

高树言党总支书记1982.6—1983.12

程梦林党总支书记1987.7-1992.1

陈根荣党总支书记1994.6-1994.7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施一青副主任1984.6-1990.7

张关钊兼副主任1984.6—1984、7

强羽旼副主任1984.7-1990.9

周祖亮副主任1984.7-1990.11

陈官忠副主任1990.9-1992.5

陈卫中副主任1991.2-1992.6

王 珉 副主任1992.6-1994.6

陈卫中副主任1994.6-1994.7

郑章瑶副主任1992.6-1994.7

张关钊党总支副书记1982.6-1984.7

陈晓克党总支副书记1984.6-1984.7

陈红儿党总支副书记1984.7-1995.1

陈卫中党总支副书记1992.6-1994.6

(三)政法系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王 珉 主任1994.7-1999.11

陈根荣党总支书记1994.7-1995.6

陈红儿党总支书记1995.6-1999.11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陈卫中副主任1994.7-1995.1

郑章瑶副主任1994.7-1995.6

吴平副主任   1995.1-1999.11

郑祥福副主任   1995.1-1999.11

邹信珠  副主任   1995.10-1999.11

陈红儿党总支副书记1994.7-1995.6

郑章瑶党总支副书记1995.6-1999.11

(四)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

1、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王浴生主任1963.4—1967.11

何豫党支部书记1984.11—1987.5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孙久经副主任1961.12—1963.4

高树言副主任1963.4—1979.6

何豫副主任1984.10—1987.5

史美珩副主任1984.6—1987.5

黄昌科党支部副书记1983.6—1984.11

王景尧党支部副书记1984.11—1987.5

2、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张关钊主任1990.11—1997.1

何豫党支部书记1987.5—1993.6

何豫党总支书记1993.6—1994.2

黄成双党总支书记1997.1—1999.11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何豫副主任1987.5—1993.6

史美珩副主任(兼)1987.5—1990.9

王景尧副主任1991.2—1992.9

沈素才副主任1992.10—1994、6

吴伟松副主任1993.6—1999.11

叶山土副主任1994.6—1999.11

王景尧党支部副书记1987.5—1992.9

潘昌哉党总支副书记1995.1—1999.11

3、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陈红儿马列部社科部主任(兼)2000.11—2001.2

王 珉马列部社科部主任(兼)2001.2-2005.3

何增光马列部社科部主任(兼)2005.3至今

(五)法政经济学院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王 珉   院长       1999.11-2004.11

卢福营   院长       2004.12-2006.3

陈红儿   党总支书记    1999.11-2001.2

郑章瑶   党总支书记    2001.7-2004.12

何增光   党总支书记    2004.12-2006.3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何增光   副院长      1999.11-2004.12

卢福营   副院长      1999.11-2004.12

邹信珠   副院长     1999.11-2006.3

王景新   副院长      2005.1-2006.3

张根福   副院长      2005.1-2006.3

郑章瑶   党总支副书记   1999.11-2001.7

许慧霞   党总支副书记   2001.7-2003.4

陈 刚   党总支副书记   2003.4-2006.3

(六)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卢福营   院长     2006.4至今

何增光   党委书记    2006.4至今

副职:

姓名职务任职年限

洪伟   副院长      2006.4至今

姜敏敏   副院长      2006.4至今

陈 刚   党委副书记   2006.4至今

 

田家炳教育学院

一、历史沿革

田家炳教育学院原名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年9月,更名为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6月,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简称教育学院。

学院成立于1999年11月,由教育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物理系教育技术专业等合并而成。

教育系前身为教育学教研组,1956年杭师专成立时设立,具体负责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1964年成立教育学科教研室,直属教务处,负责全校公共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1988年11月省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