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352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docx

海淀三模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第Ⅰ卷

1.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封对象是天子的同姓亲族B.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

C.分封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

本题考察内容:

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

2.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犁、插、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这说明

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B.日用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

C.南方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开发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

本题考察内容: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4.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③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6.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是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顺差国

C.工业革命前西方对中国没有经济优势

D.自然经济基本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说明: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是经济史的重要内容,还可能与世界史内容结合,形成组合。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8.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爆发背景之一是外国商品倾销②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③客观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④《资政新篇》启发了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1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革

2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说明:

补充太平天国的有关内容。

10.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

“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

”李鸿章回答:

“臣实是康党。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

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①创办近代工业②改革中央机构③建立新式军队④实行民主政治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1.中国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张基本形成是在

A.洋务运动后期B.百日维新期间

C.同盟会成立时D.护国运动期间

12.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

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D.“敢以帝制自卫者,天下共击之”

说明:

补充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

13.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对这一地区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

14.以下列晚清时期商业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统的商业体系受到极大冲击B.商业基本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C.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商业中心D.洋务派企业垄断全国商品生产

1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

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1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

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以上题目属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内容。

12题可以有多种变化,通过做12题,学生掌握多个知识点。

17.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

④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破坏的关系,训练学生运用图表的能力。

18.早期维新思想认为:

“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

”“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

”“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20.中国近代一位思想家说“吾宁忍过去‘国粹’(国家文化的精髓)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于消亡也。

……世界进化,未有已焉。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耳,保守云乎哉!

”由此可看出这位思想家应该主张

A.民主共和B.学习西方科技C.君主立宪D.民主科学

说明:

18-20题补充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相关内容。

21.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

”材料中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A.工农民主政府B.人民民主专政政府C.国共联合政府D.“三三制”政府

22.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②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③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④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其原因是

A.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B.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D.国家综合国力有较大增强

24.下图是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对文物南迁背景说明正确的是

①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

②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运往四川

③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

④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

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进逼华北B.武汉会战迟滞日军进攻,保证故宫文物安全

C.淮海战役开始,文物运输工作困难重重D.北平和谈破裂,国民党军队败退,文物运至台湾

说明:

21-24题着重考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

25.1949年,新中国建立,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政权,中美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1971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下列各组政策或口号与上述“开始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时间分别相符的是

A.“求同存异”“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C.“另起炉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断交、废约、撤军”

26.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不但经受住考验,而且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这一时期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和政策有

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

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8.一位美国前总统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做出的这个联合声明与邓小平随后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相连,就在宣布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建交)的三天后,邓就宣布了改革开放政策。

”对以上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这一声明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关系改善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中国放弃斯大林模式,开始试行市场经济D.中美两国共同谋划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说明:

25-28题补充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而且是经济、外交综合,考察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9.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议会发生的变化是

A.革命前议会掌握行政权,革命后议会掌握立法权

B.革命前国王可以解散议会,革命后议会限制王权

C.革命前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D.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议会取得征税的权力

30.影响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31.美国现今两党政治的格局初步形成于

A.独立战争期间B.1787制宪会议期间

C.工业革命期间D.垄断资本主义初期

说明:

世界史中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关的部分虽然是本学期几次模拟考试的重点,但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所以补充29-31题。

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男装19世纪欧洲男装

32.如上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3.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为7.1亿,1800年突破9亿。

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4.亚当·斯密认为:

“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3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

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

A.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B.为了消除由竞争引发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推行计划经济D.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36.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3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经济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

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说明:

32-37题补充一些世界史经济部分的内容,侧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整合。

38.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和相对论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39.某一思想家在从技艺进步的角度论证今人优于古人时说道,唯有自由政治才是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唯一适宜摇篮。

此人生活在

A.15世纪的意大利B.16世纪的德国

C.17世纪的中国D.18世纪的英国

说明:

38-39题补充近代自然科学的有关内容,这是本学期几次模拟考试均未涉及的部分。

40.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41.二战后,西欧国家可以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借鉴的经验有

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②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③金融货币制度化体系化④通过立法维护劳工权利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来源:

Z*xx*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43.在1933年第一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说到“我将向国会要求应付紧急状况的最后手段,这就是对紧急状况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像我们真正遭遇外敌入侵时所赋予我的权力一样大。

”以下各项符合材料含义的是

A.罗斯福要求放弃议会中心原则B.实施战时经济政策

C.要求行政权高于立法权D.出台《全国工业复兴法》

40-43题补充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

44.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

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A.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是全球化的推动者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D.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44题属于经济全球化内容。

第Ⅱ卷

45.20世纪后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按照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约束和制约。

……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

……而且,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的趋势,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提供了借口,它们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关系时强调所谓“人权”、“民主”等条件,企图通过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的手段把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是西方霸权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

(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

简要说明全球化的实质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境况。

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

 

46.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

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

(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4年世界贸易纽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的“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不同,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7.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48.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时代的政治局势和政治制度是密切相关的。

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古代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管子·治国》)

[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

③④

产何得不蹶。

(《汉书·食货志》)

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

则民安得不饥寒?

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

⑤⑥

则国危矣。

(《潜夫论》)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生产力水平低,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材料中划线部分选出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叙述。

(写出相应的序号。

(2)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哪些原因?

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如列出三类以上的条款,阅卷时只取前三个)

不平等条约条款

影响

战争赔款

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l

 

 

2

 

3

 

(4)图反映了德意志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

分析这一变化与德意志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49.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实力和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讨论问题一:

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

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

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讨论问题二:

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依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讨论问题三:

国家实力与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基,各国不同的实力决定了它们在这一体系中的不同地位。

经过二次大战,各国的国力状况是:

(3)完成下列表格

讨论问题四: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

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

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4)依据以上材料,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评价。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对该体系变化的展望:

50.(34分)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回答以下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指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深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王道(安定富足的理想社会)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1)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孟子这一主张是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为什么?

社会契约思想的比较

(2)结合材料分析,洛克对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试分析这种情况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什么破坏?

客观上带来哪些机遇?

 

(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

结合建国以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