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330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docx

危险化学品宣传解析

危险化学品基本常识和应急知识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

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分类;

第一类:

爆炸品。

第二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三类:

易燃液体

第四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五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

毒害品。

第七类:

放射性物品。

第八类:

腐蚀品。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

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等。

二、常见化学灼伤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哪些当化学物质接触人体组织时,应迅速脱去衣服,立即用量清水冲洗创伤部位,冲洗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

清洗时要遍及所有受害部位,防止物质存留。

对眼、鼻、口腔等的清洗尤其要迅速、仔细。

对眼睛的冲洗一般用生理盐水或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时水流尽量不要正对着角膜方向,不要揉眼睛;也可以将面部浸在清洁的水中,用手撑开上下眼皮,用力睁大双眼,头在水中左右摆动。

皮肤部位的灼伤,用清水冲洗后,可用中和剂洗涤,时间不要过长,然后用清水冲洗。

完成冲洗后,应根据受伤情况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适当处理。

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

(1)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验规定。

(2)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3)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5)储存可燃物资仓库的管理,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6)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7)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还应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8)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芏帽,严禁穿钉子鞋、化纤衣服进入,操作中严防铁器撞击地面。

(9)对于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温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须与高温器具、设备的表面保持有足够的间距,高温表面附近不应堆放可燃物。

(11)未经批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贩运和销售拉炮、摔炮、砸炮、打火纸等危险品。

(1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四川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严禁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

(13)严禁在禁放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14)放鞭炮要远离房屋、柴草堆、仓库、架空电线及其他易燃物品。

(15)不要用的拿着鞭炮燃放。

(16)不要把鞭炮放在容器内燃放。

(17)不要乱扔、乱甩鞭炮。

(18)特别要保护眼睛和耳朵。

(19)不要急于去拿或去看燃而未响的鞭炮。

(20)不要让儿童特别是幼童燃放鞭炮。

(21)燃放“二踢脚”、空中烟花要直放,不能横放、斜射,以防飞到有人或可燃物的场所。

(22)一旦鞭炮炸伤,要尽快送医院救护。

四、危险化学品泄漏应迅速撤离现场

【案例链接】

(1)2004年9月18日,上海市外环线一辆卡车由于车速过快撞上了停在路中维修的一辆氯磺酸运输车,导致运输车内大约9.8吨氯磺酸泄漏。

卡车上3人当场死亡。

(2)2007年1月30日,107国道湖北孝感段发生了一起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一辆装载有毒物品的大罐车发生了泄露,有毒的硫酸二甲酯在路面上遗洒了将近17公里,造成126人中毒,其中除1人死亡外,重度、中度患者超过30人。

(3)2008年2月22日15时许,一辆从无锡开往温州的集装箱货车在行驶到临海市江南开发区路段时,车厢内盛放化学品的容器发生泄漏。

泄漏的化学物品为氯甲酸三氯甲酯(俗称双光气),属剧毒物。

在此次事故中,货车驾驶员因吸入过量毒气抢救无效死亡,另有4人不同程度中毒。

【专家点评】:

危险化学品是指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包括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等特性,会刺激眼睛,损伤呼吸道,灼伤皮肤,麻痹神经,甚至燃烧爆炸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

境造成伤害和侵害。

【预防措施】:

1、了解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标签密存,妥善保管,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3、居室内不存放危险化学品。

4、乘坐交通工具不携带危险化学品。

5、发现可疑危险源,立即报警。

【应急措施】:

1、做足防护:

保护眼睛;捂住口鼻;遮住裸露皮肤。

有条件可戴上防护眼镜、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

2、迅速撤离:

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3、洗消救治:

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必要时拨打120,中毒者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使病情恶化。

4、检测污染:

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五、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大多数化学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意外人为破坏等原因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的事故。

制订完备的应急预案,了解化学品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可有效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本讲主要探讨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时现场应急抢险和救援。

(一)隔离、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

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

护措施;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

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注意: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二)防护

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护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三)询情和侦检

1、询问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四)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

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

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1、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2、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3、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4、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5、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6、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2、现场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

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

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

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3、使用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注意:

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

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五)泄漏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遇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

因此,对泄漏事故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

分。

1、泄漏源控制

 可能时,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

 在厂调度室的指令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

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进行泄漏源控制。

 容器发生泄漏后,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

关键的。

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

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2、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

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4种方法:

 

(1)围堤堵截。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为此,

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2)稀释与覆盖。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

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

水排放系统。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

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3)收容(集)。

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

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

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

3、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注意:

化学品泄漏时,除受过特别训练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得试图清除泄漏物。

(六)火灾控制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

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

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

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

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平时应熟悉和

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

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灭火对策

 

(1)扑救初期火灾。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

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

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2)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

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

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必要时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和灭火方法。

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

理现场,消灭余火。

2、几种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1)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

燃烧。

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对于爆炸物品火灾,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物品堆

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3)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灭火比较复杂,应针对具体物质具体分析。

 (5)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6)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

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

固体,受热放出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

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

 注意:

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

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

介质,配合扑救。

应急处理过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如危险化学

品泄漏,应在报警的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等等。

 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

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往往

会引起人们的慌乱,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二次灾害。

因此,各企业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计划。

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

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六、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常识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处置方法,以尽量减少事件对人员和环境所造成的损

害。

下面对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简介如下:

1、含氰废物的泄漏处理:

如发生泄漏,用硫酸亚铁稀溶液或片碱稀溶液处理,氢氧化钙覆盖后装袋

填埋。

3、含汞废物的泄漏处理:

如发生泄漏,应穿戴防护用具和防护服进入现场,用带有活性炭的真空吸

尘器吸收泄漏的汞蒸气;对于缝隙中的泄漏物,用锌粉覆盖形成汞齐或用高含量的多硫化钙覆盖;汞盐用

硫化锌稀溶液沉积处理,滤饼装袋填埋。

4、泄漏少量酸性废液时采用木糠加石灰吸附;泄漏少量碱性废液时采用木糠吸附;油类泄漏也可用

木糠或加入适量的石灰吸附。

泄漏量大时,先用容器收集,而后再对残余进行吸附。

5、废油墨泄漏时,应立即用木糠进行吸收,充分吸收后清扫沾有油墨的木糠,木糠送往危险废物填

埋场进行焚烧处理。

6、液氨等瓶装气体发生泄漏时,应立即疏散无关人员至上风处,隔离450米以上,并打119电话求

救。

钢瓶易熔塞处泄漏时,用竹签和木塞堵塞泄漏部位;瓶阀泄漏时,用活动板手卸掉不锈钢管(或钢瓶

套管),立即用六角螺帽拧上并拧紧;瓶体泄漏时,用内衬橡胶皮的铁箍和铁丝箍紧。

七、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掌握8方法有效灭火

化学物质品种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危险化学品,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腐蚀和放射

性等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如果灭火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就有可能使火灾扩大,甚至导

致爆炸、中毒事故发生,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因此,从事化工生产的广大职工和消防人员,必

须掌握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质,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1、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扑救液体火灾特别是易燃液体火灾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

这类物品发生的火灾主要根据它们的比重大小,能否溶于水等性质来确定灭火方法。

一般来说,对比水

轻(比重小于1)又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煤油、轻柴油等的火灾,可用泡沫或

干粉扑救。

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但不能用水扑救,

因为当用水扑救时,易燃可燃液体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

如梅山冶金公司焦化厂,

由于工人操作不当,致使2t多苯从下水道流入长江,在江面上扩散面积很大。

适逢挂有5条木船的“海电

1号”轮船停靠在江边避风,一船员将未燃尽的木柴丢入江中,遇苯起火,烧坏船只。

比水重(比重大于

1)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荼、蒽等着火时,可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

度,方能压住火焰。

但是,被压在水下面的液体温度都比较高,现场消防人员应注意不要烫伤。

如某厂荼

着火用水扑救,大量高温荼(最低温度80℃以上)被压在水下面,多人在灭火过程中被水下面的高温荼烫伤。

能溶于水的液体,如甲醇、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应

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刘扑救。

在火灾初期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

如使用

化学泡沫灭火时,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大3~5倍。

敞口容器内易燃可燃液体着火,

不能用砂土扑救。

因为砂土非但不能覆盖液体表面,反而会沉积于容器底部,造成液位上升以致溢出,使

火灾蔓延。

2、易燃固体火灾扑救易燃固体燃点较低,受热、冲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急剧及连续的

燃烧或爆炸。

易燃固体发生火灾时,一般都能用水、砂土、石棉毯、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材

扑救,但铝粉、镁粉等着火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剂扑救。

另外,粉状固体着火时,不能用灭火剂直接强烈

冲击以避免粉尘被冲散,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爆炸。

磷的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硫磺等易燃固

体着火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扑救时人要站在上风向,以防中毒。

3、遇水燃烧物品火灾扑救此类物品共同特点是遇水后,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同时放出热量,以致引起燃烧爆炸。

遇水燃烧物品火灾应用干砂土、干粉等扑救,灭火时严禁用水、酸、

碱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剂扑救。

遇水燃烧物中,如锂、钠、钾、韧、艳、锶等,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

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而引起化学反应,使燃烧更猛烈,所以也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

4、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此类物品虽未与明火接触,但在一定温度的空气中能发生氧化作用放出热

量,由于积热不散,达到其燃点而引起燃烧。

自燃物品可分为三种:

一种在常温空气中剧烈氧化,以致引

起自燃,如黄磷;另一种受热达到燃点时,放出热量,不需外部补给氧气,本身分解出氧气继续燃烧,如

硝化纤维胶片、铝铁溶剂等;还有一种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如果通风不良,积热不散达到物品自燃点即能

自燃,如油纸等含油脂的物品。

自燃物品起火时,除三乙基铝和铝铁溶剂等不能用水扑救外,一般可用大

量的水进行灭火,也可用砂土、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剂灭火。

由于三乙基铝遇水产生乙烷,铝铁溶剂燃烧

时温度极高,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所以不能用水灭火。

如某化工厂物料储罐在长期使用时,由于物料中

含有较多硫化物(硫化氢和有机硫),硫化物与设备的接触腐蚀作用,形成了硫化铁。

生产中将储罐内物料

用净后,干燥的硫化铁在常温空气中自行发热燃烧,发生火灾,用干粉将火扑灭。

5、氧化剂火灾扑救这类物品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本身虽不燃烧,但与可燃物接触即能将其氧化,

而自身被还原引起燃烧爆炸。

由氧化剂引起的火灾,一般可用砂土进行扑救,大部分氧化剂引起的火灾

都能用水扑救,最好用雾状水。

如果用加压水则先用砂土压盖在燃烧物上,再行扑灭。

要防止水流到其它

易燃易爆物品处。

过氧化物和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应用砂土或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扑救。

这是

因为过氧化物遇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一般比重小于1(比水轻),如用

水扑救时,会浮在水上面流淌扩大火灾。

6、毒害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火灾扑救一般毒害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其它灭火剂扑救,但毒害物品

中的氰化物、硒化物、磷化物着火时,就不能用酸碱灭火剂扑救,只能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等灭火。

蚀性物品着火时,可用雾状水、干砂、泡沫、干粉等扑救。

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品不能用加压密集水流

扑救,因为密集水流会使酸液发热甚至沸腾,四处飞溅而伤害扑救人员。

扑救毒害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火灾

时,还应注意节约水量和水的流向,同时注意尽可能使灭火后的污水流人污水管道。

因为有毒或有腐蚀性

的灭火污水四处溢流会污染环境,甚至污染水源。

有害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火灾扑救还应搞好个人防护措

施,使用防毒面盔、面罩等。

7、易燃气体火灾扑救易燃气体有氢、煤气、乙炔、乙烯、甲烷、氨、石油气等。

这些气体具有经

撞击、受热或遇火花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为了便于储存和使用,通常情况下将很多易燃气体用加压法

压缩储于容器内。

由于各种气体的性质不同,有的压缩成液态,称为液化气,如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有

的仍为气态,称为压缩气体,如氢气瓶内的氢气等。

气体着火是很难灭掉的,根据国内外的实践,大部分

气体着火用水是能起到降温和灭火作用的。

干粉和二氧化碳也能扑灭大部分气体火灾,但对大面积气体火

灾,往往无能为力。

因此,隔绝易燃气体来源和用大量的水进行冷却降温是灭火的主要手段。

在扑救可燃

气体火灾时可燃气体如果从容器管道中源源不断地喷散出来,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一次灭

火成功。

如果在未切断可燃气体来源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盲目灭火,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做法。

因为火

焰一旦被扑灭,而可燃气体继续向外喷散,特别是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等外溢,易沉积在低

洼处,不易很快消散,遇明火或炽热物体等火源还会引起复燃。

如果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还会引起爆

炸,很容易导致事故扩大。

8、爆炸物品火灾扑救爆炸物品在常温下就有缓慢分解的趋向,受到高温、摩擦、冲击或与某些特

定物质接触后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爆炸。

爆炸物品有导火索、雷管、三硝基甲苯、三硝基苯酚、枪弹、

爆竹等。

爆炸物品所引起的爆炸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化学反应速度快,一般以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完成

化学反应;2)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热能,这是爆炸物品能量的主要来源;3)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高压;4)不

需外界供氧,爆炸物品由于分子中含有特殊的不稳定基团,在爆炸时会引起分解或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爆炸物品发生爆炸是很难扑救的,万一发生爆炸起火,应控制火势,妥善处理爆炸物品,以免发生再次爆

炸。

可用水或各种灭火剂扑救,但不能用砂土等物压盖爆炸物品,以免扩大爆炸。

火灾与爆炸是危险化学

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最常见的事故,当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时,如掌握了着火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

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就会及时控制火势,正确、有效地扑救火灾。

八、几种危险化学品常识

(一)五氯硝基苯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有发霉的气味,熔点146℃,沸点328℃,相对密度(水

=1)1.72,可燃,不溶于水,微溶于醇、苯、氯仿、二硫化碳。

五氯硝基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