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827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

(二)语文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

如今的孩子读书,先学注音符号,这是一大改革。

本来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我们的文字不是拼音的,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形声字,究竟无法看字即能读出声音,或是发音即能写出文字。

注音符号(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帮助把语言文字合而为一的一种工具,对于儿童读书实在是无比的方便。

我们中国的文字不是没有严密的体系,所谓六书即是一套提纲挈领的理论,虽然号称“小学”,小学生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过这样一段话:

北京语实在是一种最可怜的方言,总共只有四百二十个音缀;普通的语词不下有四千个,这四千多个的语词,统须支配于四百二十个音缀当中。

同音语词的增进,使听者受了极大的困难,于此也可以想见了……

这是外国人对外国人所说的话,我们中国儿童国语娴熟,四声准确,并不觉得北京语“可怜”。

我们的困难不在语言,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易勾通。

所以读书从注音符号开始,这方法是绝对正确的。

(取材于梁实秋《从开蒙说起》)

1.“反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取其声母,后者取其韵母,声母韵母相碰撞组合,产生出被注音汉字的读音。

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无分切B.切,千结切C.只,诸氏切D.缀,尺过切

2.形声字是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2分)

A.广袤振聋发聩邂逅缠绵悱恻

B.尘寰肝肠寸断发酵风声鹤唳

C.忖度川流不息福祉比比皆是

D.癖好刨根问底步履甘之如饴

3.根据语境,文中黑体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合而为一B.提纲挈领C.娴熟D.勾通

4.“所谓六书”中“六书”指的是(2分)

A.风、雅、颂、赋、比、兴

B.《诗》《书》《礼》《易》《乐》《春秋》

C.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篆书、隶书、魏书、草书、行书、楷书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之后的陈独秀又编了一部《小学识字读本》,是文字学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显然不是适合小学识字的读本。

②近代章太炎编了一个《部首歌》,“一、上、三、示;王、玉、珏……”煞费苦心,谁能背得上来?

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就会使得人晕头转向。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6.阅读下列对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书店

住宅

A

上联

锦绣成文非我有

合家欢乐财源进

下联

琳琅满架待人求

内外平安好运来

B

上联

内外平安好运来

锦绣成文非我有

下联

合家欢乐财源进

琳琅满架待人求

C

上联

琳琅满架待人求

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

锦绣成文非我有

合家欢乐财源进

D

上联

合家欢乐财源进

琳琅满架待人求

下联

内外平安好运来

锦绣成文非我有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画线语句改写后表明“阿夏”实现了“愿望”的一项是(3分)

……第一位女巫叫阿夏,她患了治疗师都无法治愈的疾病。

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阿夏跳入幸运泉,刹那间,阿夏竟然能够站起来了,更神奇的是,她那可怕疾病的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A.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还要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B.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而且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C.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然后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D.她希望幸运泉能治好她的疾病,从而让她过着长寿、快乐的生活。

8.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2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B.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C.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

尝有画雪景山水,人持破伞,或策蹇驴,独行古道之中,经过悬崖之下,石作狰狞之状,人有颠蹶之形者。

此等险画,隆冬之月,正宜悬挂中堂。

主人对之,即是御风障雪之屏,暖胃和衷之药。

善行乐者,必先作如是观,而后继之以乐,则一分乐境,可抵二三分,五七分乐境,便可抵十分十二分矣。

然一到乐极忘忧之际,其乐自能渐减,十分乐境,只作得五七分,二三分乐境,又只作得一分矣。

须将一切苦境,又复从头想起,其乐之渐增不减,又复如初。

此善讨便宜之第一法也。

譬之行路之人,计程共有百里,行过七八十里,所剩无多,然无奈望到心坚,急切难待,种种畏难怨苦之心出矣。

但一回头,计其行过之路数,则七八十里之远者可到,况其少而近者乎?

譬如此际止行二三十里,尚余七八十里,则苦多乐少,其境又当何如?

此种想念,非但可为行乐之方,凡居官者之理繁治剧,学道者之读书穷理,农工商贾之任劳即勤,无一不可倚之为法。

噫,人之行乐,何与于我,而我为之嗓敝舌焦,手腕几脱。

是殆有媚人之癖乎?

(取材于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无论寒燠晦明燠:

暖,热

B.人持破伞,或策蹇驴蹇:

跛,瘸

C.但一回头,计其行过之路数但:

空,白白.

D.凡居官者之理繁治剧凡:

凡是

10.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独行(于)古道之中

B.正宜悬挂(诸)中堂

C.(其)即是御风障雪之屏

D.然无奈(吾)望到心坚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作者看来一幅风雪行旅图,就是抵挡风雪的屏障,是暖身的良药。

B.作者认为百里行程走了七八十里,若想怎么还不到,就会闷闷不乐。

C.别人行乐与作者无关,但作者依旧喋喋不休,原因在其好谄媚他人。

D.这篇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巧妙地阐明了“冬季行乐”的有效方法。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

(不少于15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捕萤往晡

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

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取材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

①晡: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

①李密在《陈情表》中所陈之情,包括对祖母刘氏的孝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

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通过“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③《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

,”,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

④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在《定风波》开篇中用平静的口气道:

“,”,营造出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

⑤关汉卿笔下含冤的窦娥在前往法场受刑时道:

“地也,!

天也,!

”怒斥天地,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

(12分)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

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①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②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4分)

③清代学者王琦说:

“杨升庵曰:

太白诗: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又云: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

(5分)

附: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

 回观世界艺术发展史,从起源上看,艺术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类凭借想象力独立创造的,另一类是从对生活某些活动的模仿变异升华而成的。

前者的创造或许受生活中零碎元素的启发,但没有直接的模仿物;后者则有生活的原型,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

第一类的典型代表可推建筑,第二类的典型代表可推舞蹈。

书法跟舞蹈一样,属于第二类,是某些生活活动的艺术化。

从艺术形态的来源说,舞蹈来源于生活原型,但一旦升华分离后,便不再介入生活原型,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艺术不干预生活。

但是,书法却始终和生活原型“捆绑”在一起——所有的书写场合(不管实用还是审美)都可以用书法。

由于书法艺术与汉字书面语言书写体系同步诞生、同体演进,从艺术特质上,也就秉承了“实用书写”的全部特性。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看,无论在“艺术服务生活”的前期(所有书法作品都直接服务生活,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书法),还是宋元以后“艺术服务艺术”(无生活功能目的,书法家为表现而创作),审美的书法成为书法艺术主流的时期,书法的“可辨读性”原则一直被奉为一个艺术法则而得到普遍遵守。

实用书写受“记录”或“抄写”的效率原则约束,书写时不能“颠倒”或“打乱”文字顺序随意书写。

书法艺术创作也是如此。

这使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同属“写意”一系,但在创作演进的过程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中国画对一个画面内的不同描绘对象,有大体的空间顺序要求,但这个要求是很宽松的,对画家不产生严格约束。

书法家则不同。

“一字乃终篇之准”,书法家一笔下去,就必须顺着笔势往下写,一气呵成。

书法家的多数作品,都是在“单向时空行进”状态下完成的,不像绘画艺术,勾、皴、点、染,都可以逆向“行驶”,来回反复修改、涂改。

至于其他的,由实用书写而孕生的多种书体形式语言体系,都源于其最初“象形”文字对生活对象的象征性模仿。

而从象征性模仿的图形,到抽象字符体系的形成,再到抽象字符体系的“艺术化”多元变异、拓展,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经历了一次次几何级数的裂变,最终臻于全面的个性化形式出现,其背后的推动者和动力源,都是生活实用书写。

(取材于郑晓华《书法:

艺术的中国模式》)

【相关链接】

有一些文字设计服务网站,收集了各个朝代书法名家的字迹,把它们拆散之后,再任意组合,简单而方便,但是无论怎样排列,都觉得呆板生硬,其原因是不同名家的“字与字”之间没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也不能体现书写者当时情感上的微妙变化,缺少一气呵成之感。

所以,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无法完全取代书法艺术,也不具备书法艺术的表意抒情性。

然而,面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

虽然书法艺术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消亡,但为适应审美生活发展的需要,书法艺术也一定会在形式语言方面发生变化。

(摘编自张文鹏《键盘时代的书法审美》)

16.根据上述材料,推断下列不属于“在生活原型基础上作美学提升”而成的艺术形式的一项是(3分)

A.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构成听觉意象来传情达意的音乐艺术。

B.用口头讲说的传统的表演形式来讲述历史故事的评书艺术。

C.以镜头撷取生活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视觉图像的摄影艺术。

D.运用文学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艺术。

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书法只能应用于实用书写场合,因为它始终没有脱离生活原型。

B.宋元以后审美的书法为艺术而艺术,已丧失生活中的实用功能。

C.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同属“写意”一系,对空间顺序也都有要求。

D.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经历了象征性、抽象化、个性化的发展过程。

E.键盘输入无法完全代替汉字书写,更不可能取代书法的艺术功能。

18.书法艺术与实用书写的关系有哪些?

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概括(5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哗的雨声。

拉开窗帘就看到了从黑云里倾泻而下的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

到俄罗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

今天遇到下雨了。

有阳光又有雨,当是感受俄罗斯大地自然天象变幻的一个难得的完满。

 

冒雨去图拉,拜谒托尔斯泰。

车经过图拉城时,雨,时下时停,出图拉城时,就看到远方天际一抹蓝天了。

拐过两个交叉弯道,看到很长的林木遮蔽下的围墙和一个阔大的门,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庄园故居了。

 

站在宽大的门口,一眼看见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桦树的甬道,通向林木笼罩的深处。

甬道尽头往右拐进去,是一座涂成黄色的两层小楼,这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和写作间。

在这座托尔斯泰写作和生活的黄色小楼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该算作院子吧。

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几乎不透阳光的树林,林间长满杂草,俨然一种森林的气息。

楼前的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台阶下的土路,也都栽种着花草,却不是精细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长的泼势。

 

花草园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树,不见一片绿叶,粗壮的枝股和细细的枝条,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浓密的绿叶的背景下,这棵树让人感到一种死亡的凄凉。

 

我初看到这棵枯死的树时,贸然想到的是,它与周围的景致太不协调了,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

 

枯枝上挂着一只金黄色的铜钟。

托尔斯泰是贵族,却愿去帮助那些寻找救助的贫苦人,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乡遭遇困境的乡民便寻到这个庄园来。

托尔斯泰在楼前院子这棵树上挂的这只铜钟,是供寻访的穷人拉响的,听到响声,托尔斯泰就会放下笔推开稿纸,把敲钟的穷人请进楼里,听其诉叙困难和冤屈,然后给予帮扶救助。

 

据说有时竟会在这棵树下发生排队等候敲钟的事。

曾经有多少穷人贫民憋着一肚子酸楚和一缕温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绳子,敲响了这只铜钟,然后走进了小楼会客厅,然后对着胡须垂到胸膛的这位作家倾诉,然后得到托尔斯泰的救助脱离困境。

  

这棵曾经给穷人和贫民以生存希望的树已经死了,干枯的枝条呈着黑色,枝干上的树皮有一二处剥落,那只金黄色的铜钟静静地悬空吊着,虽依原样系着一条皮绳,却再也不会有谁扯拉了。

救助穷人的托尔斯泰去世已近百年,这棵树大约也徒感寂寞,已经失去了承载穷人希望的自信和骄傲,随托翁去了。

 

托翁晚年竟然执意要亲手打造一双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来了,而且很精美很结实也很实用。

我自然惊讶这位伟大作家除了把笔的效能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天分之外,还有无师自通操作刀剪锥针制作皮靴的一双巧手;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位既是贵族庄园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绝不会吝啬一双靴子的小钱而停下笔来拎起牛皮;然而,他彻底腻歪了已往的贵族生活,以亲自操刀捏锥,表示一种背离,一种转向。

托尔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这双皮靴送给一位评论家朋友。

这位评论家惊讶不已,反复欣赏之后,郑重地把这双皮靴摆到书架上,紧挨着托尔斯泰之前送给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着,然后说:

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

⑪这是俄罗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达出对一位伟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

 ⑫我真幸运,在林中的这块草地上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

⑬雨在我专注于黄色小楼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照片一页手稿的时候,完全结束了。

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在悬浮着的又白又亮的云。

林子顶梢墨绿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

阳光从枝叶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质土路上,洒在小小的聚蓄着雨水的坑洼里,更显一种明媚。

    (取材于陈忠实《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感受过俄罗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再感受雨天,才能全面了解俄罗斯自然天象的变幻。

B.托尔斯泰庄园故居三面围着的稠密的树林,更衬出那棵挂着金黄色铜钟的没有一片绿叶的大树的凄凉。

C.托尔斯泰晚年执意要打造一双很精美很结实的皮靴,作者认为是他想放弃写作和已腻歪了的贵族生活。

D.评论家郑重地把托尔斯泰制作的皮靴摆到书架上,说明他已由最初的惊讶,转而对作家的行为充满敬意。

E.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与托尔斯泰一样热爱自然的感情,表现出高远淡然的人生境界。

20.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

”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

(3分)

(2)请分析第

段中“一种背离,一种转向”的深刻含义。

(3分)

21.以“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里画√,然后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

(1)谢灵运的《岁暮》一诗风格劲健、凝重,其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一联,尤其为人称道,在这一联中,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请你在不脱离原诗风格的前提下,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不少于150字。

(2)现在,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合,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有的在上网看书,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看视频,还有的在聊天……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

请写一段文字,陈说你对“低头族”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

理由充分;③不少于150字。

(3)请从《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大陆综艺节目中,选择一档你最感兴趣的,介绍给你的朋友。

要求:

写出节目特点;

不少于150字。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50分)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信任自己的翅膀。

请根据以上这句话并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7分)

1.(2分)D2.(2分)A3.(2分)D4.(2分)C5.(2分)B6.(2分)A7.(3分)D8.(2分)D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9.(3分)C10.(3分)D11.(3分)C

12.(12分)

评分要点:

概括哲理3分(言之有理即可),观点明确1分,联系实际分析4分,语言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3.(5分)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捕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

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14.(8分)

①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⑤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5.(12分)

①(3分)C

②(4分)

【答案示例】

“百馀尺”运用夸张手法与“种桃齐蛾眉”形成对比,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出桃树之高,时间的流逝,表达了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

(言之有理即可)

③(5分)

【答案示例】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意思是天山雪深三丈,难道是远行的时候吗。

“岂是”一词使用反问语气,借女子对丈夫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情况下仍要戍守边塞的不解,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是说在水乡秋夜风月的美好时光,本非远别的时候。

“殊非”一词使用否定口气,加深了诗人不愿离别的感情程度。

(言之有理即可)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6.(3分)A

17.(4分)A、B

(答A、B,各得2分;答D,得1分;答C、E,不得分)

18.(5分)

要点一:

书法艺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书写的可辨读性原则。

要点二:

书法艺术遵循着实用书写的效率原则,保持单向时空的书写顺序。

要点三:

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从形成到演变,其推动力都来自实用书写的发展需要。

要点四:

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缺少书法艺术时间上的连续性,不能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变化。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

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9.(4分)C、E

20.(6分)

(1)(3分)

要点一:

托尔斯泰属于贵族,是久负盛名的作家,却愿热情而慷慨地帮扶那些求助的贫苦人。

要点二:

竟然有那么多穷人带着内心的酸楚和温暖的希望来找托尔斯泰倾诉。

要点三:

这棵能把托尔斯泰与穷人平民“扯拉”在一起的树,随着托翁的去世,因寂寞而干枯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3分。

意思对即可)

(2)(3分)

要点一:

托尔斯泰对贵族生活的背离。

要点二:

托尔斯泰向平民阶层的转向。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1.(5分)

要点一: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是托翁给自己庄园的命名(1分),以此为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地和拜谒对象。

(1分)

要点二:

明媚的阳光和自由生长的草地象征着托翁的仁慈精神和平民精神)(1分)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托翁的景仰和赞美之情。

(1分)

要点三:

题目是全文的情感脉络(或题目是全文的结构线索)。

(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

(1)①描写出所见所闻;(8分)②语言流畅;(2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2)①观点明确;(2分)②理由充分;(6分)③语言流畅;(2分)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3)①节目特点介绍;(8分)②语言流畅;(2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23.(50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附:

【文言文翻译】

冬天行乐,一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把自己)幻想成(一个)路上的行人,受尽寒风大雪(摧残)的痛苦,然后(再)回忆一下(自己)在家里(时的温暖),那么不管是冷热(还是)黑夜白天,都会有超过别人百倍的快乐了。

曾经有(一幅)雪景山水画,画中人手里撑(一把)破伞,或是赶着(一头)跛驴,独自行走在古道上,经过悬崖的下面,(路旁的)石头显现出面目凶恶的样子,人有要跌倒的样子。

这类凶险的画,在严冬的月份,正适合悬挂在厅堂的正中间。

主人面对它,(这幅画)就是抵御寒风遮挡大雪的屏风,(是)暖胃调和体内的良药。

善于行乐的人,一定先具有上面这样的认识,然后再去行乐,那么一分的快乐境地,可以相当二三分(的快乐境地),五七分的快乐境地,就可以相当十分十二分(的快乐境地)了。

可是一到快乐到极点忘记忧愁的时候,那快乐自然会逐渐减弱,十分快乐的境地,只变成五七分(的快乐境地),二三分的快乐境地,又只能变成一分(的快乐境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一切痛苦境遇,又从头想起,那快乐境地(就会)逐渐增加不减退,(甚至)又像当初(那种程度)。

这(就是)善于寻找便宜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比如走路的人,计算路程共有一百里,走过七八十里之后,剩余的路程(就)不多了,但是没办法(他)希望到达(终点的)想法非常坚决,心情十分急切难于(耐心)等待,(于是,)种种畏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