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65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汇才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辍(chù)督战(dū)镌刻(juān)自出心裁(cái)

B.车辙(zhé)翘首(qiáo)雕镂(lòu)殚精竭虑(dān)

C.斟酌(zhuó)顷刻(qǐng)悄然(qiāo)摩肩接踵(zhǒng)

D.寻觅(mì)推崇(chǒng)纤维(xiān)屏息敛声(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初衷田畴流水账惟妙惟肖

B.浩瀚记载水龙头重岩叠障

C.考量斑斓雷阵雨震聋发聩

D.妄图闲熟口头禅惨绝人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

B.“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C.董卓心黑手辣,无恶不为,殚精竭虑当盟主,是大反派之一。

D.他用口技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真是惟妙惟肖,让人口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光明的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是否进步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深感祖国的强大与温暖,此生属于中国,此生无怨无悔。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一种古代文体,也称作“书札、尺牍、帖”。

B.“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亮,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

”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C.谢灵运曾说:

“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句话称赞的人是曹植,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赠从弟》。

D.中国文化历史中的“诗圣”“书圣”“诗鬼”分别指杜甫、王羲之、李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

逆流而上B.清荣峻茂茂:

茂盛

C.乘奔御风奔:

飞奔的马D.属引凄异引:

连接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

B.其间千二百里/择其善者而从之

C.春冬之时/实是欲界之仙都

D.不以疾也/以我酌油知之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水经注》,描绘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第二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盛,水流之急。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D.作者引用渔歌表现了三峡的山高水长,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的清幽秀丽。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①甚多。

欧阳文忠公②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③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

“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节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涂窜:

涂改。

②欧阳文忠公:

指欧阳修。

③蘧:

作者何蘧(yuǎn,又读wěi)自称。

9.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11.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海:

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12.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13.“红旗直上天山雪”的“直”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五、句子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4)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5)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6)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移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旅途中景物的变化。

六、语言表达

15.为下面材料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2019年4月21日,历时15个月完成技术升级换代的全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亮相。

据了解,“蛟龙”号技术升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蛟龙号”安全性、易维护性,提高作业效率,继续保持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

待海试完成后,“蛟龙号”将以全新的面貌、更加优异的性能投入到深海前沿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勘查、深海环境监测保护业务工作中。

16.结合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温暖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笑意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1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削瘦、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是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选段中的A是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A的印象是: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A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A的其他印象(至少两个)。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冰立方”里看冰壶

①2019年11月,“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改造完成,位于南广场地下的“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顺利封顶。

“冰立方”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时供冬奥赛事配套使用,赛后会作为冬奥会重要遗产永久保留冰上功能,用于普及冰壶运动及助力民众冰上健身。

②冰壶比赛每支球队各四人出场,交替掷球,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

同时对方的队员为使冰壶远离圆心,也可在冰壶的前面擦扫冰面。

当双方队员掷完所有冰壶后,以场地上冰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积分多的队获胜。

冰壶是对冰面质量要求最高、也是最为精细的冰上运动项目,哪怕只是冰面1摄氏度的温差、1毫米的平整度偏差,都会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③冰壶赛道是水平的吗?

④冰壶的赛道是由包括钢结构、混凝土预制板等在内的上下7层组成,如“夹心饼于”一般,承重能力非常强。

每平方米赛道在承受150公斤重量的情况下,冰面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

但冰壶赛道并不是平的,而是向内稍凹的,形似一个坡度不大的U型,这样的冰面可以帮助高水平运动员打出弧线球。

⑤冰壶赛道是光滑的吗?

⑥冰壶比赛对冰面光滑度和平整度的精准要求非常高。

一条高质量的冰壶赛道冰面,至少要保证壶从出手滑行到赛道末端。

因此,制冰时的洒水很讲究,要用纯水,时间需要8至10天。

首先要在赛道上冻一层底冰,要用细水管把水一点点均匀浇上去,然后补水、喷白漆。

喷完漆后再经过精准测量,用色漆画上标志线,然后继续补水、找平。

平整度达标后,用刮冰车修出弧线,从而形成符合要求的冰壶比赛赛道。

⑦与人们想象中不同,冰壶赛道并不是非常光滑的,冰面上甚至还有一层薄薄的冰粒。

制冰师每次在制冰时,会先开着制冰车平整冰面,然后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喷洒水珠。

每一颗水珠通常在2到3毫米大小,这些水珠冷凝结成冰粒,被戏称为“鹅卵石”。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摩擦,因为冰壶很沉,大约20公斤一个,壶底是平面,中心凹进去一点,为了减少其与冰面摩擦。

在冰上铺设小冰粒,这样可以缩小冰壶壶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使冰壶速度加快。

所以冰壶开不是在冰面上滑行,而是在这些“鹅卵石”上滑行。

⑧冰壶馆温度是恒定的吗?

⑨冰壶馆里布满灯光、摄像机,还坐着很多观众,这会产生大量热量,而如果温度太高,冰面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冰壶不能正常滑行。

因此,冰壶比赛对赛场环境的要求板为严苛,现场的温度必须按照冰面温度、冰面以上1.5米高度温度、看台温度三层控制。

以前“水立方”的温度较高,这样的环境不符合冰上项目比赛的要求,因此“水立方”升级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增加了除湿功能,以确保赛场的冰面质量。

同时,既要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冰场温度与空气湿度实时监测,还要升级场馆内的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与制冷系统,确保当现场温度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进行精准调控。

为符合冰壶比赛的要求,“水立方”内设置了包括4000多个传感器领衔的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拉制和监测场馆内的温度、湿度、PM2.5浓度等变化。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冰壶运动的场地具有哪些特点?

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每平方米赛道在承受150公斤重量的情况下,冰面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

20.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每一颗水珠通常在2到3毫米大小,这些水珠遇冷凝结成冰粒,被戏称为“鹅卵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笔墨

①她斜倚在车的后座上,眼睛微眯,嘴角翘起,似笑非笑,和暖的阳光越过车窗,轻抚着她花瓣般柔滑光洁的脸庞。

她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轻晃着身子听起歌来,仍是那首《时光笔墨》,边听边跟着低声哼唱:

一念成执著,沧海变荒漠,轮回中,我像飞鸟经过……歌声清凉如水,荡漾着,溢满车内。

②我仔细倾听了会儿,忍不住摇头轻笑。

她刚满十七岁,年少强说愁,又怎会真的懂得沧海翻转,时光凉薄。

当然也只是想想,无须道破。

车窗外,人声、车声,嘈杂喧腾,一浪接一浪地涌来,但似乎又被这歌声抵消,消融于黄昏里。

③她今年读高三,“随身听”是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想让她在周末闲余时适当放松。

之前她乘公交车往返学校,不用接送。

近来逢城市修路,公交车改线后,没了直达校区的车。

距高考不足百天,作业如山如海。

每周末回来一天,她埋头做题,恨不得时光滞流,将寸寸光阴拢入指尖。

周日下午返校时,为了赶时间我打车送她,路上约半小时的车程,成了她难得的静享时光。

④正想着,车颠了几下,我趔了下身子,朝她伸出手去。

她不用侧头看,便明了我的心意,与我的手交握在一起,十指相扣。

她知道我晕车厉害,用力攥紧我的手,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别担心,有我在呢!

我们是母女,犹如两棵相依相偎的树,彼此的根根脉脉,枝枝叶叶,都勾连交错,熟悉相互的气息。

⑤我心头一热,甚而期望,在她毕业前这条路不要修好,能多陪陪她。

“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

”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不觉已人到中年,愈来愈觉得人生有太多的变数,能握住的东西是有限的,莫如珍惜当下,这一份体己的温暖。

⑥她刚考上市重点高中时,我着实高兴了一阵儿,可待到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如一盆冷水浇灭心底的喜悦。

她有几门功课不及格,在班上排到30多名。

我有些失望,要知道初中时她的学习还算优秀,这让整日疲于奔碌,陷入生活旋涡里的我,一度以此宽慰。

⑦她垂手站立,斜着眼悄瞄着我的脸,叹道:

“这次没考好。

”我故作轻松地给她鼓劲:

“可能是还不适应,下回努力。

”她仰起年轻鲜亮的小脸,眼睛亮亮的一闪,慌慌地点头。

⑧然而第一学期下来,她的成绩时上时下,但始终徘徊在中等水平。

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围住班主任问这问那,我也挤上前,揣着小心说:

“我是小豆妈妈……”“哦,你女儿好人缘哦,走哪都是焦点,课堂上也这样,话多得刹不住闸……”轻飘飘的话,如一片片羽毛般落下。

我尴尬地回道:

“得跟她好好谈谈了。

⑨“在课堂上乱说话,这是咋回事呢?

”我一进家就厉声问道,脸沉郁得如一片雨做的云。

她绯红着脸,急切地辩道:

“我没有,不是那样的,同学经常忘带钢笔、橡皮或尺子,课上管我借,我就给他们喽。

”我心里一软,但仍板着脸说:

“别岔开话,给自己找理由。

”她委屈道:

“妈妈,你不是总说要多帮别人吗?

⑩不管怎么说,做人善良一点儿,总没错的。

我走上前握住她的手,想要安慰几句,发现那双手软软的,凉凉的。

正疑惑间,她笑着说:

“妈妈,我把毛裤借给下铺的同学,她穿得单薄,前几天下雨冻感冒了……”我长叹了口气,怒气如潮水般退去。

⑪这么思来思去,我倒也看开了。

孩子就像花儿,只要肯努力,早晚都会绽放的,有的只是开得慢了点,那又何妨呢!

⑫正乱想着,车到了学校门口。

我跳下了车,掏钱,付钱,一扭身,不见了女儿。

再一抬头,见她已跑到马路对面,跳着脚冲我摆手。

⑬我小心地穿过车流,气喘吁吁地站到她面前,刚想嗔怪几句,话到嘴边却凝住了。

她手里举着张贺卡,上面画有一簇花,旁边一行漂亮的楷书:

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在我心里妈妈永远是年轻美丽的,我长大了以后,会带妈妈一起出去旅游,看各种风景,吃各地美食,妈妈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⑭我心里明白,无论有多么不甘不舍,难以体面地退出,都必须试着放手。

十余年的寒窗蛰伏,正是为了有一天破茧而出,飞向更辽阔的远方,而我只能目送着你的背影远去。

或许有一天,你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仍在原地守望。

那目光,穿过重重光阴,与你一世相随,且从未远离。

21.通读全文,如何理解选文题目“时光笔墨”的含义?

2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她不用侧头看,便明了我的心意,与我的手交握在一起,十指相扣。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她垂手站立,斜着眼悄瞄着我的脸,叹道:

“这次没考好。

2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⑭段画线句“或许有一天,你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仍在原地守望。

那目光,穿过重重光阴,与你一世相随,且从未远离。

”的理解。

24.文本主要运用插叙的写作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

并指明其作用。

九、作文

25.按要求作文。

请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字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不辍(chù)——(chuò);

C.悄然(qiāo)——(qiăo);

D.推崇(chǒng)——(chóng);

故选B。

2.A

【详解】

B.重岩叠障——重岩叠嶂;

C.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D.闲熟——娴熟;

故选A。

3.D

【详解】

A.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用在这里形容路边景象不合语境,所以错误;

B.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用来形容泉水,不合语境,所以错误;

C.殚精竭虑:

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所以错误;

D.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这里用于表演,符合语境,所以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句式杂糅。

删掉“才能够实现”;

B.有歧义。

改为“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或“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C.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删掉“是否”或在“国家”后加“是否”;

故选D。

5.C

【详解】

C.《赠从弟》的作者是三国时刘桢,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C。

6.D

7.C

8.D

【分析】

6.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D.引,延长,所以选项中解释为“连接”错误;

故选D。

7.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如果/在,从;

B.这/他们;

C.都是“的”的意思;

D.认为/凭;

故选C。

8.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渲染了三峡秋季的凄凉萧瑟,所以选项中的“清幽秀丽”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点睛】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10.(欧阳修)端坐或是躺卧都看着文稿,不断地修改以尽量达到完善,才拿出来给人看。

11.示例:

通过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反复修改文章终成佳作的例子,我明白了“作文不惮屡改”(或: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道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勤于修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分析】

9.

本题考查断句。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的意思是:

等到见到了当代人所收藏的他的遗稿,(才知道他的诗稿也是)经过了多次涂鸦删改而成的。

等到见到了当代人所收藏的他的遗稿所对应用的是语句是“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才知道他的诗稿也是)经过了多次涂鸦删改而成的所对应的语句是“涂窜甚多”。

题目要求断一处停顿,所以在“稿”后停顿。

10.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

善:

完善。

方:

才。

1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旨。

文章讲述了三位大家反复推敲创作的示例,旨在告诉我们写作时需要仔细修改,勤于修改,才能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点睛】

译文参考:

古代词人推敲文章字句的艰辛,甚至(或以至)有的人很多年才推敲定一个字,耗时十年才写成一篇赋文!

我怀疑白居易的诗词(朗朗上口,浅显易懂)都是随口而成的,等到见到了当代人所收藏的他的遗稿,(才知道他的诗稿也是)经过了多次涂鸦删改而成的。

欧阳修写完文章,把文章贴在墙壁上,端坐或是躺卧都看着文稿,不断地修改以尽量达到完善,才拿出来给人看。

何薳曾到欧阳修的孙子辈家得到苏东坡的几篇诗稿,有一首《和欧叔弼诗》里面,有“渊明为小邑”这句,就把“为”字用笔圈住,改成“求”字,紧接着又涂去“小邑”二字,改作“县令”二字,又连续改了三次才成为现在的句子。

起初的“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

”这句也改成“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

”了解即便是大手笔的作者,也不应该以一时的痛快就草草落笔,而怕屡次修改。

12.画面: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风吹光,树梢被狂风折断。

作用:

突出天气的寒冷,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13.“直上”,动态描写,形象地写出红旗向峰巅移动情景,表现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分析】

12.

第一问:

考查描绘诗句内容。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意思是:

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

据此再现诗中的画面。

天山脚下,阵阵寒风呼啸而过,寒风劲吹,湖海之滨的冻泥裂开一道道缝隙。

山上的梧桐树,光秃秃的枝条在风中摆动,脆弱的树梢在狂风中折断。

第二问: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风吹冻泥”“叶落枝梢折”写出了天气之寒冷,风之凛冽。

突出“从军行”时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浓重的氛围。

联系诗句“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将士们士气依旧高昂,据此分析作用,反衬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

13.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

“直上”描写红旗的动态,“红旗直上天山雪”形象地写出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的壮丽景象。

“直上”使画面富有生机,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14.徙倚欲何依芳草萋萋鹦鹉洲征蓬出汉塞攀条折其荣老骥伏枥猿则百叫无绝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详解】

古诗词名句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此题要注意“徙”“萋”“鹦鹉”“洲”“蓬”“骥”“荒”等字不要写错。

15.“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升级换代后亮相青岛。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

拟写新闻标题,可以根据导语来提炼概括。

新闻第一句话“2019年4月21日,历时15个月完成技术升级换代的全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亮相”是导语,从中筛选关键词:

升级换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青岛、亮相,进行整合概括。

注意字数不超过20个字。

16.用文字传递温暖能让人回味无穷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题时,浏览所给的例句,可知所续写的句子要与前面的例句构成排比句,并且要围绕“温暖需要传递”这个中心句,所用的句式都是“用……传递温暖,能让人……”,填写时,要注意使用能给人正能量的词语。

示例:

用言语传递温暖,能让人豁然开朗。

17.

(1)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周恩来

(2)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详解】

(1)题空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题空二:

根据文中“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判断A为毛泽东。

题空三:

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在白家坪红军前方司令部受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是他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位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领袖。

因此判断,在见到毛泽东之前,斯诺见到了周恩来。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笔下的领袖人物之毛泽东:

①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

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

②说话平易,生活简朴。

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③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

他有演讲和写作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能力不同寻常。

④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他精力过人,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