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教师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604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考教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招考教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招考教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招考教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招考教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考教师试题.docx

《招考教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考教师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考教师试题.docx

招考教师试题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选择题100例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9.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10.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1.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2.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3.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14.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15.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6.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17.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18.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9.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2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22.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2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4.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2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2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7.“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2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9.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0.《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3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3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35.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36.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3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8.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

(),……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39.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

E.理念

40.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4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42.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43.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44.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5.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考*试大%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4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47.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48.“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4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5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考*试大%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5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54.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9.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6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考*试大%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62.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3.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5.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66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67.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68.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69.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考&试大$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70.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71.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2.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S226;三&S226;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4.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7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76。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77.“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7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79.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80.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8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82.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83.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

C.1957年

D.1958年

84.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85.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86。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考&试大$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7.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88.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9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

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

杜威。

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

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

(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

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

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1957年。

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