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7593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docx

最新高三复习先秦社会大变革二轮复习华东版学案

社会大变革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大变革。

一.政治:

变革表现:

(1)周王室衰微,诸侯连年战争(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礼崩乐坏,。

(2)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西周封邦建国体制土崩瓦解,转为皇权—官僚集团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知识链接:

西周的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为什么会瓦解?

分封制是靠血缘纽带维持的,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逐渐淡薄;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自主权,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经济领域发生变动,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各国力图富强,促进了新的阶层——封建地主和自耕农崛起,导致礼制开始瓦解。

(3)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而发展为军功授爵制度。

(4)各国实行富国强兵的内政改革,各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上出现趋同倾向。

【例题】商鞅变法

材料: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节录)

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思想主张?

(5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0分)

(1)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对激烈变化的当时社会持基本的肯定态度。

提倡法治,倡导功利,实行君主集权,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废除世卿世禄、军功受爵制度、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5分)

(2)从内容谈影响,包括现实影响和长远影响(10分)

以法治国,维护了秦国君主统治,为建立中央集权奠定基础;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倡导个体家庭,冲淡了血缘亲情,推动社会转型;但也淡化了人伦之道。

奖励军功,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奖励耕织,冲击井田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秦国实力,在兼并战争中能统一六国。

重农抑商、严刑峻法对后世经济、政治均产生重大影响。

二.经济:

变革表现:

(1)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应用于生产,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私田大量开垦,各国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使得大量新兴地主和自耕农产生,新兴阶层力量壮大。

(3)私人手工业和商业活跃。

整个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三.文化:

由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经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发展为秦朝时期的法家一统。

(1)背景:

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变革、转型的动荡阶段。

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内容:

①儒家: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主张礼治,恢复周礼权威。

孔子的思想以“礼”和“仁”为核心。

战国孟子:

仁政。

荀子,熔礼、法于一炉。

②法家:

以战国初期韩非子为集大成者。

提倡法治,主张君主集权制,废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但法家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③道家:

创始:

老子(春秋);发展:

庄子(战国)。

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思想。

(3)影响: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儒法道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的主要思想。

社会大变革练习题

1.中国政制(10分)

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简述西周达臻“文明”的表现(3分)

(2)结合材料,说明古贤称周秦之际为“天下一大变局”的理由是什么?

(7分)

(1)西周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提高了王的地位,周王成为了天下共主;创立了礼乐制度,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点各1分,文字组织1分)

(2)由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而发展为按军功授爵;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发展为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由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经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发展为秦朝时期的法家一统。

(每一个方面2分,答出三个方面即得6分)总之,周秦之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由封建社会而为帝国时代。

(1分)

2.东周时期的根本变革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0分)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

(不得照抄材料)(1分)

(2)“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6分)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3分)

(1)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封国之间连年战争,社会动荡(1分)

(2)经济:

铁器和犁耕在农业上推广,私田大量开垦。

政治:

各国实行富国强兵的内政改革。

文化: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社会风气:

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生产关系:

各国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使得大量新兴地主和自耕农产生。

(3)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封邦建国”体制到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等。

思想: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法家文化成为此后影响中国政治的主要思想。

经济:

小农经济和重农思想影响久远。

民族关系:

多民族的统一。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现代史学名家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为什么郭沫若认为“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请你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7分)

我们今天要研究和讨论这段历史,可以查阅哪些史料?

(2分)

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分)

原因:

经济:

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内政改革。

思想文化:

当社会转型期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

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个不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6分)

查阅史料:

诸子百家的文章和书籍(《论语》、《春秋》、《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古代史书。

(2分)

孔孟之道

儒家学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革。

经历了春秋战国到西汉武帝时期,到南宋、明朝,儒学从创立到发展,到形成儒学新体系,到最终被推向新高峰,儒学不断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至今儒学仍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一.儒学在古代的发展历程:

(1)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动荡纷争,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义”,创立了儒家学说。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2)战国时期:

①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发展“仁”的思想,提出“仁政”。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荀子:

舟水论,统治者要重视民心向背,同时应该做到“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由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儒家的思想不为统治者所接受。

(3)秦朝:

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排斥。

(4)西汉初年:

国家经济凋敝、财力匮乏,统治者采取黄老思想,以道家为主,兼儒家和法家的思想。

(5)西汉武帝:

①背景:

汉武帝时期,锐意进取,需要“有为”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舆论。

②内容:

董仲舒的主张顺应了汉逐渐强盛、要求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大一统”、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说,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西汉儒学经学化,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③结果:

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或: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

【例题】材料:

《剑桥中国秦汉史》称:

在汉之前,帝国政府是试验性的,并且名声不佳;在汉以后,它已被接受为组织人的正统的规范形式。

……帝制理想之被人们接受这一成就的取得,部分地是由于汉王朝事业的成功,部分地是由于有意识提倡的各种新的政治观念,……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如何理解材料中“汉代诸帝很快就从神意的角度寻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据以使他们的统治合法化”?

(4分)

汉代大儒董仲舒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在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以“大一统”主张建议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同时在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

这些主张和建议顺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被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家伦理成为封建统治合法的精神支柱。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中央集权大一统,“大一统”——“罢黜百家……”,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

“三纲五常”————中央集权,儒家正统地位。

(6)南宋时期:

①背景:

唐中期以来,传统经学体系及伦理纲常受到巨大冲击,儒家思想体系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程颐、朱熹等人对儒学进行创新改造,融合佛、道思想。

②内容: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核心为天理论,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即:

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把儒学推向新高峰,并将之通俗化普及化。

注:

“天理”:

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天理原是宇宙的本原,纲常礼教在其中,朱熹由此提出“明天理,灭人欲”。

③结果:

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推崇,使理学逐渐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

【例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阶段(即: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信阶段和对儒家经典的批评启蒙阶段。

试以西汉以来儒学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及影响说明“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信阶段”。

(10分)

西汉儒学经学化,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说,为儒家的伦理纲常附上浓郁的神学色彩:

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并思想上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儒学获得“独尊”地位,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经学”,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4分)

宋明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对宇宙的本源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将儒学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核心为天理论,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希望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

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

(4分)

这样,儒学从孔子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而提出的“礼”和“仁”思想,渐渐演变为官方意识形态、官方哲学,将天理与礼治秩序、伦理纲常直接联系,成为神学迷信体系。

(2分)

(7)明朝:

明代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二.儒学在近代的地位:

(1)19世纪末,孔孟之道仍是传统的官方学说:

维新变法,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称“孔子是变革的先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寻找历史根据。

(2)中华民国成立后,孔孟之道失去了官方权威地位。

但民国初期,袁世凯为称帝需要,“尊孔复古”,借儒学封建复辟。

(3)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批判“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儒学文化被全盘否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西文化论战的焦点。

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如章太炎提出新旧调和论,梁漱溟则提出儒家文化优越论。

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三.儒学产生的影响:

(1)积极:

①古代:

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②现代:

1)儒家思想提出“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2)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

政治方面:

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思想方面:

民本思想和社会和谐意识。

社会经济方面:

克服私欲、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

道德修养方面: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等。

3)儒学提出“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和谐,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需要儒学。

儒学开始走向世界,世界各地设有孔子学院,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4)儒学适应亚洲一些国家现代化的需求,如:

新加坡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2)消极:

作为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是统治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因此,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

孔孟之道练习题

1.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根据材料,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8分)

不同:

孔子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所追求的“礼”

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义利观念的进步(4分)

宋朝时,秦汉前的儒学不能适应中国封建统治的需要,加之佛学和道教的发展,因而,理学在继承发展儒学的基础上,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形成中国儒学新思想。

(4分)

2.叙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社会变革时期,孔子提出了“仁”和“礼”,创立了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到了“仁政”,荀子则倡导“礼法兼治”,熔礼法于一炉。

由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儒家的思想不为统治者所接受。

汉武帝时期,锐意进取,需要“有为”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舆论。

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学说,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

唐中期以来,在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基础上,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

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

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2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4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

(2分)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3分)

(1)孔子力图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的精神和“礼”的规范。

(4分)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它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

(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主流思想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已经失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先导作用,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3分)

(3)新加坡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