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730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docx

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解读

安钢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规范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桥(门)式起重机安全使用及检查,确保桥(门)式起重机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桥(门)式起重机的安全使用及检查。

3引用文件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铸造起重机》JB/T7688

AG/GL/CX-40《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程序》

AG/GL/ZD130-06《安钢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AG/GL/ZD131-12《安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AG/GL/ZD130-07《安钢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4职责

4.1设备管理处负责每年组织一次对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4.2安全管理部(处)负责起重机械安全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起重机操作人员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使用的起重机械及起重机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5管理内容及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设备管理处每年上半年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状况、日常维护保养及点检记录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对责任单位的整改结果进行验收。

5.1.2安全管理部(处)不定期地对公司起重机械安全运行情况、起重机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对责任单位的整改结果进行验收。

5.1.3使用单位必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钢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对新安装的起重机械聘请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到安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使用登记注册手续。

使用单位同时要做好桥(门)式起重机的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并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定期检验。

5.1.4所有需登上起重机检查的人员,必须征得起重机司机的同意,待起重机停稳后,方可登机检查。

在起重机上检查时,检查人员身体不准超出安全栏杆,不准靠在栏杆上,不允许手扶小车道轨。

5.2技术资料

5.2.1安全技术档案

各单位应设专人保管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a)起重机械注册登记表。

b)起重机械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监督检验证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

c)起重机械的安装技术资料。

d)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报告。

e)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日常巡检、点检记录)。

f)起重机械及其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g)起重机械运行故障、重大修理、事故记录。

5.2.2规章制度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起重机作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包括:

a)起重作业岗位指导书(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b)点检规范。

c)检修、维护保养制度。

d)应急预案。

5.3作业环境及外观

5.3.1用于尘、毒、辐射、噪音、高温等有害环境作业的起重机,应有保护司机安全与健康必要的防护措施。

5.3.2吊装高温液体的起重机械作业现场不得设置更衣室、休息室、会议室等人员集中的场所。

5.3.3起重机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的额定起重量标志。

5.3.4大车滑线、扫轨板、电缆卷筒应涂红色安全色。

吊具、台车、有人行通道的桥式起重机端梁外侧、夹轨器、大车滑线防护板应有黄黑相间的安全色。

5.3.5起重机上和其运行能达到的部位周围的人行通道以及人需要到达维护的部位,固定物体和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5m,无人行通道和不需要人到达维护的部位,固定物体和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1m。

如安全距离不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3.6在爆炸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环境中使用的起重机械应采用防爆起重机。

5.3.7起重机上应有安全方便的检修作业空间或提供辅助的检修平台。

5.3.8通向起重机及起重机上的通道应保证人员安全、方便地到达,任何地点的净空高度应不低于1.8m,其梯子、栏杆应符合GB4053的规定:

a)栏杆高度应为1050mm,并应设间距为350mm的水平横杆。

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70mm的围护板。

b)直立梯

梯级间距宜为300mm,所有梯级间距应相等;踏杆距前方立面不应小于150mm,梯宽不应小于300mm。

当高度大于10m时,应每隔6~8m设休息台;当高度大于3m时,应从2m起装设直径为650~800mm的安全圈,相邻两圈间距为500mm。

安全圈之间,应用5根均匀分布的纵向连杆连接。

直立梯通向边缘敞开的上层平台时,梯两侧扶手顶端比最高一级踏杆应高出1050mm,扶手顶端应向平台弯曲。

c)斜梯

应按下表1要求设置,在整架斜梯中,所有梯级间距应相等。

表1对斜梯的要求

与水平面夹角(º)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梯级间距(mm)

160

175

185

200

210

225

235

245

踏板宽度(mm)

310

280

249

226

208

180

160

145

斜梯高度大于10m时,应在7.5m处设休息平台,在以后的高度上,每隔6~10m设休息台。

梯侧应设栏杆。

d)起重机上的走台

宽度(由栏杆到移动部分的最大界限之间的距离)对电动起重机不应小于500mm;对人力驱动的起重机不应小于400mm。

上空有相对移动构件或物体的走台,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00mm。

走台应能承受3kN移动的集中载荷而无塑性变形。

e)梯子踏板、走台平面应有防滑性能。

5.4金属结构

5.4.1主要受力构件不应整体失稳、严重塑性变形和产生裂纹。

整体失稳时不得修复,应报废;产生严重塑性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运行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在额定载荷下,主梁跨中下挠值达到水平线下S/700时(S为起重机跨度),如不能修复,应报废;发生锈蚀或腐蚀超过原厚度的10%时应报废;产生裂纹应修复或采取措施防止裂纹扩展,否则应报废。

5.4.2金属结构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

螺栓或铆钉连接不得松动,不得有缺件、损坏等缺陷。

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有足够的预紧力矩。

5.4.3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

主梁腹板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在离受压区翼缘板H/3(H为主梁腹板的高度)以内不大于0.7δ(δ为钢板厚度),其余区域不大于1.2δ。

5.4.4小车轨道

5.4.4.1轨道接头的高低差d≤1mm,侧向错位f≤1mm,接头间隙e≤2mm。

5.4.4.2两端最短一段轨道长度应大于1.5m,在轨道端部应加挡块。

5.5司机室

5.5.1司机室的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司机室与起重机联接应牢固、可靠。

5.5.2司机室内应设有舒适可调的座椅、门锁、灭火器、绝缘地板和电铃或警报器。

建议在冶金起重机的端梁4个端部加装闪烁警示灯,一旦大小车运行,有蜂鸣器响声。

5.5.3在高温、有尘、有毒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应设封闭式司机室。

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设防风、防雨、防晒的司机室。

开式司机室应设有高度不小于1050mm的栏杆,并应可靠地围护起来。

5.5.4当司机室距离地面大于20m时,应设有与地面联系的通讯设备。

5.5.5司机室应有良好的视野。

司机室内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司机室底面距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5.5.6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一般应设在无导电裸滑线的一侧,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触电措施。

5.5.7司机室窗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并应只能从司机室里面安装。

5.5.8内部工作温度高于35℃的和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司机室应设降温装置。

工作温度低于5℃的司机室,应设安全可靠的采暖设备。

5.5.9在高温环境直接受热辐射的司机室,应设有效的隔热层。

受热辐射的窗玻璃应采用防红外线辐射的钢化玻璃。

5.6大车轨道

5.6.1正常情况下,大车不应出现啃轨现象。

当大车运行出现啃轨现象时,应测量轨距偏差。

大车轨距(S)的极限偏差为:

S≤10m,△s=±3mm;S>10m,△s=±〔3+0.25(S-10)〕mm。

最大不超过±15mm。

5.6.2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2mm,平行两轨道接头应相互错开,相邻两根轨道的高低差和侧向错位不超过1mm。

5.6.3固定轨道的螺栓和压板不应缺少,压板应按设计规范采用专用压板。

压板固定牢固,垫片不得窜动。

5.6.4轨道不应有裂纹、严重磨损等安全运行的缺陷。

悬挂起重机运行不应有卡阻现象。

5.7主要零部件与机构

5.7.1吊钩

5.7.1.1吊钩应有标记和防脱钩装置,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

5.7.1.2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裂纹等。

5.7.1.3吊钩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

c)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d)扭转变形超过10°;

e)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

f)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衬套;

g)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

5.7.1.4吊钩上的缺陷不得焊补,吊钩不得焊接任何附件。

5.7.1.5吊钩在使用过程中禁止直接吊挂重物。

5.7.2钢丝绳

5.7.2.1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与滑轮和卷筒相匹配,并正确穿绕。

5.7.2.2钢丝绳端固定应牢固、可靠。

压板固定时,压板不少于2个(电动葫芦不少于3个),卷筒上的绳端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性能;金属压制接头固定时,接头不应有裂纹;楔块固定时,楔套不应有裂纹,楔块不应松动;绳卡固定时,绳卡安装应正确,绳卡数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用绳卡连接时的安全要求

钢丝绳直径(mm)

7~16

19~27

28~37

38~45

绳卡数量(个)

3

4

5

6

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长头一边,绳卡间距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

5.7.2.3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卷筒上至少应保留2圈钢丝绳做为安全圈。

5.7.2.4钢丝绳应润滑良好。

不应与金属结构摩擦。

5.7.2.5吊运熔化或炽热金属的钢丝绳,应采用石棉芯等耐高温的钢丝绳。

5.7.2.6钢丝绳不应有扭结、压扁、弯折、断股、笼状畸变、断芯等变形现象。

5.7.2.7钢丝绳直径减少量不大于公称直径的7%。

5.7.2.8钢丝绳断丝数不应超过表3规定的数值。

表3钢丝绳断丝数值

外层绳股承载钢丝数n

钢丝绳结构

的典型例子

(GB1102-74)

起重机械中钢丝绳必须报废时与疲劳有关的可见断丝数

机构工作级别

机构工作级别

M1及M2

M3~M8

交捻

顺捻

交捻

顺捻

长度范围

长度范围

6d

30d

6d

30d

6d

30d

6d

30d

≤50

6×7、7×7

2

4

1

2

4

8

2

4

51~75

6×12

3

6

2

3

6

12

3

6

76~100

18×7(12外股)

4

8

2

4

8

15

4

8

101~120

6×19、7×119

6X(19)、6W(19)

34×7(17外股)

5

10

2

5

10

19

5

10

121~160

6

11

3

6

11

22

6

11

141~160

6×24、8×19

6X(24)、6W(24)

8X(19)、8W(19)

6

13

3

6

13

26

6

13

161~180

6×30

7

14

4

7

14

29

7

14

181~200

6X(31)、8T(25)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