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6997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docx

917联考考试题目新题

917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涉及的题型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两种。

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具体而言,考试吧教育专家总结本次考试呈现如下特点:

  1.与2010年考试相比,2011年言语理解部分总题量增加了5题,增加题型均为逻辑填空。

  2.逻辑填空主要考查两词型,包括两空实词、三空实词的考查、实词+成语的考查、一空成语和两空成语的考查。

2011年考试未出现两空实词+成语的考查,除以上考查题型外,还考查了三空实词+成语,对成语的考查数量、难度也呈上升趋势。

  3.片段阅读的考查仍以主旨观点型、细节理解型、语句连贯为主,新增了寓意理解题和推断下文题,新增题难度均不大。

  【例题1】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经。

无怪乎七年前初次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笑。

失修的名胜与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苏州自身的存在。

苏州,还是苏州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疮百孔拜访置疑B.未老先衰探访质疑

  C.老气横秋寻访质问D.老态龙钟造访怀疑

  【考试吧名师解读】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

“未老先衰”和“老气横秋”的适用对象都为人,题干中的主语为苏州城,由此可排除B、C。

第二空中,“拜访”的适用对象也为人,而“造访”的适用对象多为物,故本题答案为D。

  【例题2】“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据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法国良心”的伏尔泰说的,作为捍卫“言论自由”标志性的符号,这句话一直被欧美媒体和政客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考证,伏尔泰并未说过这句话,这好像在西方“言论自由”的说法上戳了一个窟窿。

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称,在美国有18种“言论自由”不受保护,“欧洲****公约”对言论自由限制的内容比言论自由的内容长一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西方“言论自由”存在双重标准

  B.西方“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

  C.西方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

  D.有人借伏尔泰之名杜撰了言论自由的名言

  【考试吧名师解读】文段通过有人借伏尔泰之名杜撰了言论自由的名言,引出西方“言论自由”并非完全的“言论自由”,并进一步通过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说法指出西方关于言论自由的限制更多,即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

由此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A项“双重标准”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对西方的“言论自由”进行了全部的否定,不合文意;D项的说法是一个引子,故不是文段强调的内容。

  【例题3】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

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观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

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

  B.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C.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

  D.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考试吧名师解读】文段首先阐述了一个事实即,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是在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

最后指出,这些受众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等等行为让电视人夜不能寐,由此可推知,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电视制作如何应对挑战,适应受众的变化。

A、D项阐述的主体是“受众”,故排除;关于“受众的审美导向”文中并没有任何的信息,故排除B项。

本题答案为C

在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逻辑填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

但是大多数考生做这类题都感觉没有什么技巧,只能凭借语感,哪一个读起来比较通顺,哪一个就是正确的。

所以就出现这样一个结果,考生做题速度很快,但是错误率很高。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如何做才能既不影响速度又能降低错误率,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讲解。

  既然是填词,那么就重点分析一下词语。

在逻辑填空中,对词语的考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实词、成语和虚词。

其中对实词的考查最多,所以下面重点讲一下实词。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既然有实际意义,那么就可以从词汇意义来对词语进行分析。

  词汇意义指一个词语本身的含义。

分析一个词语的词汇意义首先从词义搭配和词义侧重入手。

词义搭配主要指固定搭配。

有的一些搭配也许没错,但是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

比如:

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通常不说交流意见或者交换思想;解放战争--淮海战役,通常不说解放战役或者淮海战争。

  例1、毋庸   ,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置疑  B、怀疑  C、激动  D、质疑

  解析:

“置疑”表示怀疑。

多用于否定。

如:

不容置疑;无可置疑。

和“毋庸”连在一起时应该是是“置疑”,这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意思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质疑”指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所以答案为A。

  例2、由于疏于_____,院里的房屋大多十分陈旧,与旁边修建得簇新的正乙祠戏楼相比要_____得多,不过在院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正乙祠当年的身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修饰 寒酸 B、修葺 逊色 C、管理 破败 D、维护 杂乱

  解析:

如果只看第一句话,疏于修饰、疏于修葺、疏于管理或者疏于维护都可以,但是文段后面阐述的对象是房屋,所以和房屋搭配最合理的应该为修葺。

答案为B。

  词义轻重主要是从语气的轻重程度这一角度来分析的。

比如同样指心情不好,但是用愤怒来形容与用生气来形容,明显轻重程度不同。

再比如妨碍指对人和事造成一般的伤害,词义较轻,“晚上电视声音太大,会妨碍邻居的休息”;而妨害指人或动物受到伤害,词义较重,“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例3、男人_________地把那些不易采得的野花,一枝枝分赠给同行的旅伴。

那一枝枝绚丽烂漫的野花中,或含苞欲放,或恰到好处,有的枝上缀满成串一粒粒小豆豆似的粉色花蕾,有的枝条上一朵朵开怀_________,正值盛期……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随意 怒放 B、慷慨 绽放 C、随意 绽放 D、慷慨 怒放

  解析:

既然是不易采得的花,那么送给别人就应该是慷慨的。

第二个空白处填绽放和怒放搭配都没有问题,怒放和绽放的区别在于程度不一样,而文段后面说的是“正值盛期”,暗示我们花期是最旺盛的时刻,用怒放比绽放更贴切。

所以答案为D。

  例4、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的对莎士比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莎剧_____,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

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屑一顾 一无是处  B、颇有微词 一无是处

  C、心怀不敬 体无完肤  D、嗤之以鼻 一塌糊涂

  解析:

通过文意可知,屠格涅夫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比较轻,而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明显加重,所以第一空白处需要一个语气程度较轻的一个词,所以只能选颇有微词,答案为B。

1.科技和人文知识受到了极大地关注

  今年科技和人文知识受到了极大地关注,相反往年比重大的法律题少了很多,对其他学科的考查基本处于涉及水平,没有深入地去考查,其中今年考到了管理知识,而哲学题被排除在外。

  根据近两年的这一考查特点,考生在明年的复习备考中,要把精力主要放在科技、法律和人文知识上面,其他学科针对其考查的特点重点复习即可。

  2.整体难度加大,每道题信息涵盖量越来越大

  跟去年相比,今年的常识判断还有一大特点:

考点多、考点细。

几乎每一个选项就是一个考点,特别是科技和人文的题,一道大题就考查了4个考点,比较详细地考查了考生对常识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表明考试越来越注重细节上的知识点,给考生的复习备考工作给出了了一个提示。

  【例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山耸立,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水库”

  B.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北江南”

  C.柴达木盆地存储丰富的盐、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被称为“聚宝盆”

  D.成都平原上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自古农业发达,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考试吧名师解读】答案选A。

青藏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耸立,是世界第三大“固体水库”。

  【例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今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将雷达对抗作为研究发展电子战的重点

  B.深水载人潜水器体积小、航程短,必须依靠母船补给能量和空气

  C.目前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飞方向有滑跃起飞、垂直起飞和弹射起飞

  D.人类使用生物武器可追溯到冷兵器时代,它利用细菌、病毒杀伤敌人

  【考试吧名师解读】答案选A。

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电子支援三大要素。

在高技术条件下,电子战已经从通信对抗、雷达对抗、水声对抗发展到反辐射对抗、光电对抗、隐身对抗,以及卫星和强辐射对抗等等。

故A项说法错误。

  3.下面是重点学科的考查特点

  ①科技题:

考查范围扩大,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计算机、生物、军事和生活常识方面知识的考查。

其中,环保问题成为近2年共同关注的焦点。

  【例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容易被污染,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

  B.在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内建立野生药材保护区,需要征得自然保护部门的同意

  C.我国近年出现的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

  D.酸雨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它对人体、水生系统、陆生系统、建筑物等都会产生较大危害

  【考试吧名师解读】答案选D。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过高引起的。

  科技题在明年的考试中可能会涉及更多的领域,除了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外,考生应该要多方面去准备。

其中结合时政热点识记相关科技考点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②法律题:

去年考点庞杂,今年集中考查行政法的知识,其中行政处罚又是重中之重。

去年很多法律题都是新法,所以考生除了重点关注行政法之外,还要重视新法,或者新的法律修订。

  【例题4】下列选项中不准确的是:

  A.行政处罚通常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有权行政主体管辖

  B.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进行监督主要是采用抗诉的方式

  C.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后,应说明作出决定的法律依据

  D.行政机关发现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主动改正

  【考试吧名师解读】答案选C。

《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54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故排除AD。

《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这也是检察院监督行政案件审理的主要方式。

排除B项。

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时,说明作出决定的法律依据,而不是“作出决定后才告知”。

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③管理题:

主要考查基本的管理理论,考生重点牢记理论方面的知识。

  【例题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在目标设立过程中,通常目标要略高于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B.在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是控制的主体

  C.组织的专项计划必须以综合计划为指导,避免与综合计划相脱节

  D.扁平式管理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比较困难

  【考试吧名师解读】答案选D。

扁平式管理指企业管理层级的减少和效率提升。

组织扁平化就是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

扁平式管理需要较少的管理人员。

D项错误。

  ④经济:

今年主要考查市场经济理论,考生重点牢记这方面的知识点。

本次考试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部分。

考试吧教育专家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在题型、选材、考查重点上均有所变化。

着重考查考生对概念、词语、语句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具体而言,各部分呈现如下特点:

  

(一)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试题难度较大,预计正答率将不超过50%。

考查规律在图形数量、图形位置、图形转化等传统考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部分试题“反弹琵琶出新意”,给人出其不意的感觉。

而作为考查应试者空间想象能力的空间型图形推理,在本次考试中并没有出现,体现了命题人在题型选择上的取舍。

  第66题,题干都是简明对称的直线图形,多数考生局限于思考图形中的数量关系,考虑线条数、封闭区域数、交点数等规律,但本题考查的是“一笔画”规律,和常见的在复杂图形、不规则图形中考查“一笔画”规律相比,本题算是命题人的创新。

  第71题,题干图形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多考生局限于考虑黑点、阴影圈、空白圈的数量或位置变化,此题规律是每种图形都含有这3种小图形,由此确定答案。

  第72题,题干图形很单一,从其他各类公务员来时真题来看,这类题多考查方块的数量变化、位置变化,本题规律是每个图形中黑色方块的数量均为偶数,由此确定答案。

  考试吧教育专家提示广大考生,在图形推理的备考过程中,要加强规律的积累,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定义判断

  1.定义判断都属于单定义判断,去年考试中出现的多定义判断今年并未再次出现;

  2.考察范围广泛,考查定义涉及了管理学、法律、社会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考生并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只要紧扣题干即可解答。

具体考查定义如下表所示:

  3.从提问方式上看,其中有一半的题目都要求选择不符合定义的一项,相对来说降低了难度。

其中85题题干中出现了“指称用法”和“自名用法”两个定义,考生可通过比较两个定义的异同帮助理解,这与国考考试中的部分题目有相似的特点。

  【例题1】负性制载:

是指社会以消极性手段对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惩治方式,其特点是强迫性,迫使社会成员认识到不遵守社会规范所承担的不良后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负性制裁的是:

  A.甲因入室行凶抢劫,被判处死刑

  B.乙因不孝顺父母,受到邻里谴责

  C.丙因不当行为,被单位警告处分

  D.丁因严重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

  【考试吧名师解读】负性制裁的关键点是:

具有强迫性,迫使社会成员认识到所承担的不良后果。

A、C、D项都受到强制性惩治,并承担了不良后果;B项乙受到邻里谴责并没有承担不良后果,也没有受到强迫性的惩治,不符合定义。

故选B。

  【例题2】一个词语通常有两种用法:

一种用法是用这个词去表达其所表达的对象,一种用法是用这个词表达其自身。

其中,前一种用法通常表达的就是词语的意义,一般称之为指称用法;后一种用法通常表达的是这个词语的形式,一般称之为自名用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加黑的词属于自名用法的是:

  A.女性一般喜欢粉色

  B.大象一般生活在密林之中

  C.“其它”现在一般都使用“其他”

  D.“商品”指的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考试吧名师解读】根据题干定义,自名用法表达的是词语的形式而不是意义。

A项中的“粉色”、B项中的“密林”和D项中的“商品”都表示的是这个词语的实际意义,属于指称用法;而C项中的“其他”仅仅表示的是这个词语的形式,不表示其实际意义,属于自名用法。

故答案选C。

  (三)类比推理

  1.从题量上看,类比推理考查了10道题目,与去年相比题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2.从考查题型上看,只有1道题目是两词型,其余9道都是三词型。

与去年相比,取消了对对当型的考查,对三词型的考查力度加大,总体难度有所加大;

  3.词项之间的关系比较多样,主要考查了从属关系、对象间的描述关系、语法关系等,另外选项之间会存在细微差别,需要考生全面考虑,仔细辨别。

  【例题1】花朵:

浇灌:

鲜艳

  A.牙齿:

洗刷:

美味B.石油:

开采:

提炼

  C.学生:

教育:

博学D塑料:

加工:

工艺

  【考试吧名师解读】浇灌花朵使花朵鲜艳,教育学生使学生博学,且鲜艳和博学都是形容词。

A项洗刷牙齿不是使牙齿美味,B、D项最后一个词都不是形容词。

故选C。

  【例题2】手机:

通讯:

辐射

  A.地雷:

防卫:

战争B.列车:

运输:

噪音

  C.冰箱:

冷藏:

臭氧D.药物:

治疗:

麻醉

  【考试吧名师解读】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且手机会有辐射;列车是一种运输工具,且列车会有噪音。

故选B。

  【例题3】曹操:

张辽:

《三国演义》

  A.宝钗:

袭人:

《红楼梦》B.宋江:

关胜:

《水浒传》

  C.唐僧:

佛祖:

《西游记》D.秦琼:

程咬金:

《隋唐英雄传》

  【考试吧名师解读】曹操和张辽都是《三国》中的任务,且张辽是曹操的手下;宋江和关胜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且关胜是宋江的手下。

故答案选B。

  (四)逻辑判断

  1.从题量上看,逻辑判断同样也考查了10道题目;

  2.从考查题型来看,可能性推理、必然性推理和分析推理三种题型均有涉及,但重点考查的仍然是可能性推理,共有7道题目,且其中有6道是削弱型题目,还有1道是结论型题目;6道削弱型题目中有3道要求选择最能质疑的,还有3道则要求选择不能质疑的,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则需要首先分析题干的论证关系,分清论点和论据,然后从论证链条出发选择正确的答案。

  3.必然性推理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复言命题的推理知识,需要熟悉相关基础知识,当然也可采用代入法帮助快速解题;另外还有1道分析推理类题目,考查的是匹配问题。

  【例题1】有经验的司机完全有能力并习惯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为了迅速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某条高速公路的最高时速限制由原来的100公里改为120公里。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主张的是:

  A.统计表明,行车速度达120公里时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反而影响高速公路使用效率

  B.限速每小时120公里不能迅速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因为高速驾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C.时速达到120公里时,汽车的油耗量将明显增加,考虑到油价,大多数司机还是放松油门

  D.虽然时速限制放宽至120公里,但在不少路段上,很多司机对此速度有安全之虞

  【考试吧名师解读】削弱型题目。

题干观点是为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将最高时速限制提高到120公路。

A项说明提高时速限制后,事故发生率增加反而影响高速公路使用效率,直接削弱了结论;B项由于不知道司机的技术水平,因此不能确定是否能够削弱题干论点;C项和D项与题干论点无关。

故答案选A。

  【例题2】“断食法”在日本、台湾等亚洲的一些地区比较盛行,这种方法是一日三餐以果汁、菜汤及清水等低卡路里饮食取代固体食物,为期三至十天不等,以求达到排毒、烧脂及瘦身等效果。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最不能削弱上述观点?

  A.人体每天总摄取量过低时,可能会出现血糖及血压过低的状况

  B.肥胖者身体摄取热量太低,会加速燃烧脂肪,肾功能会发生积极变化

  C.食用蔬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因其热量过低,过度食用会干扰新陈代谢

  D.低卡路里饮食会导致体内毒素因缺乏营养而丧失活性,但同时因新陈代谢遭扰乱而存在致胖风险

  【考试吧名师解读】削弱型题目。

此题要求选择最不能削弱题干观点的一项。

题干论点是“断食法”可以达到排毒、烧脂及瘦身的效果。

  A项说明“断食法”会造出血糖低的后果、C项会干扰新陈代谢以及D项有致胖风险都削弱了题干观点。

而B项说明“断食法”会燃烧脂肪并对肾功能有积极作用,不能削弱题干观点。

故答案选B。

  【例题3】中央作出新一轮支援新疆的战略部署后,某单位很快组成由党办、人事处、业务处室参加的推荐小组,确定了援疆干部人选,这三部门的推荐意见分别是:

  党办:

从甲、乙、丙三人中选派出一至两人

  人事处:

如果不选派甲,就不选派乙和丙

  业务处室:

只有不选派乙和丙,才选派甲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同时满足党办、人事处和业务处室意见的方案是:

  A.选派乙和丙,不选派甲B.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C.选派乙,不选派甲和丙D.选派丙,不选派甲和乙

  【考试吧名师解读】考查复言命题推理。

已知:

①甲、乙、丙中选派1~2人;②不选派甲→不选派乙和丙;③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②和③可组成二难推理,或者选派甲,或者不选派甲,则必然“不选派乙和丙”;再根据条件①可知选派甲。

故答案选B。

  此题也可采用代入法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