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6954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实验报告

香楠小学翁建芳胡立峰吴蓓蕾潘燕萍

一、实验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课外活动的实践到90年代活动课程的确立,我国的课程改革一直致力于打破沉闷的学科教学,倡导学生的自主活动,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但在多年的努力后,由于诸多的模糊认识与行为偏差,活动课程对教育实践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依然与预期的目标不甚相符。

20世纪末,适应时代的发展,如火如荼的世界课程改革呈现出共同的旨趣: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软化学科界限,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学习;关注信息技术教育等。

现实的落差与时代的呼唤期待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规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于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基础的探索已有部分成果问世,如张华的《经验课程论》等。

但是与其具有政策的保障和理论的支撑相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经验几近空白。

本实验是我们做的一个课题研究,也是我们参与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接的教育部《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研制的子课题《发达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实验。

二、实验目标

(一)研究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包括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课程原则、课程结构;

(二)构建发达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包括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三)确认发达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及实施框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推广提供详实的例证。

三、实验展开

(一)课程的总体构想

1、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学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课程原则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指导教师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支持和帮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

(2)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彼此渗透,达至课程理想的整合状态。

(3)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并且专门贯彻于“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领域。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5)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

3、课程结构

基于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并着眼于实现课程结构的年段衔接,实验尝试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即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构建小学一~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

自然、社会与自我,依照主题推进的方式,课题组规划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结构为:

同时,实验规定:

并不拘泥于上述设定好的框架,依据具体情况课程结构可以适时做出调整。

如:

在前一个主题告一段后,如果学生有兴趣继续实践原先的主题也是被允许的;德育处、少先队的有些工作也可以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开展。

4、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

探索实验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推行做好铺垫。

通过随机抽样,分别在三、四、五年级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跟踪。

实验班按照“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线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过渡。

一、二年级按照课程结构中的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原实验班(五年级已毕业,三、四年级分别升为四、五年级)基于先前的经验开展无主题活动。

除此之外,其它班级(三年级以及第一阶段的非实验班级)依然按照“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的线索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活动的展开过程。

第三阶段:

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执行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

(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准备阶段

(1)培训教师。

学校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在厘清教师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协商,与教师共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线索与操作方式。

(2)保证课时。

通过合理统筹,学校确保实验班每周五下午的两课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课时。

按照国家每周3课时的规定,每周剩余的1课时根据需要集中使用。

(3)设置机构。

成立由科研室牵头,包括德育处、少先队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大组”,大组成员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

(4)物质准备。

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图书馆、阅览室的全天开放。

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为学生的实践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同时购置档案袋,存入学生的各类资料、成果和教师对活动的建议、评语,以此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足迹。

(5)动员家长。

召开家长会,发布校报专刊:

《告家长书》,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意义,取得家长对课程开设的理解与支持。

准备《家长建议书》,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建议,使家长有机会参与课程建设。

2、课程的实施阶段

受独立活动能力的限制,一、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多采取整班活动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活动。

三至五年级则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从旁协助。

本文在此仅报告3—5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实施框架

教师学生家长

(2)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探究物质世界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卷(调查表一)创设问题情境,经由小学生的自主选择确定活动的方向。

调查表一

这是我想研究的!

年级:

班级:

姓名:

性别:

1、你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2、你想了解这个东西的哪些方面?

3、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这个东西?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类安排活动组织形式。

按照学生的回答把调查结果分为四类:

独立研究某一事物;合作研究某一事物;同一研究对象,部分学生要求独立研究,而部分学生希望合作研究;只有一个学生选取了某一研究对象,但又希望与其他同学合作。

前三种类型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立活动组织形式。

第四种类型首先在同学中征求合作伙伴,尚无结果,可由某一教师与之合作。

·通过思考或协商,独立研究者或研究小组选定指导教师。

然后由教师在指导学生缩小选题范围,明确活动项目,详细规划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填写问卷(调查表二)。

同时制作档案袋,由学生填写档案袋的封面内容:

课题名称、研究人员、合作伙伴、分工情况、指导教师。

调查表二

我要有个计划!

年级;班级;姓名;性别:

1、请试着写出你要研究的问题的题目。

2、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3、如果你们想合作研究这个问题,那么你们打算如何分工?

·学生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

必要时,由教师或家长陪同,将收集的资料、图片、监控图表、家长建议书、教师评语以及研究成果等归入档案袋。

教师通过“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监控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时在详尽观察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即时评语”以及对“典型个案”的追踪。

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

日期

我的行动

我的发现

我的感想

·在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分作品展示(剪贴报、模型、手工小制作等)和主题活动展示(活动介绍、演讲、表演等)两种。

由班主任统筹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商议确定活动成果展示的内容及具体方式。

展示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

教师提供反思问卷(调查表三),由学生反思活动历程,记录活动体验与感受。

调查表三

说说我的心理话……

年级:

班级:

姓名:

性别:

1、你对这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

如果不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2、你的指导教师是谁?

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

3、你认为自己做的结果怎么样?

4、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5、通过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如果你是合作研究,那你感到小组合作是否愉快?

7、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你愿意继续做吗?

如果不愿意继续做,请说出你的理由。

*关注社会生活

·走向社会,通过对家庭、班级、学校或社区的广泛调查,观察社会百态,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确定并记录大致的选题范围。

调查表一

问题找到了!

调查者:

年级;班级:

性别:

1、调查时间:

2、调查地点:

3、被调查者(包括人或事物)

4、调查后的发现:

·依照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进行分组。

考虑到小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为便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要相对集中,不易过多。

·活动小组成员选择指导教师,并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规划具体的活动主题和详细的活动方案(调查表二),同时制作另一档案袋。

调查表二

我要有个计划

年级;班级;姓名:

性别:

1、请试着写出你要开展的活动的题目。

2、你打算怎样开展这项活动?

3、如果你们想合作完成这项活动,那么你们打算如何分工?

·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考察体验活动展开的历程,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同时,依然使用“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进行全程监控,做好档案袋的归类存档工作,使用“即时评语”保证家校的沟通。

·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商议确定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

展示中,通过即兴提问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作为鉴赏者参与其中,家长要抽时间与孩子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在展示结束后,学生现场讨论。

各小组成员依照教师提供的主题,在交流、研讨、评论的基础上,对课程本身的建设及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感受自我成长

·利用问题(您愿意让别人了解你的经历吗?

你想知道你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吗?

)引导学生确定这一领域的活动主题——“别人眼中的我与我心目中的我”,通过回顾、考察自己的整个成长历程,尤其是感悟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长心得,展开自我认识的过程。

·考虑到小组成员彼此的交往基础,这一领域依然保持“关注社会生活”实施领域的小组搭配。

·根据调查表一,从“我眼中的我”出发,初步规划自我反思的具体内容。

同时,为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同学范围内,通过组内抽签确定将对自己作出评价的某位同学,在家长和教师范围内,由自己决定对自己进行考察的家长和教师范围内,由自己决定对自己进行考察的家长和教师人选。

调查表一

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我眼中的我

我的回忆录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我的特长

我的性格

别人眼中的我

家长

___眼中的我

教师

___眼中的我

同学

___眼中的我

理想的我

·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调查表一。

回顾成长的岁月以及某些重要的细节,对自我进行深刻的省察,并以坦诚的心态征集、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和意见,找出自我认识与他人认识之间的距离。

在对双方认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反思现实的自我,设计未来的理想自我。

·以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特长及性格,开诚布公地讲述自己在总结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做的评价和对自己未来形象的设想。

·组织师生、同学讨论会,就“自我评价是否符合实际”、“自我设计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反思自我评价的真实性以及自我设计的合理性。

(三)课程的评价

1、评价特征

(1)评价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

档案袋评价的使用以及每一活动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尤为突出地是,在“感受自我成长”领域,课程的展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的实现又内在地建构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内容。

也就是说,评价的过程成为课程创生的过程,而课程的展开就是在执行评价的功能。

(2)强调评价的过程性

一方面,采用学生记录“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或教师给予“即时评语”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

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放程度等表现。

(3)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在实验中,首先鼓励小学生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成果表达方式,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其次,采用了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

再次,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来自于家长、学生自己以及指导者等多方面的信息。

对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则采用了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行政评价等不同的形式。

(4)注意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活动领域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以及召开师生讨论会、同学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恰当地规划末来的行动。

同时,教师通过写作案例,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

2、评价方法

根据表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1)学生评价

姓名:

性别:

年级:

日期: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描述性评价

家长评价

1、你的孩子是否同你们讨论过他的活动选题

2、你的孩子对他所参与的活动是否非常感兴趣

3、你的孩子为从事这项活动在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的程度

4、你对你孩子的成果有什么看法

5、从你的孩子参与这项活动开始起,你发现他有没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评

1、你对你选择的活动主题是否一直感兴趣

2、你收集资料、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3、你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的是否愉快

4、在活动开展中,当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克服的

5、你对你活动成果满意不满意

6、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你的活动

指导者评价

1、学生对所选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2、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样性与合用性

3、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分工

4、学生主动请教老师的次数

5、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活动目标

6、学生是否有独创性的表现

(2)教师评价

指导者姓名:

日期: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描述性评价

学生评价

1、你的指导教师是否很热情地指导你们的活动

2、你的指导教师是否主动地询问过你们的活动

3、在活动过程中,你的指导教师在哪些方面帮助过你

4、你想对你的指导教师说些什么

教师自评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2、为指导学生,你是否学习过与他们的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

3、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你是否与学生家长沟通过

4、陈述你所指导的小组的活动设计方案及执行情况

5、在活动开展中,你是否与其他教师不定期地进行研讨

6、简单描述一下你对学生的指导中最具创造性的表现

行政评价

1、参与课程实践的态度

2、课程内涵的领悟能力

3、社区资源的开发能力

4、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5、与其他教师的协作能力

6、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

(四)课程的管理

1、设置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专门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大组”这一机构,并规定了课程管理的实施流程:

校长室

科研室

综合实践活动大组

年级组

班级

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科研室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大组为主体,德育处、少先队亦包括在综合实践活动大组内。

大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召集大组其他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监督年级组的工作;年级组长负责与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各小组的活动。

2、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为促进教师积极投入课程的开展,我校制定了下列管理制度:

(1)师资配备制度。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校长亦担任课题的指导工作。

(2)项目责任书制度。

考虑到学生活动小组的数量,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指导两个以上的小组。

指导教师与科研室签定项目责任书,科研室定期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3)教师工作量制度。

班主任作为本班各小组指导教师的召集人,每周加两个课时。

(4)教师奖励制度。

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5)教师教研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大组成员(即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至五年组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

3、培训教师

(1)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挖掘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其它相关资料,深刻领会课程的精神内涵。

(3)定期举行各种研讨会,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吸取教训。

(4)通过实施中的案例分析,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四、实验成果

(一)构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

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6大环节,依次是选题、组织、计划、展开、交流、评价,在每一个环节,教师和家长都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见P4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框架)

(二)提高了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在发展学生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1、转变了师生观、课程观

教师不再主宰课堂,学生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合作的新型对话关系,共同努力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

问卷调查,96.4%的教师认为自己从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教育观念有了改变,对照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能自觉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改变教材即课程、学科即课程的狭义课程观,课程已不再禁固在教室里,现已拓展延伸,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课程是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它既包含教学活动内容,也包含教学活动的过程。

2、拓展了知识

教师、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在共同的探究中,自然知识、人文知识均有所获。

我们所说的知识包含:

认知、行为、态度和情感。

3、增强了才能

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师生都必须亲历亲为,特别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

(三)形成了自主、合作、开放的学校文化

1、自主:

即教师、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与体验,树立起了关心他人、学校、社会、自然,以及勇于承担义务的责任感;培养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志趣和情感。

2、合作:

即在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起了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态度;培养了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开放:

即课程目标是开放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内容是开放的,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评价标准是开放的,不再用唯一的标准去套人和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均是开放的。

学校不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而更象一个民主、温馨的家,家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在她的引领下,大家不但能获得知识、智慧,而且还很自信、自主,懂得关爱,能够担负起责任。

(四)成功召开了上海首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际研讨会

2001年12月14日至16日,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由我校承办的上海首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国际研讨会在浦东双拥大厦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实验区的代表以及国内(包括台湾地区)、国外的课程专家近三百人。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建学校文化”的专题报告以及一天的教学开放活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以及实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由我校教师共同参与编印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理论到实践”专刊三百册供不应求。

自此以后,全国江苏、浙江、安徽、大连、云南、青海等实验区的同行纷纷来校求教,我校课题骨干教师参与培训外省、市同行数千人次,校长还义务到国家贫困地区江苏滨海以及盐城等地多次进行讲学。

(五)出版专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

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也凝聚着参与实验的教师们的共同心血。

为了梳理自己走过的实验历程,提高自己对课程理论的认识,也为了提供经验,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范式,我们撰写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一月正式出版。

本书阐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全过程,提供了二十余篇实践案例及点评并在附录里介绍了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五、分析、讨论

(一)自主、合作、开放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文化的重要理念

1、“自主”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靠内在的动力,即人的自主性。

人的自主性是人发展的必要保障,它通过人的自信心、主动性与创造性展示。

(1)自信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尊重学生自我选择,让学生亲历实践,不但认识世界,而且能开发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

我校四(4)班的胡红二年级转学过来时是个不被原来学校老师喜欢的较木讷的孩子,成绩中下水平。

第一个课题“中国的人口”做得尽管简单、粗糙,但老师为她走出的第一步而高兴。

当结业典礼上老师请她为小朋友们讲讲时,她只顾举着手中的报告站在台上惶恐不敢言语,当时的样子我们每位教师还都历历在目。

而当参加他们班的第二个课题“关注社会生活”的成果汇报活动时,我们竟有点不敢相信,眼中闪着睿智,充满着自信,对着学生与教师的提问,侃侃而谈的竟是那一个胡怡,“胡怡变了”。

胡怡的学习成绩也跃居而上,大家推选她为班级中队委员。

我们不敢承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每位同学都会获得像胡怡那样大的变化,可是在最近的一次无记名的问卷中,我们却高兴地获悉,全校22%的学生感到自己参加活动的最大收获就是“增加了自信心”,在召开的多次座谈会上学生也普遍反映自己的“胆子大了”、“更开朗了”,这显然表明学生感到了蕴藏在自己身上的力量,获得了自信。

(2)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充分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主动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自己反思评价自己的发展。

老师们普遍认为活动开展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不少学生已会面对自己问题主动和老师坦诚交流,对于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学生也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学校各管理部门沟通。

如“营养早餐”专题小组主动提出要到儿童医疗中心采访相关的医生。

“我们的校服”专题小组主动到各班调查同学们喜欢怎样的款式、颜色的校服,以便设计出符合同学们要求的校服。

“从身边做好事”专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