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857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docx

《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docx

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一级学科学科。

4、观察法可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

5、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6、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

7、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

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8、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刺激——反应”及其关系。

9、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

10、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地调控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3、问卷法:

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

三、选择

1、(D)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

A、1818B、1870C、1896D、1879

2、弗洛伊德认为,(C)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深层。

A、意识B、行为C、潜意识D、人格

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A)”及其关系。

A、刺激—反应B、反应—刺激C、行为—心理D、心理—行为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C)规律的科学。

A、动物行为B、社会C、心理活动D、自然

5、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心理学确定为(B)学科。

A、二级B、一级C、三级D、基本

6、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B)系统。

A、程序B、信息加工C、黑箱D、白箱

7、人本主义理论取向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A)的需要。

A、自我实现B、理想C、行为D、心理

8、(C)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

9、(A)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

10、(B)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

四、简答

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1)描述

(2)解释(3)预测(4)控制(5)提升

2、简述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3、心理学的学习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作用。

4、为什么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论著之中。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五、问答

1、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理论观点

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学派的传统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把人的本性和价值看作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并从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出发,对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许多实际的意义的研究。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对我们有启发。

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

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取向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2、请结合心理学发展回答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既古老又年轻.德国著名心理学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1909)说过: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也就是说,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所谓古老,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诞生之前,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即关于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是希腊文psyche和logos两词演变合成而来。

Psyche意指“灵魂”,logos意指“知识”或“论述”等,合在一起就指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

心理学起源于人对自身认识的需要,古希腊特耳斐神庙就有一句神谕:

人,认识你自己!

司芬克斯之谜与俄底蒲斯等希腊神话都涉及对人性的认识。

中国也是世界公认的心理学发源地之一。

在中国先秦时代,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各学派著名思想家都讨论过天人关系、人兽关系、身心关系、人性的本质和发展以及知行关系等,提出过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思想。

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479)提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及因材施教等诸多观点,已经蕴含现代心理学中的兴趣、记忆和个性差异等问题。

战国时期的荀况(公元前313-238)关于“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之说,阐明了先有身体而后有心理、心理依附于身体的身心观。

所谓年轻,是指心理学从其母体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二)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各种主要理论取向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和局限,它们都只从某一个层次和侧面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有益探索,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的心理。

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长期寓于西方哲学中,亦称之为哲学心理学,它是科学心理产生的肥沃土壤。

哲学心理学主要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辩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和思想。

一方面是,在哲学母体内的心理学胚胎已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

(三)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理论的应用和普及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育竞技、人员选拔到广告营销、产品设计、司法邢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与心理学相关的一些专业和职业也纷纷产生。

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少,包含了人类体验的所有方面,总的目标就是理解人类的行为。

这些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至少有4位科学家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卓著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特别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恩曼(DanielKahneman,1934—),他的工作及影响,充分反映了现代心理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与贡献。

第二章心理实质

一、填空

1、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王清任细心观察了婴儿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无疑,这是在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

3、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P.Broca,1824~1880)发现“言语运动中枢”。

4、1871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威尔尼克(C.Wernicke,1848~1905)发现“言语听觉中枢”。

5、人脑是人体整个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位于脑的顶部的大脑,更是心理的高级神经中枢。

6、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额叶区域的功能集中用于高级的心理过程,如思维、智慧活动。

7、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8、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9、客观现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0、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二、名词解释

1、反射:

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

2、心理: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三、选择

1、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是使伤者不能从事的职业是(A)

A音乐家B演员C建筑师D画家

2、根据J.LeDoux的研究表明,脑的哪个区是情绪过程的重要区?

(B)

A海马区B杏仁核C丘脑D扣带回

3、(D)是心理的物质载体。

A人B心C身体D脑

4、(A)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A客观现实B微观世界C宏观世界D宇宙

四、简答

1、简答大脑的主要机能。

大脑的主要机能就是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有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把各种刺激、信息由神经传入大脑,经过皮层的加工整理,做出决策,然后发出信息,控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而各器官和各系统活动的状况又通过信息环路反馈报告给大脑,并接受大脑的评价和修正,以更精确地调节人的活动。

2、什么是大脑皮层,其功能是什么?

大脑表面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皮层。

皮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沟回,它由150亿个脑细胞分六层组成,按不同的密度,大小和类型相互交错在一起,并同由脑细胞延伸出来的无数神经纤维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十分可观的“通讯网络”。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等等,但额叶区域的功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这是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的绝大部分不承担具体的感觉和运动的功能,因而可以集中用于高级的心理过程,如思维、智慧活动。

五、问答题

1、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个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不断在人脑中形成各种映象之后,又会留下痕迹,痕迹的不断积累,则构成人们绚丽多彩的主观世界。

第三,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人和周围世界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是社会的积极活动者,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人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是在人积极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

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感觉、知觉和思维活动;意识到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和行为,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可以经常有目的地、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第三章认知过程

一、填空题

1、同样白色的物体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显得比在黑色背景上稍暗一些,这是同时对比,吃了糖之后吃桔子,桔子显得酸,这是继时对比。

2、知觉得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根据遗忘这一规律,防止遗忘最基本的方法是及时复习。

4、记忆必须经历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几个彼此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的两大基本特征是间接的、概括的。

6、作文要写的生动感人就需要运用创造想象;学生读文艺作品需要运用再造想象。

7、按性质和内容不同,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按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思维分成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按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同,把思维分成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8、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0、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监督和调节功能。

二、名词解释

1、认知:

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是同一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的认知即再认。

2、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也称为“思维的知觉”。

3、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4、思维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创造想象:

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三、选择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B、适应C、后象D、感受性

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确定的含意,这种知觉特征叫做C。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整体性

3、下列哪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C?

A、死记硬背B、仔细而缓慢地阅读

C、进行过度学习D、集中学习

4、在抽象思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B。

A、形象B、语言C、动作D、图形

5、从其它类似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为B。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势

6、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意忘较少,而中间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C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D、超限抑制

7、探求“一题多解”的思维过程,属于B。

A、聚合思维B、发散思

C、分析思维D、具体化

8、吴承恩构思“猪八戒”的形象是D。

A、表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9、注意是一种C。

A、独立的心理过程B、个体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D、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10、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四、简答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察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2、遗忘的规律有哪些?

(1)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2)有兴趣的、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据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不易遗忘。

(3)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次之,言语材料遗忘比较快,无意义材料遗忘最快。

(4)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保持良好。

(5)材料的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

3、简要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知识经验、问题情景、定势、原型启发、功能固着、迁移

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强度;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变动;刺激物的对比等。

(2)主体状态:

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等。

五、问答题

1、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

(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

(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5)鼓励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六、案例分析题

1、有一个心理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记住下面表格中的数字,有的学生很快记住,而且保持牢固;有些学生却记得很慢,而且很快忘却,究其原因何在?

――――――――――――――――――――――――――――――――――

293336404347

581215192226

――――――――――――――――――――――――――――――――――

记得慢,忘得快得学生,采用的是机械识记的方法,他们只依据材料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先后次序进行反复强记。

而记得快的学生,却采用了一定的方法进行意义识记。

2、有位小学教师,在上课时准备了两张卡片:

一张上写有5﹢4=□,另一张上是5﹢□=9,分别交给两组学生,结果,接到5﹢4=□的学生,很快算出答案;接到后一张的学生愣了好一会儿,有的才结结巴巴地回答。

原因何在?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定势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事物的诸多条件和环境不变,定势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而条件如果有较大的变化,定势会防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小学生在多次练习中习惯了几加几等于多少的算式。

而面对条件,情境变化的算式一下难以适应,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有个学生上课时在做小动作。

老师发现后可用三种方法加以制止:

(1)喊他的名字,提醒注意;

(2)叫他站起来,以示警告;(3)走到学生桌边,轻轻敲几下,示意他停止小动作。

你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为什么?

第三中方式较好。

因为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解决,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问题处理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章智力与创造力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

2、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3、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类型、水平、表现早晚的差异。

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5、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超常、中常、低常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6、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人类思维最高体现是创造力。

7、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8、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元认知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10、智商是智力年龄、实际年龄的商数,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中等。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智力是偏重于认识方面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要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2、创造力: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智力测量的工具,它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的一种方法。

4、元认知:

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维尔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

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个体思维的能力。

5、非智力因素:

指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过程,但却影响智力活动效果的心理因素。

三、选择题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B提出的。

A、推孟B、斯皮尔曼C、瑟斯顿D、卡特尔

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C提出的。

A、斯皮尔曼B、阜南C、吉尔福特D、斯腾伯格

3、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B提出的。

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阜南D、推孟

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思维能力D、创造力

5、研究发现:

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

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A方面的差异。

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

6、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A测验。

A、团体B、个别C、文字D、操作

7、C最早使用了智商的概念。

A、比纳B、西蒙C、推孟D、韦克斯勒

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

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B

A、创造能力B、抽象思维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

10、在总人群中,智力呈A状态分布。

A、正态B、偏态C、正偏态D、负偏态

四、简答题

1、简述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

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

2、简述多元智力理论。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体思维的能力。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元认知知识。

(2)元认知体验。

(3)元认知监控。

3、人类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关于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心理学家曾提出许多假设。

布卢姆1964年根据对1000名被试跟踪研究提出了智力发展假说,他认为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那么,5岁之前就可以达到50%,5-8岁又增长30%,剩余的20%是在8-17岁获得的。

在布卢姆之后的其他研究也证实了人类智力发展存在非匀速增长的现象,呈负加速增长的趋势。

4、创造力有哪些特征?

体现出新颖性和独特性,亦即首创性构成了创造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特征。

从这一层意义来说,创造即创新,创造能力亦即创新能力。

五、问答题

1、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充分认识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要把知识传授与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强弱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动机源于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需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创造水平的高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性格的独立性、意志的坚毅性和情感的和谐性;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造方法(5)通过教学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智力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1)心理特征:

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创造性;感知敏锐,观察力良好;注意集中,记忆力强;进取心强,勤奋有坚持性等。

(2)原因:

良好的遗传素质为他们优异才能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可能性。

良好的环境刺激,正确的教育,尤其是合理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智力潜力得以充分发掘、良好素质得以成为优异才智的客观原因。

儿童本身强烈的求知欲、专心致志、顽强毅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则是超常儿童取得超常发展得主观原因。

六、案例分析题

1、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然早慧,最终却只能“泯然众人矣。

”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良好得能力是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合金。

先天遗传素质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种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是提供了某种发展的可能性,但不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方仲永五岁指物作诗立九、名扬一方,只是早慧的表现,说明他智力超常,遗传素质较好。

但是由于它的父亲目光短浅、利欲熏心,“不使学”因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没有同步跟上,结果泯然育众人”诚不足怪。

天才出自勤奋,这就其实我们对待天才更应加倍教育和开发,才能促使其成长。

2、列宁指出:

“我们不需要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