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808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docx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

2019年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清单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

  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840—1842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元(单位不是两)

  6.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

  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1787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洋务运动的背景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不是鸦片战争后)。

  19.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

  2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是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21.戊戌变法(注意字)的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2.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

  23.戊戌变法的内容里,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24.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25.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但是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26.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8.中共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29.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0.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3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3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件的背景:

在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33.1937年,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年,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4.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5.中共七大:

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雅尔塔会议:

促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6.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7.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38.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黄金时代”。

  39.魏源在鸦片战争(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写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洋务运动践行了魏源的思想。

  40.严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思想,译著《天演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戊戌变法。

  41.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

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

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4.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将领、领导因素

  ③士兵浴血奋战

  ④人民群众支持

  45.解放战争时期,与河南有关的历史:

32.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淮海战役

  4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五四运动

  国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英国宪章运动

  48.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49.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

  50.《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

  二、中国现代史

  5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52.现代史的四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5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5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5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5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5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59.历史上三次剧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

  6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61.抗美援朝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是黄继光,没有邱少云;

  抗美援朝中出现的英雄有:

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毛岸英。

  62.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33.63.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6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65.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的关系:

一五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为前线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土改的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创造。

  66.为石油开采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李四光。

  67.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人的精神品质:

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6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69.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70.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71.党的历史上重要的会议的内容:

  中共一大:

标志着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遵义会议:

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八大:

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72.两条道路及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道路: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中国建设道路: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73.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本质区别:

社会制度不同。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4.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75.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76.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指导思想: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77.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78.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建交是在1979年。

  79.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0.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8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82.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83.1970年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发生在文革时期(1966-1976年)、神舟系列成功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3、世界古代、近代史

  84.世界古代史:

  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大体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85.大河文明(又称东方文明、古代亚非文明):

指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地理特征:

位于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利于灌溉,利于农业发展。

  海洋文明(又称西方文明):

源于古代希腊。

以商业为主。

  86.古代两种文明交往的方式:

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罗马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波战争等。

  和平交往:

玄奘西游、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等。

  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87.怎样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A.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

  B.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88.古希腊的文明成果: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荷马史诗》、《俄狄甫斯王》;

  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水车。

  89.古代宗教建筑:

  佛教影响的建筑或雕塑:

少林寺、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

  伊斯兰教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

  基督教建筑风格:

巴黎圣母院

  90.了解历史的途径:

  第一种:

文物、遗址、实物资料、博物馆、实地调查、图书馆等(可信度高)

  第二种:

史书、神话传说、影像资料、口述历史等。

2019年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

王权。

  两种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

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

  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

  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

  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

  封建****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思想(近代中国)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

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领土主权破坏:

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

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1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

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

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

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

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

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

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

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