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792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4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镇卫生院改扩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附件及附图:

1、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委托湖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改扩建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事证第142108700104号);

3、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

42164067-1);

4、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

42164067142108711C2201);

5、中共滋松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全市卫生系统二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际控制数的通知》(松编办[2010]24号);

6、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的《土地使用权证》及宗地图(地号:

松国用(2008)第0588号);

7、滋松市规划局规划预审意见;

8、滋松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改扩建业务用房及院内综合环境整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松环函[2011]96号;

9、滋松市财政局《关于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改扩建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承诺函》(松财函[2012]171号);

10、项目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滋松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卫生院改扩建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

滋松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卫生院

1.1.3项目主管部门:

滋松市卫生局

1.1.4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1.1.5项目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湖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

黄海银

1.1.7编制单位资质:

丙级

证书编号:

1.1.8编制报告及研究工作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研究工作的依据;

2、《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年20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5、《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

6、《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7、《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建设暂行标准》;

8、《滋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9、滋松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卫生院委托湖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新建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0、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有关资料

1.1.9研究工作范围

该可研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工程建设方案,环境保护、节能、消防、劳动保护与安全防护,项目进度计划与组织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及评价。

1.1.10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中枢,建好乡镇卫生院,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

项目单位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涴市镇属农业大乡镇之一,担负全镇及周边8多万人的疾病诊治、血吸虫病和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入,农民健康需求水平不断提高,而该院原有的业务用房面积及就医环境已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因院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全;住院部因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住院病人需求;院内环保、供水、供电设施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急需解决;因此,该院改扩建业务用房,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改善院内环境及供水供电条件,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已成为项目单位的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滋松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卫生院

1.2.2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为改扩建业务用房1327平方米,其中,改建综合业务楼1003平方米,扩建业务用房324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改造和院内绿化等。

一、改建现有的综合业务楼1003平方米;

二、扩建业务用房324平方米;

三、配套设施建设

1、新建污水处理站(含污水处理设备),50平方米;

2、给排水工程(含水增容);

3、供电工程(含电力增容);

4、绿化工程(平方米)。

1.2.3主要建设条件

滋松市距三峡国际机场80公里,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荆州港60公里,焦柳铁路纵贯南北,长江黄金水道逶迤东西,沪渝高速、沪渝高铁、二广高速擦肩而过,江南高速正抓紧修建,荆松宜一级公路已经开工。

滋松火车站为国家三级火车站,可直达北京、广州、湛江、柳州等21个大中城市。

滋松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电力、通讯、城市供水等基础条件完善。

卸甲坪土家族乡位于滋松市西南部,集镇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离滋松市中心56公里,交通便利。

1.2.4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改扩建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60.2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19.66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26万元,建设其它费用6.92万元,基本预备费7.63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为:

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60.21万元。

1.2.5项目实施进度

该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2012年9月开始前期工作,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4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1.2.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工程建设主要经济指标详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卫生院总占地

13988

 

 

21

 

2

卫生院服务人口

万人

8

 

3

卫生院事业编制

65

 

4

床位

37

 

5

建设规模

1430

 

5.1

新建公共卫生部

160

 

5.1.2

改建公共卫生部

140

5.1.3

改建住院楼

1130

6

总投资

万元

160.21

 

6.1

建设投资

万元

 

 

土建工程费

万元

119.66

 

 

设置购置及安装费

万元

26

 

 

建设其他费

万元

6.92

 

 

基本预备费

万元

7.63

 

6.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

 

6.3

流动资金

万元

0

 

7

资金来源

 

7.1

中央预算内资金

万元

100

62.4%

7.2

项目单位自筹

万元

60.21

37.6%

8

建设工期

8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单位简介

涴市镇卫生院始建于50年代初,地处滋松市东北部、长江之滨南岸,位于涴市镇中心地段,与荆州、公安、枝江等市县乡镇接壤,辖区服务人口5.8万人,是一家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卫生管理于一体的一级甲等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属国有公益性质、非营利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院占地面积13,987.56㎡(21亩),建筑面积9,412.67㎡,其中业务用房4,380.07㎡。

现有病房20间,开放床位37张。

卫生院现有职工108人,其中在编职工53人,退休职工37人,临时工18人。

院内设有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治疗室、观察室、口腔科、肛肠科、中医内科、碎石科、理疗室、B超室、放射科、化验室、手术室、药库药房、公共卫生部及其他辅助科室等。

业务开展广泛,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做出初步诊断和进行抢救、并组织转诊;对一般常见病、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能开展下腹部手术、部分常见病理产科处理和常见五官科病的诊治;能开展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验;能开展X线胸透、拍片、胃肠造影和心电、超声检查。

年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年门诊人次逾6万人,年住院人数1500人。

卫生院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B超机、全自动心电图机、500毫安X光机、麻醉呼吸机、多功能参数监护仪、肛肠综合治疗仪、牙科综合治疗台、体外振波碎石机、多功能电动手术床、LEEP环切电刀等一批价值达208万元的高精先进医疗设备。

固定资产达到706万元。

卫生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涴市镇范围内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下辖16个村卫生室和1个社区门诊,实施了乡村卫生组织服务一体化管理,各村卫生室由卫生院统一领导,真正形成了以卫生院为枢纽的镇、村卫生医疗网络,并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三医院和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双向转诊关系。

通过HIS管理系统和健康档案软件,镇村两级全面实现了信息联网与共享,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计算机统一管理。

2.2项目建设背景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坚持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向广大农民提供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等卫生服务,对农民防病治病、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以来,乡镇卫生院存在着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内部机制不活、管理不当、卫生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近几年,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作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的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国家投资的重点支持,一部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了改扩建,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有力的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自身发展能力也得到加强。

尽管如此,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还没有享受国家的政策投入,项目仍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业务用房缺乏,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滞后,院内环境差等问题,仍成为乡镇卫生院发展瓶颈,影响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指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还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支持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

继续加强在岗人员培训,重点实施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

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巡回医疗,推动服务重心下沉,服务内容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

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深入,农村病人就医流向趋于合理稳定。

农民对就近、价廉、费用补偿高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农村卫生院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项目单位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承担着全镇5.8万人的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治工作,近年来住院诊疗人次每年递增15%,该院原有业务用房逐渐不能适应业务量的增长。

该院受业务用房面积限制,公共卫生部部分功能无法正常开展。

涴市镇属农业乡镇,该镇卫生院担负全镇及周边8余万人的疾病诊治,血吸虫病和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该院公共卫生部业务用房面积不足,住院病房年久失修,布局不合理,污水垃圾处理不达标,水电基础设施老化,医疗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改扩建公共卫生部,改建住院部,改善配套设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已成该院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患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当务之急。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

由于是公立非营利医院,院方无力承担基本建设资金,无力大范围改善就医环境,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院内就医条件及环境非常不满。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逐步深入,现有公共卫生业务用房和住院部以及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医疗服务需要,改扩建业务用房、改善配套设施和院内环境已是刻不容缓。

本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病人的就医条件,改善医院硬件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

2.3.2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村卫生室业务管理及技术指导等职能。

该项目建设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项目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基层就医环境,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要。

2.3.3改善医疗环境,实现农村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该院现有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项目建成后,基本可以达到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可直接推动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可稳步持续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项目也是满足公共卫生和疾控工作要求的需要。

2.3.4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

随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当地广大患者需要有农村卫生院有一个医疗水平较强、卫生条件较好的门诊、住院医疗条件,以方便病人得到及时、就近、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项目单位改扩建公共卫生部,改建住院楼,改善配套设施,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更好地促进地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建设规模

3.1滋松市概况

滋松地处湖北省西南部。

东连荆州,西接宜昌,北枕长江,南与湖南澧县接壤。

因民风淳朴、物产富饶,素有“金滋松”之雅称。

全市国土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53万亩,地形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86.34万人,现辖14个镇、2个乡、35个居民委员会、238个自然村和1个省管开发区。

1996年撤县建市,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8亿元,可比增长15.1%;财政收入8.80亿元,增长2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6亿元,增长2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44亿元,增长41.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63亿元,增长43.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1.99亿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3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7671元,增长18.6%。

滋松自然禀赋独特。

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煤、石油、盐、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煤矸石、矿泉水、富钾卤水、地热等32种,尤以盐资源储量丰富。

其中,八宝镇苏家垸矿段岩盐储量42亿吨,涴市镇富钾卤水富含钾、锂、铷、溴、碘、钠、钙等多种珍稀矿产资源,可以满足发展千亿元级精细化工产业的要求,并拥有巨大的地热潜能。

另外,我市以洈水风景区为主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滋松农业特色鲜明。

滋松市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基地。

年出栏生猪120万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湖北省生猪生产大市。

我市是国家优质水果基地、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全市林地面积1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7.6%。

滋松工业基础扎实。

滋松市是全省老工业基地之一。

现有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飞利浦汽车照明湖北有限公司、湖北三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北望春花纺织有限公司等162家规模企业,已初步形成白酒酿造、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光源、新型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

“白云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我国白酒第五香—浓酱兼香型国家标准制定者。

滋松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汽车灯泡生产基地。

以三盟化工型煤机械、菱角牌矿山机械、金箭水暖件等为代表的滋松机械冶金工业在全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近几年,滋松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市、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县市、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湖北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平安县市、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全省环保专项治理先进集体、畜牧水产工作先进县市、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绿化模范市、食品安全示范市等称号。

滋松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见下表3-1

滋松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表3-1

 

 

 

 

 

序号

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备注

1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2177

2177

2235

 

2

年末总人口

万人

84.70

84.70

85.18

 

2.1

乡村人口

万人

58.00

58.00

58.33

 

2.2

城镇人口

万人

26.70

26.70

26.85

 

3

年末总户数

万户

28.16

28.39

28.74

 

4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0.55

96.01

126.78

 

4.1

第一产业

亿元

22.11

24.43

29.16

 

4.2

第二产业

亿元

24.69

33.94

54.52

 

 

#工业

亿元

19.67

27.69

38.27

 

4.3

第三产业

亿元

33.75

37.64

43.11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元

51.25

71.69

96.44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2.07

59.89

92.63

 

6

财政总收入

亿元

5.85

7.49

8.80

 

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2.67

2.94

4.56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0.70

55.31

61.99

 

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0700

11824

13243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441

6470

7671

 

11

出口总额

万美元

3394

2743

2903

 

3.2滋松市涴市镇概况

涴市镇位于滋松市东北部、长江之滨南岸,与荆州区弥市镇、枝江市百里洲镇和滋松市老城、八宝、沙道观镇毗邻。

全镇国土面积148平方公里,所辖17个行政村、一个社区,总人口5.8万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

涴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黄金水道长江穿流而过,上接宜昌,下连荆州,荆松宜一级公路、南河大桥至涴米路省道横贯东西,水陆兼备。

在国家、省长江经济开发带战略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涴市,江汉腹地,物产富饶。

工业以“富钾卤水、石油天然气、无纺布卫生用品、棉杆制浆纸业、船舶制造与加工业、棉纺织品”等为支柱;农业以“粮、棉、油”为主导,且有“生猪、蔬菜、水产”三大特色产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

涴市,社会事业方兴未艾。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镇两区”彰显镇城新貌,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蓬勃发展,便民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日趋完善,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涴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新一届镇党委、镇政府紧扣科学发展主旋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五个基本”活动,建立健全全村(社区)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和政府执行力。

5.8万涴市人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豪迈的气概、昂扬的斗志,努力建设一个资源新镇、滨江重镇、工业强镇,为荆州、滋松跨越发展壮腰强椎。

3.3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

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综合性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培训等。

项目单位是滋松市一般卫生院,其建设应符合滋松市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滋松市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具体原则如下:

1、功能完善。

乡镇卫生院服务机构应在建设和设备配置上满足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服务功能的需要。

2、规模适度。

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影响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

3、经济适用。

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要因地制宜,符合经济发展状况,兼顾未来发展趋势,做到经济合理。

3.4建设规模

3.4.1设计依据

乡镇卫生院床位规模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影响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

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规范》,乡镇卫生院建设规模标准见下表3-2、3-3。

滋松市涴市镇卫生院按有关标准,每千服务人口宜设置0.8~1.2张床位。

项目建设地滋松市涴市镇辖区人口5.8万人,宜设床位46~70张。

按50㎡/床计算,该院总建筑面积最大可确定在3500平方米,即医院业务用房面积总建设规模控制在3500平方米以内。

乡镇卫生院千人口床位、人员指标

表3-2

乡镇居民平均经济水平

每千人口床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