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759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docx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标准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掌握岩石圈的概念和物质循环,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2掌握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形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形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岩石圈

(一)概念: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组成:

1化学元素组成:

(由多到少)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2矿物组成:

石英、方解石、云母、长石

3岩石组成:

(1)岩浆岩

成因:

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块状构造

喷出作用

岩浆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气孔构造

矿产资源:

内生矿床(金、钨、铜、金刚石、铅锌矿、雄黄、汞)

(2)沉积岩(常含化石)

成因:

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遭受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其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外力作用

裸露岩石沉积岩(砾岩、沙岩、页岩、石灰岩)层理构造

矿产资源:

外生矿床(煤、石油、油页岩)

(3)变质岩

成因: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

岩石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片理构造;变余构造

矿产资源:

变质矿床(赤铁矿)

(三)物质循环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破碎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二、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位移→绵长的断裂带

水平运动(主)

弯曲变形→巨大的褶皱山脉

上升运动→隆起→陆地、山脉

垂直运动(辅)

下降运动→凹陷→海洋、盆地

喷出作用→喷出岩→玄武岩

②岩浆活动岩浆岩

侵入作用→侵入岩→花岗岩

地震活动:

世界三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大洋中脊火山地震带、地中海(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变质作用——地壳深处→变质岩

高压

页岩板岩

高温

石灰岩大理岩

3对地形的影响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资料:

板块构造学说

张裂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

背离运动(张裂)

发育成为海洋:

红海

褶皱山系和海沟:

科迪勒拉山系和海沟

相对运动(碰撞)岛弧和海沟:

东亚岛弧和海沟

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系

资料:

板块运动与我国地形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

北列:

贺兰山

南列:

横断山脉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

天山→阴山→燕山

中列:

昆仑→秦岭→大别山

南列:

南岭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东亚岛弧)

中列:

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武夷山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势能。

2表现形式

①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和收缩,很容易崩解破碎。

岩石中水的融冻、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也都对岩石起到风化破坏作用。

②侵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冲蚀作用(流水)、拔蚀作用(冰川)

③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

流水的搬运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浮运→颗粒直径小的

分选作用

底运→颗粒直径大的

冰川的搬运作用

无分选作用

重力的搬运作用

④沉(堆)积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物理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作用

重力沉积分异规律:

颗粒直径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在近处(底部)

颗粒直径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在远处(上部)

砾石→沙→粉沙→粘土

砾岩→沙岩→粉沙岩→粘土岩

化学沉积作用

氧化物(例如:

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的胶体)

铁的硅酸盐(例如:

绿泥石)

碳酸盐(石灰岩CaCO3、白云岩CaMg(CO3)等)

硫酸盐(石膏CaSO4)

卤化物(NaCl、KCl、MgCl2)

化学沉积分异规律

生物沉积作用:

珊瑚礁、硅藻土、煤

⑤固结成岩作用

碎屑岩:

砂岩、砾岩、页岩

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沉积岩化学岩:

石灰岩

生物岩:

煤、油页岩

3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外力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风力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

沙丘,沙垄,

黄土高原的形成

流水作用

瀑布、河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蚀陡崖、海蚀洞

冲积平原

山麓冲积扇

中游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冰川作用

U形谷、角峰、冰斗、峡湾、羊背石

冰蘑菇、冰碛丘陵

练习一

写出相关的地质作用

 

练习二

读上图,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

甲______,乙丙。

(2)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_____和_____;

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

其能量来源来自于地球的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地貌都属于_________地貌类型。

(3)甲地形一般分布在。

该地形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扇顶_______,扇缘_____。

乙地形一般分布在_________,丙地形多分布在我国气候地区。

其迎风坡以_________作用为主,其背风坡以_________作用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