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748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docx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精选

食药监局工作总结

20××年,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习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总抓手,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促规范,谋创新提效能,全力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巩固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的局面。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一是全面摸清监管底数。

在全市首次开展了食品药品信息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自身建设情况和监管相对人情况,以及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情况。

全市近13万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录入监管数据系统,并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落实分解监管责任。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

出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20××-2017)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全市146名基层监管所负责人进行轮训,全年培训监管人员1200余人次。

组织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县(市)区局15名监管人员赴美国参加医疗器械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培训。

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52名学员参加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组织全系统982名执法人员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在线考试,逐步加大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三是提升执法能力。

联合市发改、财政部门出台《××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方案》,用3年的时间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围绕执法装备、办公业务用房、检验检测体系、信息化建设、审评认证、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全系统的监管执法能力。

(二)全力以赴层层推进,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一是积极启动实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筹备召开全市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五位副市长为副组长、19个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创城工作责任书。

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在各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到30‰,将创城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创建工作高起点启动。

二是明确工作标准。

制定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考评细则及技术规范》,将国家、省试行标准细化到634条,实行1000分制考核,将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落实到各级各部门。

对我局承担的创建任务,细化到各有关责任处室,明确完成时限要求,落实创建责任,构建起“城乡同创、全域覆盖”的创建格局,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稳步推进。

三是加大推进力度。

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台账管理和周报表、月调度、季督查工作机制。

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创城推进会议,9月22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创城工作。

全年对各县(市)区创城工作开展了4次督查,每次督查均进行打分排名,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委托山东财经大学对各县(市)区创城工作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

四是加强档案管理和氛围营造。

制定印发了《××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档案管理规范》,提出“全”、“严”、“准”、“齐”四项要求,制定“档案用品统一、整理标准统一、操作方法统一、排序编目统一、档案质量统一”的“五统一”档案管理规范,将市有关部门和局20××年创城档案进行了汇集、梳理和分类,共建档6大类、33卷、67大项、74子项。

制定并印发《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宣传工作方案》,推出15项宣传举措。

开设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官网,维护创城工作信息329条。

在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开通食安××频道,邀请中国医药报等16家媒体组成联合采访团对我市创城工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在××日报、××广播电视台开辟创城宣传专栏,定期刊播创城工作及公益广告。

(三)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新《食品安全法》。

以市食安委名义制发《关于做好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学习培训。

组织全系统监管人员开展全员法律培训。

通过全面的学习培训和广泛的社会宣传,为新《食品安全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

二是推进阳光行政。

作为全市唯一的责任清单模板编制单位,认真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定我局7大类125项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列部门主要职责8项,追责情形29条,部门职责边界19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14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

两项清单均在市政府、市编办及市局网站公布,为依法行政和履职尽责设定边界。

三是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

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规范完善材料受理、审评认证、审批发证“三分离”的工作机制,理顺办理程序,建立实行首席代表负责制等工作制度,提高审批效率。

完成各项行政审批、备案、转报事项共计12978件,完成57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35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是提高执法效能。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共收到以我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7起、行政诉讼3起,6起作出了维持的复议决定。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经市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后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

制定出台《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章丘市、平阴县、历城区3个县级局作为试点单位,全面启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在国家总局的抽查、省局案卷评查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持续努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法治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四)深化治理整顿,突出问题逐步解决。

一是深化食品领域治理整顿。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按照“点片面相结合,全面整改提升”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创卫食品安全工作。

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食品摊贩、小餐饮等“四小”行业的集中整治行动,实现了监管的全覆盖。

市食安办牵头制定《20××年全市“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组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围绕农药使用、水产品、肉制品、流通环节食品、阿胶类保健食品等开展10类专项整治,集中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开展药品领域专项治理。

开展了中药、胶囊剂、高风险药品、药包材专项整治,立案查处7家企业26批次不合格产品,责令停产3家,处罚10万多元。

部署开展全市中药制剂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不按药品标准规定处方量投料生产中药的违法违规行为。

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和药品经营使用环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劣中药饮片和药品行为,共抽验中药饮片458批次,对57批次不合格药品进行了处罚。

实施医疗器械专项整治20××行动,在全市组织开展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美瞳)、避孕套、体外诊断试剂、定制式义齿、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验式经营行为等专项整治,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3810家,给予警告55家、责令限期改正430家。

组织开展了美容美发经营使用单位化妆品专项检查,加强化妆品质量管理。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

探索建立系统联动、周边联动、部门联动和城乡联动的立体查案机制,与淄博市局发起成立“省会城市群食品药品稽查联动协作区”,建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稽查联动协作机制,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体系,严惩重处违法犯罪。

全年共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979起,是去年的3倍;罚没款1998.37万元,是去年的3倍;移交司法机关46件,是去年的9倍,有力震慑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五)强化技术支撑,努力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食品药品数字监管工程基本建成并应用,新版食品药品监管协同办公平台开发成功,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项目通过立项,完成移动执法试点工作,全市移动执法数据初具规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

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我市全部在产品种和全部药品零售企业100%实现电子监管。

二是大力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顺利完成搬迁,新实验楼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检验参数21695个,比2014年增加6022个。

市级食品检验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并组织实施,建成后实验室面积将达到4000平方米,在全省组织的首次市级食品检验能力评估中居全省前列。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明显,“三县一市两区”均按要求成立了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平均实验室面积达到640平方米,设备价值1299万元。

三是强化监督抽检与评价监测。

全年安排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经费5000多万元,在食品领域,全市完成食品抽检31743份,达到4.5份/千人。

药品抽验计划1920批次,实际完成2709批。

共完成95批次医疗器械产品的抽验,其中发现13批次产品抽验不合格,均已立案查处。

对××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种进行了全品种覆盖抽验,共完成检验135批,对出具报告的不合格产品均依法进行处理。

上报各类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8048例,其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665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557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310例,药物滥用调查表503例,报告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开展了肉制品中的硼砂和巴氏杀菌乳中的抗生素等指标的风险监测。

四是加强执法装备建设。

出台《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设施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制度规范化、责任网格化、监管信息化”的监管所“五化”建设标准,明确了监管所建设的基本目标。

出台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装备配备基本标准,推行执法装备现代化和标准化。

全年用于基层食品药品工作机构执法装备和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达4000多万元。

通过努力,市级执法装备基本达标,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其监管所执法装备明显改善。

(六)强化工作创新,科学监管稳步推进。

一是实施制度创新。

出台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报告制度,通过登记、生产报告两种模式,全市1700余家小作坊规范工作成效初显。

在章丘市开展了小作坊专业村综合整治试点,实行执行标准、星级量化、规章制度、门牌编号、产品二维码追溯“五统一”管理。

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在全市12个批发市场试点“一票通”制度,加强日常检测和信息公开等自律措施,提高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水平。

实行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事前报告制度,一年多来,由会销带来的投诉举报下降40%以上。

在全省率先建立“体验方式经营医疗器械安全公示制度”,规范以体验方式销售医疗器械行为。

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定期自查制度,落实企业首负责任。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

探索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全面开启“飞行检查”新常态,深化“专家+检查员”的检查方式,检查食品生产企业71家,行政处罚5家;督查学校食堂220家,对每个学校的检查情况予以量化打分,并将存在问题和得分向社会进行公示;检查药品生产企业40家,收回GMP证书3家;开展三次药品经营领域飞行检查,检查50家企业,撤销药品GSP证书10家,收回药品GSP证书15家。

开展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对78家企业进行飞行检查,责令37家企业限期整改,责令1家企业停产整改,立案查处6家企业。

开展飞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

推动在全市58家大型商场超市安装使用168台食品安全查询机,设立食品安全服务站,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圆满完成我局承担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是防控安全风险。

出台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监管指导意见,对全市600余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全部按照产品的风险,确定了风险等级。

深化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寻找笑脸就餐”行动,在对1000多家小饭桌等校外托管场所实行“星级评定、等级公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校外托管场所的概念,细化了登记管理的条件、内容和程序,统一了全市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实现托管场所、学校门口、食药监管网站全方位公示。

对全部2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

实施医疗器械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分级分类情况,实行差异化监管。

探索食品安全舆情监测新机制,不断提高监测效率,监测负面舆情227篇,处理并回应舆情69件,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舆情事件。

强化食品风险监测隐患处置,及时发布警示信息。

出台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约谈办法,对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实行“双约谈”制度,约谈生产经营主体和监管部门负责人13人次,增强发现安全隐患和处置安全问题的主动性。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报告8起,30人以上事件报告3起,均按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规程第一时间督导辖区监管部门进行了妥善处置,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七)推进社会共治,食品药品共治共管格局进一步健全。

一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出台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规定,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EM)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全市38家企业通过“ISO22000”或“HACCP”认证,其中20××年新认证的企业14家,增幅58%。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动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

建立实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制度。

加大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力度,对食品抽检、飞行检查、执法办案等信息全部通过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进行公开。

实施药品联合24家媒体发起建立了“食品安全诚信联盟”,11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发出了《保障食品安全承诺倡议书》,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氛围。

二是全面落实监管责任。

充分发挥食安办的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对各县(市)区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考核。

修订完成《××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功举行了××市三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配合省局完成山东省二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出台《关于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的指导意见》,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

三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指导全市2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食安山东”示范企业评审。

推进全市在产药品生产线100%通过新版GMP认证,全市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全部通过新版GSP认证。

开展“食安山东”品牌创建活动,创建“食安山东”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20个、食品销售示范单位519个、餐饮服务示范街11条、示范单位513个。

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市90家企业入保,保费74.8万元,赔付限额1.5亿元。

四是推动群防群控。

举办山东省暨××市食品药品科技周活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安全用药月活动。

启动“食安泉城问计于民”食品安全民意调查活动,征集各界意见建议近万条,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指导食品流通协会、××中药发展协会工作开展,倡导成立××市药品流通协会,发挥协会的监督教育功能。

主动召开新闻通报会,积极参加政务访谈、电视问政等活动,认真接听市民服务热线、新闻热线等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举办了第三届“食药安全杯”中小学生漫画比赛,开展食药安全知识竞赛,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120多场次,全年食品药品安全法规及科普知识传播直接受众10万人次以上。

在《××日报》刊发专版33期,特刊1期,市级以上媒体新闻报道857篇,组织媒体采访报道112次,回应媒体关注问题216次。

××食品药品安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线并高效运行,每天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监管动态、警示信息等内容,订阅量和影响力持续增加。

成立了由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食品安全专家库,组建了260人的社会监督员队伍。

继续开展便民购药服务热线(66666111)咨询服务工作,接受市民用药常识以及药品真假鉴别等方面问题的咨询,做好与12345市长热线联动,共接听各类热线42526例。

发挥“12331”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共收到各类公众诉求19750件,是去年的2倍,根据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立案421件,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八)加强队伍建设,转作风提效能成效显现。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

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坚持每月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以中心组为龙头带动全员学习,继续实行周五学习日制度。

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学习制度化、活动常态化、建设规范化。

二是加强队伍管理。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四看一听”干部选任方法,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完成58名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并抽查核实5人。

严格执行招聘选调规定,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招考7人,从基层选调7人。

市局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在干部使用中注重廉政表现的考核管理。

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召开“食品药品监管—胆识智慧和方法”解放思想大讨论,谋划监管事业新发展。

积极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治理庸懒散奢整治为官不为”主题活动,重点整治机关党员干部作风中存在的10个方面突出问题,组织梳理上报我局6项年度拟办实事,并全部完成。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做好“第一书记”和贫困企业、特困村的帮扶工作。

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禁止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违反廉政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作风得到提高,我局连续六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九)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党委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局党委坚持党风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及时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

成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局党委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

主要负责同志与分管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与分管处室(直属单位)之间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体干部签订《廉洁勤政承诺书》。

对两个直属单位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巡查,提出问题,督促整改。

三是强化廉政教育。

将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纳入“在线学习”系统,开辟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两个专栏。

通过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

四是做好廉洁勤政表率。

局党委主要负责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带头参加警示教育,自觉抵制“七个有之”问题,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亲自研究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

在民主评议座谈会、问题整改通报会上主动接受巡访团成员询问,及时向特邀监督员、社会监督员和新闻媒体通报问题整改情况,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面临的形势和启示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处于问题“多发期”和监管“薄弱期”两碰头的特殊时期,监管任务重与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

一是监管任务重。

××是省会城市,食品和医药产业体量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和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比高,但是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食品产业“低、小、散、乱、差”的问题仍较突出。

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业态的生产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市场自净能力差,新的不安全隐患在增多,监管任务重,监管压力大。

二是能力不够强。

食品药品监管起步晚、底子薄,协调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执法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基层监管所建设还不规范不到位,网底织的不密不牢,队伍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四小”监管、网络营销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破题。

“十三五”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重要机遇期,食品药品安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国家公共安全和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来部署,为我们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要牢牢把握面临的难得机遇,深入把握规律,不断破解难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食品药品监管来说,面对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消除制约监管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回应党委政府和社会群众的期盼,必须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努力通过创新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

二是必须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食品药品监管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食品药品监管权威,必须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监管工作。

三是必须实施最严监管。

食品药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面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提高日常监管效能,抓好源头预防,深化治理整顿,强化抽检监测,健全追溯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

四是必须依靠科技支撑。

食品药品监管本质上是风险管理,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保障。

针对违法违规行为隐蔽性、技术性越来越高的形势,以及风险隐患易发多发的现状,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改善技术装备,加快信息化步伐,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监管手段,实现科学监管、效能监管,解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

五是必须推进社会共治。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监管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治。

必须强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改变单一政府部门包打天下、管不了管不好的格局。

三、20××年总体工作思路

20××年,根据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将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重要任务,坚持“四个导向”,落实“四有两责”,努力建设“食安××”,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

一是以责任为导向,细化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监管事权划分,加强日常监管,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监管体制。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风险管理,深化治理整顿,强化稽查办案,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强化政府责任、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监管创新、推进社会共治,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四是以效能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和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基层监管所“五化”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