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61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docx

六语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2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导学案

单元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从中受到启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2、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表达效果;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1课最后一自然段。

4、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14个,会写生字24个。

要求掌握“读读写写”词语19个,“词语采集”16个。

能够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

5、了解分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6、围绕“生活与科学”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实例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礼貌。

7、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文章不少于300字。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主题,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

这五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大自然中奇妙有趣的知识,有的展现了人类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

本单元“语文百花园五”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温故知新”有“词语辨析”“认识分号”“拓展与交流”和“阅读平台”四个小栏目。

在“词语辨析”中,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练习,能够辨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填空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认识分号”练习中有两项内容,一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分号的作用;二是通过给句子加标点,学会运用分号。

“拓展与交流”采用交流阅读笔记的方式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认识和收获,重在交流对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以及从中感悟到的道理。

“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扩大阅读量,激发热爱生活中的科学的热情,并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生活与科学”,训练的目的是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在交流互动中,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习作”要求以“(某物品)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习作讨论平台”从习作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提示。

基础知识练习重点:

1.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表达效果;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1课最后一自然段。

4.能辨析和正确使用反义词,了解分号的作用并正确运用。

(语文百花园五)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感知单元主题,概括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单元主题:

科学与发现

二、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1、自读单元提示。

2、小组交流读后收获。

3、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4、师小结,进一步明确本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

三、检测课文预习效果

1、组内逐篇读课文(每生选精读课文一篇),阅读评价。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生评定)

3、谈感受:

哪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刻?

说说你的理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本单元生字词预习情况检测以及资料展示。

学习过程: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情况

1、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会认字会写字形近字多音字

2、挑写词语:

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同时进行。

师生评定,同桌互改,自我纠错。

二、资料展示:

(一)展示内容

1、特色句子展示: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及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2、课文链接:

(1)有关琥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2)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

(3)自然之道的有关谚语。

(二)展示方法

1、小组内展示。

2、班内交流。

3、自我完善。

三、总结

 

21奇异的琥珀

(研讨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学习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学习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时间:

2—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

——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

板书:

与众不同令人惊异、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

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二、读课文,小组内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思路

按琥珀的“形成——发现——样子、价值”把课文分为三段。

五、批注感悟

1、课文是怎样描写奇异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写得怎么样?

2、品味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精妙。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描写得很有意思?

再次默读第一部分,画出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第7自然段:

两只小虫被包裹那一瞬间的情景,感受巧合,体会哪几个词用得好?

为什么?

(2)第8自然段:

感悟拟人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①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再现当时的情景。

(3)这个故事生动有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边想象一边美美地读一读。

3、一万多年前的事我们不可能知道,作者也并未亲眼见过,那么这个故事作者是依据什么,怎么写出来的?

4、你认为作者的推测、想象合理吗?

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12自然段),找个例子说一说。

六、写作赏析

作者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恰当使用了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例如:

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

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是一篇说明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

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

学生交流后归纳:

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现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通过初读课文,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

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2、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松脂球化石

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4、指名讲:

听的时候在书上做一些标记。

(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

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

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

约莫一万年

自然环境:

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

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

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6、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7、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

——还要有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

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

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

听后谈感受。

——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8、“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

——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9、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0、松脂球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

淹埋时间漫长:

又是几千年

(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它的发现是一种巧合吗?

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

指读地18自然段:

能够从哪感受到?

——“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

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知道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4、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

看到想象推测

四、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22*表里的生物

(研讨教案)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学习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小的时候,你一定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吧?

你们那时对这些事物产生过那些不解之谜,做出过怎样的猜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看一看:

父亲的怀表在“我”的眼里是怎样的呢?

二、概括课文内容: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1)、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思考、朗读;

(2)、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中相应位置做出旁批;

(3)、感情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想想:

你认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a、在书中相应位置做出批注;

b、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交流分享。

四、写法赏析:

1、《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

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

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五、拓展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23、自然之道

(研讨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掌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学习重点:

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时间:

2—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规律:

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一直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自然界规律的呢?

快速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思路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四、批注感悟

1、“我”和同伴们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感情的变化。

(2)自学后同桌进行交流。

2、重点语句批注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快明白: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五、写法赏析

通过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六、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向导,假如你是随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龟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一位读者,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呢?

请你以其中的一种身份,从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吧。

七、课外搜集

搜集有关自然规律的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体会作者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一)是啊,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我们”的内心也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产生着变化。

在事情发生的前前后后,“我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从这种变化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呢?

需要我们很好地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指名读——

自学提示:

1、“我”和同伴们的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读读这些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感情的变化。

3、自学后同桌进行交流。

(二)默读自学:

(三)全班交流。

1、读出相应的段落,从整体说感情变化线,并板书:

紧张焦急极为震惊自责懊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1)指名读课文,引导:

他把“我们”和向导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了吗?

再引导:

你们想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什么呢?

怎么读才能读出来呢?

自由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

‘你得想想办法啊!

’”

指名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

‘你得想想办法啊!

’”

师接读: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

(2)你们听出我们俩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了吗?

(与我们的紧张、焦急相比,向导是那样的平静,甚至是冷淡。

)(板书:

若无其事)

是呀,心情和想法不同,说话的语气、语调就不一样。

出示文字: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大家再读向导的话——你们说向导这时心里想什么呢?

理解:

(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揣摩)

“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认为这事很平常。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里指嘲鹰就是以幼龟等小动物为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3)假如我就是那位向导,你们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伴,大家愿意和我一起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你们看到眼前的一幕,很紧张,其中一位焦急地对我说:

——“你得想想办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没想到我的这句话招来了你们的一片呼喊。

你们都向我喊什么了?

指名说——

“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哀求)

“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劝告)

“向导,你怎么这么无情啊!

”(指责)

“你必须把它送到大海去!

快点!

嘲鹰就要把它叼走了!

”(命令)……

从这一片呼喊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他们那颗善良的心!

(4)但是当时大家只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的内容:

联系第2自然段:

小龟轻、体型弱小,嘲鸫庞大,小龟会被嘲鸫吃掉;小龟的目的是离巢去大海,如果被伤害,目的就达不到了。

不知道的内容:

向导的话的含义,所以不理解向导:

不懂得自然界的规律。

3、向导在大家这一阵阵急切的呼喊声中,出于无奈,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板书:

极不情愿)

后来大家理解他了吗?

看到什么就理解了?

小声读5——8自然段

●理解了。

因为看到了令人极为震惊的场面。

指名读第5自然段中的第1、2句话和第6自然段。

(抓住“成群成群”、“鱼贯而出”“无遮无拦”等词进行理解)

●看到这场面,“我们”终于明白了——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段话的内容和前面哪段话内容紧密相连?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

生1: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2: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

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明白之后我们终于理解向导了——

向导的表现并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了解自然规律的一种坦然与自信。

明白之后我们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读第7自然段。

(简单谈理解)

回过头来再读第4、7自然段:

同桌分工合作朗读——一人读向导的表现,一人读大家的表现。

(感受“我们”的变化)

4、谈出最大的收获:

(1)惨剧的发生,仅仅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仅仅让“我们”理解了向导的所作所为吗?

指读第8自然段。

(2)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之后,一切似乎都寂然静止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不平静的,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啊。

那么此时此刻大家在想些什么呢?

(自责;反思;忏悔……)

(4)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

出示文字:

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他在为什么而悲叹?

(板书:

悲叹)(为人们的无知,为因人们的无知而受到伤害的小海龟)

(5)事情到这儿就结束了。

课文通过这件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齐读第9自然段。

是呀,这像名言警句一样的话语,有什么可琢磨的吗?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阅读的相关资料谈。

①自然界的万物,优胜劣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求得平衡:

食肉鸟要吃小龟这样的小动物,才能生存;而太平洋绿龟为了生存繁衍,大量产卵,也不会灭绝。

②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不能认为可以主宰动物的命运。

③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④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就为所欲为,那样就会伤害动物,造成一些动物的毁灭。

⑤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

…………

三、拓展练笔:

1、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们在作者讲述的这件事中得到了启迪,也悟出了道理,对“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假如你是向导,假如你是随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龟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一位读者,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说点什么呢?

请你以其中的一种身份,从一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吧。

2、交流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人类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

它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与深刻。

让我们更好地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研讨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懂得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会“觑、黠、抿”3个会认字和“凯、觑、黠、抿、轿、惕”6个会写字,掌握“面面相觑、狡黠、抿嘴、小轿车、警惕”等词语。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学习难点:

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老师的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

看到课文题目,你们肯定会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概括内容

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用人+事的方法)

三、理清思路:

按“怀特森老师给我们上课的经过”和“怀特森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影响”给课文分为两部分。

四、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的第一节科学课上,他是怎么做的?

“我”和同学们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书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和同桌说一说,并在小组内交流)

2、你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你喜欢他吗?

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五、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预习,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

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

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1、假如你就是怀特森先生班中的一员,他的哪些做法让你觉得“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让你们大家那么气恼?

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来回答——“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

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学习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开始老师的表现让我们都喜欢上了他,即使都得了零分也没对老师产生怀疑,可一切都是老师编造的,感觉老师是在捉弄我们。

2、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对大家进行解释的?

从他的言谈话语中你懂得了什么?

出示文字,指读:

“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

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听了老师的一席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

3、经历了怀特森先生不同寻常的科学课,不仅对老师的认识加深了,情感变化了,还带给了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