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43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docx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

4、正确使用词语

第一节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解读考纲,把握方向

所谓正确使用,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使用范围、语义轻重、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都要与语句表达的意思、感情等协调一致。

从命题的实际来看,一般将本考点分解为实词、熟语、虚词几个分考点,每年都有对这一考点进行考查,可见这一考点是考查的重点。

从近年的试题看,这一考点只要求考生能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意会”词语的意思,并从使用的角度对备选词语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要求考生准确无误地记住某个实词的词典意义。

一、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和前提。

【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亲临”和“莅临”都有“来到”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达”,如“亲临现场”亲临指导“亲临抗洪前线”等;而“莅临”是个敬词,多用于贵宾,如“敬请莅临指导”。

“莅临”强调行为者身份、地位的尊贵,常用于己方对对方的欢迎,而不用于第三方对事情的转述或报道;“亲临”强调行为者对事情的重视,可用于第三方对事情的转述或报道。

①句强调孙穗芳女士对“孙中山研究”的重视,而且“报载”一词表明该句是对事情的报道,所以①句选用“亲临”恰当。

 “计划”的意思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的意思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规划”和“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②句中施行的对象是“城市建设布局”,表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计划;语境中的“在2008年前将……”,又表明这个计划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

所以②句选用“规划”恰当。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这个例子表明:

只有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有可能正确使用词语。

二、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近年考查正确使用实词,只涉及到近义词的选用问题。

要想正确选用近义词,必须能够分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的分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看词义所指的范围。

例如“财产”通常指具体的物质财富,不包括知识和精神财富;“财富”既可指物质财富,又可指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其范围比前者大。

2.看词语适用的对象。

例如“驱除”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物,“祛除”适用于抽象的迷信或疾病;“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时的用语,属于敬词,不能说成“我一定鼎力相助”。

3.看词义的轻重程度。

例如“嗜好”表示的喜欢程度比“爱好”重;“损坏”表示的破坏损失的程度比“毁坏”轻。

4.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爱护”是褒义词,要用在肯定赞扬的方面;“庇护”是贬义词,要用在否定批判的方面;“保护一是中性词,在不需要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时可以使用。

5.看词语的语体色彩。

按语体色彩分类,词语大致可分为书面语、口语、文学语体、科技语体。

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表现出不同的语体风格。

在使用词语时,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选用恰当的词语。

例如,同学到你家,你向同学介绍说:

“这是我爸爸。

”使用口语词“爸爸”很得体,显得亲切随和;如果你说:

“这是我父亲。

”使用书面语“父亲”显得过于庄重严肃,不太适合当时的语言环境。

6.看词语的搭配习惯。

例如“发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语搭配,“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

为了便于说明,上面分条介绍了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在实际运用时,往往要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试题经常给出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供考生选用。

考生可以使用“析异法”来区分它们的细微差别。

例如“学历”和“学力”,其中都有“学”,可以不比较辨析,而只需比较辨析“历”和“力”。

“历”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习过,是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然后根据具体语境来选用一个恰当的词语。

如果是下面的语境:

“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需持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或者具有大学本科同等××”,就该选用“学力”了。

三、解题步骤和方法

词语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

分辨在一定的语境中究竟宜于用怎样的实词,首先要凭借语感,把某个词放到上下文里读一读,看看顺当不顺当。

如果没什么不妥的感觉,就可以考虑选用了;如果很别扭,就得换个词再试试。

这就是凭借语感进行分辨。

但每个人的语感都常有局限性,所以仅靠语感并不保险,还要对词语和语境是否协调作些分析。

这种分析一要看词句能否通顺,二要看意思的表达上能否取得最佳效果。

例如: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能指文学艺术作品达到的水平。

②句中提到的“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都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关,所以只能用“品位”。

“赞扬”既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而“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

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张旭的草书和颜真卿的楷书都是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作者均已辞世,我们只能“称赞”而无法“表扬”,所以③句用“赞扬”就不如用“赞叹”贴切。

②句③句中这两个词语的确定就是依据词句能否通顺的标准。

“聚集”指人或事物会合,凑在一起。

“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从语法的角度说,这两个词语不管哪一个用在①句中,句子都是通顺的。

再仔细体味,“云集”表明的人数比“聚集”多,且有强调来自四面八方的意思。

一次采访有上百名记者,应该说是多的,并且这些记者肯定是来自四面八方,在这里作者也想强调记者多且来自四面八方,所以,用“云集”比用“聚集”更好些。

①句词语的选定过程表明,选用词语不仅要考虑逻辑意义上的正确,还要考虑表达效果的尽善尽美。

   考生在答题时能作出类似这样的理性分析当然很好,不过,绝大多数考生因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而只能凭“语感”作出选择。

语感很重要。

当考生实在不能从道理上对词语作出选择时,就凭语感来选择吧。

考生要敢于相信自己的语感,特别是看过题目之后的最初感觉。

顺便说一下,良好语感的培养要依靠长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

 名题赏析,为您引路

【例1】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解析】①句,“爆发”、“暴发”都是动词,都可表示突然发生。

“爆发”着重指猛然破裂或进出,一般由于内部的矛盾斗争变化引起剧变,犹如炸弹爆炸;爆发的对象是重大的或较大的事情,或是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革命”、“起义”、“运动”、“经济危机”、“游行示威”、“笑声”、“欢呼声”、“愤怒”之类的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使用范围很广。

“暴发”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用于人时,常与非份地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和事连用。

本句中“山洪”是与水有关的具体自然物,且“山洪”是由雨水大而集中这个外部条件促成的,因此,①句该用“暴发”。

②句,“抚养”、“赡养”都是动词,都有供给财物,满足生活需要的意思。

“抚养”侧重指保护并教育,“抚养”的人是长辈,被“抚养”的人是晚辈。

“赡养”侧重于供给生活费用,没有“教养”这层意思,“赡养”的人是晚辈,被“赡养”的人是长辈。

②句是说成年子女有供给父母生活费用的义务,该用“赡养”。

③句,“盈利”指获得利润,“营利”指谋求利润。

发布商业广告的目的是“谋求利润”,是否能谋到利润,不一定;而“获得利润”是指已得到利润,这是结果,不是目的。

因此,⑨该用“营利”。

本题正确答案是B。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          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

   A.起用    体味 侧目   B.起用   体验 刮目

   C.启用    体味 刮目   D.启用   体验 侧目

【解析】①句“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或指提拔使用,它涉及的对象是“人”。

①句中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都是“物”,而不是“人”,故不能用“起用”。

“启用”指开始使用,它涉及的对象大多是“物”,据此可知①句该用“启用”。

②句“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指亲身经历;“体验”的对象常是生活、现实等。

“体味”指仔细体会;“体味”的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人生苦乐等。

②句中有“人生的酸甜苦辣”,据此可知该用“体味”。

③句“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

根据句意,该用“刮目”。

本题正确答案是C。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B.终生 辨认 品评

  【解析】①句,“终生”和“终身”都可指一生,但“终生”多就事业而言,“终身”多就切身的事来说。

“教育”涉及自身, ①句该用“终身”。

②句,“辨别”侧重于区别,“辨认”侧重于认出、认定。

②句涉及能否认出分别已二十多年的同桌的问题,该用“辨认”。

③句,“品评”重在评定高下,“品尝”重在仔细辨别味道”。

③句是说仔细辨别绿茶的好味道,该用“品尝”。

本题正确答案是A。

   

第二节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梳理知识,传授技巧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

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

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

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

  ①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②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

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如果把“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

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2.不明轻重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如:

   ①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②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①句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②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

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3.不看对象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②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①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故使用错误。

②句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该词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不能使用于别人,故该词用错了。

   4.不分范围

   ①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微不至。

   ②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①句中“无微不至”只用来形容人,而不能形容“小说的构思”。

②句中的“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一群坏人,不用于一大批坏人,范围小。

该句可用“朋比为奸”,它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5.褒贬不当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②少数同学那次上物理课的恶作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①句中“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

②句中“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于“恶作剧”不合适。

   6.功能混乱

   每个熟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对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遗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

   ①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②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①句中。

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熟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名词性熟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②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

   7.谦敬错位

   有些熟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

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如:

   ①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筚生辉。

   ②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蓬荜生辉”,“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

这个熟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已。

①句却把它用在“您”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别人。

②句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8.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

如:

   ①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②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②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9.词意重复

   熟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熟语和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

如:

   ①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②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①句中“难言之隐”就是指难以说出来的苦衷,这样就与旬中的“苦衷”重复了,应将句中的“苦衷”去掉。

②句中“忍俊不禁”本身就指忍不住地笑了,与该句中的“笑了”重复。

   三、使用熟语时应注意的几点

   为了准确使用熟语,我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熟语的来源,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

   熟语来源于四个方面,从神话、寓言中来,从历史故事中来,从诗文中来,从口头俗语中来,有着独特的意义,不能根据我们现在的字面理解,轻易使用。

   2.了解熟语的结构,准确把握其含义。

   例如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其结构类型主要有:

并列式,如“披坚执锐”文过饰非”;承接式,如“先斩后奏”“见异思迁”;因果式,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主谓式,如“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式,如“顾全大局”蓬荜生辉”;动补式,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连动式,如“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兼语式,如“请君入瓮”“引狼人室”;偏正式,如“衣冠禽兽”后起之秀”等。

善于分析熟语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词义。

如“文过饰非”是并列结构,“过”与“非”意思相同,可推知“文”与“饰”意义也应相同,当“掩饰”讲。

当然,并列结构也有意思相反、相对的,如“言简意赅”中的“简”与“赅”。

   3.抓住熟语的关键词来理解。

如“不刊之论”的“刊”字是“删除、修改”的意思,懂得了这一点就不会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了。

又如“尾大不掉”的“掉”是“摆动”的意思,就不会误解为“尾巴大了就不会遗失”了。

   4.要弄清熟语的比喻义。

   望文生义往往产生错误理解。

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为怀”?

都不是,而是表示有管辖权的人包庇坏人,彼此勾结干坏事。

又如“亡羊补牢”,并非真指羊跑了之后修羊圈,而是比喻出了差错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5.辨明色彩。

   有些熟语明显地带有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运用时也要注意。

下列熟语都是褒义的:

颠扑不破、脍炙人口、洁身自好等;以下熟语是贬义词:

抱残守缺、盛气凌人、色厉内荏等。

“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仅一字之差,“无微不至”用于褒义,“无所不至”用于贬义。

如“这些中小学生都在唐山大地震时丧失了父母,学校的老师们对待他们有如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种族主义者对于黑人采取十分反动的政策,压迫剥削直至贩卖屠杀,无所不至”。

   6.辨清易混熟语。

   区别易混熟语,可把“近义”的或“外形”相近的熟语相比较,体味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近义熟语,应从分析词素人手辨析熟语的意义和使用的正误。

在分析词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近义成语之间的微殊。

如“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两个熟语都有没有时间应付的意思,但“应接不暇”重在“应接”,而“目不暇接”重在“目”。

如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②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①句语境是“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是让你欣赏、用眼睛看的,但“各种”太多了,你眼睛看也看不过来,那么这句该用“目不暇接”,不是要你“应接”。

②句的语境是“汽车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车太快,你对扑面而来的奇峰异岭如何应接得过来?

等你“应接”这个,而车又驰过去了,哪里有暇应接别的峰岭?

所以本句应选“应接不暇”。

名题赏析,为您引路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1.【答案】A(“洛阳纸贵”:

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

“不容分说”:

分说指辩白,解说。

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

出自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

“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面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相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2.【答案】B【解析】“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