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6211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1)时间很短;

(2)意识清晰;

(3)容量有限;

(4)操作性强;

(5)易受干扰

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5、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活动课程的特点包括: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6、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有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困难,发扬优点

7、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其功能如下:

(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学生任务的完成;

(4)影响学生时的情绪状态

8、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9、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10、简述美育对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1)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

(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能体验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11、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最近发展区理论

12、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1)准确的师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14、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要全面,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设计教法是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

其次,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堂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15、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1)躯体性压力源;

(2)心理性压力源;

(3)社会性压力源;

(4)文化性压力源

16、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具体措施有:

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

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做到:

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7、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提供额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智力活动的具体内容必然是一定的知识;

其次,智力发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学习知识是一种能动的认知过程,不能消极被动的强迫接受,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再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必须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18、一个国家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9、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20、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由于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不同,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2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2、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通可以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正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2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同情心,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接纳与尊重学生,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25、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7、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地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教育机智等

29、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30、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连接起来,巩固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3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32、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3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4、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35、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教师威信是指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主要有: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36、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37、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38、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记忆;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9、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0、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4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这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这要求教育要分阶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上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要求教育要扬长避短;

(5)个人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4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时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43、简述皮亚杰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认为从11岁到16岁时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出现逻辑思维,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主要特点是:

(1)能够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44、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2)环境: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5、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内容

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内容: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46、简述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注意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意注意进一步得到深化并达到成人水平,具体来说,有如下表现: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47、简述德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的主要内容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首先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中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其次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8、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1)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2)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存在于具体、情景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50、简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时期的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情感活动广泛且丰富多彩,具体表现为一下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

51、简述中学德育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原则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疏导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

5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情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3、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应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4、简述教师针对四中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1)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讲明道理,然后要耐心说服,尤其注意态度上不能的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而造成矛盾激化,教师应和蔼的教育他们于是要沉着,做事要持之以恒,要学会自制,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富于理性的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的意识;

(2)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严格要求,使之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标并努力落实的习惯,要教育他们保持稳定的兴趣,发扬他们热情奔放,机敏留给你或的长处,要求他们做事要专心致志和敢于面对困难。

(3)对黏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者应理智、热心和耐心,在吧学习和活动的任务交代给他们时,要讲清具体要求,要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新问题,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灵活机敏的完成任务,要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固执己见等不良品质的形成,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善于思考的有事,鼓励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见解,老师、同科学都要多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绝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职责他们,要在他们能够接受的场合和范围内,鼓励其参加活动,使其在交往与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消除胆怯和害羞的心理,防止其疑虑、孤独等消极品质的发展。

55、简述德育过程中知行统一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6、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和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

57、简述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的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58、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自我空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有意识地唯恐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59、简述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表现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这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形成;

(4)认识的引导性: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认识的简捷性:

学生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实践,避免探索的弯路,能够尽快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简捷的。

6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就是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在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

(4)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联系或有组织地时间,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1、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由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方法有: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方法有: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注重学生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生成;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

发散思考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62、简述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