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97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精品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两条线索:

1、明线:

从核研究、航天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五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暗线:

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这两条线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决策,是科技成就取得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

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

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出时间:

2018年11月日---日总第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

计算机

生物技术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要领域

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

1956年

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重点

1963年

部署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人造卫星的研制;

1986年

“863计划”及以后的“星火计划”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决策:

发展________,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背景及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成就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

加强了国防力量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

〖课中练〗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

C打破美苏核垄断D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载人航天技术

A.决策: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B.成就:

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18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2018年10月12日,“神州”6号飞船载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成功

2018年“神州”7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C.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

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

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

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2018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1)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2)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

2018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那你们知道袁这三个字值多少钱呢?

580万。

1999年,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该公司股票1999年12月份上市,已发行A股5550万股。

而隆平高科这个品牌,价值1018.9亿元。

而袁这三个字值580万。

这就体现我门这个时代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

有知识,就有可能把知识转化为经济。

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探究】出示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

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

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材料2:

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

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

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

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材料3: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思考: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饥饿和粮食问题)

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背景: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开始: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成就: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4)地位: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5)意义: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探究】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阶段

时间

 背景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文革

 1、国际环境恶劣:

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两弹一星”

 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

 国内: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能技术

1964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美国、苏联等国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1964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84——1994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效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航天技术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

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2018年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杨利伟也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为俩世界性饥饿问题。

20世纪末

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计划中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计算机

1983年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993年

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

一、本课测评: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案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二、学习延伸: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思路引领:

核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紧张和不安,同时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核武器曾经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也可以利用核技术为人类服务,造福社会;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和对核科学的一贯立场。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3、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分以下几步进行:

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思考: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

为什么?

3、思考:

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为什么?

(衰弱;制度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列强侵略)

4、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5、教师总结以上问题,归纳成下列图示。

并由此引入新课。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1956年

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重点

1963年

部署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人造卫星的研制;

1986年

“863计划”及以后的“星火计划”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要领域

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归纳。

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含义

“两弹一星”具体是指: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探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活跃课堂。

材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问题: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参答:

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3、成果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

加强了国防力量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

1992年

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018年

“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探究】计算机投影下列四幅图片。

图片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

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4—秦山核电站。

思考:

你从上述四幅图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思路: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以下问题:

A核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国防、经济);

B正确地看待核科学的发展;

C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过程与方法】本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阅读教材后,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探究】出示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1:

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兀鹰。

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

材料2:

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次被报道。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

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

为了安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

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材料3: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思考:

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饥饿和粮食问题)

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2、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3、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本课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

同时强调指出: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习题精练】

1、“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⑥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③④⑥B①②⑥C②④⑤D②④⑥

2、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这是因为: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