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847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言语理解与表达.docx

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型分析

http:

//www.chinagwy.org2011-11-30来源:

国家公务员网

  2012年国考刚刚落下帷幕,总结今年的考题,发现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不管是题量设置上,还是题型的配置上,都基本上延续了近五年来国考的的命题思路与模式。

总题量仍为40题;题型设置上主要涵盖了逻辑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三大题型。

  第一,逻辑填空,在题量上仍占50%的比重,为20道题。

考查重点依然为常见实词和成语的应用,其中20道题中15道题涉及到成语。

因此,对常见成语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逻辑填空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语句表达,通过语句衔接题和语句排序题的形式考查,总题量为4道,语句衔接题和语句排序题各2道,语句衔接题强调对横线前后逻辑关系的考察,向来是考试难点,而语句排序题,题量上由2011年的3道将为2道,难度上较去年也有所下降,能较为容易地通过选项设置进行排除。

  第三,片段阅读,体现了“全面考察能力”的方向,许多小题型再现江湖。

今年片段阅读中的主打题型依然是:

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和细节判断题,但是主旨概括题的比重有所下降,2011年为7道题,今年将为5道题,意图推断题依然保持7道题的势头,细节判断题保持2-3题的趋势。

剩下的题目,均为一些多年未考的小众题型,如:

词语理解题1道、态度观点题1道,而且难度不大,这一点与2011年有所不同,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在重点复习主流题型之外,一些小众的题型也应该尽量掌握,而且得分较为容易。

  第四,总体上,文字量再次加大,许多考生结束后,有“言语题怎么也做不完”的感觉。

文字量大,且位置是位于整个试卷的第二部分,一方面压迫考生必须加快做题速度,另一方面,致使很多考生产生焦躁、厌烦情绪,这对考生正常发挥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平时要特别重视速度训练,速度就是王道,速度是永恒的标准

2013国考备考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段落接续题

http:

//www.chinagwy.org2012-10-11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中小】

  言语理解段落接续题是比较“坑爹”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思故我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接下来作者要写啥这真是个费脑筋也是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然而,细细想来却大有来头,你不要去“中国化”就行,或者你能体会到古人摸着胡须眯着双眼摇着脑壳意味深长玄而又玄的讲“这个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你就懂了。

如果你非要说这当然是有逻辑地,有写作思路地,有意图,有想法地等等,也行,只要你知道出题人他是怎么想的。

我的观点是:

你可以不知道作者要写啥,但你要断定他不可能写啥,题也能做出来。

  首先,有没有必要。

  例。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的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法国,他要报考巴黎音乐学院。

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还是未被录取。

  作者接下来可能介绍的是()。

  A。

考试的详情B。

未被录取的原因

  C。

巴黎音乐学院的历史D。

考试后的遭遇

  解析:

在该题中根据文意我们大概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要写一励志小故事,这个挪威男子如何排除万能最终“修成正果”的。

那么,A、C选项明显没有必要写,B选项所说的原因文段已经暗示了,是该男子水平不够而非背后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故选D。

  其次,有没有兴趣。

  例。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

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A.与珍珠鸟的相处B。

  珍珠鸟的来历

  C.珍珠鸟怕人的原因D.有关珍珠鸟的传说和诗文

  解析:

文段所给的信息很简单就是得了一只鸟,“我”很喜欢。

有很多学员会选C项,其实只需要大家想想就知道了,C项所述我们根本不感兴趣,鸟怕人天经地义,有啥奇怪的。

D选项也一样,“我”对鸟感兴趣,对“传说”和“诗文”不感兴趣。

B选项没必要,答案文段已经告诉我们了——朋友送的。

故选A。

  最后,有没有疑问。

  4.(2011年政法干警河南)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

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观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

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B.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C.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D.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解析:

据文段电视人“夜不能寐”,我们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原因在于‘变’字),二是怎么办(适应受众)。

根据这两个答案很容易得出C选项为正确选项。

国家公务员行测事件排序题型的四大解答方法

http:

//www.chinagwy.org2012-09-05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中小】

  事件排序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的一种传统题型,也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事件排序是指将给定的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的一类题目。

解答事件排序题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www.chinagwy.org/)总结考生可参考以下四种方法:

  一、直接排序法

  所谓直接排序法,就是不看选项,只看题目的五个事件进行直接排列顺序,排完之后再去查看选项,看哪一项符合所排的顺序,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直接排序法就是挖掘事件之间的逻辑顺序,是最为原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为事件排序的核心问题是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这种逻辑顺序可能是顺承关系(按时间或事情脉络发展)、因果关系、充分关系、必要关系等。

但在一个事件中往往会包含多种关系,专家建议考生在进行直接排列时应该多方考虑。

  例题1:

  

(1)面临合同续签

(2)商户集体停业

  (3)摊位租金上涨(4)恢复营业

  (5)进行协商

  A.1—3—2—4—5B.2—5—4—1—3

  C.1—3—2—5—4D.2—1—5—3—4

  解析:

此题答案为C。

题干描述的是合同续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事件。

按照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因为在合同续签的时候出现摊位租金上涨的问题,所以商户集体停业,然后进行协商,最后恢复营业。

查看选项,C项符合我们直接排列的顺序。

  二、代入排序法

  代入排序法恰好是与直接排序法相反的一个过程,直接排序是不看选项直接对事件进行排列,代入法则是依照选项的顺序依次查看题干的五个事件,最为合理的即为正确的顺序。

  代入法费时较多,主要针对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理清楚头绪的事件。

建议考生在用时要分清楚条件。

 例题2:

  

(1)成为优秀的记者

(2)意外受伤

  (3)准备参加全国比赛(4)恢复信心

  (5)从小刻苦训练

  A.4—2—1—5—3B.5—3—2—4—1

  C.5—1—3—2—4D.5—1—2—4—3

  解析:

此题答案为B。

将选项顺序代入后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B项中,因为从小刻苦训练,所以能参加全国比赛,训练中意外受伤,通过努力恢复信心,最终成为优秀记者是较为合理的顺序。

同时,比较其他选项可看出,(5)和

(1)分别应是事件的始末,因此答案是B。

  三、排除法排序

  排除法针对的是这样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描述的时间往往有很明显的时间顺序或者是因果关系,一个动作或者是事件的发生必须在另一个动作或者是事件之前或者之后,这样通过排除明显有错误的选项,就可以很快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题3:

  

(1)科技突破,举国振奋

(2)不辞艰辛,学成归国

  (3)志存高远,出国求学(4)高层重视,委以重任

  (5)夜以继日,全心奉献

  A.4—2—5—3—1B.3—2—4—5—1

  C.2—3—5—4—1D.2—3—1—4—5

  解析:

此题答案为B。

观察知,应先出国再学成归国,即(3)在前,

(2)在后,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选B。

  排除法是事件排序题目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很多时候不是经过一次排除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的,往往要在不同的事件之中进行相互排除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4:

  

(1)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

(2)发现硝石具有强烈的助燃作用

  (3)火药被传到国外(4)火药被应用于庆典

  (5)中国人发明火药

  A.5—1—3—4—2B.1—3—5—4—2

  C.2—5—4—3—1D.2—1—5—4—3

  解析:

此题答案为C。

观察题干知

(2)为起始点,排除A、B。

(1)明显不能紧接在

(2)之后,排除D。

故答案选C。

  四、首尾排序法

  首尾排序法针对的是这样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描述的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非常确定,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很快的达到目的。

专家发现,能够应用首尾排序法的题目往往具备这样的特点,即查看选项,每个选项的首尾事件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类型的题目里,首尾法是最能快速准确得出答案的方法。

但在运用时应该注意,当确定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后,一定要将得出的选项进行验证,以免一时疏忽出现错误。

  例题5:

  

(1)山区贫困

(2)引入外资

  

(2)新官上任(4)考察情况

  (5)改变风貌

  A.5—1—3—2—4B.5—3—2—4—1

  C.3—2—5—4—1D.1—3—4—2—5

  解析:

此题答案为D。

观察题干可知本题所讲为新官上任后引入外资,带领山区改变风貌的事。

(5)改变风貌明显应在最后,故答案选D。

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选项分析至关重要

http:

//www.chinagwy.org2012-10-08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中小】

  一个完整的片段阅读题由三个部分组成:

原文、提问和四个选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www.chinagwy.org/)提醒大部分考生的做题惯性是将心思放在阅读原文,很少关注四个选项,因此,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文章读懂了,但是答案就是选错了或者能够轻易地排除两个选项,但剩下两项总是拿不定。

实际上,精细分析选项不仅对答案的优化选择,而且对于辨别题型以及读懂文章都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一,精细分析选项对理解文章具有提示作用

  目前言语模块出题有一个趋势,就是文字量越来越大,阅读原文显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考生对理解文章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实换个角度看,四个选项的设置就是围绕文章展开的,而且选项较原文简短、易懂、概括性强,读懂四个选项为理解原文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角度,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精细分析选项有助于理解与把握题型

  1、有助于对于区分与理解主旨概括题与意图判断题

  就目前的公考来说,片段阅读的主打题型是:

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二者从考察的本质上其实是有所差异的,主旨概括题侧重于集中和概括的思维,而意图判断题侧重考察发散性思维,因此,有学员做意图判断题时只选择发散性的选项而一味排除与文章含义相同的字面选项,也因此选错答案。

其实通过对2010年后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意图判断题答案的设置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几乎一半的答案是合理发散的,而另一半是同义替换的(甚至更多)。

这就告诉大家,意图判断题答案的选择呈现多样化,不一定发散性的选项是答案,也不一定字面含义的选项是错误的,关键在于选项如何设置。

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例题1】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大熊猫的处境日益艰难。

这句话意在说明()

  A.应该保护狗熊

  B.大熊猫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

  C.应该保护大熊猫

  【解析】文章强调的重点依然是:

生存状况恶劣,发散之后应为:

保护,这时仔细观察三个选项:

AC都是经过发散的选项,但文章论述的主体是大熊猫不是狗熊,A错误,进一步比较BC,B项是文章的同义替换,C是发散性选项而且也是围绕主体大熊猫展开,因意图题本质上考察发散性思维,因此,C比A项更好。

  【例题2】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大熊猫的处境日益艰难。

这句话意在说明()

  A.应该保护狗熊

  B.大熊猫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

【解析】文章强调的重点是:

生存状况恶劣,发散之后应为:

保护,这时仔细阅读两个选项:

A项是经过发散的选项,且它保护的对象是:

狗熊,但文章中从未提及,A项错误,只能选择B,B项其实是文章的同义替换即相同含义,但是在该题中只能选择B。

【总结】通过两题的分析可以知道,虽然主旨概括题与意图判断题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答案的设置往往区分不是很明显,尤其是意图题,第一,答案可以是合理发散的选项,也可以是同义替换的选项;第二,答案往往是有优先的次序,合理发散的最优,如果没有合理发散的选项,次选同义替换的选项;第三,既然答案可以是同义替换的选项,那主旨和意图题就是相通的,主旨题同义替换需要注意的事项,意图题同样需要关注。

  2、有助于解决特殊提问方式的归类问题

  片段阅读题型非常多,而题型的辨别可以借助提问方式,但是在一些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尤其是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提问方式,诸如“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得知”,“可以知道”的既可以是文章的重点信息,也可以是文章的非重点信息,也可以是通过文段进行合理发散和引申得到的信息,因此,能难将其归类为某一种题型,关键是看四个选项如何设置。

  三、精细分析选项对答案选择至关重要

  解答片段阅读题最后的步骤是对比选项与文章选出答案。

答案只来自于四个选项,因此,能否读懂每个选项,能否将四个选项之间的差异弄清楚对于正确选择答案至关重要,而考生往往习惯于将大部分精力花在阅读文段,对选项进行精细阅读的关注度不够,往往导致选错答案。

因此,在关注提高做题速度的同时,有必要强调选项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如何分析选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选项分析至关重要,但具体如何操作是更为重要的问题,总的来说,精细分析四个选项,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对比选项的主语或者话题

  在分析四个选项以及对比选项与原文的时候,要善于关注四个选项的主语或者话题与文章是否一致。

  【例题3】

  政策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人们意志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行政调节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学,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和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行政调节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局限性

  B.政策和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不科学性

  C.应该用经济和法律等其他调节方法取代行政调节方法

  D.政策和制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制定者的主观因素

  【解析】这个题目通过提问方式可知是主旨概括题,解题思路是找到文段的重点,然后从选项中选择同义替换的选项。

通过表结论的关联词语“因此”,很容易找到文章的重点是之后的内容,但是对比选项做“同义替换”的时候,多数考生会选择D项,因为原文中出现了“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取决于人们…”等句子,很容易同义替换为D项的“取决于其制定者的主观因素”。

这个层面的替换固然没有问题,但是D项的主语为:

政策和制度,而原文因此之后的主语为:

行政调节方法,因此D项围绕的主体就是错误的,因此必定不是答案。

  【例题4】

  在古代,每遇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如今,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但传统工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而提升,继续服务于大众。

这段文意在说明()

  A.与现代科技联姻是传统工艺发展的有效途径

  B.任何时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社会生产力

  C.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传统手工艺产生的深远影响

  D.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制约着生产的传统工艺难题

  【解析】该题是意图判断题,需要先找到文章的主题句再观察四个选项选择答案。

文段出现表转折的关联词“尽管.。

.但是.。

.”,转折关系重点在后,因此,主题句为:

传统工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该句的主语很明显是:

传统工艺。

因此,不管选择发散性的选项还是同义替换的选项,答案一定得围绕传统工艺展开,这时观察四个选项,只有A项的主语和原文一致,CD的主语均为:

现代科技,与原文不符,答案为A。

  二、对比选项的强调重点

  如遇四个选项的主语相同或者文章不强调主语的情况,就必须关注选项的强调重点,尤其是当选项的主语相同的情况下。

  【例题5】

  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期如此会伤害“胃气”。

在早晨,身体各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顺的现象。

所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夏天吃早餐的重要性

  B.夏天早餐喝冷饮的危害

  C.夏天早餐应吃什么食物

  D.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

  【解析】该题为主旨概括题,关键是找到主题句后同义替换,通过分析可知“所以”引导的结论句是主题句,同义替换时很多同学会误选C。

仔细分析CD,它们的强调重点很不同,C项是:

吃什么,D项强调:

注意事项,即如何吃,而原文的所以之后又包含一个表承接的关联词:

首先.。

.然后...,它表达的是顺序和次序的意思,也即:

怎么吃的问题,因此,同义替换为D,而非C。

  【例题6】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解析】该题为主旨概括题,思路是先找主题句然后进行同义替换,文中“只有.。

.才.。

.”引导的必要条件句是主题句,对其进行同义替换即可为答案。

仔细分析四个选项,D项是围绕例子展开的论述,排除,B项的传统表演形式文章并未提及,排除。

答案主要落在AD上,这时会发现:

A“生活实践”和D“重返民间舞台都可以是”原文“回到群众,回到生活”的同义替换,但A强调的是“源泉”即来源问题,D强调的是“重获新生”,而文章强调的是“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因此,答案为D。

  三、关注选项中涉及的概念在文章中有无提及

  在对比选项与原文时,要善于关注四个选项涉及的概念在文章中有无提及;而且由于选项中涉及到的概念很多,既包括主语(或话题),也包括其他非主语概念,因此,既要关注话题在文章中有无提及(这一点与对比选项的主语或话题一致),也要关注非话题概念在文章中有无提及。

  【例题7】

  在良好的政治中,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制约公共权力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制约;另一类是软制约,也就是道德对权力的制约。

制约权力不仅要健全制度,使权力的制约具有刚性,还要发挥官德的作用,让良心制约权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道德对权力的制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B.建立健全制度是对公共权力软制约的有效手段

  C.良好的政治是由有良心官员来创造的

  D.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解析】该题是主旨概括题,通过表递进的关联词语“不仅...,还.。

.”得知主题句为“还要”之后的语句,但是同义替换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容易选择A,都因A项的“道德对权力的制约”与原文是很好的同义替换,但是仔细观察A项中提到“维护社会公平”,而原文从未提及这一概念,因此,A项错误。

  四、分析选项所表达的感情倾向性

  在有些文章中,作者会采取委婉的方式流露出作者对某件事情的倾向与态度,这就称之为感情倾向性,同样,在四个选项中作者也可以隐晦表达自己的倾向性与态度。

当选项流露出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时,就需要多加关注,因为考点有可能就在此处;而当四个选项没有体现出倾向性时,则不需要重点关注。

  【例题8】

  旅行是什么?

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

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

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

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味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解析】该题是主旨概括题,需要先找主题句在进行同义替换,很明显“但”引导的转折之后句是重点:

每个读者都会得到答案,C项错误。

后面又通过破折号对此答案进行了进一步解释说明,分别有词语:

思辨、酣畅淋漓、沉醉不自知,这些词语都是表积极色彩的词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和态度是:

支持和赞扬,因此,同义替换也需要选择表积极倾向的选项,观察四个选项,A模糊不清表消极,B淡然无味也表消极,都不能和文章的积极倾向相匹配。

  言语模块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是片段阅读,它基本上占到了国考言语模块的半壁江山,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考生在做题时失分较多,而未仔细分析选项是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必须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在做题过程中熟练掌握分析选项的方法,才可在无形中提高解题正确率。

行测指导:

言语理解与表达易混词辨析

http:

//www.chinagwy.org2012-09-28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中小】

  

(1)抱怨报怨

  “抱”“报”两字的区别在于,一对己一对人。

“抱怨”偏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描写的是自身的心理活动,如“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则指向别人报仇,描写的是针对外人的外在行为。

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

  

(2)义气意气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也指偏激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3)变换变幻

  如果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就要用后者。

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中的“幻”不能写作“换”。

(4)窜改篡改

  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

  “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5)处世处事

  “处事”指处理问题,外理各种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看丰富的处世经验”。

  (6)度过渡过

  “度过”指某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有“通过”的意思,或通过难关、困难、危机等,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7)法制法治

  表示要根据法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