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433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docx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篇一:

《参观故宫博物馆有感》

参观故宫博物馆有感张嘉月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

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

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

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

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

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

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

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篇二:

《游览故宫感想》

游览故宫感想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游览了皇帝的家——故宫。

来到故宫,我就被它的雄伟与壮丽深深地吸引了。

故宫建筑屋顶铺满了五彩缤纷的琉璃瓦,上面塑造了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

我们是从后门——神武门进入的,游览了御花园,那里的松柏高耸、挺拔,郁郁葱葱。

有很多的珍贵花草,蝴蝶、蜜蜂在花草中翩翩起舞。

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可以说是目前保存最华丽的古亭。

接着,我们参观了钟表馆,我被那里陈列的各式各样的钟表惊呆了。

大的好像一块巨石,小的则像一颗精巧的珍珠。

每个钟表都制作的十分精美,图案设计的引人注目,匠心独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向日葵形状的钟表,它“长”在一个金黄色的小花盆里,枝干挺拔,两片叶子青翠欲滴,简直就是真的一样。

金黄色的花瓣里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钟表,这是一个六角星形状的钟表,在这个六角星形状的钟表里镶嵌着许多绿白相间的宝石在闪闪发光,还有许多形状各异的钟表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在一边参观故宫的同时一边听着导游的详解,原来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成了“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外朝”和“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的“外朝”和“内廷”的建筑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前朝”。

同时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处的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

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的场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处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设计者蒯详(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人称"蒯"l鲁班。

故宫从永乐年间建成到1912年清帝溥仪逊位的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的权力中心代表。

故宫博物院里还收藏了许多历史文物、奇珍异宝等中华民主的文化遗产。

故宫文化具有的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等特点。

同时她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兴的源泉,都使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

参观了故宫,我真是大开眼界,它那富丽堂皇的建筑、珍贵的文物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精湛的工艺、超人的技术、专注的精神。

我为我的祖先而感到自豪!

故宫的巍峨雄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魄,有了这种历史精神,我们国家还怕不强大、不发展、不统一吗?

篇三:

《游故宫的感想》{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实践报告

--游故宫的感想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

尽管我也曾经去过故宫,但是因为都是以游玩的目的,没能真正认真的参观过,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一次去了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

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

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

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

“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

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

”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

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长宽比例9:

5,寓意“九五之尊”。

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

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

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

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在东西六宫中,我想提及一下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使它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奢华的宫殿。

走在故宫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嫔相见,更朝换代的场景,想象着这些,使我不由得感叹故宫留存的巨大历史意义,是它的存在才让后人能身临其境,对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谓有据可查。

故宫有四个门,其中后门是“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

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

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也正是我们进入故宫的门。

期间我看到了大门前有两个铁缸,开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

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

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识。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半天的时间,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

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篇四:

《参观故宫活动总结》

11月11日,*****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参观故宫博物院新开放场馆,来自全院各部处的三十余名团员青年参加了此次活动。

故宫博物院新开放场馆包括慈宁宫和寿康宫领衔的西路区域,宫殿及新开放的佛堂内陈设文物密集,包括大量雕塑、佛像以及其他藏传佛教文物。

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团员青年重点参观了慈宁宫雕塑、佛像以及展现清朝最繁盛时期景象的寿康宫。

其中慈宁宫佛堂尤其引起我院青年团员的关注。

佛堂内的展陈仿佛把时光定格在乾隆年间,正殿门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皇帝御笔“寿国香台”匾,两旁楹柱上悬挂木金漆九龙纹乾隆皇帝御笔对联。

明间正中放置红漆描金供案一张,东、西次间正中各有一座楠木七层八边形佛塔,每座塔内分别供奉“大清乾隆辛卯年造”的瓷无量寿佛五百尊。

正殿内明间和东、西次间的房梁上垂挂织金银丝缎佛幡三套。

在参观过程中,团员青年们还不断与讲解人员进行交流探讨。

活动结束以后,很多团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开阔了眼界,扩展知识视野。

参观后在活动组织人员的带领下,团员青年们在寿康宫愉快开展了分组合作的拓展小游戏,增进了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

本次参观活动,是团委利用微信群这一受到青年人欢迎的沟通媒介组织的。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工作,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觉悟,才能为党不断培养新生力量,输送新鲜血液,使青年成为各条战线中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专业知识的跨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我院团委联

系故宫博物院团委,安排专业讲解员,预约参观活动,组织全院感兴趣的团员青年前往参观,取得了良好的参观效果,收获了团员青年的积极反馈,为进一步为青年团员服务积累了经验。

篇五:

《故宫博物院观后感》

从小学课本就开始了解故宫——这辉煌的紫禁城,但一直到大学都没机会去看一下。

今年国庆,一个人坐着火车说去就去了。

虽然一路上各种辛酸各种累,但看到来到北京,看到了多年来只能在课本和电视屏幕里看到的真正的故宫,真的值了!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

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

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

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

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高20米,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

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

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所以说,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虽然御花园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但走在里面,你感受到的是几百年前皇帝皇妃侍从闲荡嬉戏的场景,真的有回到古代的感觉。

摸着那些古老的石块,闭上眼睛也是感觉自己要穿越了。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其实并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文物就是这些建筑了,但正是这些被磨得残缺不堪的地砖,磨得像铜镜一样的铜器,已经损耗的石栏杆等,体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就是皇宫侍卫从身边走过的感觉。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说得真是没错。

有时旅行并不是说要玩的多开心,其实能够真正身临到历史文物遗产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感染力。

篇六:

《参观故宫有感周博然》

参观故宫有感

北京故宫是闻名于世的中式传统建筑皇宫,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

去北京游览的人大多要去这座深宫禁城里参观一番,以了解封建时代皇帝的生活环境及豪华建筑的容貌。

这次随同女儿女婿外出旅游,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来去北京总是匆匆而过,无暇探望这座神秘的紫禁城。

这次一家人旅游有幸一睹皇城容貌,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提及。

北京故宫的历史比较久远,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

经过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个皇帝的扩建发展,规模随着时间的延伸,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今天的模样,迄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故宫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统治全国的中心。

截止末代皇帝的结束,这座皇城终于回归到人民的手中,成为历史博物馆,供游人观赏,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物。

它把那段历史封存定格在大地上,成为时代延伸的丰碑。

我们今天步入这座雄伟壮丽的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画栋雕梁,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的神圣皇宫,面对它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时代,让人感慨万千„„是时间的流水把年轮拉开,让时光的隧道不断的延伸,世界是在变化中演变升迁,这是亘古不变哲理。

想当年,我们平民百姓怎么能只身步入这戒备森严的紫禁城呢?

今天则是信步徜徉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左右观赏,欣赏着那个时代的艺术精华,赞美祖先们的精巧、绝伦的艺术佳作。

感受着“皇帝”般的经历,过一下至高无上的权贵生活。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最为真实的,不管你怎么生活,怎么个活法,最终还是要定格在那个时期,成为永久的历史,封存在历史的档案中,对与错,功与过自由后人鉴赏评定。

{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我们随着参观人流,沿着中轴线向前观赏着,游览着,看着金碧辉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赏着建筑物的优美设计,合理的布局,精巧的工艺制作,可以说故宫里面的东西都是艺术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高超的劳动成果,充分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才华所在。

从最为简单的排水处理上看,就彰显出一种环境理念的运用与卓越的艺术才华。

若大的宫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洁净的水平上,防止积水,而且排水设置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巧妙,把排水口设计成艺术品,不影响整体形象,而且变成了一种装饰,烘托起高大建筑物的秀美,这足以证明了故宫整座建筑物的绝伦之处。

先人已经随着年轮远离我们而去,但这精美的艺术佳作则是变成了会说话的艺术品,向后人述说着那段历史的容貌。

我们钦佩艺术家们,劳动者们,是他们造就了中国的辉煌历史,开创了历史文化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让我们有幸目睹了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

可以断言,来此游览的人,无不为故宫的高超建筑物,合理布局而喝彩。

我们沿着天安门这条中轴线一直穿过神武门,在拥挤的人流中随意地观看着,拍摄着艺术的精华品,留下深刻的记忆。

我们欣赏着故宫的神韵,感悟其雄伟壮丽的气魄,为故宫的宏伟壮观而赞叹!

同时,也为那些朝代兴衰而感叹,历

史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感慨,启迪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汲取先进精华成分,化作精神食粮,起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这是因为,历史是连续的,人类社会在进步发展,但也包含着历史的成分,可谓是承前启后地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元素。

我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进步,探索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两面性,优秀的存在,弊病也存在,„„因为,这有历史的局限性约束着,我们不能拿今天的观念去对待昨天的事物,而是要站在那个时期,去观察,去了解那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潮流所在,要正确对待,正确评判历史功过,给合理的定论,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

走出高大的故宫建筑群,欣赏了历史的佳作,而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历史的云烟,这座古老的皇宫留给了后人无穷的感慨,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篇七:

《故宫博物院参观笔记》

故宫博物院参观日记

我这回参观选择的是故宫博物院,虽然这里我已经去过几回,但这回的意义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在学过工艺美术史以后,故宫就仿佛是一座充满工艺美术精品的宝库,吸引着我去参观学习。

紫禁城现名故宫博物院,是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的地方。

这座古老而闻名的建筑位于北京城的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约有六百年历史,前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近500年。

相传故宫一共有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它们各自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参观故宫,除了要欣赏它宏伟的建筑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观赏其中的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

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其中有不少的绝无仅有的珍品国宝。

以下,就我参观到的一些地方来写一些故宫的文物珍宝。

“外朝”三大殿主要用于皇帝举行朝会使用,所以并没有设立珍品展览,几乎所有的展览和文物都被设立债“内廷”中,但是众多的青铜器物,如铜狮、铜炉、铜铁缸,和门框上精雕细琢的龙纹都显示着一种文化的沉淀,这不禁让我为故宫中时刻流淌的文化血液所震撼。

穿过乾清门,我就来到了皇帝的“内廷”,一个屹立在乾清宫背后的不起眼的小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样一个小小的殿怎么就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中心位置呢?

原来这个殿叫做交泰殿,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盛放清朝皇帝象征着权力的25颗玉玺的,虽然如今玉玺都用厚厚的绸布盖住,我已无法亲眼看到它们的威荣,但是我还是了解到一些关于这25方玉玺的事情。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

乾隆帝为什么把玉玺的数目定为25枚?

根据《周易太衍》“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皇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这25方宝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

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参观故宫的常设展馆时,我先来到的是“西宫”,在这里陈设的文物都是以其原本的特色和摆放位置呈现在我们面前,描绘了一幅宫廷真实的生活场景。

例如当年晚清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养心殿。

明间设坐炕,东次间设宝座,西次见设紫檀云龙大立柜和坐炕。

后点设有大量摆设品,总数量达724件之多。

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是很

难想象的。

从“西宫”到“东宫”,我穿过大殿,有循着红墙金瓦来到了“东宫”各个展区。

与“西宫”不同的是,这里的展馆一一分门别类,分为了青铜器展、玉器展、金银器展等等。

我主要是参观了青铜器展和玉器展。

青铜器展设在承乾宫内,大量而精美的青铜器向人

们彰显着远古的文明曙光,更显示着我国青铜文化与

皇室文化的内在联系。

在上工艺美术史这堂课时,我

就学习和辨认过许多的青铜器,但是看到实物还是头{参观故宫的感受150字}.

一回,就更加加深了我对青铜器的一些了解。

比如说,

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朝代不同时期的青铜鼎的造型特

征,以及它的花纹的刻画从粗犷到精细的一步步发展,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

我还看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青铜器,例如爵、角、簋、豆、尊、匜等等。

其中有一个展出的器物令我很着迷,那就是铜镜。

铜镜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初年。

那个时期铜镜主要为素面镜,即使雕刻花纹线条也十分粗犷。

两汉期间铜镜达到鼎盛时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

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

虽然清朝铜镜已经衰落,但是故宫中现存的铜镜都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故宫中的青铜器已然是精美而华丽的,那么玉器的收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了。

故宫中的玉器展常设展馆于钟粹宫内。

提到故宫中的玉器,就不得不提起一位清朝皇帝,那就是乾隆皇帝。

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即位,他把玉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视玉器的收藏与研究,仅咏玉诗就达八百首以上,还撰写了《搢圭说》、《圭瑁说》等有关玉器方面的论述,在制造和使用玉器方面,亲自参与了部分玉器的设计,还对玉器的使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玉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推动下,宫廷玉器的数量和品类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用玉范围遍及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此时达到了顶峰。

在明、清两代宫廷遗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相当数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制造的作品超过一万件,涵盖面广,并保留了较完整的用玉体系,钟翠宫内展出的是其中的部分精品。

有玉质鼻烟壶、花插、洗、玉如意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

参观故宫博物院其实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很累,我从上午的十点一直待到了下午五点闭馆,足足七个小时的参观,仅仅是看到了故宫很少的一部分。

但是就是这一部分也给我很大的收获,能亲眼看见如此精美而丰富的精品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常言道“养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虽然这些东西在上课的时候都有学习过,也看到过图片,但是当我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不同的。

这次参观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种巨大的民族自信心,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我想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

10110801班黄晴2009年11月7日

篇八:

《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一沈阳故宫简介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的宫殿。

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

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

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

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