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592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docx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

如何评析一节语文课评课(谢涛)

听课是教育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教师互相学习的一种手段;评课是评估一节课的优劣、相互磋商、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方法的水平,踊跃参加听课、力求多学习一些别人的长处的教师大有人在,可是评课的现场,就显冷清,往往是少数人发言或只有管理者的一言堂。

有发言者亦多为三言二言,只限于“教态好,有重点,课堂活跃……”等套话。

究其原因,是不知如何评课。

尤其是语文课,听课者通过对执教教师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观察,应对本节课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既使执教者受到鼓励,得到提高,又能使听课者学到东西。

下面就怎样分析评价一节语文课谈三点看法。

一、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要十分明确、具体。

例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价,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读写的训练目标是否集中、具体,是否能紧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文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不失渗透思想教育。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授《珍贵的教科书》的片段。

“……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棞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血染红了。

师:

文中说指导员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说明了什么?

生:

说明指导员或者是受了重伤,昏迷不醒,或者是牺牲了。

师:

“完整无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那棞书“被鲜血染红了”又说明了什么?

生:

“完整无缺”在文中指那棞教科书一点儿没有损坏、散失;“被鲜血染红了”说明了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教科书,被敌机炸弹炸中,流了很多血。

师:

这“一点没损失”和“流了很多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读这一部分,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

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指导员首先想到的是那棞教科书,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毅然用身体保护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重要,赞扬了指导员的献身精神。

生:

这些教科书是用指导员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所以更显出它的珍贵。

评价一节阅读课,不单要看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对学生读得怎样,读得熟不熟,读得准不准,都要重视。

另外还要看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动笔,练一练,以达到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的目的。

如果有的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评课时一定要给予肯定。

二、教师是否做到了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对所教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是教好这一节课的基础。

正确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

把握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词句的含义,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写法上的特点。

这些能否正确理解,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定准教学要求,找准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

对词、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对语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的理解,是指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

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它渗透了事物是相对的观点(松鼠认为很深的水,老牛却认为很浅);讲礼貌的观点(小马对长辈很有礼貌);关心他人的观点(松鼠怕小马淹死,极力阻止小马过河)等。

但如果教师教学时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几个观点或其中的某个观点上,那就偏离了课文的中心。

因为本课的中心集中表现在老马对小马说的话里: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师教一篇课文,要能根据课文的中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中、低年级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却要明确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体现中心的重点词和句。

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

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请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三、是否能恰当的处理教材

恰如其分地处理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

处理教材,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处理教材,主要指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处理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否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

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修辞之类的知识,只要求部分地在实际中运用,如果教师根据文中的某些句子,向学生讲授主语、谓语、拟人、比喻等语法、修辞知识,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

又如教学大纲规定六年制三年级学生“能分析自然段,能归纳主要内容,”如果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也不符合大纲要求。

如此情况,均属对教材取舍的不合理。

2、能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所谓语文课的重点、难点,一是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和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本身内容;二是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的内容。

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课文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1自然段)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第二段(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段(3—5自然段)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从课文内容看,第三段具体讲爬山虎的脚的颜色、样子、怎样向上爬以及和墙的依赖关系,这一段应作为课文的重点;在语文基本功训练方面,可根据本组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把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为重、难点,再通过细读课文重点段,做到理解文中的重点和训练的重点统一起来。

3、是否能从实际出发,即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首先,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的。

其次,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将其纳入教学中,使之更加适合教学需要。

语文课听评课反思

9月28至10月14日,我听了低年级组13位语文老师的课,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创设情境,寓学于乐,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一、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陶冶学生的情操。

杜爱兰老师的课,课前通过《幸福歌》的音乐营造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习拼音的枯燥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王丽娜老师的课以带学生去旅游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旅游中结束课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师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声音甜美,循循善诱,极具亲和力,女教师的母爱在课堂闪耀,学生不同程度地感到快乐,感到赏心悦意趣盎然,得到精神上的和谐。

二、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们都在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一切活动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这些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的注重指导学生巩固运用生字和识字方法;有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喜欢的段落。

有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语句、场面进行互动讨论,然后汇报展示。

还有的老师将教学融入游戏之中,寓教于乐,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妥善完成了教学任务……所有的这些,表明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听了这几位老师的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

“什么是素质,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

”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

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

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

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

四、形式创新,课堂开放,寓教于乐

各位老师在教学形式上,突破了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把文本内容融入生活中不仅使文本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为学生营造了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

在这种情景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这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吧!

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只有这样新课标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只有这样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春风才能吹绿祖国各地,我们才能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当然,这也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我坚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股清泉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奔涌而出!

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对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注重在课前的备课中考虑学生,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愿这样的活动多举办。

理想课堂,教师何为-——也谈谈语文课的评课标准

(一)

近来,听了不少老师的公开课,有名师宿将的示范课,也有普通教师的随堂课,颇受启发。

特别是参加了县优质课评比的预选,虽然未能出线,但对教材的处理、课堂环节的问题的设计、课堂的调控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不禁也想谈谈对一堂好课的标准的粗浅理解和点滴感悟。

笔者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从教师的角度,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明确而有效的目标。

明确,就是每一堂课教师要知道自己要落实哪些目标,达到怎样的效果。

并且要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符合分册教材目标,指向学段教学目标,甚至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鸟瞰的眼光,深入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系统地细分目标,落实在每一堂课上。

有效,就是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切实地解决几个问题。

不能在一节课中想落实太多的目标,什么都想做到,多头出击,结果往往是蜻蜓点水,什么都没能落实,甚至导致课堂教学的杂乱无章。

有些老师上课就不够务实,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往往罗列了许多的目标,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

如有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6条之多:

掌握多角度发散构思的内涵、本质特点、方法、好处;掌握多角度发散构思进行作文;加强思路的开阔性;加强认识事物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情商的提高,体会写文章多角度的发散之美。

目标多而庞杂,而且本身逻辑不清,表述多有歧义。

试想:

一节课45分钟,能完成这么多“大”目标吗?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处理教材。

教师要能深入地研读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文本进行有目的的处理:

取舍、剪裁,突出重点、淡化枝节;或长文短教,或短文细教。

用一种最适合的方式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创意处理,实现教学目标。

如张金红老师上《我的第一本书》,就通过默读、精读、朗读、配乐读、品读、齐读等方式的十次读书,把方法的演练、字词的落实、文章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串联起来了,简洁而有效。

再如夏军老师上《人,又少了一个》这篇文章,就用“文题填字法”来处理文章——“人,又___了一个”。

通过学生的猜测、品读、分析、对比,指出填这一个字的理由及蕴涵的深刻意义,就用一种方法完成了文章内容的梳理、句子品读,内涵的挖掘,思路清晰,而又环环相扣,真是巧妙。

三、教学环节的安排、问题的设计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关键词。

累计出现15次,涉及体验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过程等各个方面。

体验,已成为新一轮语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种导向,阅读教学的新航标。

但是,当今的阅读教学,重认知轻体验是普遍的现象。

教师恨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儿塞给学生。

这些概念知识不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且闭锁了学生的思路。

由于知识本身未经主体大脑筛选、过滤与存储,很快就会遗忘,更谈不上知识的应用与创造。

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教师应创造条件,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去体验其中的思想、意象或人物,说出属于自己的感受。

1、环节安排和问题设计要为研读文本作好情感铺垫,能把学生的相关情感与经验“唤醒”,使他们沉潜在作品的情境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实现物我交融。

如我在上《春酒》这一课时,第一次是由一则住校生的日记导入,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离家住校的经历,所以上课一开始学生的情感未能调动起来,就不能较快地进入文本,后面的品文环节就相当地吃力。

整节课就像一台老化的机器有气无力,只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教后进行了反思和调整,由民俗入手,先让学生欣赏过年时的风俗的一些图片(放鞭炮、贴对联、喝喜酒等),再谈谈自己类似的经历,以此导入。

这样学生都有话可说,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后面的环节也就流畅了。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人或事中蕴涵的语文现象,并巧妙地与上课内容相联系,也就是架起生活和语文的桥梁,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灌输式地把知识塞给学生,使学生发现原来自己的身边处处有语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温三中的林俐老师上《论语》十则时,学生朗读全文后

师:

大家发现文章每一句都有什么特点?

生:

都有“子曰”,“曾子曰”,还有“子贡曰”。

师:

那《论语》写的是什么?

生:

是孔子说过的话?

师:

都是孔子说的吗?

生:

还有“子贡”、“曾子”等等。

师:

他们是谁呀?

生:

孔子的弟子。

师:

那《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生:

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简单的问答,就介绍了《论语》的主要内容。

可谓水到渠成,学生既长了知识,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特点的思维习惯。

四、善于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味汉语言的精妙。

编入教材中的文章要么是名家的经典之作,要么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个性作品,总之都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典范。

要深入把握汉语的精妙,最好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吟咏、品味。

通过这个,体验汉语的音乐美感和语气、语调等细微的差别对文章主旨的表达的作用。

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朗读指导,通过齐读、跟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对比读、情读、唱读、演读等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从而将书面上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演绎成活鲜鲜的生活画面。

这样,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尽可能地融为一体。

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

记得洪镇涛老师执教《最后一次讲演》时曾带领学生“捶桌子”读这篇文章。

马鹏举先生在《教海弄潮》一书中,对“捶桌子”的效果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当天夜里,宜昌市政府文办主任走进了洪镇涛房间,他一进门主紧握洪的双手,激动地说:

‘我就是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闻一多先生的这次演讲,我去听了。

您今天在课堂上,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你的课上得非常成功!

’”

现代文要注重朗读,文言文就更要注重文章的品读,特别是文言文的语气词。

通过细细地品读,体味词的韵味、节奏,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感受到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串讲,把一篇文言文肢解成字词,翻译,主旨等方面的内容来教学,忽视了文言文作为文本的整体美感。

多讲解,少吟咏,多分析,少感悟,致使文言文显得枯燥,甚至面目可憎。

林俐老师的做法也为文言文的品读作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问:

五则后均有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些词?

生:

了,啊,呀……

师: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孔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说这几句?

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的朗读,体验,较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说这些话的生活情景,使文本复活了,变得趣味盎然,学生也在一次次的“演读”中找到了与文本情感交流的“秘密通道”实现了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与体验。

如何评价一节中学语文课

评课可以对教学工作起到检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较有层次的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指导思想

  作为评课者,首先应明确中学语文课的最终目标。

语文课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具有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授课教师,必须树立四个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二、评价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指对课的分析要以课堂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

  2.坦率诚恳的原则

  坦率诚恳就是对课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看准了问题一定明确提出来,不能含糊。

当然评课者也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3.兼顾整体的原则

  通常在分析课时经常会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只注意了一节课的整体分析,而忽略对局部的分析;一是脱离整体孤立地对局部进行评价。

因此,评课者应该树立整体意识,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

  4.激励性原则

  评课者科学的艺术的评课能激发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积极性。

  5.差异性原则

  被评的教师情况不同,对课堂的要求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不同。

  6.讲究方法的原则

  要充分尊重讲课者的劳动,褒贬要得当,要主次分明。

  三、评价内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否符合大纲要求,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语文知识、发展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如应该掌握的字词、语法知识等,有具体的要求,能力目标能结合本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要求,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本课的思想情感目标;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体现学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首先看其传授的内容是否科学准确,特别是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教师不能带着疑问走上讲台。

  其次要看是否重点突出。

一篇文章可从许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但一节课,不可能完成数个重点,所以教师必须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

所教重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他相关的内容,需要教师适当兼顾,又不旁逸斜出。

如要解决理清文章思路的问题,必须首先做到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而整体把握又非本节课的重点,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突出重点、保证重点突破的问题。

  再看是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是母语语言课,不同于英语课,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清楚什么是学生的已知,什么是他们的未知,并且能很好地给他们新知。

语文课的人文特点,又决定了它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在处理教材时体现出思想情感的渗透。

  3.从教学环节上分析

  教学环节安排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来。

语文课的教学环节,一是要看其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如学习现代诗歌,对于中学生来说,字面上的理解不成问题,因此通字词只能作为非重点出现。

诗歌鉴赏作为本课的重点,又必须是在反复吟诵或朗诵的基础上进行。

诵读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鉴赏前后都要进行朗诵。

二是要看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或是符合认知规律,或是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否清晰。

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实际运作的效果。

  4.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分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教师是否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是否注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解决了识字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成为重点。

  阅读包括对学生朗读、默读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文章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需看是否注意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等方面进行了培养。

默读方面是否根据大纲对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阅读速度方面的训练。

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否从文义把握、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揣摩语言、领会写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新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写作能力方面,看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否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5.教学特色与创新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把问题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脉络进行训练。

重视学法指导,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加以及时的解决。

鼓励学生的有创新意识的学习。

  6.教学基本素质

  

(1)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

另外,字迹工整美观,书写笔顺符合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教态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的表情也应有所不同,以打动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加适当的手势。

  (3)语言

  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标准的普通话,精当简练;其次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启发性。

另外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四、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地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评课十忌

精彩的评课能另听者如醍醐灌顶,终身受益。

反之,要么使听者一头雾水,要么使听者失去信心。

本文拟从评课的目的、内容、方法、视角、原则、态度、身份、语言、对象、场合十个角度提出十大忌讳。

一忌羚羊挂角

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无迹可寻。

但是评课必须实实在在,无论是先肯定优点再指出缺点的评课,还是先抑后扬的评课,或是先评整体再评局部最后回到整体的评课,都应另听者有所收获,万不能让人产生“听与不听一个样”的想法。

二忌买椟还珠

郑人买椟,而还其珠,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有些评课听似头头是道,细究起来,却没有深入关键。

切中肯綮。

并不是不该强调音量高低、板书位置,只是若单单强调这些内容,而触及不到根本问题,听者便会感觉不能解渴。

评者应既观察教师的表现,挖掘其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独到之处,又观察学生的表现,肯定其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与学习效果,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忌胶柱鼓瑟

胶涩之柱,音调无换,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有些评课如套公式,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过程到教学方法,从教学效果到教师素养,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面面不到。

如此“八股”,即使再苦口婆心,亦另听者产生抵触情绪。

评课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找出特点、一针见血。

四忌吹毛求疵

故意挑剔,寻找差错,鸡蛋里面挑出骨头。

有的课确实平淡无奇,评者不应孔中窥人,把课说得一无是处,而应实事求是,从问题中捕捉闪光点。

而有的课确实上出水平,评者不应横挑鼻子竖挑眼,似乎不找出几个问题来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

五忌盲人把烛

瞎子秉烛,又有何用?

模棱两可,不痛不痒。

百般客套、虚与委蛇的评课起不到任何作用,许是评者怕伤害了教者,但是如此“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溢美之词、叫好之声的评课,除了会给自己戴上一顶“好好先生”的帽子之外,又能给听者多少东西呢?

评课应实事求是,无偏无党,立场鲜明,褒贬得当。

六忌泾渭分明

渭水清兮,泾水浊兮,泾入渭水,清浊不混。

但是评者恰恰不能与教者“划清界线”。

评者应换位思考,站在教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因此,评者要从服务教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