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414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docx

国际企业管理课件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一体化

世界各国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内都实现了国际化,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实现了国际分工与合作,实质上是资本的国际化,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资本形态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又相互交替发展。

1.商品资本国际化=国际商品贸易活动,世界经济呈现出工业农业的国际分工的特点

工业国:

(历史)资本原始原始积累、科学技术优势→垄断

农业国:

农耕文明条件下的落后→粮食&原料产地

产业链层级→剪刀差:

世界经济格局(工业与农业分工的界限突破国界)

“边缘地带”-“非洲: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新热土”

自由贸易取代原始积累阶段时代的贸易垄断及其他超经济特权

“自由”原则:

垄断的隐性化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自由背后的优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要求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反思)

2.货币资本的国际化=资本输出,是借贷资本、股票、债券等在世界范围的间接投资活动

发达工业国之间在生产上的水平式分工&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并存

将大量剩余的货币作为借贷资本进行间接投资:

资本增殖

3.生产资本国际化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资本运动从“商品流”→“资本流”→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在国际间的流动和组合。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国际分工朝纵深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渗透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各个国家、地区在资源、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取得国际分工的规模效应;

发达国家倾向对外直接投资,将生产资本输出国外,发展中国家侧重吸引外资,生产+资本高度集中,致使行业寡头化,加上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使垄断资本得以更大规模对外投资;

资本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制成品与提供原料的垂直分工,发展到以工业内部生产上的水平分工为主并兼有混合型分工。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特征

●世界市场

世界范围内产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现代世界市场是由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组成的市场体系,是通过国际分工将各个国家内部及各国间的市场联系起来构成的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作用。

1.商品市场:

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的。

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按消费的对象来分有两大类,即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是连接生产和生活消费的纽带。

2.技术市场:

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

狭义的技术市场,作为商品的技术成果进行交换的场所;

广义的技术市场:

技术成果的流通领域,是技术成果交换关系的总和。

技术市场的交换关系,主要是技术成果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市场所交换的商品以知识形态出现,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多种表现形态:

软件形式(程序、工艺、配方、设计图等);咨询、培训等服务形式;以及买方需要的某种战略思想、预测分析、规划意见、知识传授等都可构成技术商品。

技术市场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科技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科技的社会传播与普及,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发展商品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3.金融市场:

又称为资金市场,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

●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1.全方位开放

2.多极化:

欧盟、美国、日本

3.区域集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曼谷协定、安第斯共同市场、波罗的海国家、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及货币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东南非共同市场、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加勒比共同体、经济合作组织、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独立国家联合体、东加勒比国家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亚地区合作协会、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马诺河联盟等

4.竞争与垄断并存

三.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发展

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水平都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国际分工的发展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城市与农村简单分工,国际分工表现为西方工业国家和地区与物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分工;

2.二战之后,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脑力创造活动与具体创造活动的国际分工,比传统的分工更加精细,涉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也涉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建立在各自的经济地位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之上;随着生产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行业内部分工逐渐精细化、精密化,并适度向新兴工业国转移低级技术密集型产品,自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互补,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战后不同发达程

度的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各国谋求合作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趋势。

当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主要包括:

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直接投资和劳务合作等:

1.国际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合营者在一国境内根据东道国有关的法律通过谈判签订契约,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所组成的合营企业,双方权、责、利均在契约中明确规定,是一种契约式的合作企业。

2.国际合资经营企业是国际直接投资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按照该投资国和地区的有关法律组织建立起来,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3.国际直接投资:

FDI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本质,有的学者强调“经营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有的学者则强调“控制权”。

4.国际劳务合作:

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提供劳务的一方称为劳务输出方,也叫受聘方;接受劳务的一方称为劳务输入方,也叫聘请方。

劳务合作主要分为两类:

一、单纯派出劳务人员为聘请方服务,输出方除提供劳务外,不投入任何费用,不承担任何风险;二、通过承包对方工程项目的形式向聘请方提供劳务,输出方要对工程的部分费用和工程负责,承担风险。

●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及发展趋势

1.世界市场重新调整和组合

欧洲、日本挑战美国传统市场,发达国家贸易磨擦加剧;

东亚国家和地区采取刺激国内需求、调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原苏东地区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市场。

2.国际贸易呈现新的特点

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得以提升

国际商品贸易中的制成品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

技术贸易迅速发展

3.世界经济进入生产国际化阶段,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年份

国际直接流量(单位:

亿美元)

备注

80年代

500-600

占各国国内投资2.3%

90年代

2000

1999年

8000

2000年

14000

占各国国内投资22%

2001-2003年

有所萎缩

受恐怖主义等因素影响

2004年

6120

2005年

9160

2006年

13000

2007年

18330

2008年

14500

2009-2010年

9000+

贸发会议预测

2006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45%,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外资流入量分别为3790亿美元和690亿美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达国家,英国、法国、比利时紧随其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居世界第五位,排名世界第十一位的俄罗斯是经济转型国家中引入外资最多的。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总体保持继续增长,2006年创下2000亿美元的新高;东亚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虽有所放缓,但是投资正在转向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领域。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占全球外资流出量的84%,来自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跨国公司也不断向海外扩展,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长60%,中国和印度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代司长詹晓宁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不过其中长期前景仍然光明。

根据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由2007年的1.83万亿美元减至1.45万亿美元,下降了约21%。

其中发达国家吸收外资总额为840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7%。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传统吸收外资大国的外资流入量均不同程度下降。

与此同时,200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增至5177亿美元,但增幅小于2007年。

其中,非洲吸引的外资增幅最大,为619亿美元,其次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此外,流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外资都保持了显著增长,但流入西亚的外资减少了21.3%。

詹晓宁说,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跨国并购受到了严重影响。

2008年全球跨国并购涉及金额为11837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7.7%。

相比之下,新投资和现有设施扩建对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较强,2008年1月至10月,这类投资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了2007年全年登记的数量。

在谈到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时,詹晓宁说,从短期来看,流入发达国家的外资将继续减少。

如果危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也会减少。

他预计,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会进一步下降。

不过,由于国际直接投资对经济滑坡和金融危机的抵抗力远强于股票和证券投资,且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2009年至2010年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仍有可能保持在9000亿美元以上。

他认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中长期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虽然金融危机和经济滑坡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在2009年会持续,但是各种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因素也会发挥作用,并将最终带动新一轮的国际投资增长。

他还说,如果全球经济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在2010年开始复苏的话,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在2010年下半年恢复增长,其动力是以产业重组为背景的新一轮跨国并购热潮。

4.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

国际结算金额扩大,信贷规模剧增,跨国直接投资猛增,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推动金融的国际化,跨国银行纷纷抢滩海外,开展全球性经营活动。

5.经济区域集团化

区域性强:

以一个经济实力强、居重要地位的国家为依托,利用和发展区位优势,形成规模效应;

具有共同目标:

对内强化合作,对外增强竞争(贸易壁垒);

保护性强=排他性=排外性:

土耳其要求加入欧盟(多分一杯羹)。

6.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各国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领域紧密联系,在资源开发、配置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应用方面实现国际分工和协作,使全球经济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国际经济体系,跨国公司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鼎立格局

科学技术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加快从传统领域向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转移,不断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

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

石油输出国组织+G8+“金砖国国”

第二节企业经营国际化与国际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经营国际化

企业经营国际化:

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的过程,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开放经济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产物。

企业国际化:

又称国际化发展,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伴随这种过程,也表现为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环节的国际化的扩展和演变过程。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产业革命后,资本的国际化经历了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与生产资本国际化三大阶段,企业经营国际化随之经历了商品出口-劳务出口-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

●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1.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活动领域为国际市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活动的开展,均以国际市场为主;

2.通过在国外设立的经营机构开展经营活动,既可以是生产性机构,也可以是经营性机构或服务性机构;

3.利用国外资源来推进国际化经营,综合运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本、技术、物质、人力等各种资源,按照比较利益原则,扬长补短,发挥比较优势;

4.企业国际化经营往往是跨行业、多元化的综合经营,获得综合效益。

●企业国际化理论

1.(美)安索夫的三阶段论

从企业国际化经营由低到高渐进的不同形态出发,提出企业国际化经营三阶段论:

出口阶段:

通过国外代理商在当地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

国际阶段:

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在当地设厂,就地生产和销售,绕开贸易壁垒;

跨国经营阶段:

经营范围日益扩大,寻求子公司之间的经营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整个公司纳入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之中。

2.(美)泊尔穆特的四阶段论

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社会文化背景的适应过程以及母子公司之间的权限划分上,提出四阶段论:

国内指向阶段:

在国外建立子公司;

当地化阶段:

子公司积极使用当地人员进行管理,子公司的自主权增强;

区域指向阶段:

母公司为统一管理,成立区域性管理单位,减少子公司权限;

世界指向阶段:

子公司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增大,跨国公司开始推行一体化战略。

3.罗宾逊六阶段理论

起始阶段:

碑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开始小规模的产品出口,换取国外的原材料,开始涉足国际市场;

出口阶段:

企业出口规模扩大,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范围的一部分;

国际经营阶段:

企业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成为企业经营范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开始以参股形式在国外创建子公司;

多国阶段:

企业在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形成跨国性的企业集团;

跨国经营阶段:

企业开始从全球战备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加强统一管理,使母子公司关系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

超国际阶段:

企业将全球战略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国籍日益淡化,经营日益全球化。

思考:

企业国际化的特征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学习、积累和反馈的过程,企业逐步积累有关企业组织、技术和市场的经验和信息,并及时反馈到企业的决策机构,使企业系统本身在不断优化中得以发展;

企业国际化以市场为导向,主要是市场带动的结果;

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

三大经典理论只适于解释制造型傿,而对于服务型企业,由于其不存在进出口业务和生产活动,解释力相对不足;

经典理论仅是对国际化进程的一般性描述,依据跨越式理论,软件、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跨越某些阶段而成为跨国公司。

4.(瑞典)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

将研究的重点从企业自身扩展到企业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上,企业群体在特定产业内人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构成了彼此的相互依存,决定了“单个厂商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企业是通过其在网络中的地位来得到这些外部资源”。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网络关系的过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决定了其国际市场网络中的地位。

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其他企业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展开竞争的过程。

5.丹麦学者托宾·比特森强调企业组织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企业国际化速度和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两方面的综合作用,1998年提出企业国际化四要素理论:

市场知识:

企业组织成长是其对国际市场知识积累的过程;

资源:

企业组织成长是随同其掌握资源的扩大,国际化能力增强的过程;

市场占有率:

企业组织成长是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不断扩张的过程;

产业内竞争程度:

随着企业所处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加剧,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争夺。

二.国际企业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资本的国际化使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形式实现了国际化,催生了国际企业的产生:

商品输出是对外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国际企业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以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也发展服务贸易,并开始将资本投身国际证券市场,进行跨国的间接投资活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间接投资数额滞缓,直接投资比重上扬,国际企业的缓慢发展。

1.欧洲承担巨大的战争债务和重建费用,对外直接投资困难;

2.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生产大幅度下降;

3.资本主义各国利用货币贬值展开贸易战争,制约对外直接投资的深度发展。

●二战之后,国际企业的迅猛发展

1.国际间直接投资的结构和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地位凸显,国际企业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控制着世界的生产、流通、金融,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从全球范围考虑安排生产、销售、技术发展和投资等经营活动;

2.投资方向由战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基础: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消费层次和市场结构相近,易于组织国际生产;

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及文化环境相似,使投资环境相对稳定,投资风险较小;

发达国家间在产业结构和技术优势上的差异,增大经济的互补性。

●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进程

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国际企业的发展一般经过国际化和全球化两个主要阶段:

1.企业国际化经营

经济联系阶段(19世纪):

以传统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对销贸易等为主的国际贸易成为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为外贸公司;

组织联系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主要国家之间货币汇率大幅度变动,推动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许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到国外投资,建立生产型企业,形成本国母公司和国外诸多子公司的网络,大量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通过企业组织上的渗透加以巩固。

2.企业全球化经营

社会联系阶段(20世纪70年代):

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生活的主体,企业经营更加多元化,贸易、生产、科研、运输、保险、金融、仓储等业务交织在一起,经营跨度趋于全球化,集中型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新型的战略联盟公司问世并大量兴起,独资企业减少;

文化联系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

雇用当地和其他国家人员,进行跨文化管理,必然对东道国的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带来影响,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上的交流和联系。

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既是企业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的需要,又是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然经历的过程。

第三节国际企业的特征和经营方式

一.国际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国际企业: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生产或销售机构,并人事跨国生产与经营活

动的企业,涉及商品、劳务、技术、资本等在国际间的转移,主要活动包括国际

贸易、国外直接投资、专利授权与特许权、劳务输出、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

●国际企业的特征

1.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

2.规模庞大,降低产品和运营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又能凭借雄厚的资金,人事研究和发展活动,利用遍布全球的公司网络收集信息,作为决策参考;

3.具有寡头独占性质;

4.国际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从全局出发,考虑公司在全世界的总体利益,以世界市场为目标来制定经营战略,制定共同的政策和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内获取利润;

5.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并利用国与国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获取比较利益。

●国际企业的经营特征

1.国际化

国际企业从事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一揽子经营活动;

国际企业把国内经营活动和国外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国际企业的许多对外经济活动在本公司体系内部进行。

2.全球化

战略规划的范围以全球规划为基本着眼点;

战略规划的实现是以寻求全球范围内的长远利益为目标;

战略规划的组织实施以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为原则。

3.本土化:

整合+融合

4.内部化:

逃避税收;调节利润;调拨资金;躲避风险。

5.外部化:

大规模的业务合并,将资源集中于更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与经营环节,把许

多并不擅长的业务剥离出去,谋求全球竞争优势。

6.网络化: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减少企业风险和不确定一种组织创新,通过人力资源、软技术和信息在跨国公司全球系统内的自由流动,建立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外部环境变化所进行的组织革命,是对实现全球规模经济、增加当地反应能力、寻求全球知识来源等复杂所采用的一种最新解决方法。

7.信息化:

以信息网络技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协调日益庞大的合作企业和客户群,优化市场运营。

8.虚拟化:

以计算机网络为虚拟企业的技术基础,实现组织机构无形化,保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快速化,组织机构的灵活化、先进技术的共享性、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以降低全球经营的风险。

二.国际企业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国际企业的类型

1.分工和组织结构:

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

2.经营项目:

资源型、制造型、服务型

3.经营决策:

民族为中心、多元化为中心、全球为中心

4.企业内部联系:

独自存在、简单一体化、综合一体化

●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

按照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福尔曼和里奇曼的分类法,根据是否享有海外管理权,将国际企业的经营方式划分为二类十种:

1.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

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对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技术授权、合同性安排、国际租赁、国际咨询;

2.享有直接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

国外直接投资、国际性服务经营、工业合作。

国际企业几种主要的经营方式

1.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贸易: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初的经营方式,也是当前国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中占相当比重的经营方式;

2.合同性安排:

又称非股权安排,是国际企业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从事工程承包、管理及技术咨询等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制造合同:

国际企业利用外国当地厂商的现有设施生产规定的产品,但是该企业仍保留产品营销责任,能够避开进口限制,减少运输成本;

工程项目合同:

国际企业为外国政府或厂商进程工程建设,提供项目所需的机器设备、物料及设计、管理、工程等服务,是集出口货物与劳务的混合方式;

交钥匙工程合同:

国际企业负责为东道国建成一个工厂体系,承担全部设计、建造、调试等,工程全部完工后,承建企业将整个工厂体系移交当地管理,通常还要另外提供管理训练援助、技术援助等服务;

管理合同:

以合同形式将东道国的企业将由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在东道国仍然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条件下实现管理才能在国际间的转移;

国际分包合同:

一国的总承包商向其他国家的分包商定货,分包商负责生产部件或组装成品,最终产品由总承包商在其国内市场或第三国市场销售;

劳务输出合同:

劳动输出国政府或企业为特定项目输出劳务人员。

3.间接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