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402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

《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

“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

“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英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

”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

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

“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

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

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

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

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

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

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

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下面不属于《史记》对音乐功能的论述的一项是()

A、乐自内出。

B、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

C、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

D、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2、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B、音乐作用于人,能使人生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C、儒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创作乐,让人在音乐的主宰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音乐被当作治国的工具,具有治世的社会功能。

B、《尚书大传》、《礼记·明堂位》都记载了周公以乐治国的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

C、由《礼记》可知:

在中国古代,儒家治国重礼乐轻刑法。

D、今天,乐或许能成为治世的辅助工具,而乐治思想可以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

哀、平时,仕州郡。

王莽时,连征不至。

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

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

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邑聚相率,以致殷富。

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

没者则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给,亲自将护。

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

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

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

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

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

“如丹此缣,出自机杼。

”遵闻而有惭色。

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

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

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

昱曰:

“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

”丹曰:

“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

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

或问其故,丹曰:

“交道之难,未易言也。

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

”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

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

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

“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其后逊位,卒于家。

(《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

①君房:

侯霸的字。

②次则王、贡。

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

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

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

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勤者而劳之劳:

劳作

B、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洽:

和谐

C、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见:

D、交道之难,未易言也易:

容易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丹“资性方洁”的品行的一组是()

①王莽时,连征不至。

②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③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④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⑤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

⑥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丹家道殷实,钱财富足,他隐居乡里修身养性,乐善好施。

在他的资助和督促下,乡

民们竞相互作表率,勤勉劳作,日子富裕起来。

B、王丹济勤不济懒,那些懒惰的人为此深感羞愧,于是加倍努力自我激励。

王丹长期乐善

好施,全乡邑受其影响,民风极为纯朴。

C、王丹正直高洁,厌恶豪强。

和他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自以为名气大,想和王丹交朋友、

王丹拒不答应。

对大司徒侯霸,王丹也是如此。

D、王丹的儿子有位同学家在中山,父亲去世,儿子要去吊唁,王丹为此打他。

王丹认为,朋友不宜走得太近,太近了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

(5分)

(2)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把“回头烟柳渐重重”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3)求之不得,。

,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4),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探望故亲

弗吉尼亚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处教堂墓地。

先辈们的墓地全都在一座庄严醒目的砖石教堂后面。

那儿的景色非常怡人,尤其是在初夏时节。

石栅篱上的红色的野蔷薇竞相开放,田野被雏菊染成一片白色,微醺的和风给群山抹上淡淡的蓝色,一直向西边延伸而去。

先辈们无法欣赏这些美景,真是一桩憾事。

每隔一段日子,我都要回到那里探望家族里的长辈们。

这探访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让人的心境归于平静。

每次走过刘易斯大叔的墓前,我都能听见这样的话,“回头到理发店来,孩子,我给你剪剪头。

”刘易斯大叔是个理发的。

有一段时间他曾经离开家乡,到大都市巴尔的摩谋生,但最后还是回来了。

几乎所有的人,我是说那些离开过的人们,最终都回来了,但大多数一辈子都呆在这里。

先辈们都不大出远门儿。

就拿哈里大伯来说吧,他是祖母的二儿子,就葬在她的墓旁。

他是个木匠,一辈子八十七年都在这一带度过,从未抱怨过自己没去过巴黎,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要想让哈里大伯开口说点什么,你得向他问路才行。

“去学堂走哪条路呀?

”我问道,当然声音不大。

“沿那条道一直走就行,孩子,还得走好一阵子呢。

”他回答说。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他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总是那副好给别人指路却又指不清路的含糊口气。

像这样探访刘易斯大叔、祖母和哈里大伯,感觉真好。

他们既不会因为北约现状而忧心忡忡,又不会因为美元疲软而满腹牢骚,同这样的人倾心交谈能使你更加明察事理。

先辈们大都看得开、想得远。

当然,你并不想沉迷于用太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但偶尔合理地用上一次却大有裨益,这样可以使你心平气和,更加理智地看待各种事物。

学会适当地把目光放开一点之后,你就会明白,在地铁里被人踹了一脚并不算是普通人所受的什么奇耻大辱。

就在这附近哪个地方埋着我的一位曾祖父。

他生活在杰克逊、亚伯拉罕·林肯当政时期,又经历了内战,对时下发生的事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

但我仍想从墓碑中听他讲上几句,哪怕他会对我这个没经历过真正危难时世的曾孙表示出冷漠和不屑,会令我不寒而栗。

遗憾的是,我始终没能找到他的墓,却碰到了祖母大儿子欧维大伯的墓。

他是个铁杆胡佛派共和党人。

“孩子,把那些菜豆全吃了。

”我朝他的墓碑点头时,听见他这么说。

这可是个意外的发现:

埃德加大叔的墓。

他埋在这里已经有好些年了,可今天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的墓。

我没敢惊动他,因为他是个大人物,棒球队经理。

记得有一次,他的两个投手——我的哈罗德大叔和霍华德表姐夫,在投球区被对方连连安打得分,他只得决定去找游击手,问他有没有信心上场充当投手去投球。

造枪的曾祖父的墓还是没找到,但离开墓地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另一个曾祖父的墓。

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只留下了3.87美元的遗产。

这是我听说这桩事后第一次从这经过。

我笑他的寒酸,却听见有个声音在说:

“从长远看,孩子,到最后我们都会跟洛克菲勒一样有钱的。

于是我钻进汽车,穿过被雏菊染白了的田野,经过蔷薇飘香的石栅篱,把车开到大路上。

此刻,我对这个世界又多了几许满足。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主要写了“我”一次探望已经去世的家族先辈的过程,其中穿插有对他们生前情景的回忆。

B、所有离开家乡的先辈们最后都回到了家乡,而大多数人都葬在教堂墓地里。

C、刘易斯大叔有一段时间离开了家乡,而哈里大叔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们同样看得开、想得远。

D、欧维大伯虽然是个铁杆的胡佛派共和党人,但“我”只记得他让“我”吃菜豆。

E、文章通过回忆,写故亲对“我”的疼爱,主要表达了“我”对故亲的思念之情。

(2)文章的开头结尾都描写了墓地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虽是写探访墓地,但本文读来并不沉重,为什么会这样?

(6分)

(4)作者说,“这种探访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力量来源于什么。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巴金自传:

文学生活五十年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里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

每个人会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

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

我离开旧家庭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黑影。

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

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

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

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

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Panth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

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

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

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

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给我的大哥看。

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

《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

(节选自《巴金自传》)

(1)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巴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心中强烈的感情不能表达出来,苦恼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纸笔。

B、作者出生在富裕家庭,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境况,看到了社会的黑暗,萌发了救人、救世、救自己的思想。

C、巴金从小就喜欢小说,写了五十年,最终成为小说家。

D、先贤祠旁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作者写作的热情,写出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E、叶圣陶慧眼识才,对巴金顺利走上文坛给予了帮助。

(2)文中对1927年巴黎拉丁区居住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简述当时巴黎掀起的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对巴金的影响。

(6分)

(4)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接着又说“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但事实上巴金的文学创作不仅拯救了自己,也确实起到了“救人救世”的作用。

结合巴金的经历,谈谈你对“救自己”与“救世界”的关系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权威专家预测,推动内地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几年中国很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再次调息已是箭在弦上。

B、当我们急匆匆赶到剧院的时候,那折最精彩的戏正在紧锣密鼓地演出着,我们只好悄悄地站在过道里欣赏了。

C、今年的寒潮似乎分外无情,温暖的小阳春还没过几天,呼啸的北风和阴冷的雨天就相继而来,咄咄逼人。

D、五一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B、当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想到“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也被认为是“观察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了“全球论坛”。

15、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入狱。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A、②④⑤①③B、⑤②④①③

C、⑤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⑤

16、“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新增的版块,篇目有《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谈美》等。

请为其中的一部名著写一段推介语。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5分)

17、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6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

最重要

关心

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

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

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70.6%

93.4%

41.8%

43.8%

85.7%

(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的幸福指数”为陈述对象,得出结论。

(4分)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

(2分)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商纣王做了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就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就要吃珍馐美味,就要穿精美的衣服,住高大的房屋,最后不会有好结局。

五年后纣便在穷奢极欲中灭亡了。

有朋友送给丹尼斯·狄德罗(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