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5246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docx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示例12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

(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

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①模拟“海边看船”。

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②实验“桌上行船”。

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

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③观察“月食照片”。

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

(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④思考“高站远瞩”。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

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

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

(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

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

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画面7图略(课本P3图书1.2“地球的大小”)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

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

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

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

(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1.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

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

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

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多媒体画面9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多媒体画面10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1.随着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3.美国的孟席斯经过14年悉心考证,得出一个惊世结论:

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环球航行的也不是麦哲伦,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将世界环球航行的历史又往前推进100多年。

请收集这一新观点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

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

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

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

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

然后设问:

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

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

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1.什么叫纬线?

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

(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

范围是多少?

有什么规律?

(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

怎样区分它们?

各用什么符号表示?

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

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

(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图略(课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

(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画面13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1.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

范围是多少?

有什么规律?

(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

如何区分它们?

各用什么符号表示?

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

位于西半球的呢?

(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想一想:

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

为什么?

(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

(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

(能,北极)

3.根据图甲和图乙所示,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评价点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相互问答交流,教师评价后重点点拨第3题,在学生对图理解的基础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课堂小结]

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

多媒体画面16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设计1

纬线和经线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按照课本P4活动中的步骤,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每隔30°标出纬度与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学校所在地的省会城市,比较两地相差多少纬度和经度。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茫茫的大海中,有一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眼看就要沉船了,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援。

试问船上发报员如何报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才能使救援的船只或飞机准确无误地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呢?

(学生抢答后)教师指出:

经纬网就是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重要方法。

方法2同学们,我们去电影院根据票上的“排”和“座”就能准确地找到座位。

那么,要在地球仪、地图上、地球上准确找到某地的位置,该怎么找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地球仪指出:

地球仪上虽然没有“排”和“座”,但有经线和纬线,它们就相当于电影票上的“排”和“座”,这样就能准确找到某地的位置了。

[讲授新课]

含义

教师板书经纬网

作用

学生自学让学生翻开课本P8,阅读课文和观察图1.4“经纬网”,了解经纬网的含义,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多媒体画面17阅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和甲、乙两地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甲:

20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

乙:

今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1.甲地的位置在_________________(A、B),应该如何表述?

2.乙地的位置在___________纬___________度、________经_________度。

3.A、B分别属于哪个半球?

A:

________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_____半球。

B:

________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_____半球。

引导分析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甲地所在的两条经纬线,用手指住交点,教师指住图上的B点说明:

B点的地理位置在44.4°S和150°W的交点上。

强调要用两个数值来表述。

如A的地理位置在28°N、125.3°E。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判断半球位置的问题。

A点→28°N→北半球;B点→44.4°S→南半球。

概括为南北半球看纬度——“北北”“南南”。

A点→125.3°E→东半球;B点→150°W→西半球,概括为东西半球看经度——在20°W→160°E范围内为东半球,在160°→20°W范围内为西半球。

多媒体画面18在地球仪上,按下表中列出的经纬度,找出该经纬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者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地点的大致经纬度。

经度

纬度

地名

地名

经度

纬度

117°E

39°N

天津

上海

121°E

31°N

123°W

49°N

(温哥华)

伦敦

(0°)

(52°N)

151°E

32°S

(悉尼)

纽约

(75°W)

(41°N)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查找、填表,并引导学生观察城市这类地理事物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表示出来是点。

教师点拨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后,点击出表中括号内的正确答案,并强调对于点状地理事物,如城市、山峰等的位置,必须要用所在的纬度和经度两个数值来共同确定。

对于面状事物,如国家、平原等的范围,须用两条纬线和两条经线及其度数四个数值来确定。

教师可用学校所在省或地区的范围作实例,给学生说明其表示的方法。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同桌2人为一组,看课本P8活动2。

一个扮演杰克寄信,一个扮演小明收信。

看看小明能否找到信中所说的地方,差错出在哪?

如果小明想去找杰克,在哪几个地方才有可能找到杰克?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评价后强调:

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时需要切记,经度必须说清是东经还是西经;纬度必须说清是北纬还是南纬,不能只写度数,否则,就不能确定某地的位置。

定位游戏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定位游戏,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在游戏中练习利用经纬网定位。

1.游戏的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在黑板上画出经纬网图(如右图),使学生明确每一排是哪一条纬线,每一行是哪一条经线,先让学生对照经纬网图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其他同学的位置。

2.游戏的方法。

“定位站人”,如图上定出A点,那么,第三排、第三行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位置(20°N,10°E)。

“站人定位”,如第6排、第5行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10°S,10°W)。

那么,让其上来描出B点。

3.游戏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位置比赛、描位置比赛、说描结合,自说他(她)描接力赛等等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

还可以让说错或描错的同学表演一个节目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画面19做一做

根据下列经纬网略网,回答问题。

1.图中下列各点的经纬度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_____。

4.A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B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F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F点在D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

5.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B点在A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D点在C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向。

反馈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互问互答,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并给学生说明图2中放射状的直线是经线,弧线是纬线,提示学生注意东西经的辨别。

评价点拨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边补充点拨,边鼠标点击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A(92°E,32°S)B(100°E,36°S)C(170°E,40°N)D(170°W,20°N)

2.AEBCFD

3.CFDAEB

4.正北正东正南正西

5.西北东南西北东南

[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用途广泛,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活动与探究

把经纬网定位当作消谴娱乐,同学们可以相互报经纬度找地点,或对感兴趣的城市找经纬度数。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海区七中

李强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海区七中

李强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海区七中

李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