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4940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docx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9页]

 

 

 

 

 

 

 

作者:

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移动商务与无线计算系统

(2)

结合示意图描述GSM技术和GPRS技术的工作原理,比较两种技术,你认为GPRS超过GSM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GSM的工作原理

A客户(如北京固定网某客户)拨打B客户(如上海数字移动某客户),拨MSISDN(0139HlH2H3ABCD)号码。

本地交换机根据A客户所拨B客户号码中国内目的地代码(139)可以与GSM网的GMSC(GSM网入口交换机)间建立链路,并将B客户MSISDN号码传送给GMSC。

GMSC分析此号码,根据HlH2H3ABCD,应用查询功能向B客户的HLR发MSISDN号码,询问B客户漫游号码(MSRN)。

HLR将B客户MSISDN号码转换为客户识别码(IMSI),查询B客户目前所在的业务区MSC(如他已漫游到广州),向该区VLR发被叫的IMSI,请求VLR分配给被叫客户一个漫游号码MSRN,VLR把分配给被叫客户的MSRN号码回送给HLR,由HLR发送给GMSC。

GMSC有了MSRN,就可以把入局呼叫接到B客户所在的MSC(北京-广州)。

GMSC与MSC的连接可以是直达链路,也可

由汇接局转接。

VLR查出被叫客户的位置区识别码(LAI)之后,MSC将寻呼消息发送给位置区内所有的BTS,由这些BTS通过无线路径上的寻呼信道(PCH)发送寻呼消息,在整个位置区覆盖范围内进行广播寻呼。

守候的空闲MS接收到此寻呼消息,识别出其IMSI码后,发送应答响应。

GPRS的工作原理

GPRS工作时,是通过路由管理来进行寻址和建立资料连接的,而GPRS的路由管理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移动终端发送资料的路由建立;移动终端接收资料的路由建立;以及移动终端处于漫游时资料路由的建立。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移动终端产生了一个PDU(分组数据单元),这个PDU经过SNDC层处理,称为SNDC数据单元。

然后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后通过空中接口送到GSM网络中移动终端所处的SGSN。

SGSN再把资料送到GGSN。

GGSN把收到的消息进行解装处理,转换为可在公用数据网中传送的格式(如PSPDN的PDU),最终送给公用数据网的用户。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以对空中接口上的资料做压缩和加密处理。

在第二种情况中,一个公用数据网用户传送资料到移动终端时,首先通过资料网的标准协议建立资料网和GGSN之间的路由。

资料网用户发出的资料单元(如PSPDN中的PDU),通过建立好的路由把数据单元PDU送给GGSN。

而GGSN再把PDU送给移动终端所在的SGSN上GSN把PDU封装成SNDC资料单元,再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帧单元,最终通过空中接口送给移动终端。

第三种情况是一个资料网用户传送资料给一个正在漫游的移动用户。

这种情况下的资料传送必须要经过归属地的GGSN,然后送到移动用户A。

GSM协议结构

GSM协议的设计本身参照了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对协议栈的分层是按功能平面进行的,一层叠在一层上面。

最底层完成信息在两个远距离实体之间的物理传输,要依赖物理介质,而最高层代表用户的观点。

在每一层中,各实体通过交换信息,协同工作以提供上一层需要的服务,这些服务是对它下一层提供的服务的增强。

层与层间实体的信息交换是通过业务接入点的一系列原语进行的。

信息交换的路由功能是通过PD(Protocol

Discriminator,协议鉴别器)和TI(Transaction

Identifier,事务标识符)实现的。

信息流穿过不同实体间接口处的参考点的交换规则,称为信令协议。

MOBICOM按照GSM上述结构和信令协议进行设计开发的,所预定实现的协议栈是属于B类MS。

1、CS子系统设计思想

CS子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三层L3,第二层L2(即数据链路层DL),第一层L1(即物理层PH)。

其中L3层又可分成如下几个子层:

CM子层(包括MN、CC、SS、SMS和DS等模块)、MM子层和RR子层。

主要信令流程MO(Mobile

Originated,移动主叫)呼叫建立、MT(Mobile

Terminated,移动被叫)呼叫建立、呼叫释放、呼叫重建、紧急呼叫、位置更新、双业务交替和切换等是设计中考虑的重点,它们是由CS子系统一系列模块协同完成的,是移动台各种业务能够工作的基础。

在L3

层提供的功能主要通过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通信管理(CM)等子层来体现的。

L3信令服务是通过在有关服务接入点向上层提供服务或接受下层提供的服务,采用服务原语来进行描述。

CS子系统中信息交换的路由功能是通过PD(Protocol

Discriminator,协议鉴别器)和TI(Transaction

Identifier,事务标识符)实现的,各层信息都通过PD进行分发,而CM层信息还要通过将PD和TI结合来把信息分发到各实体。

(3)

结合示意图来描述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你说调查的该技术在手机的应用情况,你认为制约RFID技术发展有哪些因素,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另外,你认为RFID手机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1.技术成熟度

从RFID技术的应用来看,低频、高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超高频技术由于出现较晚,芯片性能成熟度有待提升。

例如,对金属、液体比较敏感,防冲撞性能待提升。

姜鹤松以被动式无源标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为例指出,当读写终端对同一购物车内的商品进行识别时,容易受到金属物品和液体物品的影响,另外,读头的角度与方向也会影响到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

“对于无源标签,一般来说,频率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苛刻;虽然有源标签受金属屏蔽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却可能会出现电池断电无法识别的情况。

以上不足对应用会产生影响。

要解决上述问题,芯片的设计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据吴坚介绍,2009年下半年,NXP将会设计一款新的超高频芯片产品,该产品在读写性能、设计工艺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未来,RFID芯片会朝着性价比更高、性能更强、防冲突能力更好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及其他芯

片商一直都努力在做的事情。

识读距离也一直是RFID的瓶颈。

据朱红光介绍,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读写器,手持式系统识读距离只有0.5-1米以内;台湾产品一般可以达到1.2-1.5米;进口产品一般有3米以上。

不过,近年来,国内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通过过去在低频和高频领域的技术积累,科松研发出来的第一代手持式读写终端产品,识别距离可以达到3米以上。

根据不同领域应用需求,每种应用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因此,RFID厂家需要做深度开发。

比如,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上,用于不停车收费、流量统计等用途的读写器设备使用环境恶劣,同时对快速移动车辆的准确识别有较高要求;对于仓储管理,阅读器需要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和特殊的供电方式。

供应商有能否针对性地提出成熟解决方案,也是RFID能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

2.成本偏高

成本问题一直被RFID用户所诟病,应用项目的成本核算成为影响RFID技术当前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

成本核算包括标签成本、读写器成本、系统集成成本,其中,标签和系统集成(包括软件)占的成本比较高。

虽然当前芯片和电子标签的价格有下降,但由于典型成功项目并不多,应用面不广,实施整套RFID系统(包括硬件、软件)的成本仍然让用户难以接受。

这不仅是沃尔玛推行RFID计划进展受阻的原因,也是当前中国RFID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的症结所在。

一套系统实施后,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

这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

当前,市面上的标签价格从几块钱到数十元一张不等,以一个上百万枚电子标签的图书馆项目为例,仅标签就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

而以RFID在超市的商品编码应用来看,一张条码可能只要几分钱,而电子标签少则几毛钱,多则几块钱。

如果不考虑使用价值,单从价格来比较的话,供货商是难以接受的。

朱红光分析表示,正因如此,现在大多数企业还在观望,标签的使用量不能大幅提升,导致标签成本下不来,成本下不来,市场越观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据了解,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及应用的增多,当前RFID芯片和标签价格已经呈逐年下降趋势。

3.标准限制

标准是阻碍RFID技术应用的根本问题。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

目前国际上制定RFID标准的主要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SO/IECJTC1负责制定与RFID技术有关的国际标准,ISO其他相关技术委员会也制定部分与RFID应用有关的标准,还有一些组织也在开展RFID标准化工作。

但由于相关标准之间缺乏达成一致的基础,因此难以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实现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

目前,中国已经依据国际标准制定了某些行业标准,如《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另外,国家还规定了RFID频段使用范围,基本完成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随着国际标准组织及国家相关部门对RFID标准的重视,RFID标准研究取得不错进展,各企业纷纷加入RFID的研发生产阵列。

针对标准的制定,NXP吴坚认为: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标准

的兼容很重要。

无论是ISO标准组织还是EPC标准组织,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都需克服不同国家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达成妥协,成为国际标准。

假如中国出台的只是一个在中国范围内流通的标准的话,会导致在后期系统整合以及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既考虑到国际标准,又要结合自身国情,制定一个兼容的技术标准很重要。

4.利益分配

RFID系统涉及到各个产业链环节,如何平衡产业链中各参与者的利益关系也是RFID能扩大应用的主导因素。

LEGIC姜鹤松以RFID技术的新应用——手机支付为例提问:

要如何平衡RFID供应商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之间的利益关系?

再以商品编码应用为例,虽然零售企业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以降低库存,加快产品流通,提高管理效益,但对于他们的产品供应商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这些供应商是否愿意接受采用RFID技术,还在于这项投入是否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

“产业链上处于不同节点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是不同的。

从投资回报率方面,不同的企业需要做不同的计划和安排,并考虑它的收益性。

如果带来的收益比较大的话,企业应用RFID技术的迫切性就比较高。

”因此,吴坚认为,如何平衡各企业之间的利益,也是关系到RFID能否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

(4)什么是IPv4?

什么是IPv6?

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

1981年JonPostel在RFC791中定义了IP,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协议和SLIP协议),卫星链路等等。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

基本信息IPv4是InternetProtocolversion4(网际协议版本4)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网协版4”。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

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

,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

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v,version版本),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

IPv6与IPv4相比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更大的地址空间。

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夸张点说就是,如果IPV6被广泛应用以后,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都会有相对应的一个IP地址。

⑵更小的路由表。

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

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

这是对DHCP协议的

从“长沙模式”看IPv6网络演进思路从“长沙模式”看IPv6网络演进思路

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安全。

相关协议

(5)描述WAP的工作原理.

wap工作原理

作为开放性的全球规范,wap可以使移动用户利用无线电设备方便地访问或交互使用internet应用信息和服务。

前文述及,在internet中,一般的协议要求发送大量的主要基于文本的数据,而标准web内容很难在移动电话、寻呼机之类移动通信设备的小尺寸屏幕上显示。

同时,在用户单手持机的情况下,屏幕间的内容切换也很不方便,并且http和tcp/ip协议也没有提供针对无线网络的非连续的信号覆盖、长时间的延时以及对有限带宽所进行的优化处理。

在internet中,http协议不是以压缩的二进制方式,而是以效率不高的文本格式发送标题和命令。

因此,如果在无线电通信服务中使用普通internet协议,则会导致速度慢、成本高且难以大规模应用等问题,而且无线电传输的延时还会造成其他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wap进行了很多优化处理。

比如,利用二进制传输经过高度压缩的数据,并对长延时和中低带宽进行优化。

wap的会话功能可以处理不连续覆盖的问题,并能自动地在ip不可用时改用其他优化协议来进行各种信息传输。

通过使用wml语言编写网页,wap还解决了internet页面不能在移动通信设备上显示的问题。

运用wml编辑的网页可在手机的微浏览器上产生按钮、图示及超链接等功能,并可提供信息浏览、数据输入、文本和图像显示、表格显示等功能,大大减小了在移动设备上浏览网页内容的复杂程度。

另外,wap通过加强网络功能来弥补便携式移动设备本身的缺陷,工作时尽可能少地占用移动通信设备的资源,比如cpu、内存等。

与web对internet的作用一样,wap在应用层上隐藏了gsm的复杂性,给用户提供了类似于普通web页面的友好性。

wap还通过使用类似于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wmlscript,来使移动通信设备先将信息进行处理后再发给服务器。

wap还通过无线电话应用wta来实现呼叫控制等诸多电话功能。

wap标准下的移动终端均配备了一个微浏览器,该浏览器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卡片组的工作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卡片组来浏览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项web业务。

工作时,移动终端用户首先选择一项业务,该业务会将卡片组下载到移动终端,然后用户就可以在卡片之间往返浏览,并可进行选排或输入信息,以及执行所选择的工作等。

而且,浏览到的信息可以高速缓存,以便供以后使用,卡片组也可以高速缓存并可做成书签以备快速检索之用。

该浏览器同时还对电子名片、日历事件、在线地址簿和其他类型内容的格式提供了相应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