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809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知识点 章节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docx

中考知识点章节练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冲刺训练65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为小刚同学拍了张全身照,接着小刚还要再拍张半身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                                    

B. 小明离小刚的距离再远一些

C. 两者间的距离不要变                                           

D. 以上说法都不行

【答案】A

2.如图所示,下列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 图c表示的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D. 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答案】B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答案】A

4.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

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5.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 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B. 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 “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

【答案】B

6.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

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C.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D

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答案】C

8.用一个凸透镜使明亮的物体成像在光屏上,物距一定( )

A. 等于焦距                          B. 大于焦距                          C. 小于焦距                          D. 大于2倍焦距

【答案】B

9.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项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 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C. 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 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答案】A

10.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 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答案】B

11.在凸透镜前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若物体以速度V沿着垂直于主光轴的方向长高,则  (    )                     

A. 像也以V的速度长高                                            

B. 像以大于V的速度缩短

C. 像以小于V的速度长高                                         D. 像以小于V的速度缩短

【答案】C

1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乙凸透镜的焦距

B. 在甲图中,蜡烛和光屏交换位置,能够字光屏上得到缩小倒立的实像

C. 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乙图中,只移动蜡烛渐渐靠近凸透镜,原来光屏上一定可以看到放大的像

【答案】B

二、填空题

13.小王同学想估测家里客厅与餐厅之间厚玻璃的厚度,将自己左手的中指压在玻璃板上,目测像与手指约3cm,则玻璃厚约为________cm.小王同学拿着爷爷的老花眼镜,伸长着手透过眼镜看窗外的景色,看到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答案】1.5;缩小

14.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

【答案】近视;凹

15.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________;

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________(用f表示).

经“XX”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

放大率n=

=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________.

【答案】12cm;4f;2

16.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 ________和 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实验中发现蜡烛放在  ________ 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放在  ________ 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以外,放在  ________ 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凸透镜;光屏;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A;B;C

17.人的眼睛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________光线作用.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会聚;前面;凹

18.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答案】乙

19.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位置.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________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光屏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将透镜向________靠近(选填“蜡烛”或“光屏”),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______移动.

【答案】光屏;蜡烛;上

20.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我们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因为 ________.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聚;靠近

三、作图题

2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中的光路.

【答案】

22.如图所示,L1为入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请在图中正确的位置添加合理的光学器件.

【答案】解: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是小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已经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这个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相同.

(2)若将凸透镜换成和它材质相同、口径相同但中间更厚的另一凸透镜,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光屏上的像将变模糊.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右”)移动,光屏上才能重新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取下光屏,眼睛在光具座的右端向左观察,能看到____(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 烛焰缩小的像                             

B. 烛焰放大的像                             

C. 一个光斑

【答案】

(1)照相机

(2)左

(3)A

24.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像的性质

焦距f/cm

试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

15

40

23

35

27

10

40

13

35

14

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

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________.

【答案】

(1)u>2f;2f>v>f

(2)变大;越大

五、综合题

25.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这个像是________(实/虚)像.

【答案】

(1)直线

(2)反射

(3)折射;虚

26.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

(1)如图中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

(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

(3)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________.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处最为合适.

【答案】

(1)晶状体;会聚;底片

(2)倒立;缩小;实;焦距改变而像距不变

(3)25厘米;12.5厘米

27.图甲是车门迎宾灯,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乙,点亮光源后,在地面上出现清晰的像.

(1)①在图乙中标示出物距;②画出图乙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2)请完整说明地面上的像的特点________.

【答案】

(1)解:

如图所示:

(2)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与打火机出气孔相连的导气管外部中央滴了一滴水,然后打开打火机气阀,点燃末端排出的气体,导气管外的水滴迅速变成了冰粒.关于该装置发生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气管外的水滴变成冰粒,是熔化现象

B. 气阀打开后,液态的丁烷汽化并吸热

C. 导气管末端的丁烷气体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 打火机中的丁烷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的

【答案】A

2.以下是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其中错误的信息是()

A. 身高1.68m                     

B. 质量50kg                     

C. 体温36.8℃                     

D. 步行速度10m/s

【答案】D

3.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                                     

B. 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8℃

C. 某中学生重约为500N                                         

D. 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5m/s

【答案】C

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B. 给墨水瓶加盖         C. 用地膜覆盖农田         D.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答案】D

5.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6.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 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 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D

7.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溧阳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C. 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D. 人的正常体温

【答案】C

8.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华形成的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 

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 

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 

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答案】D

10.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雾说:

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

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 霜说:

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

我是水升华而来

【答案】B

11.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      )

A. 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B. 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 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                  

D. 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答案】C

1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 

景区喷雾                                 

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                              

D. 

人工降雨

【答案】A

二、填空题

13.图甲中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Ω;图乙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

【答案】4208;38.5

14.如图,冰棍“冒”出的“白气”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飘的,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下;液化

15.大雪纷飞时,用雪堆成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在0℃以下,冰直接吸热升华为水蒸气

16.问题:

自然界中水是怎样形成循环的?

答:

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________  成小水滴,有的 ________  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________ ;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________  成小冰晶,云中的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 ________  。

冰山上的积雪有的直接 ________  变成水蒸气,又升入天空,有的 ________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________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空中水蒸气遇冷 ________  变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尘埃上就是 ________  ,附着在地面和花草树木上就形成 ________  。

水蒸气直接 ________  形成地上霜.河面上冰 ________  。

水在江河湖海、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着.

【答案】液化;凝华;雨;凝固;雪;升华;熔化;汽化;液化;雾;露;凝华;熔化

17.如图所示,是萘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__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还可以知道萘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min.

【答案】熔化;吸收;80;8

18.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1018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1018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________(填“能”、“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________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图1是我国节水标志,图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蒸发;液化;凝华;生活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工业污水净化后达标排放

19.汽车防冻液

冬季气温低,为使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仍能继续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一些能够降低水凝固点的物质作为防冻剂,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冻结.因此人们有时把冷却液称作“防冻液”或“不冻液”.

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凝固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凝固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为32%时,防冻液凝固点可降低至﹣68℃,超过这个极限时,凝固点反而要上升.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

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

(1)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的配置比例,既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又要兼顾经济利益.你认为在中国江南使用下面哪种比例的防冻液最好________ 

A.40%             B.50%             C.60%

(2)请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一下,与单独使用纯水相比,乙二醇防冻液对汽车除了有防冻作用,还有什么作用________ .

【答案】A;混合液体不容易沸腾

20.小华用相同质量的色拉油和水加工同样的菜,用同样的锅在相同火力下同时加热,发现色拉油升温比水快,这说明色拉油的________比水小;一段时间后,色拉油把菜炸黄了,而水没有,这说明色拉油的________比水高.(选填:

“熔点”、“沸点”、“比热容”或“凝固点”)

【答案】比热容;沸点

三、实验探究题

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李明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说明当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2)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原理制成的;根据实验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________(选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小明发现,本小组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比其他组要长,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至少说出两条)

(4)小丽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

________ 

(5)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________。

(6)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沸腾过程中,某一气泡经过A、B处时的大小。

【答案】

(1)99;小于

(2)热胀冷缩;不变

(3)水太多;水温更低

(4)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没有液化成小水珠

(5)

(6)解:

如图所示:

22.【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

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