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北师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778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梦北师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圆梦北师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圆梦北师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圆梦北师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圆梦北师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梦北师大.docx

《圆梦北师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梦北师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梦北师大.docx

圆梦北师大

圆梦北师大

今天上午8:

12分,接到北师大的电话,说我被课程与教学论院录取了。

激动,

梦圆北京,来到北师大,我只感觉,自己的四年已与北师的本科生差距太大了。

来到北师,看见了那么多学术名师,学界带头人,想到以后他们还会为我授课。

内心止不住欢喜,但更重要是责任。

要继续努力!

我考研分数:

英语57,政治69,专业231.总分357.北师分数线330分。

我热爱北京,爱北师,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我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也算是跨考。

能来北师继续深造,是我的福气。

下次登录,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验。

作为参考,希望能给在教育学考试中感到茫然无助的同学一些指引。

:

loveliness:

先简单回忆一下,复试题目吧。

课程与教学论复试的题量很大:

有10个名词解释,10个简答,一个论述。

两小时完成。

很考验大家的基本功和答题速度。

内容大致就是教育原理中的课程和教学章节,还有当代心理学的内容。

名词解释有:

教学原则,教学计划,泰勒的二坐标,图示,功能固着等

简答有:

论最近发展区,直接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等

论述是:

论教与学。

北师大的风格是重基础,复试的笔试和面试都这样。

已经复试有3天多了,我记不太清楚了,如果有同学记得,欢迎补充!

------------------------------------------------------我是分割线----------------------------------------------------------------------------------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毕业论文,来晚了,抱歉。

我再把复试时候的面试内容回忆一下吧

北师的复试是很公平公正的,课程与教学论复试时分成了三个小组,我是我们那个小组的第一个(好像是按成绩来排的复试顺序),所以难免有些紧张,但我自己能调整得很好,我觉得展现出真实的自己就好,老师挑选的是有研究潜质的学生,如果我没有,没有被看上,那只能说明我学习得还不够。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做自己,你就成功了一半。

面试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专业和英语口语都在一起。

专业面试:

老师问的问题有:

“1你看过哪些关于专业方面的书?

(实话实说就行,我就直说自己只看了考研书籍,因为是跨专业,而且时间也紧张)

2你为什么选这个方向?

3.你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立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你在研究生期间的打算,和预备研究方向?

这些问题都很常见,老师主要是考察你有没有研究的思维吧。

回答时,大方得体,逻辑清晰就行。

英语面试:

英语我有提前准备自我介绍,但进去后,老师并没有要我介绍,她说这些都是准备好了的,没什么听的。

(所以英语口语很随机,相当考验你的能力)

英语题目都是老师根据你的中文回答,然后随机问你的问题

当时老师看了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就用英语问我,喜欢看什么书?

为什么?

(当时我回答的是林语堂和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还有,我说自己的理想是当老师,老师就问我”为什么喜欢当老师,怎么样成为一名好老师“

复试我基本上没怎么太多准备,我总想的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行,实际上也是,复试很考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这些都不是一朝能炼成的。

但我还是翻看了一下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准备了中英自我介绍。

总之,保持良好心态+自信心+扎实的基本功=成功:

loveliness:

关于教材: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联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原理

孙喜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论

黄济、**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

叶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

成有信主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教育概论

叶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史

简明中国教育史

王炳照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学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用的是上面标红的书籍,另外教育心理学我还买了本冯忠良老师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个人觉得这本书编的很好,可以结合陈琦老师那本一起使用。

关于复习阶段

3—7月:

基础阶段这段时间可以看教材,并且在网上下一份去年的考纲,如觉得太泛也可以买本大纲解析(高教版,北师大版和厦大版的都可以,基础阶段建议买厦大版的,比较详细,条理清晰)对应着看,考纲上不做要求的章节可以作为背景知识了解一下,不必做深入理解。

尤其是心理学,其实看懂了会觉得很容易,而且理解后还不容易忘记,心理学的书我看了4遍,到后来在这本上花的时间就很少了,但也记得很牢。

同时应做好相应的笔记,笔记可以简洁一些,按照章节来做,比较有条理。

并且可以粗略地背一下章节标题等概括性的知识。

这段时间可以把书看两遍,做一次笔记。

7—9月:

强化阶段复习时强调以本为本,但因为教育学是全国统考,并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所以考纲其实就是本,而牢固掌握知识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牢记考纲,针对考纲内容识记。

所以,这段时间,我把大纲解析上的基本内容背了一遍,大致是记了下轮廓,在头脑中织了张网,准备后期慢慢填补。

刚开始记觉得很费力,因为是跨专业,很多专业名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最开始时我就死记硬背(有些专业术语必须得这样),每天至少背个5遍左右,反复背,慢慢得就变得理解性了,到后期也能灵活运用,形成教育思维了。

因此这段时间主要是结合书本看去年的大纲解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做总结性笔记。

9—11月:

巩固阶段9月份的时候就出新大纲了,这时候可以买本新的高教版解析,并且关注有没有大纲变动。

这段时间,我依然是看大纲解析,做笔记,并且在网上四处搜罗了一些培训班的视频来看,我不建议大家在初期就看视频,这样思维容易跟着老师走,而且可能形成依赖心理。

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听课,感觉如沐春风,理解又更加深了。

并且可以边听那些基础课,边背诵,记忆。

9—11月,我把大纲解析背了第二轮,这一轮,我背得笔记细,并且对于不同科目之间相通的东西(如教育学原理中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的观点等等这些相关的做了下总结),还有就是列表式总结,如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几个观点的不同主张,这样可以简单明了,方便记忆,中国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学制的发展史等等,中外教育史比较繁杂,尤其是外教史中的制度史,这些光看大纲和书本会觉得云里雾里,所以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总结,这个是非常必要的,总结的角度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当时我是分制度史,思想史等总结的,还可以分古代,近代,现代来总结,并且外教史中的制度史又可以分不同的国家来总结:

如:

美英法德俄日这几个国家,根据他们在近现代颁布的法令来总结。

基本格式如:

美国教育制度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时间法令和措施

17—18C

18—19C

20C以来

12月份:

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在继续看大纲,背大纲的同时,我也有回归书本,对于自己感觉特别疑惑的章节,我就会反复看课本,看得最多的是外国教育史,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最难的,也是内容最多的。

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记忆,并且在看书时候又会有新的思路,我就又开始总结,总之,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一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还在总结,这毫不夸张。

并且我有开始训练选择题,并且看了一下辨析题和后面的问答题,再次把握了重点,我并没有写上去,有一些我认为好的题目,就自己再次总结在笔记本上,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参考答案。

同时听了一些考研班的点睛班视频,都是在网上找的或者是找报班的同学借的。

1月份:

冲冲冲一月份,我还是和往常一样,看书总结。

但之前是全面撒网,这时候就有重点的看了,主要是自己的笔记,还有识记名词解释。

考试前一天,计算了一下各个题目的作答时间就上战场了,有40个选择,3个辨析,5个简答(实际上就是8个简答),3个论述,180分钟完成,所以题量是非常大的,我有一位研友就是时间没把握好,最后半小时做了3个论述,所以总分最后差一点点,如果她把握好时间的话,应该能考得更好,我当时是选择题10分钟(其实7分钟左右能完成,选择题要平时多练习),简答题每个约12—15分钟,八个简答也就最多120分钟,然后60分钟做论述。

时间非常紧,等我把答题卡填完,基本也就交卷了。

另外,由于时间匆忙,所以专业的经验贴写得非常简单,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的。

这个是三门科目的经验贴

考研的前期准备

⑴动机和信念。

干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强烈的动机,这个关键到你能否坚持到最后。

做你热爱的事情,并且坚持到底,你就胜利了一半。

很多情况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并且要有自信心,不要人云亦云,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怀疑自己的能力。

心无旁骛,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无怨无悔,坚持下去。

当周围人得知我要考北师时,都向我投以怀疑和不可能的眼光,甚至连我的家人也会时而劝说我保险点,报湖师大。

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考上北师大,我也一定能考上北师大”,

我要我在北京的朋友去北师给我买了套北师校园的明信片,并在后面写上一些激励的话。

多少个在我沮丧的时刻,都是它陪伴我度过的,并且走到了最后。

⑵报考信息

选择学校和专业是很重要的,这个要结合你的本科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学校官方网站的历年报录比等信息,一般而言,我不建议跨专业考,这样初试会有难度,而且,在复试的时候,老师也会谨慎考虑你的学科背景。

⑶经验。

在结合你自己的想法后,你有必要向你的老师和前辈请教一下,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你即将要走的路,他们都走过。

因此,找个学姐或学长,会避免让你走很多弯路。

我很幸运,在北师找到了两个学姐,她们总是能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鼓励我,这些,都是我获胜的法宝。

⑷环境和伙伴

学习是需要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我们学院的阶梯教室还有图书馆都行,学习氛围也很浓,既然已经稳定下来,就不要到处挪动,耽误时间和精力。

至于后期,大家在一个地方呆了很长时候后,会有一种疲劳和厌倦感,这样可以通过更换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另外就是研友,我在前期都是自己独来独往,我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也可以保持思维的连贯。

到了后期,自己就觉得有些疲劳,甚至会偶尔产生放弃的想法,还好这时候身边有了一位研友的支持,我才坚持到最后。

我认为,找研友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能找思想积极进步,乐观,内心强大的,并且他能欣赏你,和你交谈时,很少有抱怨,而更多的是鼓励你,相信你。

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暑假前三月——七月初)

基础阶段

三月:

确认院校,购买考试参考书目。

这段时期,我开始看英语单词,我买的是新东方的词汇书,规定自己每天看2个单元,三月份结束时,完成第一遍。

专业方面,我购买了北师大现当代文学方向考研书籍。

(最开始,我准备考本专业)我认为,三月到五月都是一个准备阶段,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适应这种单调但有计划的学习生活。

四月—六月:

确定自己考教育学,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买书籍。

英语:

1.词汇

继续看单词书,反复看,可以结合音频记忆。

我个人认为,新东方词汇书编排得不是太好,有很多常见词它都省略了,而且,有些熟词生义都没有,因此,如果时间充足,建议买星火的词汇书,但是庞大的三本书也是极其考验大家的恒心的,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应该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词汇是盖房子的砖头,一定要反复看,多看才熟悉,即使到后期,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看单词书,不可荒废。

记单词也有技巧的,有些同学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记忆单词上,边抄写,边背诵,但最终成效却不大。

考研单词与四六级单词并不一样,不需要你会写会背很多,但是要很熟悉,看见一个单词,你能认识就行,但有些常见词,你也不能轻视,你需要多花心思在它的生僻意义上。

所花的时间也是逐渐递减,要有主次,在前期,一定要打牢基础,但到后期,已经很熟练后,就只要花个十来分钟,巩固温习一下就行。

2.阅读

众所周知,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

阅读很重要,要多训练。

在前期训练中,可以找一本口碑比较好的阅读书来练手,熟悉语感,这段时间不要在意你对几个,关键是练习。

还有,把时间掌握好,一般来说,我当时是每天半小时做两篇阅读。

我当时是买的新航道的阅读书,练手可以,但做到后期就觉得这本书难易没有掌握好,所以不是很推荐,建议大家做张剑的《150篇(基础篇)》,这本难度适中。

但不管怎么样,模拟题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权当练习,熟悉单词就好。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英语的学习关键在平时的积累。

3.晨读

这段时间,我有坚持每天早上6点或6点半起床晨读,考研英语虽然没有听力,但晨读能培养很好的语感,而且养成早起读书的习惯,能克服自己的惰性,使自己一整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晨读的材料是新概念英语3,新概念在英语界的权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读经典材料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我当时是在网上下载了音频,分三天完成任务,第一天,熟悉课文生词,跟着音频读半小时以上,达到熟练即成。

第二天,继续跟着音频读,并且一段一段背诵,直至整篇文章达到脱稿水平。

第三天,脱离书本,跟着音频一起背诵,反复背诵,直至熟练背诵。

这段日子的晨读,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能把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拿下,我觉得很有满足感。

这个对我的英语口语,写作,还有基础知识的巩固都起了很大作用。

到后期,11月12月份时,我才停止晨读。

这次,在复试中,老师们对我的英语口语回答也比较满意。

专业:

专业我选择的是教育学,我本专业学的是中文,教育对于我来说是一张白纸,而北师大的教育全国排名第一,我要取得成功,必须得花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因此,我在复习之前都会制定一定的计划,并且监督自己按时完成。

专业课我一共复习了有4—5轮,每一轮,我都是保证自己认真完成,因此,最后成绩是231分,这在北京算是比较好的分数,在总分上也帮我和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第一轮是基础复习,4月到8月中旬,我认真看完了专业7本书,并做了相应的笔记。

个人觉得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忽视,虽然离考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不能懈怠,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长期和短期目标,我当时就用一个专门的本子,然后画上格子,就像日历一样。

每天给自己的任务的完成量做一个总结,分别用不同的代码代替相应的内容,如①代表英语单词完成2个单元等等。

这样即一目了然,同时也方便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专业在这段时间来看就是打好基础的时候,记住,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取得好结果,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走。

第二阶段(七月中旬到九月底)强化阶段

主要任务:

政治复习预热阶段

英语巩固做真题

专业强化

这段时间,是暑假阶段,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住宿舍,但我们学校不能住宿舍,所以很多同学都是在外边租房子,我回家了,但家里面也是有个单独的,很安静的环境让我学习,这段时间是考研的黄金阶段,是否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抵制诱惑,决定你最后的成败。

7,8月的天气很热,但我基本上每天都保持了10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

早上6:

30—12:

00(然后吃饭,午休,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精神)

下午2:

30—6:

00

晚上7:

00—11:

00(或11:

30)

最多的时候有一天学习15个小时。

在家也有在家的优势,生活方面自己完全可以不用操心,环境也会很单纯,我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偶尔上上网调节一下,基本上两个多月,没有跨出院子大门一步。

这时候的我,是效率最高的时候,我每时每刻都在利用时间学习,走路时,下楼梯时,洗澡时,吃饭休息时,睡觉前,包括睡醒睁开眼的第一件事,甚至晚上做梦都是在背书,有时是专业,有时是英语单词或新概念。

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重复记忆,最后的效果都不错,因此,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是算扎实的。

政治:

这段时间,我并没有碰政治,导致到后来有点兵荒马乱。

因为由于自己跨专业的特殊原因,以及在上半年自己的计划实施得并非理想,我一直都是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而且自己是学文科的,所以对政治的重视程度并非很高。

经历了这一次,我觉得政治同样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突击是有效,但要想获得高分,还是得踏踏实实。

我没有报暑假班,事实证明,暑假班的含金量也不是很大,我很多报了的同学也都说,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忙着划线而已。

因此,我个人建议,这段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本去年的大纲解析(一般变动不会很大,一定要买高教版的,这个毕竟最权威,而且也很详细),然后找已考过的学长学姐借他们用过的去年的解析(这样上面会有相应的笔记),这样,每天花2个小时的时间,一边看自己的新大纲解析,一边将学姐们划的重点划在自己的书上。

这样一来,即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暑假培训班,一般都是连着上几天,全天培训政治,这样,专业和英语就很容易落下),又可以找到重点并熟悉政治。

在九月份到来之前,能完成第一遍就很棒了!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学文科的,就对政治掉以轻心,考研政治还是有很多新内容的,而且政治得分主要在选择题,这些都是些很细的小点,对书本不熟悉,一样很可能败在政治上。

九月份的时候,新的大纲解析就出来了,大家可以买一本,然后在网上查找一下各考研机构对大纲变动的解读,然后在新大纲中找到变动的部分阅读就行了。

这样,你就比新拿到大纲的同学快了一步。

英语:

7月份之前,我差不多将单词看了两遍,做了一些阅读模拟题,新概念三也背了差不多20篇,我觉得现在应该可以练练手感,做做真题了。

因此这段时间我的英语安排是这样的:

早上:

晨读约2个小时,包括回忆单词(默读),背并默写,而且,将其中的美句会摘抄下来,学习里面的句型结构,为自己的写作做准备。

完成上午的专业任务以后,会花1—1.5小时温习单词。

英语真题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它附赠的光盘里面有86年到00年的真题,我将它打印出来,作为这个暑假练手的材料,因为真题毕竟是含金量很高的,即使是90年代的了。

真题我只练习了阅读和完形,每天大概是2—4篇文章,有时候是两篇阅读,一篇完形,在初期,大约是20分钟一篇文章,用铅笔做的(可以擦去,重复练习),做了后,主要是分析文章,先是熟悉生僻单词,反复记忆,然后再每个段落分析,理解,然后口头翻译,达到每个句子都能熟练掌握,最后,再结合题目,分析:

出题点在哪?

为什么这样出?

每个选项的意思,已经干扰选项是从何处干扰的,为什么这样干扰,最后,正确答案为什么正确,在文中的对应位置。

这样分析,每篇文章大概都要花1个半小时,所以,我整个下午都在练习英语,至于完形,我觉得这个很考语感,如果时间紧张,大可以不必花时间在这个上面,分析阅读的时候也能练习完形,毕竟都是语言嘛。

就这样,在这个暑假,我把86年到00年的真题做了两遍,进步也比较明显,基本上,阅读错在5个以内。

作文也是英语的一大块,我没有报班,但我要参加了新东方暑期班的同学用音频给我录了作文内容,长沙新东方是范超大师讲的,他的天龙八部实用性很强。

暑假时,我就找同学复印了资料,每天听大概一节课,然后第二天按他的方法实践,这时候,作文还不是重点,每天大概也就花个一小时左右。

专业:

专业书我在8月10号才看完,然后马上去网上买了本北师大版的大纲解析。

因为我看专业书的顺序是:

教育学原理—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而且当时看教心时也觉得很有意思,又最熟悉,因此,在看大纲时,我是从教心开始的。

然后是教育学原理—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研法,这样倒着来看,中途还买了本高教版的最新解析,这样一轮完毕,大概到了十月上旬(每门课平均十天)。

因为教育学虽然范围明确,但内容很多,要记忆的东西更是多。

更由于我的时间紧张,因此我在第二轮复习时就开始背专业课的大纲,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因此,我觉得专业这段时间就是一个强化过程,记得不管内容有多少,一定要有计划地完成。

这时候的专业可以记大框架内容,并且能适当地做下笔记,加深自己的印象。

第三阶段(十月份到十一月份)巩固阶段

这段时间,身边就已经有放弃的口号,因为十月份是网上报名的时期,有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到位(主要是暑假),就选择了放弃。

因此,这段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行。

据我观察,这段时间,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别人复习得很有条理,然后,会有些着急和沮丧,这都是正常的,也是必经的一个阶段。

把心态放平,然后学会伪装,即使自己确实没有复习好,也要在气势上压倒别人,不要和同学们讨论谁谁谁复习得多么好,自己是多么没底,这些都是徒劳,浪费时间,倒不如利用这个时间抓紧复习,迎头赶上。

政治:

这段时间的政治,我依然是在看书,反复看,由于政治开始得较晚,所以每天花的时间也比较多,大约每天3—4小时。

9月中下旬,任汝芬序列2已经出来了,因此我每天看一定内容,然后就做任2,最后再订正答案。

刚开始做政治觉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哲学部分,每次做题目都错很多,其实也不必太较真,习题毕竟也是个巩固的阶段。

如果大家时间够充裕,建议买本张剑锋的政治历年真题解析,这样可以熟悉每章节的出题点在哪,就能很好把握重点。

至于政治的习题,我不主张用太多,一本,最多两本足矣,毕竟习题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切忌贪多,重点还是把书上的知识掌握扎实了。

因此,政治第二轮,我是结合习题来完成的,大约到了10月底,才把第二轮完成,这个时间算有点晚的了,最好能在十月初完成第二轮。

十一月我开始政治第三轮,这段时间依然是在看书,然后买了本任汝芬的《考点识记》,逐步开始背诵有些章节,其实和专业一样,政治也是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的,并非每个字都得背下来,但要把大致内容理清楚,这是一项非常庞大和艰巨的任务,在完成过程中,我都觉得自己非常焦躁,身边的同伴也一样,觉得即使是背了也很容易就忘了,所以有的就干脆就选择不背。

其实现在想想,还是我们对政治的重视度不够,总觉得它很简单,觉得突击一下就行了。

其实也不然,关键还是“扎实”二字啊!

最好的方法我认为还是总结笔记,买一本任三(这个上面的框架很不错),然后在笔记本上把框架慢慢扩散,添枝加叶,形成自己的一个系统,这个工作在十一月可以完成得细致点,因为到后期,也许你就可以直接看自己的笔记了。

英语:

阅读:

十月份和十一月,我专门攻克英语十年真题(做到了08年,剩了两套作为最后的模拟题),按暑假的方法,这两个月,我把这八年的做了三遍,每次做都有控制时间,大约是70分钟4—5篇阅读,每篇18分钟左右。

这样基本上对真题还是有个宏观把握了,但这时候英语实际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要想提高,突破已经很难了,因此,我的水平基本上是保持到了5个左右,每年的真题都如此,因此我也很困惑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提高,后来实在没辙,就想着干脆保持就行了,要花大量功夫提高英语也不经济。

单词:

单词每天还是花个十来分钟熟悉一下,尤其是一些自己总是记不住的单词,可以用笔划勾挑出来专门看,这样有针对性地复习。

作文:

作文这段时间还是集中练习大作文,我是按照范大师的方法来写。

作文是需要模板框架,但这个只是初期的一个支架,等练习熟练了,自己也要学会对框架慢慢润色,形成自己的模板,这样也不失为一条得高分的捷径。

我当时是用两个月的时间专门训练大作文的,第一个月:

花4—5天专门写第一段,7—8天练习第二段,4—5天练习第三段,最后剩下的时间再把作文连串起来,完成整篇文章,我当时都是用的往年真题作为训练题目,自己写了后,再看高分作文,并把优秀的段落和短语摘抄下来或者是用来修改自己的作文,早上的时候,也会把修改后的作文背下来。

第二个月的时候,就每两天练习一篇作文,并且有时候会请英语系的同学帮忙修改。

就一直使用这个方法,直到考试前,因此,大作文因为练习得比较多,考试时也还得心应手。

专业:

专业课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