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502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对比阅读7篇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

【甲】太行、王屋二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

 (1分)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2分)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关键点提示】

2.A项: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语气助词,不译;B项:

代词,指愚公/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

凭借/来,用来;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指这件事。

3.

(1)彻,通。

(2)感:

敬佩。

还:

返回。

5.首先需要明白两篇文章的意思,总结概括得出结论,抓住“坚持”展开。

【答案】

1.

(1)将近 

(2)正在 (3)通“返”(4)说

2.D

3.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示例:

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匡衡:

凿壁偷光 孙康:

映雪照读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二】

【甲】太行、王屋二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

边境。

②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

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

难道,反而。

9.解释(4分)

①箕畚:

②汝之不惠:

③帝感其诚:

④越明年:

10.翻译: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①箕畚:

用箕畚;②惠:

通“慧”,聪明;③感:

被感动;④越:

到了

(2)D

(3)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4)A

(5)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坚持就能取得成功.甲文的结尾是以神话式的结尾实现了愚公移山的愿望;乙文以议论句总结文章中心.

【三】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小儿不畏虎》)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1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面对凶猛的老虎,妇

   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

(2分)

         

  2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

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

(1)①苦于; ②透彻、通达; ③同“慧”,聪明;④不久.

(2)①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A.∨;B.∨;C.Ⅹ;D.∨.

(4)示例:

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四】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文首:

花脑袋.喙(huì):

鸟嘴.自詨(jiào):

自己称呼自己.

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              

(3)其如土石何?

              (4)以堙于东海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是/炎帝之少女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C.告之于帝女娃游于东海

D.其如土石何?

有鸟焉,其状如乌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

12、下面是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利用其中的两句歌词结合课文展开一场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

请写出支持的理由。

(3分)。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履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噢,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甲方: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愚公应该移山。

乙方: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愚公应该搬家。

我支持()观点,理由:

                                                                

    

参考答案:

字词解释:

1、绕道2、纷纷的样子3、加强反问语气4、填埋

1 . A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 . B (停止)( A 诚心 /确实; C 向 / 到; D 语气副词,强调质问(反问)的语气 / 代词,它的)

3 . A 春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B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附翻译: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 . 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5 . 示例:

甲方理由:

干任何事,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要有科学的态度,愚公要移走两座人力很难移走的大山,违背自然规律;而搬家经济实惠,效率高,前景好,而且环保。

所谓:

 “山不转,水要转,水不转了,人要转”,面临如此两座大山,毫无疑问,愚公更理智的做法应该搬家。

乙方理由:

愚公移山,对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搬家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

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韧”的精神,凡是不要先说不能,一切皆有可能。

(没有写理由不给分,视理由充分程度给分)

【五】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

”公复止。

或曰: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

修建。

②颠踬:

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

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

停止。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无地置土

(4)公遂止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分)

6.理解填空。

(3分)

甲文中①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用箕畚装土石;②没有(或:

通“无”);③安放(或:

放置);④于是(或:

就)

解析: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注意“箕畚”是词类活用,用用箕畚装土石;“亡”是通假字,通“无”,没有.

2.答案:

①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②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3.答案:

①愚公;②愚公妻子;③(孀妻)遗男(或:

邻人;小孩).

解析:

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完成填空即可.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愚公和智叟,结合“和智叟对比”,第一空应该填“愚公”;从“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这句话和“担忧”这个词中可知,第二个空应为“愚公妻子”;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和“热心”中可知,第三个空应为遗男.

4.答案:

愚公抱负远大(或:

信念坚定),不畏艰难;智叟缺乏主见(或: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解析:

在了解甲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来理解愚公的性格特点,从“不怕困难”等方面来回答;在了解乙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来理解鲁公的性格特点,从“犹豫不决”等方面来回答.

【六】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

“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

“虽不能救,然尝侨①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②感,即为灭火。

(选自刘庆义《宣验记》)

【注释】①侨:

寄居。

②嘉:

赞美,嘉奖。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汝之不惠            

(2)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便入水濡羽          (4)然尝侨是山                  

1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汝心之固”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飞而洒之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1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3)13.甲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乙文中,“鹦鹉灭火”启示我们             。

14.甲文和乙文的结尾都带有神话色彩,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共同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10.

(1)同“慧”智慧、聪明

(2)背(3)打湿(4)曾经

10.C12.

(1)你连山的一角都不曾损毁,挖出的土石由放置在哪里呢?

(2)鹦鹉自己想到,虽然很快乐,但是不会很持久,于是便离开了。

13.坚持不懈心存善良,懂得感恩回报

【七】

【甲】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

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③,入日。

渴欲得饮,赴引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引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选自《列子》《山海经》,有改动)                             

【注释】①珥:

戴着玉质耳饰。

②后土:

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

③禺谷:

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④尸膏肉所浸:

被他尸体膏肉浸润。

17.解释下列词语。

(4分)

(1)固不可彻:

(2)无穷溃:

  

(2)把:

   (4)逐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3)19.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段写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甲、乙两段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生邓林”三个“生”的意思完全相同。

C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段出来使用语言和神态等手法外,还借助遗孀遗男和智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刻画愚公的形象,相对而言乙段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

D甲、乙两段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是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20.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1)①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②没有;③拿着;④赛跑.

(2)①你太不聪明了.

②还没到地方,渴死了,他遗弃了他的手杖.

(3)B.

(4)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要有愚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那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