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4496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docx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评估报告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地理位置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涉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和山东半岛区,位于东经115°~122°、北纬32°~40°之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输水渠道横跨鲁北西部的聊城和德州两市,穿越了海河流域的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新河等较大的独流入海河道,利用徒骇河的支流小运河、赵王河、周公河,马颊河的支流临清小运河,漳卫新河的支流七一河、六五河等作为输水河道。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输水渠道流经聊城市的东阿县、阳谷县、东昌府区、茌平县、临清市和德州市的夏津县、武城县等7个县、市、区,横跨徒骇河、马颊河二大流域,于草屯附近进入大屯水库,全长173.49km。

1.2工程任务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及工业用水,并在北方需要时,提供农业和部分生态环境用水。

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为总体工程的一部分。

引长江水过黄河4.42亿m3,利用小运河输水经聊城至临清,长96.8km,再经七一河、六五河自流送水至大屯水库,长76.7km;输水线路全长173.49km。

为保证德州市区及其附近工矿企业、城镇等用水,在武城县大屯乡恩县洼内规划新建大屯水库。

该工程主要向山东省聊城、德州2座地级市和其辖区内的15个市县的城市和工业供水。

1.3供水范围

山东鲁北地区净增水量3.79亿m3,重点考虑经济较为发达而缺水又较为严重的城市及县城用水。

其中聊城市分别向东昌府、临清、东阿、阳谷、莘县、茌平、冠县、高唐供水,调江水量为17967m3;德州市分别向夏津、德城、武城、平原、陵县、宁津、乐陵、庆云供水,调江水量为20000m3。

1.4调水工程规模

(1)位山至临清段

该段采用扩挖小运河输水方案,自穿黄隧道出口开始,向西北立交穿过位山三干、徒骇河、西新河、马颊河,经聊城至临清邱屯闸,全长96.8km。

根据鲁北地区需调水量和调水过黄河的时间,穿黄隧洞出口规模30m3/s,即可满足鲁北地区供水要求。

由于第一期工程除向鲁北地区供水外,还具有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的任务。

确定穿黄工程规模为50m3/s。

(2)临清至大屯水库段

本段输水于邱屯闸上接小运河,沿位山三干六分干向北于师堤西北进入七一河,于夏津县城进入六五河,在草屯寺公路桥附近进入大屯水库,全长76.70km。

输水流量确定为25.5~13.5m3/s。

根据现状过流能力分析:

六五河、七一河现状过流能力基本可达27~30m3/s,河道不需进行扩挖,但需进行河道清淤,只有自96+920~109+800长12.88km的六分干现状输水能力较小,经计算现状输水能力只有10~13m3/s(102+000~105+000长3km过水能力较小,约10m3/s),需进行河道扩挖。

(3)大屯水库

大屯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水库,引江水经水库调蓄后向德州市德城区、武城县城区供水。

大屯水库供水目标为德城区和武城县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年供水规模12185万m3。

在六五河左岸设引水闸引水,在引水闸后新辟输水明渠长1137m至入库泵站前池,利用泵站提水入大屯水库,设计入库流量为13.2m3/s。

向德城区供水设计流量为3.46m3/s,向武城县城区供水设计流量为0.4m3/s。

1.5工程运行方式

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山东省配套工程报告》,95%保证率情况下鲁北地区需调江水量为3.79亿m3。

考虑输水干线损失,第一期工程鲁北过黄调江水量多年平均4.63亿m3。

鲁北输水工程适当延长输水时间,输水时间安排在汛后的10月至翌年5月,分两次不连续输水122天:

第一次自10月~11月连续输水61天,第二次自翌年的4月~5月连续输水61天,中间12月~翌年3月四个月不送水;大屯水库分两次充库,充库流量13.2m3/s,第一次充库自10月1日至11月底长61天,第二次自翌年的4月1日开始至5月底长61天,入库水量13914万m3,大屯水库库容5256万m3。

2工程主要影响

2.1对输水沿线洪涝水的影响

本项目占用小运河、七一河和六五河等河道输水,在采用替代工程措施后,不会对沿线地区洪涝水排泄及农灌、排污等问题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2对供水沿线区域水资源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的实施后,供水区域内城市缺水状况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虽然各区尚有少量的缺水,考虑到特枯水年地下水的调节作用,只要通过合理的调配,还是可以满足该地区城市发展要求的。

可见,本项目的实施对保障供水区域内的水资源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调水对地下水水位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在桩号0+000~1+480的新开挖河段、桩号92+450~96+920的小运河段和桩号126+200~141+700的六五、七一河段,由于输水河道设计水位较现状有降低,导致河道两侧附近地下水位也将下降,影响范围为200m以内,两侧距河道20m处,地下水位降深可达0.33m~2.11m,两侧距河道50m处,地下水位降深可达0.15m~1.13m,两侧距河道100m处,地下水位降深可达0.01m~0.38m,两侧距河道200m处,地下水位降深在0.1m以下,对200m以外区域地下水位基本没有影响。

而在其它河段,由于输水河道设计水位较现状升高,将导致河道两岸附近地下水位不同程度的上升,影响范围在200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到300m。

特别是在桩号55+750~64+500的新开挖河段,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较大,在以上河段两侧距河道20m处,地下水位上升可达5.79m~9.22m,距河道200m处,地下水位上升可达到0.28m~0.58m,距河道300m处,地下水位上升少于0.08m,而300m以外区域地下水位影响较小。

2.4调水对输水干线两侧地下水质的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桩号0+000~1+480的新开挖河段及桩号19+560~23+900的小运河段的补给关系仍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因此,调水工程对以上区域地下水水质不会产生影响,仍可维持在现有水质状态。

而其它河段的补给关系为河水补给地下水,但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源为长江水,调水水质可满足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的要求,而且水体渗透过程中经土壤的降解作用,水质也可进一步改善,因此,工程实施后,不会对以上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5对输水河道两岸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的影响

在桩号0+000~1+480、92+450~96920、126+200~141+700的河段,由于输水河道设计水位低于现状河道水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使以上河段两侧区域地下水位有所降低,地下水埋深增大,有利于减轻两岸土壤盐碱化的威胁,对土壤盐碱化防治是有利的。

而在桩号64+500~66+330、82+600~84+750的河段,由于该区域现状地下水埋深较大(5~7m),工程实施后,地下水位虽有升高,但地下水埋深仍在3.5m以上,大于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临界深度(1.8~2.1m),因此,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区域土壤盐碱化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地下水位升高后,埋深更接近于该地区的最佳生态地下水位,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开发利用,对两岸土壤和生态的影响也是有利的。

在桩号1+480~23+900和141+700~170+400的河段,由于现状地下水埋深较浅,少于土壤盐碱化防治的临界埋深,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河道水位的升高,将进一步抬升河道两岸附近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加剧两侧土壤盐碱化的威胁,对两岸土壤盐碱化防治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范围为两侧200m的距离,200m以外基本可以维持在现有水平。

在桩号32+000~40+600、53+870~64+500、96+920~126+200的河段,南水北调输水后将造成两岸50m范围内的地下水埋深低于土壤盐碱化防治的临界埋深,对土壤盐碱化防治造成不利影响,50m以外的区域土壤盐碱化影响较轻(局部地段如53+870~55+750、96+920~126+200的影响范围可达200m。

在桩号23+900~32+000、40+600~53+870、66+330~82+600、84+750~92+450、170+400~173+854的河段,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将不同程度地抬高两岸附近区域的地下水水位,但地下水埋深仍可大于土壤盐碱化防治的临界埋深,对两侧土壤盐碱化的影响较小。

2.6大屯水库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预测

2.6.1水库建设对下游供水地区供水保证率影响

大屯水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期间来水不均,而且可以保证汛期停止调水期间内下游供水区域的供水安全,对提高供水保证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6.2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到水库工程影响的武城镇、滕庄镇和郝王庄镇现状人均耕地均在1.7~3.8亩之间,该地区人均土地资源较丰富;工程征地后,武城镇、滕庄镇人均耕地均仍在1.8~2.6亩之间,人均土地资源仍较丰富,水库工程对该区域影响很小,郝王庄镇人均耕地在0.7~1.5亩之间,水库工程对该区域相对影响较大,但人均耕地仍大于0.5亩基本口粮田,环境容量满足要求。

2.6.3对库区周围土地涝渍影响

大屯水库围坝较长,且地质条件较差,根据工程地质勘探结果表明,库区土层有6-10m粘土、粉粘土、粉土,渗透系数3×10-4~8×10-6cm/s,坝基下伏地层无相对隔水层,日渗透水量1418m3/d到13760m3/d,从调研情况来看,平原水库以外的低洼地段,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涝渍问题。

水库建成蓄水后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随着水库水位的不断变化,水库周围地下水位也不断升高,周围农田盐渍化将加重,水位达到最高时,估计200m范围内受地下水升高的影响,导致周围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

2.6.4大屯水库对恩县洼滞洪区的影响分析

建国后恩县洼滞洪区滞洪的时间均发生在8月,8月末大屯水库蓄水水位为22.20m,相应蓄水量为1766.3万m3,而大屯水库设计库容为5256万m3。

因此如果恩县洼遇到滞洪情况,8月份水库可通过水洞自流或者用水泵抽蓄部分洪水,最大滞洪量可达到5200万m3,这样可进一步减少对滞洪区滞洪运用的影响,如果水库滞洪量达到4221万m3,则水库对恩县洼滞洪区的影响达到零,如果滞洪量达到5200万m3,则可增大恩县滞洪区的滞洪量,对恩县洼滞洪区滞洪运用是有利的。

大屯水库位于滞洪区东侧,紧临陈公堤,距滞洪区进洪闸(西郑庄分洪闸)15km,距退水闸(牛角峪退水闸)9km,距离均较远,因此,不会影响滞洪区进洪和退洪运用。

大屯水库建成后,如果水库不蓄洪,将对滞洪区的滞洪量、滞洪水位和滞洪淹没范围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如果水库蓄洪,则对恩县洼滞洪区的滞洪没有影响。

而且由于水库距进洪闸和退洪闸的距离较远,对不会影响其滞洪和退洪运用。

2.6.5大屯水库对土地利用/覆盖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价

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来看,目前,大屯水库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最多的是耕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2%;其次是居民点,占12.8%;然后是盐碱地、低洼地以及打谷场等裸露地为主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10.7%;研究区域内交通及建筑物和水域分布面积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4.1%和2.1%。

水库建设后的大屯水库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及其与水库建设之前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屯水库的建设,导致研究区水域面积增长了271.2%,其斑块数减少了4.6%,斑块平均面积则增大了289.1%;同时,耕地、居民点、交通及建筑物以及未利用地等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和斑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水库建设将对区域人类居民点以及交通及建筑物影响不大,将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的盐碱地、低洼地等未利用地以及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大幅度减少,增大了有非常重要生态意义的水域面积,使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

另外,多数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不同程度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大,说明各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在不断增加,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将产生有利影响。

当以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平均值计算时,在水库建设之前,大屯水库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43.6万美元,水库建设之后为1613.2万美元,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水库建设之前提高了1069.7万美元,增高幅度达到96.8%。

这表明:

水域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态。

2.6.7水库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评价

大屯水库的建设导致区域内水域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提高区域蒸散量,将改善局地气候条件,优化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从区域水文过程的角度来看,大屯水库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7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占地主要对阿东县刘集乡和东昌府县古楼乡的影响较大,以上两个乡的在工程建设后人均耕地均小于1亩,特别是古楼乡,人均耕地仅为0.3亩,远低于该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地标准,而且该乡居民主要经济来源的为农业收入,因此对以上两村庄的农业生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已对当地居民的生计构成威胁。

因此,当地政府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妥善安排好移民,以避免迁移居民因此土地资源过少,为维持生计不合理地开垦荒地,造成安置地新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本项目移民安置不会对移民生活质量和移入区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2.8输水河道及水库水质预测

2.8.1引黄济津应急输水水质类比分析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鲁北段输水工程由于采用小运河输水方案,在临清邱屯闸处与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交汇。

两工程的输水时间、输水规模、部分线路走向、水环境背景值大致相似,同时,两工程都采用清污分流,形成清水走廊。

因此对引黄济津输水期间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应该能够说明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输水的水质变化情况。

通过对引黄济津应急输水的水质类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在通水初期,由于,河道都进行了扩挖或开挖,应弃去部分水头,至水质稳定在III类水后,才可接收。

每年5月通水结束,到第二年10月输水前,河道内的槽蓄水由于水文条件、气温的改变,极易产生富营养化,导致水质变差。

因此,应在大屯水库进水口前设置涵闸,将每年的输水水头弃去,用于农业灌溉。

(2)通过对2001年-2002年度引黄济津应急输水的水质分析,可得知:

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穿黄河位山断面的长江水质达到III类,通过170多km的沿途自净,到达终点站大屯水库水质会优于III类,甚至部分水化学指标达到或接近当地水环境背景值的水平。

(3)通过对2002年-2003年度引黄济津应急输水的水质分析,可得知:

如位山断面的长江来水偶尔轻微超标。

穿黄河后,聊城市即有分水口门,聊城市的用水水质将得不到保障;如位山断面的长江来水长期持续严重超标,虽经过沿途降解,输水沿线各断面的水质将得不到保证。

(4)在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的各项工程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鲁北段的水质将取决于长江来水的水质。

要确保鲁北段的输水水质,必须使长江来水在穿黄后的第一个断面位山站达到III类水标准。

2.8.2调水水质预测

(1)点源及排污口治理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主要利用小运河、七一河和六五河输水。

目前,小运河内蓄水主要来自从黄河支流金堤河引水,由位于黄河边的张秋涵闸引入小运河,沿途流经山东阿城、聊城等县市,并接纳上游河南省濮阳市的大量废污水,水质污染严重。

六五河为山东鲁北排沥河道,河道蓄水主要是从卫运河引入的污水,经七一河、于夏津进入六五河。

七一河为排沥河道,河内蓄水完全引自卫运河,用于农业灌溉。

根据2003年调查统计,直接向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输水干线排污的城镇有山东省聊城、夏津县、武城县。

输水河道包括小运河、七一河和六五河。

其中直接排入小运河输水段的排污口有聊城市15个入河排污口,有部分生活污水汇入,2003年实测入河污水量803万吨,COD排放量633.36吨,氨氮108.15吨。

直接排入七一河和六五河输水段的排污口有7个,污水主要来自夏津县和武城县,年排入污水量1372.81万吨,COD排放量10149.69吨,氨氮4705.82吨。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北段)治污规划》的要求,为确保输水水质,以上排污口在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前将全部封堵导污,污水将不再进入输水河道,正常输水期不再对输水河道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2)非输水期河道污染物累积对输水初期水质影响

非输水期河道蓄水时,即使引江期停止引污,各节制闸前蓄存的污水也将对调水初期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在过黄河调水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前提条件,大屯水库入库口断面处将有四天时间水质不能达到Ⅲ类标准的要求,总水量约1037万m3,这部分水不能满足城市供水要求。

因此,每次引江调水前,需用引江水对现有输水河道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4天,总冲洗水量不能小于1037万m3,头期冲洗水可存放于当地河道内做为灌溉用水,但不能进入大屯水库做为城市供水,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工程的调水水质安全。

(3)正常输水期底泥释放对调水水质影响

正常输水情况下的水质预测设定以下前提条件,一是输水沿线各排污口截污导流工程均达到规划要求,即沿途工业及生活污水不排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二是小运河段按工程设计进行清淤扩挖,七一河段不清淤,六五河段按不清淤和清淤(草屯桥断面以上清至中层,草屯桥断面以下清至硬泥层)两种情况考虑;三是过黄河调水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CODCr取20mg/l,氨氮取1.0mg/l。

同时考虑水体自净的作用、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等因素的影响;四是灌溉尾水汇入口在输水期全部封堵,尾水不进入输水河道。

水质自净预测采用一维衰减模型,河道底泥污染物释放采用完全混合模型进行预测。

在过黄河调水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如不清淤,底泥污染物释放将造成夏津断面以下调水水质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必须对七一、六五河段进行合理清淤。

(4)农业面源对输水水质影响预测分析

鲁北输水干线小运河、七一河和六五河两岸大多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用超标污水灌溉,加上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对两岸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由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在汛期不输水,而黄河以北地区全年降水量约80%集中在汛期,非汛期输水期内降水稀少加之输水河段经整治后均有河堤保护,河堤高程高于两岸耕地地区的高程,因此,降水地表径流基本不能进入输水干线河道内,农业面源污染对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的输水水质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5)截污导流工程对受纳水体水环境影响预测

在受纳水体现状水质条件下,由于本项目在规划中分别在临清市、夏津县、武城县、德州市建成污水处理厂,并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水进行深化处理,截污导流工程的实施对受纳水体徒骇河和青年河的水质影响较小,其中青年河水质仍可达到规划的水质目标;而对六六河、利民河和漳卫新河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造成以上河流氨氮污染的加剧,而对COD指标不仅不会造成不利影响,相反,由于治污工程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污水中COD的排放量,对以上河道COD污染有一定的稀释作用,考虑以上三条河道的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因此,截污导流工程的实施不会影响河道水体的使用功能。

但从规划的水质目标来看,由于导污水质达不到受纳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截污导流工程的实施会对受纳水体水质保护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1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

按照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和山东省水利厅联合主编的《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划分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南水北调东线鲁北输水工程,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区中度风蚀水蚀区,属山东省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蚀,并伴生一定的风蚀,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

根据2004年山东省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资料和沿线各县、市水土流失资料,并经实地调查分析,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80.13km2,其中轻微度水蚀占64%,中度水蚀占28%。

输水沿线项目区水土流失分级属轻度流失,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0~2600t/km2·a。

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项目区土壤侵蚀容许量200t/km2·a。

3.2工程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3.2.1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

(1)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

经查阅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可知,在施工期间,由于输水渠道、河道交叉建筑物等基槽开挖,堤防填筑,以及水库开挖,特别是大量的弃(堆)土(石、渣)和取土(料)场等,使原地貌、土地及植被均受到损坏。

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总计3134.27hm2。

(2)弃土(石、渣)量的预测

根据主体施工组织设计,输水渠段土方总计开挖1811.15万m3,回填995.08万m3,弃土(石、渣)量862.82万m3;交叉建筑物土方总计开挖285.07万m3,回填250.53万m3,弃土(石、渣)量34.54万m3;大屯水库土方总计开挖1358.55万m3,回填1141.47万m3,弃土(石、渣)量217.08万m3;灌区影响土方总计开挖442.98万m3,回填18.57万m3,弃土(石、渣)量424.41万m3;总计开挖土方3897.75万m3,回填2405.65万m3,弃土(石、渣)量1538.85万m3。

(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输水工程,工程建设线路长、点多,挖损、占压面积大,施工建设过程中,现状植被遭破坏,并形成大范围的裸露地表,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工程建设的再塑作用改变了地貌地形,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工程由于挖方段较长,弃土(石)量较大,在施工期间,若遇到强度较大的降雨和大风,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而且给周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另外,工程施工期截断了部分河流和排水沟网,影响当地的排灌和正常的田间排水,遇汛期集中降雨或强度较大的暴雨,地表径流的改变,有可能加大土壤侵蚀,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加剧水土流失;若不采取强有力地防治措施,工程的建设将加大本区域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影响渠道输水和防洪,而且将进一步恶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

3.2.2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通过水土流失预测可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共扰动占压原地表面积3134.27hm2,其中工程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1.51m2,弃土(石、渣)量1538.85万m3,临时堆存土方290.24万m3,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4.42万t。

3.3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划分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分布规律,将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划分为:

工程施工区、料场、弃土弃渣区及移民安置区等。

3.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主体工程总体布局、工程建设时序、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等,本方案将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四个防治区,各防治区又划分为主体工程施工区、弃土区、临时设施区、管理机构及移民安置区等若干个防治分区。

防治区划分如下:

1.输水河道防治区:

防治面积1639.99hm2;

2.交叉建筑物防治区:

防治面积118.87hm2;

3.大屯水库防治区:

防治面积922.4hm2;

4.灌区影响防治区:

防治面积453.01hm2;

3.3.2水土保持工程布局

根据各防治区的特点及水土保持目标的要求,做到主体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护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力争达到表层土不裸露、保持水土、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组成:

(1)预防措施:

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使主体工程设计与永久水保措施相结合。

优化施工工艺,使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